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重生之复仇女王 > 第两百五十七章、各显神通

重生之复仇女王 第两百五十七章、各显神通

作者:正月初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17:30:49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om/最快更新!无广告!

1880年7月16日,经历了十个月的苦战,付出了数十万人的伤亡之后,俄军终于攻克斯摩林斯克,欧洲世界一片哗然。

这一夜,欧洲政客集体失眠了。弗朗茨也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多年皇帝生涯的锻炼,他都要忍不住连夜召开会议。

斯摩林斯克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场战役的不平凡。俄军夺取了这座要塞,已经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本来就占据国力优势的俄国人,将这种优势放的更大。

留下一个晚上时间的缓冲,次日,弗朗茨在维也纳宫召开了政府高层会议。

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要先搞清楚普俄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多年的皇帝生涯,弗朗茨已经不把前世的历史资料当一回事了,他更喜欢用事实说话,不会根据个人喜好想当然的做出判断。

……

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普俄两国为了争夺斯摩林斯克,前前后后投入的总兵力高达187万,普军投入总兵力72万,俄军投入总兵力115万。

根据军事观察团提供的资料分析,初步分析仅仅是斯摩林斯克地区,普俄两国的总伤亡人数就超过70万,其中阵亡人数约占四分之一,普俄两军的交换比大概在1:1.3左右。

可以说普俄两国为了这次战役都在倾尽全力,战争打的非常惨烈,斯摩林斯克地区防御工事非常完善,突然失守完全出乎了我们意料。

我们手中的资料不全,无法准确判断出斯摩林斯克失守的真正原因。从俄军的战果来看,普军已经损失惨重,光俘虏就超过12万。

不过,军事观察团中有人提出了异议。俘虏中的老弱比例太高,不像是普军的主力部队,就连二线部队都可能算不上。

我们向派往普军的军事观察团核实,在半个月之前,普军确实进行了一次大换防。只不过进行的很隐秘,观察团成员没有办法近距离接触。

如果这些消息都是真实的,那么俄国人这次“斯摩林斯克大捷”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了。

我们没有发现普军有大动作,无论是南线、还是北线,都没有发起进攻的意思,集中主力部队的真正目的就有待研究了。”

“普军故意放弃斯摩林斯克”,这个推论让很多人都难以置信,包括弗朗茨也一样。

从战场上的局势来看,普军完全没有放弃斯摩林斯克必要。依托当地的要塞工事,即便是再过两三年,俄军都未必能够攻克。

这种背景下,放弃战略要地,还要牺牲一大堆的炮灰部队,根本就没必要。

“诱敌深入”不是没有人想到,问题是这个代价未免也太惨烈了一些。即便是战斗力低下的炮灰部队,那也是宝贵的国防力量。

弗朗茨问道:“柏林政府最近有什么外交活动?”

由不得弗朗茨不怀疑,威廉一世 毛奇的组合战斗力绝对不容怀疑,这么轻易的丢了斯摩林斯克,显然不是他们该犯的错误。

不是意外,那就是有目的了。除了“诱敌深入”外,示敌以弱争取更多的外交援助,也是可能之一。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有些尴尬的回答:“陛下,从战争爆发开始,普波联邦的外交活动一直都没有停过。

据各地使馆传来的情报,普波联邦驻外公使,每周都会和各国政要接触,即便是瑞士那样的中立小国也不例外。”

这个答案令弗朗茨目瞪口呆,说好的外交活动,怎么到了这里就变成了日常活动。

天天都在接触各国政要,谁知道有没有成果?

似乎觉察到了皇帝的为难,韦森贝格又补充道:“对了,前不久普波联邦驻奥斯曼公使和苏丹进行了一次密谈,具体内容没人知道。

柏林政府还提高了同中亚各国和远东帝国外交关系,似乎有意重组反俄同盟。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估计应该不怎么乐观。这几个国家内部问题一大堆,反俄并不积极。”

上一次能够组建反俄同盟,主要是英国人的功劳,柏林政府只是跟着打打酱油。

今时不同往日,俄罗斯帝国已经不再是约翰牛的主要敌人,伦敦政府自然不会继续花费大代价针对俄国人。

外交也是有成本的,没有足够的利益,凭什么让大家卖命?

