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重生之复仇女王 > 第两百五十九章、沙皇的抉择

重生之复仇女王 第两百五十九章、沙皇的抉择

作者:正月初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17:30:49 来源:258中文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手机端 //m.vodtw.la”

类似的事情,在国际政治外交中经常发生,很多时候都是政治需要决定“真相”。

比如说现在,迫于经济上的影响,伦敦政府不得不支持柏林政府,但是仅凭他们的力量还不够,必须要拉上法国人。

在这种背景下,黑手就只能是“奥地利”。从利益角度出发,恰好维也纳政府也有动机,这就更洗不清了。

洗不清也没关系,在普俄战争的问题上,英奥两国本来就站在了对立面,债多了不压身。

弗朗茨无所谓,亚历山大二世就头疼了。英国人一出手,他们的外交努力就废了大半。

没办法,外交真不是他们的强项,看看沙皇政府的国际声誉就知道他们的外交有多业余。

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那是对手同样是外交小白,双方在菜鸟互啄,勉强算是旗鼓相当。

不是说普俄两国没有优秀的外交官,真论起基层外交官个人能力,就算是有差距总体上也不会太大,问题的根子出在了决策上。

在国际外交中优秀的外交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要看上面的决策者,他们才是真正有权力决定一个国家外交的主。

很遗憾,普俄两国做决策的就没一个是擅长外交,下面的官员再努力也没用。

原时空德二帝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俾斯麦主政时期外交工作登峰造极,换人过后就一塌糊涂。

斯摩林斯克战役过后,外界普遍看好俄国人,沙皇政府也趁机加强了对北欧联邦的外交攻势。

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北欧联邦内部很多人都动心了,尤其是丹麦人正摩拳擦掌,准备报普丹战争之仇。

从战略上来说,只要北欧联邦现在捅普波联邦一刀,这场战争就结束了,不管毛奇有什么惊天谋划都没用。

可惜沙皇政府的行动太迟缓了,不知道是因为利益,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谈判迟迟没有取得结果。

随着英国人的插手,原本准备锦上添花的北欧联邦政府再次动摇,联手成了梦幻,俄国人错过了赢得战争的最佳机遇。

这还不是令亚历山大二世最头疼的,更麻烦的是“斯摩林斯克战役”胜利后,国内的乐观主义开始抬头。

很多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废物,都化身成了军事大家,对前线指手画脚。

“什么直驱入华沙”、“奇袭柏林”……各种奇葩战术层出不穷,听起来都很不错,随随便便就能够赢得战争。

嘴炮党不算啥,就当是在听故事,做事的时候,把他们说得先排除掉就对了。如果嘴炮党拥有社会影响力,情况就大不相同。

俄国这帮嘴炮党恰好就有社会影响力,某些人在政府中还手握大权。这帮家伙“哔哔”了起来,亚历山大二世都感到头疼,前线的指挥官压力更不用说。

……

七月的圣彼得堡,没有冬日的严寒,没有夏日的酷暑。十几度的气温,正是最宜人的季节。

在这个最好的时间,又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斯摩林斯克大捷”,整个圣彼得堡都弥漫着胜利的喜悦。

作为指挥这场战役最大的功臣,伊万诺夫元帅悄然无声的从前线返回,赶来参加军事会议。

面对同僚的恭维,伊万诺夫只是一笑而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斯摩林斯克战役的水分有多大,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普军的主力尤存,现在就谈“胜利”还为时太早。如果不是政治需要,伊万诺夫元帅不介意公布真相,揭露敌人的险恶用心。

政治上没有如果,沙皇政府需要一场胜利,“斯摩林斯克大捷”来的正是时候,假的也必须要变成真的。

相对而言,这也不算造假,最多只能算是进行了艺术加工。那一对俘虏,都是战绩的体现。

当然,作为一名真正的军人,伊万诺夫不认为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甚至他还怀疑,敌人是养不起这么多炮灰,故意塞给他们增加后勤压力的。

……

冬宫

亚历山大二世微笑着说道“元帅,说说前线的情况吧!”

