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猜迷人 > 第 223 章 朝会

猜迷人 第 223 章 朝会

作者:不干脆的浣熊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16 10:25:58 来源:258中文

朝堂上众文武正在小声议论,这时候旁边的御史大夫,看到时间差不多了,皇上马上便来。于是走出班来,站在中央大声说道:“各文武肃静,不可再起喧哗,否则依律治罪。”

御史大夫这么做是他的职责,每次皇帝大朝,便会有这么一出。

众文武听到御史大夫的喊话,便都安静下来,果然没过多久,皇帝便从乾清宫后殿而入,在太监的搀扶下坐上了宝座。

皇帝坐在宝座上,旁边的戴权按照规矩,上前一步高声喊道:“诸臣,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三位内阁大学士李潞、严慕、潘永一起出班跪在当庭,同时奏道:“启禀陛下,现今京师大军云集,已无惧于鞑靼人。是否要出兵迎战,请陛下定夺。”这应该是他们这几天早就商量好的,今天不过走个过场罢了。

皇帝在上边听三位大学士如此说,便向下边诸臣问道:“三位大学士言之有理,其他臣工有什么话要说,现在正是畅所欲言之时。”

户部尚书刘琬出班奏道:“启禀陛下,现如今京城几十万大军云集,颇是耗费钱粮,不如大军尽早决战。否则牵连日久,恐怕粮草就会不济。”

这就是中原王朝的一个弊端,许多战役决定战场胜负的并不是战场上军士的英勇以及主帅的谋略,而是后勤的粮草供应。

在地球时空明朝末年几次对后金的战争中,如果不是粮草供应不足,皇上催促前方的主帅与后金的决战。明朝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而草原民族来到中原所需要的物资都是就近掠夺,他们的粮草供应就非常的容易了,所以能够比较持久的与中原民族作战。再就是凭借他们的马上功夫,要来就来,要走就走,中原民族所以很长时间都拿他们没有办法。

其他重大臣也是议论纷纷,但是大都同意尽早决战,京城中的粮草供应他们是知道的。光京师中就有近百万人,这些人也是要吃饭的,再加上几十万大军,皇上抄家抄的那点儿粮食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

皇帝坐在上边,听着下边的议论,见众大臣都同意决战,便开金口问道:“既然众位臣工,都同意尽早决战,那么不知何人为帅,统领大军。”

皇帝这么一问,下面的众臣立刻闭口不言,因为这关系到几十万大军的兵权,他们这些做臣属的,也不好明言。

皇帝见众大臣闭口不言,便顺势开口道:“既然你们没有合适的人选,那朕就点将了。kan北静王水潇(杜撰)。”

北静王听到皇上点名,立刻出班跪倒,口称:“臣,水潇在。”

“你是多年沙场老将,这一次朕看就由你挂帅,你看可好?”

北静王以头触地,恭敬的回禀:“臣虽不才,也还有为国尽忠之心,如果陛下让臣领军,如不能得胜请斩为臣老头。”

“北静王你可要记住你说的话,若不能胜必斩你头,如果大获全胜,朕必然重赏。”皇帝神情严重的说。

这一次皇帝算是有些赌博,这些年来他对鞑靼人的入侵,已经受够了。这一次打算给鞑靼人一个教训,所以才孤注一掷要与鞑靼人决战。不过皇帝还是留了后手,三大营十五万人马不用出战,如果胜了还则罢了,如果不胜,也可继续守城与敌相持。到冬天来了,敌军自然退回草原。

北静王慷慨激昂的说:“陛下请放宽心,这一次必将鞑靼人知道厉害。”

其实别看北静王表面上慷慨激昂,其实内心里他也直打鼓,虽然年轻的时候也同草原人交战过几回,但是那时候他率领的兵马,比现在的可强多了。

现在北静王这么说也是迫于无奈,皇上已经点了将,你难道还能推辞不成?还好他知道贾珂部兵马还是精锐异常的,即使不能胜,也能凭借贾珂的兵马,与鞑靼人保持不胜不败的局面,他这条老命算是能保住。

皇帝还是有些不放心,但是到了这种地步也没有什么在交待的,于是像旁边的戴权使个眼色。

戴权心领神会,从御案上拿起一份圣旨,站在御阶上高声朗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鞑靼肆虐,率犯我境,不念恩泽,率兽食人,今起天军,征讨不臣,北静王潇,起于军中,几代从军,今为元帅,号令诸将,如有不尊,先斩后奏。钦此。”

北静王立刻向前跪行几步,双手高高举起,大声说道:“臣,水潇接旨,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戴权走下御阶,将圣旨放在已经往手中。北静王接了圣旨,还没有站起身来,皇帝那边就又说话了:“你现在就去整顿大军,让大军在城外扎营,与鞑靼人大战。”

“臣,水潇谨遵圣命。”

皇帝嘱咐完水潇又说道:“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何在。”

