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黄泉战记 > 第七十五章 大获全胜

黄泉战记 第七十五章 大获全胜

作者:月半树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29 11:16:52 来源:258中文

祖大寿大吼一声,驾马前追,后方士兵听到主帅的吼声,有马的飞一般的直朝褚英方向冲去,没马的也向北方狂追。

褚英一看不妙,也顾不上什么了。这营中已经大乱,大部分人都只顾着逃命去了,褚英眼见大势已去,愤恨的哀叹了一声,在几个护卫的保护下向北方逃遁去了。

祖大寿刚追上几步,前方就出现一些拦路的金兵,阻挡他们追击。

不稍一个时辰,明军一边砍杀,一边放火,金军大营已是尸横遍野,满地狼藉。此时东方泛白,明军士兵也都困乏交集,也没有力气再追残兵了,只得就地清扫一下战场,清点战果,收拾了一些可用的东西带回抚顺。

回到城中,祖大寿清点了一下将士,出征的时候一千五百七十八人,回来时一千五百零九人,损失六十九人,而斩敌二千余人(当然其中还算上被褚英砍死的倒霉鬼,谁知道这个倒霉鬼是被谁砍杀的),此次大胜是与金兵作战最大的一次战果。看到这次大胜,祖大寿大喜,几日的劳累困乏瞬间消失。

抚顺城解围了,祖大寿捷报送往沈阳。杨镐看到捷报大喜,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随即杨镐将抚顺守城一战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褚英一路逃奔往金国边境之城玛尔尼城,金主努尔哈赤及各旗旗主将领在此城汇集,原本打算等褚英攻占抚顺再聚集兵力进攻沈阳。

如今褚英回来了,却是大败而归,回来时仅有六骑跟随而来。努尔哈赤大怒,欲斩褚英,幸得众人求情,才免其一死,但却废去了一切爵位,剥夺了一切兵权,降为行伍。

努尔哈赤在玛尔尼城又驻扎了五天,褚英原部正白、镶白两旗失散的士兵陆续回到玛尔尼城,经清点,回来九千多人,大多数人丢兵弃甲,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这些士兵需要休整。抚顺一战,金兵损失五千多人。此战,祖大寿扬名辽东!

努尔哈赤本想乘胜集中兵力进攻沈阳,可事与愿违,褚英战败,两旗失去战斗力,已无能力再深入进攻沈阳了,只得率兵返回赫图阿拉。回到赫图阿拉后,努尔哈赤下令软禁褚英,让其反思。

此次的明金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战,海西女真叶赫部的金台吉、布扬古原本联明击金,当皇太极带着贵重的礼品前来结好,还大谈甥舅之情,什么一家亲,明朝是外人,咱们一致对外什么的,更闹出了歃血为盟之举,金台吉、布扬古看到这么多的礼品财物,顿生贪念,照单全收,加上皇太极机智过人,口才极好,不稍片刻就把紧张的气氛化解,像是一家人许久没见一样亲切无比,皇太极在叶赫部住的一些时日也逍遥自在。金台吉、布扬古心中也明白,但也被皇太极忽悠的转了向,心想你们两家打去吧,强强对抗终究是两败俱伤,我就坐看你们厮杀得了。

京城的万历皇帝接到战报,往日的沉郁之气顿消,辽东暂时安宁了,下一步该是我们反击了。万历皇帝也没忘了有功之臣,下令嘉奖抚顺守城将士,有功之人俱升一级,主将祖大寿晋两级,授辽东参将,正三品。

辽东有了喘息之机,杨镐一边加紧修筑工事招兵买马,一边催促北京援军粮饷。

战事刚刚结束,在叶赫的皇太极通过密探首先得到消息,不等金台吉、布扬古反应过来,告辞回国了。皇太极出了叶赫的府邸,带着少数随从,头也不回快马加鞭赶回国都赫图阿拉。

皇太极刚走没多久,金台吉得到金明战况。金太吉、布扬古两人虽无大才,但也不傻,两人一拍脑袋,心想这次努尔哈赤说不定要进攻我们了,不该放走皇太极,留下作为人质才是上策。两人后悔莫及,忙派人去追,可哪还能追的上。

六月的北京紫禁城。

东方的太阳第一缕阳光射进窗户中,朱由校伸了个懒腰,两眼惺忪的睁开。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昨天孙承宗告诉他,徐光启、宋应星培育的新品种小麦有了突破,长势比周围地方的小麦都要好,今天就要收割了,朱由校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不得了,让孙承宗转达徐光启,明日皇长孙一定会去亲自去。

