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对手 > 第二百零二章 一更

对手 第二百零二章 一更

作者:雪在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29 21:33:51 来源:258中文

此时,宋福生正带着他闺女种田呢。

宋茯苓今儿真是涨了见识,学会了许多以前完全不懂的知识。

首先弄懂的就是:地窖和地窝子的不同。

地窖,是垂直向下,从地面向下挖,直来直去的挖的很深,站在地窖口向下看,入眼就是一个黑幽幽的大深洞。

每次去地窖取菜前,老爸说了,也得先把地窖盖子打开,散一散空气的,才能爬梯子下去取菜。

因为地窖里是没有通风口的,里面缺氧气。

人要是直接下去,会不行。

同样的,种菜也需要氧气啊,所以直来直去挖出的地窖,不能种菜。

地窝子就不同了。

地窝子不是一直垂直向下挖,是挖的像防空洞似的,像地道似的,挖出那样的形状。你家需要多大的地窝子,就挖出多大块地道。

说白了,就是家里的房子一般都盖在地上面,而地窝子就是在地下,挖出个像地道似的家,家在地底下。

咱们正常家里什么样,能搭炕,能做饭,有厨房,人家地窝子似的家也能弄成那样。

地窝子里也有通风孔,所以不需要像去地窖似的得每次提前散一散,所以这里能种菜。

“爹,这里为啥又有地窖,又有地窝子,谁挖的啊?”

宋福生不了解任家村老秀才和任里正的恩怨,但是他会猜。

他凭着地窝子里剩下的那几块破砖头,估计这里曾经搭过炕,后来又给扒了,猜测这里曾有一伙人,可能也是大冬天搬到这的。

冬天,北方不能盖房子,因为地面上冻了,没法打地基。

然后这伙人就挖了几个地窝子对付住。

可能人口还挺多,一大家子一大家子的,地窝子挖的就挺大。

然后在这里对付住到了开春,就盖起了他们现在住的那一片茅草房。

宋福生猜的很准,当年确实是这样。

宋茯苓又问:

那为什么地底下会暖和啊?怎么没房住就挖地道,这是什么原理?

为什么地底下,不烧火取暖也会比咱地上家里的屋子暖和?

为什么菜和水果放在地窝子或者地窖能储存时间长?

宋福生告诉女儿说:

“这该怎么形容呢,它不是暖和不暖和的事儿,它是能保持恒温。

夏天,外面甭管多热,打比方,外面零上三十度,地窖里是十八度,人家地窖不受外面天气影响,还会是十八度。

同理,冬天,外面是零下三十度,地窖里照样还是十八度。

恒温,就是差不多能一直保持到那个温度。

所以从古至今,夏天还好说,要是大冬天盖不起房子的,咱人类就会挖个地窝子住,因为即便缺柴火不烧火,最起码在地窝子里面也冻不死。永远十八度嘛。

在上面盖房子就不行了,上面的房子要是不烧火取暖,那可是会受到外面天气影响,屋里能冻死人的。”

另外,宋福生还像唠嗑似的小声告诉女儿:

“现代五六十年代,建设兵团到北方也好,还是什么也好,反正外地人冬天来了北方,没房子住,人太多,就挖地窝子。

你姥爷家前院那老房子,院里就不像别人家似的是直来直去的地窖,就是地窝子,就是建设兵团以前在那挖的。

所以你姥爷家能种蒜黄,别人家就不行,他受人嫉妒就被举报了嘛。”

这是宋茯苓起早起来帮老爸干活,了解到的第一个知识。

第二个知识就是真的种田了。

田园生活,虽然不是在地上,但是那也真的很田园。

地窝子里,宋福生一边手不停干活,一边小声教女儿栽蒜。

只看,眼下地窝子里的土地已经耕平了,必须先耕平才能种。

“爹,蒜头为什么要先放在水里浸泡一宿再栽啊?”

“得让蒜头吸收水份氧份,它好成活,选蒜种也得选个头大的,发芽快。其实,要按咱平时,种的少量的话,随便插土里几头也不用掰开,也不用浸泡,根本不需要费这劲。但是咱这不是为挣钱嘛,一头蒜也要好好算计,最好每瓣蒜都能长出苗,才这么费劲又泡又咋的。”

“噢。爹,我知道蒜苗,绿色的,那咱这蒜黄和蒜苗又有啥区别?”

