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游戏 > 异界大地主 > 第534章 不可思议的顺利开局

异界大地主 第534章 不可思议的顺利开局

作者:迷路行者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5-01 22:49:48 来源:258中文

嘉谷2号渔场海域正是风轻云淡,舒适宜人之时,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却打破了这片海域的宁静。

在周围海域,几艘大型运输船的吊机将一个个人工礁体投放到海中。投放的人工礁体为组合式藻礁和人工鱼礁,既为海藻生长提供依附,又是鱼儿在海底的多层住房,是嘉谷2号渔场建设打下的“第一根桩”。

“小关,小关,我们今天已经投放了多少个鱼礁体?”在领队的一艘运输船上,嘉谷礁体投放工程的负责人马队长大声问道。

“头儿,今天共投放了1340个人工礁体。”负责调配人工礁体的小关迅速回答道。

马队长摊开图纸,默算道:“今天要建成礁区面积2000亩,嗯,起码需要建成12个组合型鱼礁群,那就还需要投放人工礁体1000个……”

他又看了看时间,心里极为满意:“今天进度不错。大家加把劲,早点完工,今晚让食堂给大伙儿加菜!”

船上顿时传来一阵欢呼声。

小关也笑嘻嘻道:“头儿,放心好了,今天天气好,风平浪静,提前收工不是问题。”

马队长咕噜咕噜的灌了一肚子水,一拍肚皮,道:“那就好!记得督促好大家,大老板在边上盯着呢,干好了,不愁福利不好。”

小关闻言,一脸八卦道:“头儿,这样大规模投放人工礁体真的有效吗?大老板都这么关心?”

小关此前是鲁省的一名渔民,嘉谷农牧圈定2号渔场后,又招收了一批员工,小关就在其中。

他对于投放人工鱼礁并不陌生。因为从05年起,鲁省就实施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同时推进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他之前也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在近海区域投放各类礁体行动。

不过……说是“修复渔业资源”,但这么多年来,也没有看到海域生态环境有根本好转。因此,小关一直觉得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是“华而不实”。

也是因为近海渔业资源迟迟得不到好转,小关一直谋划着转型,刚好碰上嘉谷农牧招收渔民,于是在第一时间就选择加入了嘉谷。

没想到,嘉谷所谓的建设“海洋牧场”,重点不是投放鱼苗养鱼,又是投放人工礁体。

更让他意外的是,集团的大老板,一名亿万富豪,居然亲自进驻“基地”?

——毕竟是远离了大陆海岸,连必要的淡水和新鲜蔬菜供给,都要经过长距离的运输补给,容易受到时间和天气的影响,从哪方面都算不上生活条件舒适。

对于小关的疑问,马队长嘿嘿一笑:“你在嘉谷干久了就会知道,我们集团的大老板,不喜欢坐在办公室的,反倒是一线基地,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至于投放人工礁体效果好不好……”他话题一转:“小关你是为什么不继续当渔民了?”

小关撇撇嘴:“现在近海都没有渔汛了,没有鱼,出海就要亏本。休渔也就开头几天好,转眼就捕没了。你说当渔民还有什么搞头呢?”

有渔汛的地方才叫渔场,但现在上网一搜索,尽是“南海六大渔汛基本消失”、“渤海已经濒临‘死海’状态:渔汛基本消失”等新闻,足以看出,至少从渔业资源的角度看,国内的近海已经开发殆尽了。

小关第一次听说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时,他还抱着“为什么不发展远洋渔业”的想法。毕竟,初入行的“新人”想法总是很美好,海洋多大呀,而且大部分都是公海。造更大的船,把大洋里的鱼源源不断地捕捞回国,还怕什么渔业资源枯竭?

然而现实证明了自己的无知。不是有海水的地方都有值得去捕捞的鱼。事实上,全世界90%的渔获来自水深200米以内的近海大陆架。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央,因为营养物质缺乏,其实是“海洋沙漠”,只有金枪鱼等少数高价值鱼类值得人们消耗大量柴油去捕捞。

“所以说呀,靠大海、大洋是不行的,我们公司认为,我们渔业的根基在黄海、在东海……从渔业资源的角度看,多少个太平洋也抵不上我们一个东海。”

马队长认真道:“小子,你以为我们只是在投放人工礁体吗?不,我们是在提升这片海域的承载力,让它产出更多的蛋白质!”

