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源界 > 第九十一章 北风吹来满地惊1

九源界 第九十一章 北风吹来满地惊1

作者:赵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5:14:07 来源:258中文

也先座在右侧上首,他静静听着诸人的谈论,一张黝黑得脸庞显得更加阴沉。--

作为益都路实际最高军事长官,也先的地位仅仅居于益王买奴之下。也先也是经历大小多次阵仗的将领了,数十年的鞍马劳顿终于换来了今日的高位,往日的彪悍暴躁、杀伐之气渐渐消沉,因为他是买奴一系,对其忠心耿耿,所以着买奴的地位和权力上升,也先的职位也在水涨船高。

近年来山东地境的民心愈发不稳,不仅是灾害频发,而且愈演愈烈,特别是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刘福通蛊惑人心,竟然宣称韩山童乃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之言!并以此为号发布诏书曰:“目今日昏君临朝,奸佞出政,官吏酷贪,纪纲颓败,以至贫极江南,富夸塞北,人心思变,天命攸归。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蹑大宋之遐踪,雪崖山之沉恨,胡元宁有百年之运乎?恢复宋室,在此一举。”

真是胆大包天!

当初大批山东治河的民夫参与了乱事,虽然现在韩山童已经伏诛,但是刘福通却带着党羽躲在了深山里,不少溃散的贼军士卒躲过了官军的追杀,逃逸回,将仇恨的火苗也顺带着带进了本地的千家万户。

在也先眼里,于海之流能够四处游击,剿而不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逃逸的贼子影响了当地的民风不满。使得于海能够不断地得到民众的投附和支持。

当年脱脱大帅在徐州还是杀得人少了!

除了部分逃逸的,也先私下里就知道不少将领偷偷俘掠青状男女,作为驱口专卖各地,或留下不少容颜精丽的女婢自用。这马峪采石场的驱口中可是有不少徐州战役的俘虏。

虽然这事脱脱大帅未必不知晓,甚至他自己也有可能经过手,但确实是留下了不少隐患,倘若是先祖大汗复生,定要将其彻底屠城,寸草不留!哪里还会有后续的烦恼?

可笑后来徐州城内还为脱脱大帅立了一块“平寇碑”,而且朝廷连“徐州”的旧名号也废弃不用,改称“武安州”!

也先不言语,买奴有些奇怪,看坐下诸人说的差不多了,出口问道:“贼势复燃,不知将军有何良策?”

也先醒过味来,赶紧欠身施礼道:“蒙王爷恩典,本路这几年风调雨顺,民生康乐。贼军东奔西突,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今日贼军侥天之幸,脱出我军重围,袭得一城,只此而已,不足为奇。”

顾凯奇道:“贼人脱困,今儿得城可据守,众人皆以为苦,恐其势焰大张,不知将军何出此言?”

堂下众人纷纷凝神停也先剖析。

也先微微一笑,对买奴先拱手,再道:“我军围堵贼军已有数年,虽不能将其彻底剿灭,然数年之功岂非等闲,贼人不断被我等击溃,连续奔波不惜,难有喘息之机。前日在山中大破贼军,据军中回报,观其尸首衣衫多褴褛不堪,死者皆面黄肌肉,显然已是疲惫之态,若不是贼军拼死反扑甚剧,我军恐伤亡过大,早已将其彻底剿灭于群山中。”

也先这话说的有些不虚不实,若不是于志龙几次临机应变,于海等的确是很有可能被彻底击溃。

益都路宣慰使卓思诚坐在也先对面,他更加关心临朐县城北陷的后果如何挽回,有些不耐到:“此事众人已知,只是县城落于贼手终是不妥,还需尽快夺回,以平朝中非议,不知将军如何行事?”

“听闻临朐县尹谢林也是一个人才,想必此地民众受其教化,沐受皇恩,应不至于有附贼之念,不似某些地方,贼军一到,立时蜂拥蚁附,视官军如蛇蝎!视朝廷如仇人!”也先不急不慢道。

说起来益都路的兵马其实并不少,若是全力以赴围堵于海所部,用不了一年尽可解决。只是后来也先觉得与其将其彻底尽快剿灭,不如给以相当的打击,逼得其四处流窜,如此益都路出师有名,可以在每年上调大都的大量钱粮中截留众多数额,用作地方剿匪之资。枢密院那里只要上下打点的好,自然准许。

这么多钱粮一旦归到益都路的账下,尤其是到了也先的手中,如何使用自然是也先说了算。

其实军中诸将的利益所得,除了个人投资和本家经营外,还有克扣兵血,借出兵时机,趁机大肆劫掠以饱私囊。至于俸禄吗,现在这个世道,谁还会真把它当回事,连塞牙缝都不够!

