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狂风绝息 > 第十五章 想要一个舒服的火炕

狂风绝息 第十五章 想要一个舒服的火炕

作者:玄幻青灯墨下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0-02 19:47:33 来源:258中文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十月二十一日星期三晴

早晨伴随着晴晴的问候醒来,就感觉身体酸痛,这种环境,睡觉时还得时刻惦记着添柴,睡熟了,篝火灭了好几次,被冻醒了,重新点火,温暖一点,睡着了,火灭了,冻醒了,再点火,一夜时间,就是如此痛苦的往复着。

看着篝火燃尽的灰烬,闻着衣服上松香味儿如同熏鸡一样的味道,感到后怕和对将来日子的无望。

后怕是因为如此的取暖方式,忽冷忽热且不说,篝火生在集装箱里或者离集装箱太近,都有烟气弥漫不散的可能,把睡梦中的我变成熏鸡,自己都不知道。再者篝火根本不保温,火一灭就没有温度了,对树枝消耗极大,即使有小锯伐回来的枯树,也顶不了多长时间。

昨天知道到小河的干涸河床上,踢开积雪,就能找到被秋风风干的淤泥,现在已经是小颗粒的干土了。干土层很薄,一个手指节的厚度,下面的土含水被冻住了,像混凝土一样坚硬。好在干土层面积很大,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最多几瓢!

这就是搭建火炕的基本原料。

当初选这个森林边缘的位置,就是想搭建一个东北特有的古老的民俗建筑——地窨子,带火炕的你那种。

搭建地窨子,更通俗的叫法是挖地窨子,这种说法更准确,因为地窨子里的台阶、火炕甚至是灶台都是挖出来的。

挖地窨子可能和陕北挖窑洞一样历史悠久,是先古劳动人民因地制宜改造生存环境的好方法。不同的是窑洞是横着挖,地窨子是竖着向下挖。

先选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根据需求确定面积,居住的人多,要求活动空间大点的,就挖个大的,但工程量相当大。按道理说,只要人力够用,弄个三室两厅,应该也是可以的,但我真没见过这样的。可能是有那样的人力,不如正儿八经的在地面盖个房子了。毕竟地窨子只是过冬的临时居所,虽然保暖,但阴暗潮湿,在夏季会让人受不了的。

挖地窨子一定要垂直向下,挖出的土方要尽量抛远一些,均匀的堆积周围。挖到地面下一米左右,就该预留火炕了,把火炕的形状的土预留着,继续下挖半米,并把土清理平整,这就是地窨子的地面了。在挖地窨子主体的时候,也应该挖一条台阶,宽度能容一个人通过即可,台阶上部与地表的地方,加个盖子,就是地窨子的门。台阶必须与主体同时进行,不然会出现挖完主体,回不到地面的情况。

现在地窨子的地面到炕(现在还只是未加工的原始土方)的上表面的距离为半米,炕的上表面距离大地表面为一米,再加上挖出土堆积的半米,加在一起,地窨子的内部空间高度为两米,是不影响人的活动的。要想更舒适的,可以再往下挖一些。有一部分空间是用土堆起的,在地面以上,这就是人们称地窨子为半地下居所的原因。

在主体的土堆上,担上几根横木作梁,在梁的上面,与梁相交,铺上长秸秆或树枝,再上面铺满厚厚的茅草或短秸秆用于保温,最上面压上一层土,用于防风。

此时毛坯房已建成,开发商可以销售了。

在以前的观念里,火炕是房子的一部分,没有火炕就像没有门窗一样奇怪,可能是近代的楼房和新的取暖方式的出现,像春雨融雪一样,改变了固有观念。在地窨子里,火炕是最重要的,是地窨子好坏的关键。

预留好的原始土方,是有一定强度的,将侧面修理平整。在上面向下挖出烟道,就像秦始皇兵马俑的俑坑,清理掉兵马俑,只留下用于间隔的土堆(土墙?)一样。在火炕的一侧挖出添柴口和燃烧柴的空间。在火炕的上方铺满柳条,铺成一平层,密实,尽量不漏也不重叠。

再将茅草或麦秸切成短段,充分混合到泥土里加水搅拌混合,制成混凝土状,就是“和瓤泥”,不是“和稀泥”,加入茅草等是为了增加抗拉力,和混凝土中加钢筋一个道理。

将和好的瓤泥均匀地平铺在柳条上,表面弄平整。剩下就是生火了,长时间的烧,将泥土烘干,再将柳条烘干,直至柳条燃烧,燃尽,瓤泥过大火后,临近柳条的表面会形成类似陶的状态,只是接近,还达不到,强度却会大大增加,承受人的重量是足够了。

这样一个简单的地窨子建成了,古代先民就是靠它熬过严冬的。相传北宋钦徽二宗,被金国人虏走,被囚,“坐井观天”,就应该是南宋使者看到钦徽二宗住在地窨子里,使者不认识,回到南宋后讹传成“坐井观天”了,钦徽二宗在金国活了很多年,真在井里生活是过不了一个冬天的。