……

一支黄海沿岸流系,沿着鲁省半岛南下。而在日昭市附近,分出一道支流转向东流。

它携带着人类向大海排放的过量氮磷等营养盐,在东流过程中,一些重金属元素等污染元素逐渐沉淀,选择性地进行“自净”,直至在嘉谷2号渔场海域与黄海冷水团发生交汇。

“碧波清华阵触发,主木水系,范围:方圆一千公里。效果:清水,引流。能使泉水清净,引流违行。”

暗涌而来的支流,营养盐输入量的增加,冷暖皆宜的环境,使得嘉谷投放的海藻等海洋生态系统基层生物开始爆发性生长,也将一些追逐着饵料的鱼群带到了嘉谷2号渔场——渔场一天比一天变得热闹。

但此时专注于首批投放的3万尾三文鱼生长情况的董教授团队,还无暇关注渔场的大变化。

黄海冷水团理论上可以用来养殖三文鱼,可要真正落地实施,尤其在远海养殖上实践经验基本为零的情况下,团队只能一步步自行摸索前进。

深海养殖装备水平落后,给董教授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譬如冷水团在海平面以下,需要将网箱根据水温变化不断调整远海深度才行;在可依据水温自动控制渔场升降的全潜式深海网箱研发成功之前,只能靠粗糙的人工调整。

“我对于‘硬件’研发倒有足够的信心,自主研发出成套的深远海养殖装备是迟早的事。但在‘软件’上,娇气的三文鱼,能不能适应黄海冷水团的养殖环境,就不可控了……”董教授在第一批三文鱼投入网箱之后,如是对闲下来的齐政说道。

齐政心里呵呵——啧,熟悉的操作。科研人员就是这样,在拉经费之前,表现那叫一个胸有成足啊……一旦经费落实后,就张口闭口谈风险,“打预防针”了。

不过他倒是能够理解。事实上,迄今为止,不少业内人士始终对黄海冷水团能否成功养殖三文鱼持保留意见——在温带海域养殖三文鱼?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成功的先例,我们凭什么能取得突破?

所以齐政淡定道:“我理解,作为第一波测试嘛,波折在所难免。”

“咳,我的意思是,只要第一批三文鱼的死亡率保持在50%以下,就已经是完美了。”董教授轻咳一声,补充道。

事实上,他是做好了“全军覆没”的心里准备的。但是,这么向“金主”汇报,未免太不给面子了,所以还是尽量往好里评估。这还是在排除了天灾等重大干扰的前期下。

并没有感觉到欣慰的齐政:“……”

唉,这么说的话,老哥啊,我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除了渔场的标配,“驱鲨器”——“针落临尘阵”以及“驱风器”——“天罡无极阵”外,基于黄海冷水团的特殊性,齐政还布置了“履霜凋秋阵”。

夏季是黄海冷水团的强盛期,其盘踞区域形成了气旋式密度环流,也意味着温度不会很稳定。如果是封闭式的大型养殖工船,问题不大;但对于首次直面冷水团的三文鱼来说,就是“阴晴不定”了。

但有了“履霜凋秋阵”的保驾护航,嘉谷渔场冷水团变得“温顺”起来。

另外,“青竹百灵阵”虽然主要作用于海藻和太平洋磷虾等食物链底层生物,但也间接为三文鱼提供了超乎寻常的环境净化能力。

不多时,心里做好了第一波三文鱼全军覆没的董教授猛然发现,在死亡率上升到26%之后,再也不见死鱼——剩下的三文鱼,似乎稳了?

木有汹涌的洋流干扰;木有鲨鱼出没;木有产生严重病变……就像只是一次寻常的动物迁徙,淘汰掉一批弱小个体后,剩下的群体来到了一个新大陆,高呼“好嗨哦”。

董教授觉得似乎有什么超出了他的认知。

要知道,他去过三文鱼养殖强国挪威进行“偷师”,也因此知道,一直高大上的三文鱼,生长环境的恶劣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大量的三文鱼相互拥挤,满身的溃烂,鱼虱的寄生,甚至长出了“畸形鱼”。

就算是号称拥有全球最清澈的大西洋生态环境的挪威,一个网箱内的三文鱼,死亡率也有20%左右。

事实上,挪威的三文鱼养殖产业,在这点上一直备受争议。大面积养殖三文鱼,长期喂养的饲料、药物以及鱼粪沉积,导致了海虱的泛滥,也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

但这些在嘉谷2号渔场……统统没有!

举个简单例子,挪威进口的三文鱼,都多次检出有寄生虫;但嘉谷渔场养殖的三文鱼,多次的寄生虫检测结果……一直保持为零!

这要不是跟环境有关,董教授都觉得自己瞎了。

他回过头来,才发现,不知何时,嘉谷2号渔场,已经变得生机勃勃了。

流动性的海水,一天能长几十公分的巨藻,到处出现身影的太平洋磷虾……妈呀,嘉谷是怎么做到的?

虽然冷水团养殖三文鱼似乎得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顺利开局,但董教授莫名地有种淡淡的忧伤。

——虽然没有证据,但我觉得这不是我的功劳。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