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重生之复仇女王 > 第一百章、倒霉蛋

重生之复仇女王 第一百章、倒霉蛋

作者:正月初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17:30:49 来源:258中文

受农业危机影响,欧洲各国的农民日子都不好过了。有积蓄的家庭还好,没有积蓄的家庭就只能举债了。

粮食是自家种的,生活上的花销不大,最大的一笔开销,就是政府税收,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税收都不重,想办法凑凑也就有了,实在是没钱还可以欠着。

部分国家还减免了税收,或者是接受实物冲抵税收。破产的农民只是少数,大部分人的日子还过得下去。

如果农业危机在1873年结束,那么这只是相当于一年农产品丰收,导致价格下跌的小插曲,还动摇不了欧洲的小农经济。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1873年开春,大家再次满怀热情的投入生产中。除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外,还有很很多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反升。

这不是农民不知道粮食价格不好,种粮的收益不高,主要是祖祖辈辈都习惯了这样的种植方式,要是不种植粮食,他们不知道该种些什么。

奥地利算是削减粮食产能力度较大的国家,国有农业公司旗下的农场都被弗朗茨勒令停止重要粮食,统一改种经济作物。

如果是在十几年前的话,光这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让奥地利度过农业危机。

遗憾的是今非昔比,很多民众都加入到了土地赎买中,这么多年下来,维也纳政府手中持有的国有耕地面积已经不足全国耕地面积的3%。

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农业公司实际上也很少种植粮食,除了种植少量自己食用的口粮外,大都是种植经济作物。

这些经济作物也不用外卖,农业公司本身就有加工厂,玩儿的是生产 加工,一体化农业。

不光国有农业公司,很多大贵族也是这种发展模式。在利益面前,大家的学习能力都很强。

大家都是根据市场需求,第一时间调整种植模式,相对而言这种一体化农业,受农业危机冲击较小。

农业部原本计划今年粮食生产量会下跌5.2%~8.6%,结果现实非常的打脸。即便是政府已经大肆宣传,号召民众们削减粮食种植面积,结果春耕结束的大数据告诉他们想得太美了。

1873年春耕,奥地利粮食种植面积仅仅只下跌了1.3%,这就是维也纳政府微调的结果。

数据未必准确,在这么短时间内,维也纳政府还做不到全面统计,这只是抽样调查的结果。

弗朗茨不认为这个误差会有多大,即便是误差高达一倍,那也才2.6%,距离预订目标还相差一倍以上。

奥地利都是这种结果,别的国家可想而知。不要说减产了,弗朗茨觉得他们不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就算是政府调控力度大了。

农业危机还会持续下去,弗朗茨是有心里准备的,这也是维也纳政府计划好的。

利用农业危机冲击欧洲各国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各国的土地兼并运动,制造大量的破产农民。

殖民部都做好了准备,计划在未来十五年内,共计接受欧洲大陆移民一千万,为奥地利殖民地开发提供劳动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德意志地区想移民的早就被忽悠走了,奥地利本土也差不多是如此。

从巅峰时期每年移民数十万人,到了现在奥地利本土每年产生的移民就那么四五万,德意志联邦每年大概还能够提供五六千移民,欧洲其它国家地区大概会贡献两三万移民。

当然,整个欧洲大陆每年的移民不只这么点儿,问题是这些人不可能都去奥地利的殖民地,英法荷普西都在欧洲忽悠移民。还有美洲那一帮国家,也是移民的选择。

每年七八万移民,要分散奥地利那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上,连一朵浪花都击不起来。

从这方面来说,弗朗茨忽悠德意志联邦和普鲁士开辟海外殖民地,也是在和自己抢移民。

纵观欧洲各国,目前最有潜力成为移民输出大国的就剩下俄罗斯了,德意志地区的潜力已经基本上被榨干了。

农业危机是最佳的手段,亚历山大二世的大开荒,确实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但是沙皇政府解放农奴时间太短,这些人没有来得及积累财富,就遇到了农业危机。

在抗风险能力上,这些刚刚获得土地的俄国农民,还欠了政府一屁股债,无疑是最低的。

土地是新开垦的,产量相对降低;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又不好,很多地方只能种植一季,粮食种植成本较高;受制于交通,粮食运输困难,很难创造经济价值。

初步估计,1872年的农业危机,就给俄罗斯帝国制造了数万破产农民。这么点儿人,自然掀不起风浪,刚出来就被俄国工商业给吸收了。

想要吸收移民,那还早着呢?只用出现了大规模破产潮,超过了俄国工业的吸收极限,才有可能大量外流。

要不然去俄罗斯,和俄国本土资本家们抢劳动力,那不是脑残么?人家可是地头蛇,保管让人重新学会做人。

这项计划可不包括奥地利本土。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土地兼并是最佳的选择,弗朗茨也不准备在本土这么干。

稳定压倒一切,在“稳定”面前,别的都要往后靠。温水煮青蛙,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佳选择。直接让农民破产增加移民,那是下下之策。

放下了手中的资料,弗朗茨望着霍尔斯问道:“粮食减产计划失败,农业部准备怎么应对?”