王子腾赶忙出班,跪倒在御阶下,口呼:“臣,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见驾。”

“你从现在开始整顿京营,立刻上城头防守,不可让鞑靼人有了可乘之机。”

王子腾立刻叩头回禀:“臣,这就整顿军队上城防守,必不让京城有事。”

皇帝见今天的事已经办完,便说道:“众臣工还有什么事要奏,尽快奏来,如果无事再奏便都散了吧。”

大家心里清楚今天的事,选兵派将击败鞑靼人,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在鞑靼人退走之后再做商议,于是便都沉默不语。

皇帝见到众位大臣都没有别的话说,便对戴权使个眼色,戴权向前几步,来到御阶前高声喊道:“退朝。”

今天的朝会就这样结束了,从开始上朝到最后散朝也没有半个时辰,贾珂全程站在那里,没有发过一言,在贾珂看来今天朝会上决定的事,恐怕早就由皇帝同几位心腹大臣商量过了,今天的朝会,不过走个过场。

散朝之后,众人三三两两往外走,贾珂仍然紧跟在北静王之后,等快走到宫门口时,北静王回身对贾珂说:“你现在回去同家中人告别,然后带领人马出城扎营,我让其他各部安扎在你附近,到时候我的大帐就设在你的大营中。”

如果是别人听了这话,也许觉得很正常。但是贾珂听了却觉得有些不对味儿,按照贾珂的理解,北静王如果要在军中军立大帐,应该设在兵马最多,在各节度使中地位最高的辽东节度使军中,现在反而要把大帐设在他的军中,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原因。

但是贾珂没有询问,而是点头称是,北静王满意的点点头,便径直上轿回府去了。

贾珂不敢怠慢,出了宫门,骑马立刻回府,到了荣国府之后。也没有去内院,而是直接去了贾政的外书房,贾政在那里等他。

贾珂一与贾证相见,没等贾政发问,便如实相告:“父亲,今天在朝堂上北静王爷被点为元帅,一会儿便要统领大军在城外扎营,儿子这次回来向父亲告辞,然后马上就要去军中,点人马出城扎营。”

贾政听了这话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的问道:“你上次和我说这一次鞑靼人是不防事的,可是真的,没有诓我。”

“父亲大人尽管放心,鞑靼人虽然勇猛,但这一次我们集中了几十万精锐,再加上现在天气渐渐寒冷,鞑靼人的草料想是跟不上了,即使这一次不能取胜,对方也呆不了多长时间必定后退。”贾珂认为己方的胜算,已经有仈jiu分了,别说还有几十万人在旁支援,就是他这五万人马,也足以同鞑靼人相持。

但是贾政也不是白给的,他想了想道:“我这段日子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你想的还是有些乐观。虽然你有五万的精锐,但是大部分都是步兵。一旦鞑靼人开始游走,恐怕你的军队便跟不上了。光凭着两万骑兵如何同十几万鞑靼精锐骑兵决战?”

贾珂听完贾政的话,先是一愣。他没想到贾政竟然说出了这一番道理来。而且说的也是合情合理,现在朝廷并不怕和鞑靼人决战,就怕鞑靼人既不战也不走,而是四方游走,和朝廷在那耗着。

看来不愧是荣国公的子孙,虽然没有从军,但是耳濡目染之下,也是知道一些军中的事情的。

贾珂仔细思考了一下贾政的问题,然后无奈的回答他:“儿子还没有想到这件事。而且这一次各位节度使前来增援,各自为政,也不能把军兵混在一起。父亲说的这事还真是有些为难。”

贾珂说完这句话就站在那里闭目沉思起来,最后对贾政说:“我看鞑靼人不会四处游走,他们个部族的士兵现在已经归心似箭,如果长期相持阿尔斯楞汗恐怕没有办法稳定住军心。”

贾政听完贾珂的话也觉得无奈,毕竟中原王朝将来战马稀少,对付北方民族的时候,每一次只能是防守。这也是无奈之举。

其实贾珂现在如果尽起大兵的话,也能有十几万骑兵,但是这是他最后的家底,哪里会亮出来让朝廷知道。

贾珂同贾政告别之后,也不进内宅,而是领着亲兵直接出门去了。只留下贾政在书房中忐忑。

贾珂带着亲兵来到宣府镇的驻扎之处,刚来到大帐中,范康和郑恺便来相见。

贾珂把今天朝堂的事和他们一说,特别是说起北静王要在他们营中设立大帐,做完之后就用眼睛盯着范康。

范康思考了一阵,心里边有了大致的结果,“主公,北静王在咱们营中设立大帐,并没有按照惯例在辽东节度史谢虎到大营中设立帅帐,恐怕是这个谢虎有什么不妥?北静王老奸巨猾已经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所以正在避嫌。至于谢虎到底有什么不妥,现在情报太少,就不是我能够猜到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