也先手握军权,益都路的兵马调动,征召,用兵,话语权自然极重。借剿匪之名,截留钱粮,留作自用,做的是不亦乐乎!当然作为地方最高长官,益王的利益是必须第一位满足的,而且是拿大头,至于益王、也先手下的心腹等也可雨露均沾。不过这些人多是蒙色之藉,汉人军官全无分润可能。

宣慰使卓思诚就没有分到!至于其下的汉民官吏亦是如此!

所以卓思诚等最为关心剿贼,也是最肯出力。他大力鼓励当地大户招募义兵,与官军共拒贼兵。这些义兵在围堵中也确实是起到了不小的效果,以至于也先等军中各级达鲁花赤不得不有意的放缓追击围堵的步伐,甚至留出些空隙,以免于海等人真的走投无路。

这些小秘密当然不会坦诚给卓思诚知晓,在卓思诚眼里,就是官军往往动作不力,常常被贼军抓住时机逃逸而去,虽然剿了不少贼兵,却屡屡不能全功。他虽急得肝火直冒,因官职所限却不能催促也先等人,只得不断禀告益王,请求支持。

分不着这碗羹,还得时刻准备担责任,卓思诚自然恼火的很,也先的动作次数多了,不可能事事隐秘,他也有所耳闻,毕竟在这元廷之下,这类事情多了去了。只是蒙人是主子,自己就是后世说的二鬼子,无论如何在主子面前也没有讨回公道的时候。

按照也先的说法,地方不靖,民众多有附贼之心,论责应是各地治政官员所负,这治政的地方官自然多是当地汉人官吏了,多隶属宣慰使司,虽然各地皆有达鲁花赤是最高长官,但是具体行事的还是汉人官吏,毕竟那些蒙色高官有许多不同华夏语言,若是没有通译相助,就连基本的交流都做不到,更别提治理一地了!

军政不和自古有之,元廷亦不例外。更何况在整个朝廷体系中蒙色人天然高人一等,功劳少不了,罪责却可以多招人顶缸,虽然大家是一个锅里吃饭,但是盛到碗里后,谁的肉多,谁的粥清还是有分别的。

卓思诚与也先虽然同为益王爱将,这别扭可是一直不断。如今听到也先剿匪不力,反归罪于地方治政,卓思诚心中闹心,面上却不好起波澜,只得打起精神先对买奴道:“益都路贼患此起彼伏,历经多年未得根治,属下治理不严,责无旁贷。”

再转头对也先道:“如今贼军脱困,县城沦陷,桑梓蒙难,还请将军早日为民解悬。”

顾恺声道:“卓大人所言极是,贼势本已颓靡,如今有了安歇之地,万一再蛊惑愚民作乱,实非朝廷之福。下官受朝廷厚恩,专程来此协助诸位,也希望能早日安民,得胜还朝。”

他与卓思诚同为汉官,不想见他为难,自来益都后,他和卓思诚、也先等共同筹划剿匪之事,多少也看出来这两人有些不对付,为尽快完成任务,顾恺可是一连撤了好几个官吏了,两人同病相怜,在这件事上还得共赴危难。

也先看看下首文武官吏,对顾恺点头道:“贼众如此疲惫不堪,吾料彼等得城后必懈怠,倘若贼众继续南窜入沂州,则难对其围堵,今儿若滞留此城,当不难破之。”

“这几日各地的汉军多接令赶来,砲队、火铳队皆在列,想那贼众如何能挡!”也先信心满满道。

堂下一中级军官着道:“孟氏义军虽然受创,不过未伤及筋骨,数千义军很快就会抵达城外大营,博兴州来信报孟氏军伍严整,士气高昂,可当大任。”此人是益都路汉军情报司治下的一个千户,掌益都路各地军情,及兵情打探,甚至对汉军诸军官的暗中监控,职位虽底,实权却大。

前期剿匪,因为炮队和火铳队武备沉重,难以快行,所以几乎未曾参加剿匪,反倒是脱脱大帅南征,为了加强攻击力量,自各地调遣了不少的炮队和火铳队,益都路的大部军伍被调走,也包括这类军伍,目前只是暂留少量驻守在府城。此次也先终于决定令其出战。

堂下众人不由面有喜色,有了这些强力部队加入,胜绩可期。

买奴笑道:“教诸位放心,本王前几日已经飞马快递至枢密院,请调京师宿卫精锐至益都路安靖地方,当初本是为了征剿各处匪患,如今看来恰巧是要首先用在此处了!”

“哦,不知京师意见如何?”顾恺追问。买奴并未将此事告知他,故有此问。

“今日中书平章已经飞书答复本王,允所请,不日将会令一支唐兀卫自来。”买奴哈哈一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