俄罗斯帝国的元帅不只一位,不过能够出现这里,并且被亚历山大二世慎重对待的就只有伊万诺夫了。

军人最大的底气永远都是战功,不管水分有多大,赢了就是赢了,作为胜利者伊万诺夫有被尊重的资本。

或许伊万诺夫的军事指挥能力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有别人没有的优点,那就是他指挥的战役从无败绩。

翻开他的履历就会发现,这是一位稳定输出型选手。最喜欢的就是稳扎稳打,反对进行任何军事冒险。

除此之外,他的运气一直很不错,碰到的敌人一直都偏弱。

第一次普俄战争中,他先是指挥部队对付波兰人,接着又被派去防守君士坦丁堡阻击奥斯曼人。

敌人都是软柿子,加上他这么保守指挥官,俄军就算是想输都难。

在俄军一片大败的情况下,能打胜仗的伊万诺夫自然脱颖而出。

紧接着又赶上了第二次近东战争,沙皇政府和奥地利联手揍奥斯曼人,没得说这就是送战功的。

第二次普俄战争爆发,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求稳,第一时间就启用了这位“战功赫赫”的“好运”元帅。

事实证明,这一任命非常明智,在过去十个月的战争中,尽管俄军没占多少便宜,没有吃什么亏。

纯粹的消耗战打到现在,大家猛然间发现,俄军在消耗战中渐渐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唯一的缺点就是伤亡大了一点儿,不过在胜利面前,这都是小问题。相比第一次普俄战争,现在的俄军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交换比,已经好看了太多。

伊万诺夫拿起了一根指挥棒,边说边在地图上点“斯摩林斯克战役过后,普军主力一路后撤,仿佛要放弃波兰地区。

不过这只是表面情况,斯摩林斯克战役并没有重创普军主力,他们还有一战之力,根本就没必要跑这么快,更不用说放弃东大门华沙。

我研究过敌军的调动方向,在向两翼分布,只要我们进入了华沙地区,他们就可以立即扑上来。

当然,不是说我们怕和敌人决战,主要是没必要在华沙地区和敌人决战。就算是要决战,也应该是我们选地方。”

显然,伊万诺夫是有政治头脑的,不能说的坚决不说。

在场都是聪明人,就算是伊万诺夫不说,大家也知道波兰人不欢迎沙皇小爸爸,华沙地区又是反俄最积极的地区,在这里决战没有任何民众基础。

不过聪明人也会干蠢事,因为决定他们思维的不是大脑,而是自己屁股下面的位置。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质疑道“元帅阁下,在华沙地区和敌人决战,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这是最适合我们的。

从战争爆发到现在,我们已经花费了近十八点七亿卢布,每个月下来每月都要花费近两亿卢布。

这意味着我们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够三个月的战争经费。

战争每持续一天,我们都要付出巨额的军费,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沙皇政府动员了上百万大军,每天的军费开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自筹是不可能的,俄国财政从来都没富裕过。为了进行这场战争,沙皇政府已经欠下了巨额的外债。

如果这场战争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政府财政又会被耗尽。到时候又要财政部想办法,克里斯坦瓦尔是聪明人,他非常清楚沙皇政府现在想要筹钱太难了。

要是战场上没有失败,反而因为财政导致战争失败,这口黑锅财政部背定了。作为财政大臣更是首当其冲,搞不好就要被拉上断头台平息民愤。

况且,借来的钱也是要还的。这次的贷款可是抵押了土地的,如果兜里太干净,无法履约债务,就要割地抵债了。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最后背锅的又是财政部,作为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不能不急。

对他来说,这场战争就是悬空的“末日之剑”,随时都有可能斩下来,要了他的老命。

不光是财政部急着结束战争,沙皇政府内部的很多利益集团,也想要早日结束战争。

战争对经济伤害太大了,很多行业都无法正常运转,这无疑是断了大家的财路。

伊万诺夫摇了摇头“阁下想的太简单了,在华沙地区决战增加的难度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如果为了追求速战速决,选择战略冒险,那就中了敌人的诡计。

万一发生了变故,导致我军损失惨重,谁能够负责?”

解释是不可能的,在政治正确的背景下,很多事情都不能说出口,伊万诺夫元帅只能选择硬顶。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冷笑道“战场上的事情,不是你们军方负责,难道还要我们财政部负责不成?或者说干脆让我们指挥算了!”