很久了,这是朱由校第一次起的这么早,平日都是日上三竿才起床,反正没人管他的功课,孙承宗也不教他四书五经,天底下最好当的老师也就他了,天天来报个到不干活的老师,反而是学生教老师,这也算千古奇谈了。太子朱常洛自己都没念过几本书,也不会考察皇长孙,王才人文化水平也不高,朱由校平日学识表现的也不错,所以没人怀疑皇长孙的学识,更是没人问。

朱由校成了一个天不问地不管的主了,只要不弄出大动静,不让万历皇帝难堪,一切绿灯向他开。这是万历皇帝允许的。大明历代皇子皇孙中就朱由校享受的特权多点。

王安服侍皇长孙洗漱完毕,就去南书房了。朱由校和王安在南书房等了约半个时辰,孙承宗也到了,互相见过礼后,他们三人换上便服出宫到京师学堂去了。

徐光启、宋应星等几个较为熟悉的学生已在京师学堂的正房等着他们了。此时京师学堂已经在上课,两边的厢房的学生在屋内学习,没注意外面的情况。

朱由校看到徐光启、宋应星等几人都身穿粗布麻衣,旁边放着几把镰刀、锄头、秤砣、箩筐等,活脱脱的一副农民打扮。

他们互相望了几眼,都爽朗的笑了,略一休息一会儿,闲谈了几句,他们就带着这些家伙什出发了。

来到京郊外一处麦田,宋应星指着麦田边上一小块地方,说:“公子,您看,那就是咱们的试验田!”

朱由校放眼望去,一片金黄的麦子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宋应星指的那一小块麦地,与周围的麦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围的麦子高、穗小,而那一小块试验田的麦子比周围的麦子矮了三分之一,穗大而饱满。麦田里也有不少农民在收割,经过这一小块试验田的都发出了“啧啧”的赞声,都夸赞这一小块地里的麦子长的好。

朱由校看着这一小块试验田里长出的麦子,心中高兴不已,不容分说,直接下令:“收!”

众人拿起家伙什下去忙起来了,朱由校看着他们的背景,高兴的挽起袖腿,也下地去了,开始他们惊讶的看朱由校下地,都慌忙劝他说什么您是金贵之身,这些粗糙活让我们来干,您在上面看着就行,王安也来劝说,后来朱由校一再坚持,他们也都不说什么了,一块乐呵呵忙起来了,有个学生小乙还高兴的哼起歌来。

这半亩的实验田,很快就收割完了,周围忙碌的农民看到他们的麦子和他们的不一样,都上来问,看着这些饱满的穗都赞道好粮食,比他们两亩地打的粮食还要多。

不到晌午,他们收割完麦子,还在地里来回走了两遍捡拾散落的麦穗,装好带回孙承宗的家。他们几人在院子里脱穗打粮食,孙夫人在厨房内给他们做饭。

吃完饭他们继续忙脱穗,孙夫人也过来帮忙,孙夫人看到这么饱满的麦穗也是大赞生平见过最好的庄稼了。

脱完穗,他们一点一点称重,重量精确到一两,最后结果出来了,半亩地总共打出三百一十五斤七两粮食!当宋应星报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大家都愣住了。沉默了一会儿,宋应星竟掩面哭了出来。宋应星的哭声打破了沉静,徐光启上前抚背安慰:“应星啊,你做到了,你成功了!”

是啊!这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下,亩产最好不过三百多斤,这半亩地产出的三百一十五斤七两意味着产量已经翻倍了。

朱由校也是震惊!三年竟然能完成产量的翻倍,出乎他的意料,他原以为能增产一百斤就是很高的成就了,没想到能翻倍,大出他的意外,朱由校小看他们了。

所有人都从震惊中回过来,随即爆发一片兴高采烈的欢呼声,宋应星破涕为笑,也欢呼了起来,在大家高兴的时候,宋应星猛的朝朱由校跪了下来,众人又是一惊。宋应星跪着激动着眼含泪水朝皇长孙说道:“全赖殿下指点迷津,才有今天的成就,这成就的是殿下功德!”

大家听到宋应星的一番话,也都朝皇长孙跪了下来,口呼“千岁。”

朱由校激动的对着众人说:“这是大家的功劳,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你们相信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向愚昧挑战,追求真理的结果。我应该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看到了大明的未来!看到了我中华民族的未来!”

众人再一次激动,口呼“千岁!”

民以食为天,粮食产量的翻倍,对着本已积贫积弱的大明意义非凡!

朱由校对徐光启、宋应星说道:“咱们的试验田已经成功了,下一步就是要推广,这点粮食你们作为种粮,首先就在这一片皇庄推广吧!”

众人应命。

“唉,全天下就这么一点好粮食,金贵着呢!”宋应星手捧一把粮食笑着说。

朱由校听到宋应星这么一说,突然愣住看了,似乎想到了什么。“金贵的粮食……金贵的粮食……”朱由校念叨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