无法减少产出,那就只能增加消耗量了。在此之前,维也纳政府就有一个发展畜牧业的计划,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没有能够发展壮大,主要原因还是市场消费能力没有跟上去。对比后世那种人均肉食量过百千克的数据,现在奥地利仅仅只是达到了三分之一。

不是民众们不爱吃肉,问题是大家收入有限,根本就吃不起肉。能够做到面包管够,就已经是维也纳政府改革的辉煌政绩。

弗朗茨承诺的给义务教育学生加餐计划已经实施,从农产品价格下跌后,学生们每周都增加了300克猪肉供应。

加上550克鱼肉、100克鸡肉或者是鹅肉,这个摄入量已经足以满足营养需求了。继续增加下去,没准奥地利就要盛产胖子了。

人均肉食量其实也是一个谬论,通常都是被平均出来的。据弗朗茨所知,奥地利肉制品食用量最高的是水手、渔民,其次是才是资本家、贵族。

不是说水手和渔民更有钱,主要是海上获得肉制品相对容易,在他们手中最廉价的可能就是鱼了,很多时候主食就是鱼。

沿海地区的民众肉食量,又要比内陆地区高。以威尼斯港为例,当地的鱼肉价格不足牛肉的十分之一,平民的主要肉制品就是鱼。

要是到了内陆地区,这个差价就没有那么大了。尤其是匈牙利大草原,牛肉价格仅仅只是鱼肉的五倍,民众们的牛肉食用量相对较高。

这个高其实非常的有限,大部分民众还是不能敞开肚皮吃。即便是经济最发达的维也纳,人均牛肉年食用量也不超过20千克。

不过维也纳的人均肉制品食用量已经突破了85千克,在所有城市中排名前五,大大拉高了奥地利的人均水平。

从成本上来说,其实加大捕鱼量,才是增加民众肉制品食用量,最廉价的办法。

很多问题不能只考虑成本,还要考虑带来的连锁反应。盲目增加鱼肉供应量,冲垮国内的畜牧业,那不是一个笑话,而是有可能真实发生。

原因只有一个字——穷!对绝大多数普通工人来说,便宜才是最重要的,饮食习惯又不是不能改。

农业大臣霍尔斯:“陛下,农业部准备推广家畜养殖,增加粮食消耗量,同时丰富农民的餐桌。”

弗朗茨听出了言外之意,那就是牺牲畜牧业。一旦家畜养殖量大增,畜牧业产能过剩就要出现了。

不过农民散养的规模通常不会太大,卖不掉那就只能自己吃了。

总得来说,就是人为增加粮食消耗量。顺便把肉制品价格打下来,增加民众们的肉食量。

只不过这么一来,从事畜牧业养殖的农场主,就要悲剧了。利润受到挤压是必然的,搞不好还会赔钱。

没有办法,总是有人利益会受损。和牵扯甚广的农业相比,奥地利的畜牧业规模就要小得多,成规模的就更少了。

这只是理论上可行,实际上的问题还有很多。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摇了摇头:“农业部有过深入调查么?

据我所知,很多农民都有养殖家畜的习惯,尤其是家禽养殖的更广。就算是进行推广,农民舍得用粮食喂么?

比如说养鹅,就算是不喂粮食,靠青草一样可以养大。牛羊也差不多,如果是小规模养殖,光喂草一样可以。

这么一来,肉制品产量倒是增加了,可粮食消耗量却未必能够增加,农业部准备靠什么来完成计划?”

弗朗茨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主,前世他可是从农村出来的。小时候经济条件不好,家里喂鸡、喂牛、喂猪都没人用粮食。

尽管这么一来,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更多,家畜生长时间也会更长,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

将心比心,这个年头的奥地利农民经济条件也没有好太多,大家也才刚刚吃上饱饭没几年,节省粮食几乎是一种本能。

如果经济条件更好一些,那么农业部的计划估计实施起来问题不大。实在是不行,还可以用粮食来酿酒。

欧洲啤酒、葡萄酒消耗量大,白酒消耗量小,除了俄罗斯外,绝大部分欧洲民众对白酒兴趣不高。

要不然的话,弗朗茨早就拿粮食去酿酒了。就算是短时间内市场消耗不了,也可以长期存放下去,存放时间越长味道还越好。

很遗憾,消耗量最大的啤酒,不适合长期存放。白酒可以存放,却没有客户。俄国人也粮食过剩,人家早就自己动手制作了,根本不需要外购。

以目前国内的消费水平,弗朗茨觉得把粮食一把火烧掉,也比大规模用来酿酒更加合算,起码可以赔的更少一些。

农业大臣霍尔斯傻眼了,精心准备的方案居然存在着如此大的漏洞。真要是实施了,农业危机没有解决,畜牧业危机又要被引爆了。

现在是帝国主义时代,解决不了危机怎么办?最常用的办法自然是对外转移了。现实就这么残酷,这年头列强就是这个作风。

在列强之中,奥地利是最注意吃相的。但本质上奥地利还是列强中一员,现在遇到了危机,维也纳政府自然会情不自禁的想要找一个倒霉蛋来承担损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