想要速战速决的人很多,包括亚历山大二世也是其中的一员。大家没有说出来,主要是担心逼迫军方提前决战,会导致战争失败,没人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克里斯坦瓦尔是没办法,沙皇政府的财政太糟糕,战争的开销又太大了。

财政部筹集到的战争经费最多再维系一年,然而战争能够在一年之内结束么?

如果没有经历过上一次普俄战争,克里斯坦瓦尔或许会说能。有过亲身经历后,克里斯坦瓦尔再也乐观不起来了。

作为一名军事小白,克里斯坦瓦尔不觉得换一个决战地点有多重要,大不了就是伤亡大一点儿,反正灰色牲口不值钱,他们损失得起。

伊万诺夫元帅讥讽道“这是一个不错提议,既然克里斯坦瓦尔侯爵这么有底气,那我就退位让贤好了!”

到了现在这一步,伊万诺夫非常清楚自己是不能让步的。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深渊。

直接硬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会得罪很多人。不过和提前决战的风险相比,他觉得还是得罪人比较安全。

现在是战争年代,属于军方最牛逼的年代,谁也动不了他这位战功赫赫的元帅。

见争吵升级,亚历山大二世摆了摆手“好了,这个问题就此打住。元帅,还是先说说你的作战计划吧!”

毫无疑问,这个短暂的小插曲,以伊万诺夫元帅的坚持而胜利。

在财政危机和战争失败的风险面前,亚历山大二世还是选择了面对财政危机,战争失败的风险他实在是承担不起了。

只要赢得了战争,财政危机总是能够解决的。实在是不行,大不了再赖一次账。一回生二回熟,习惯了也就好了。

唯一麻烦的是抵押出去的领土,不过这都是小问题,大不了从敌人身上弥补损失,维也纳政府又不是不接受换地。

“是,陛下!”伊万诺夫严肃的回答道“现在敌人在华沙地区部署了陷阱,等着我们往里面跳。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研究决定先拿下立陶宛地区,从背后包抄波罗的海地区的敌军,先解除敌人对圣彼得堡的军事威胁。”

听了这个答案很多人都满意的点了点头,普军都打到了爱沙尼亚,距离圣彼得堡已经不远。

这让官老爷们都睡不好觉了,生怕哪天敌人就兵临城下。如果不是亚历山大二世的一力坚持,沙皇政府早就迁都莫斯科了。

没有人会反对优先解除圣彼得堡的威胁,即便是亚历山大二世也一样,谁都不会嫌弃自己住的太安全。

停顿了一下,伊万诺夫元帅继续说道“收复了立陶宛地区后,战场上的局势又会发生变化。

考虑到后勤压力,指挥部计划在南线发起全面进攻,沿着普奥边界用兵,便于就近从奥地利获得物资补给。

后面只需要步步为营,稳步向前推进,依靠我们的兵力优势直接压死敌人。”

一个字就是“稳”,按照伊万诺夫的军事部署,俄军或许很难取得震惊世界的大胜,同样也不会出现惊天动地的大败。

当然,后遗症也非常严重,需要付出的代价有些惨烈。在击败敌人的同时,俄罗斯帝国也要元气大伤。

亚历山大二世关心的问“有没有办法,降低我们的损失?这么拼下去我们即便是赢了,也会损失惨重。”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伊万诺夫拿着指挥部对着地图北欧联邦的方向一指,说道“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让北欧联邦参战。

我们已经牵制住了敌人的主力,只要他们出兵突袭柏林,一个月内都可以结束战争。

当然,让奥地利和德意志联邦参战也一样。敌人的后方非常空虚,只有五万军队就可以拿下柏林。”

这是一个尴尬的答案,沙皇政府拉拢北欧联邦的计划,在约翰牛的破坏下失败。

至于奥地利和德意志联邦,想都不要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他们许诺再大的利益,都没有用。

且不说国际关系,民族主义分子首先就不会答应。

奥地利想要统一德意志地区,就离不开民族主义分子的支持,维也纳政府不会和民意对着干。

德意志联邦更惨,内部的邦国一堆,中央政府敢乱来,人家分分钟就会闹独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