“没啥大区别。唯一区别就是,蒜苗是种在地上,得让阳光照,它才能变绿。

咱眼下没那条件在地上种,地上种得搭大棚,扣大棚的油纸太贵了,还得在地上屋子里给烧火,让蒜苗暖和才能长高啊,所以咱种蒜黄。

一是地窝子里暖和,二是蒜黄没那么娇贵,它在地底下没有阳光照也能生长。

为啥叫蒜黄啊,没阳光照,叶子变不了绿,它可不就黄,所以叫蒜黄。”

宋福生又给闺女演示,教宋茯苓,让把浸泡过蒜头掰开,整齐的种。

“咋种?”宋茯苓凑近学。啊,是这么种的。将大蒜头朝下,根系朝上,插进土里。

只这简单的种蒜,差点没给宋茯苓累死。

因为这整个地窝子里,只留出走路能浇水的地方,剩下要全部种植蒜。

也就是说,一个挨一个,尽量不要留出空隙,要整齐的将蒜插进土里。

一趟一趟又一趟,土里密密麻麻都要种上蒜。

蹲在那,宋茯苓腰都僵了,蹲的腿麻,弯腰撅在地上重复做机械动作,没一会儿就累的不行。

累的不行也不能一屁股坐地上,不是地上凉,是容易不小心坐在插进土里的蒜上。要知道一屁股坐下去,那可就是坐一大片,该白种了。

宋福生弯腰前进,听到后面闺女都发出吭哧吭哧的喘声了,他憋不住笑,回眸问:“累了吧?累了就上去吧。这里黑呼呼的,你知道咋种菜就得,解了稀奇就上去歇着吧。”

宋茯苓用胳膊蹭蹭脑门汗,“不累,活没干完,我还不知道都种进土里后,下一步要干啥呢。”

当四百斤蒜种满了宋福生他们所在的地窝子,下一步,就是压平,压平后,大郎他们从山上挖回的土就派上了用场。

山上树根下的土,有劲。

怎么证明呢,宋福生说:“你看那些种娇贵花的,种什么大牡丹大兰花啥的,花农都会特意去山上挖土,就是因为树根下的土,它有劲。你想啊,这土,栽花都能成,栽咱小蒜黄是不是得更给力?”

宋茯苓听完就笑,小脸上是东一道西一道黑泥,笑着冲她爸说:“恩,是能更给力。”

宋福生将山上挑下来的这些给力的土,均匀地撒在所有的蒜上。

这也是个细致活,宋茯苓用锹扬土就不行。

她扬的,不是这一片的蒜上撒的土太多,给蒜埋得很深,就是那一片的蒜上没盖上土,所以宋阿爷看不下去了,也劝着:“胖丫啊,上去歇着吧。”

“不用,太爷爷,我不累。”

接下来才是灌水。

将四百斤蒜全种土里了,得浇水啊,不浇水,它能长高嘛。

宋福生告诉女儿:“头遍水有讲究,你甭管种啥菜,基本上第一遍水都要浇透。之后就不用可劲浇水了,你看它有点干了,你再浇。”

而且浇蒜黄,灌水的时候要从旁边慢慢灌,这是技巧,这是老钱家,现代钱老爷子得技巧,钱佩英告诉宋福生的。

不能从上面呼噜噜浇水,那不行。水量也要把握住,正好够淹没蒜头的水量就好。

宋茯苓这个活能干。

女孩子嘛,不是那么特别费力气的活,总会比男人们干的细致。

种蒜黄的最后一步,浇完了水,浇透了,再往上撇一层沙土。

“完了?”

“完了。”

“那,爹,它啥时候出芽啊?”

宋福生逗闺女,着急啦?你看着吧,过不了多久就能出芽。

又冲地窝子里干活的大家伙笑道:“咱这第一波蒜黄,我指定得给我闺女留一把吃。我闺女可是出了大力气的,得让我闺女尝尝自个种的菜是啥味儿。”

大家伙就笑,说要得要得,到时候给胖丫炒一盘吃。

宋茯苓就嘻嘻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吃自己种的菜。

大丫二丫和郭老大家的俩闺女,也在地窝子里帮干活来着,几个女孩子面上跟着笑,心里却疑惑地想:

至不至于啊?怎么种个菜成了不得的事了。

她们以前就是负责家里种菜的,家里的菜园子从种到收都是她们打点。她们只是没种过蒜黄而已。

到了胖丫这,瞧三叔那样,好像胖丫出息的不得了似的。

也就是在这时,宋金宝在地窝子口大声喊道:“三叔,富贵叔说,有个姓隋的,介绍来几车卖倭瓜的,要卖咱倭瓜,给便宜。”

没等宋福生问,宋金宝又喊道:“姓隋的没来,就卖倭瓜的来了。”

“晓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