无论是中亚各国、还是远东帝国,都没有从毛熊身上咬下一块肉的勇气,能够保证自身领土完整他们就很满意了。

在弗朗茨看来,与其去说服这几个国家,不如派人游说日本政府的成功率更高,起码这位富有冒险精神。

当然,这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远东地区太偏远了,即便是全部都丢了,也不会影响俄罗斯帝国的实力。

最有能力帮助柏林政府的还是北欧联邦和奥斯曼帝国。可惜前者有丹麦人捣乱,沙皇政府又做出了许诺,根本就拉不动。

后者更不用说,苏丹正忙着内部改革呢,就算是再怎么想向俄国人复仇,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费利克斯首相:“如果是这样的话,柏林政府获得大量外援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英法不可能无限度的投入下去,他们必须要考虑怎么收回成本。

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毛奇在故技重施,企图效仿上一次战争中放弃东普鲁士地区,增加俄军的后勤补给线,引诱俄国人和他们决战?”

没有人规定同样的战术不能使用两次,事实上到了战场上,无论是什么战术,只要有效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重复不重复,会不会被人看出破绽,这些都不是问题,核心永远都只有一个——赢得战争。

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从战略上来说,这就是一个阳谋。

即便是沙皇政府知道了普波联邦的计划,也不可能因为存在风险,就下令前线的俄军停下脚步。

不过他们的计划虽好,能不能实现就很难说了。这里面存在的风险,俄军中不可能没人发现。

只要小心谨慎一点儿,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不给普军留下机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说到这里,阿尔布雷希特突然选择了闭嘴。“稳扎稳打、步步推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一点儿也不简单。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乏蠢货,军队中也不缺乏功利性强的主,面对送上门的诱惑,大家都能够忍住么?

战争要为全局服务,反过来说局部也影响着整体。只要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原本完美无瑕的战略计划,瞬间就变得千疮百孔。

对俄军的执行能力,阿尔布雷希特完全不抱有信心。不要说俄国人,这个年代任何国家的军队,都不能保证所有的军官都有大局观。

弗朗茨摆摆手:“打住,这个问题到此为止。如果普军是诱敌深入,现在该头疼的也是沙皇政府。

当然,亚历山大二世可能还在庆祝胜利。不过我想会有人提醒他的,毕竟他们已经输过一次了,应该吸取了经验教训。

现在我们还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欧洲变局。”

“长远计划”,很遗憾这玩意儿早就不存在了。维也纳政府的外交政策从来都是根据现实需要调整的,任何外交政策都有实效性。

这次也不例外,因为普俄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多准备几套方案。

具体采用哪一套方案,还需要等尘埃落定过后,选择最符合奥地利国家利益的方案。

……

取得了“斯摩林斯克大捷”后,俄军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乘胜追击顺势攻占了明斯克,兵锋直指波兰首府华沙,普俄战争似乎变得明朗了起来。

俄军总指挥部中,伊万诺夫元帅正望着地图发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胜利的喜悦。

一名中年军官拿着一份文件走道近前汇报道:“元帅,第七军发来电报,催促后勤物资。”

伊万诺夫转过身来,停顿了一下问道:“第七军走到哪里?”

“第七军沿布格河进军,现在已经过了萨尔纳基,距离华沙已经不到200俄里。”中年男子回答道

在地图上找到了萨尔纳基,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伊万诺夫冷笑道:“前面已经是一马平川,都快要到华沙了,敌人居然还没有拦截?”

不等中年男子回话,伊万诺夫元帅又说道:“毛奇的胃口真够大的,一个军还不满足他的胃口,难道他就不怕被噎死么?”

最了解自己的是敌人,毛奇在上一次普俄战争中一战成名,自然成为了俄军关注的重点。

伊万诺夫手中搜集到的资料,已经详细到毛奇在哪儿上幼儿园。这是夸张的说法,这年头还不流行幼儿园。

不过毛奇的生平、兴趣爱好、用兵风格,都被记录在案。类似的资料不光沙皇政府在搜集,欧洲很多国家同样在干。

了解的多了,自然也有人研究出针对性战术。俄军现在采用的战术,实际上就有克制毛奇的意图。

事实证明,这套保守战术真的很有效。凭借兵力优势稳扎稳打,即便是毛奇这样的军事家也无能为力,迫不得已才有现在的战术。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伊万诺夫元帅:“命令第七军停止前进,就近寻找有利地形建造防御工事,等待后勤物资抵达。

命令第六军向立陶宛地区进军,命令西北方面军发起全面反攻,命令西南方面军佯攻沃伦地区……”

一连几道命令下达,就是没有进军华沙的。碰到一个稳扎稳打的对手就是麻烦,即便是普军已经放开门户,伊万诺夫还是决定先拿下右翼的敌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