将挖地窨子建火炕的事,详详细细的和晴晴叙述了一下,只讲挖地窨子建火炕的方法和好处,没说我的计划。晴晴听后,非常兴奋称赞会得真多,要把这事分享给战队粉丝团,我没阻止。

我得找到之前差点烧了的聚合板作的包装箱子,带着工兵铲,口袋里装着瑞士军刀,扎紧衣领向有干土的小河边走,(以后这条弯曲的像蛇似的小河,就叫曲河了,我给取的名字,爱谁谁,就叫曲河!),边走边听晴晴欢喜地讲着网友的回复,各种各样的建议,甚至还有地窨子格局的规划。

到了曲河边上,对晴晴说我没打算挖地窨子,她惊讶的问为什么

有意思的小姑娘!我反问到,我这地下全是石头,现在还封冻了,没有挖掘机,是不是得挖到春天?不占天时,不占地利,人和?也谈不上。晴晴沉默了,我开始用工兵铲向箱子里装土,待箱子装大半,捧起来,感觉还行,不沉。

搬东西,不能太重,达到身体的全部负荷,体力会很快消耗没的,应该少量勤来,勤快,勤快,勤起来才快。况且取土地点离集装箱不远,路上不会浪费太多时间。本想用绳子拉箱子运土,一路上细看雪层还是太薄,有很多石头露在上面,拉箱子拖行,根本躲不开,可能两三次就把箱子弄坏了。看来只能用捧和肩膀扛的方式运土了,缺一个结实的袋子!

我问晴晴,怎么不说话了,平台上的网友怎样说啊。晴晴说,战队粉丝们很沮丧,除了几个调侃说风凉话的,就没动静了。呵呵,我想晴晴也应该很沮丧吧。

我大声的对晴晴说,让大家准备好刷礼物吧,我要在集装箱里搭个火炕。沉寂片刻之后,晴晴恢复了激情,感觉刚才消沉的意志立即被电击激活了,实时向我传递着网上的信息,我则是边往集装箱运土,边向晴晴粗略的讲我的方案。

晴晴与阿霞不一样,太感性了,一会激情燃似火,一会消极冷若冰。

在早餐前,已经运回到集装箱中的干土就有三四百公斤了,已经达到搭火炕用土量的三分之一了。吃过早餐,得化雪烧水,需要大量的热水给干土加温和和泥。大概是运回三次土,就能烧开一次水,把水洒在土上,继续往桶里装雪,挂在火堆上,制取更多的热水。还得不断的向火堆里填柴,消耗我不多的干树枝储备。

在十点的时候,干土己经运回一千公斤,感觉差不多了。去弄干树枝了,今天时间很紧,不把火炕搭出来,土今晚就得冻成大坨儿,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天助我也!原本想用松树枝代替柳条,用作支撑炕面“瓤泥”的材料的,枝枝叉叉的不好弄。结果在曲河南岸发现一片“空心柳儿”,这玩意儿是一种一年生的木本植物,叶子都落光了,只剩下杆儿,没有支叉,都一米多高,多好的材料!立即用脚踏倒一大片,捆起好几大捆,扛回集装箱里,这东西现在可不能烧火,大珍贵了。

火炕的位置选在集装箱的最里面,其实是另一端的箱门处,因为有封签未除去,门没打开过,就默认为是集装箱的最里面了。

用聚合板作模板,将已经湿润的混拌了松针泥土,填在模板中间十厘米左右,用铁器捣实,再填土再捣实,家乡叫“干打垒”,应该和古代筑城墙的方法一致。

大概用了二个小时,筑好了炕的外墙和内部烟道的墙,烟道(就是放兵马俑的地方)里堆了一半的碎石,是为了让火焰和热量直达“炕面”,避免热量从烟囱损失,用土的话,也行,就是运起来太累,用碎石的话,出集装箱,满地都是,用铁器将因少量水结冰冻结粘连的碎石松动一下,就可以直接用了。

铺上空心柳儿,上瓤泥弄平,炕的侧面用泥土抹平。用空心柳按经纬的方法,编了五个筒,作为骨架,内外用瓤泥糊上,五个筒连在一起足有三米多高,在火炕的烟道末端立起来,穿过费了很大劲才弄出来的洞。

这个洞开在集装箱的上部,铁板非常厚实,用尽了所有的电动工具和铁钎铁镐之类的,足足花费了两个小时。

这可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要不是晴晴和阿霞先后鼓励打气,真不知道得弄到什么时侯。所有电动工具电池电量都用完了,唉!

最后一步,就是生火了,干树枝备得够用,火也燃的很旺,美中不足的是搭炕的泥土干燥的过程,生成很大量的水气,还夹杂着腥味。这可能是土取自曲河,不是净土的缘固。

阿霞问我今晚是不是可以在火炕上过夜了,告诉她今天还不行。炕今晚不断火也干不透,即使干透了,烧的时间太长,炕太热是睡不了人的。但可以搬到火炕的旁边,火炕很温暖的,即使火灭,也能保持很长时间的高温的。

这是不遭罪生活的开始,打算明天做一个简易的灶台。炊具要是都发过来该多好。

今天太累,愿一夜无梦,明天好运!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