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吾乃大皇帝 > 第99章 要你何用

吾乃大皇帝 第99章 要你何用

作者:子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16 13:43:04 来源:258中文

金公子亲自来请,又亲自送了回来,一起回来的还有好几盒点心和不知装了什么的一个木匣子,此事在郑家还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孙氏一眼一眼的往这边看,就差没有扒着东西要仔细检查了。

她倒是想问究竟呢,可又觉得主动询问未免也太给这个死丫头面子了,正确的行为就应该是云萝主动向长辈交代她去哪里了,干了啥,又得了什么东西。

可惜云萝根本就没打算理会她。

她送走金公子之后就直接拎了东西进屋,又“嘭”一声将门关上,当即气得孙氏在外头跳着脚破口大骂。

文彬趴在门缝里往外看了两眼,然后回过身来亮晶晶的看着云萝,“三姐,你咋去了这么久?奶奶从你走了之后就一直在院子里打转,还问我金公子找你去干啥呢。”

“那你是怎么说的?”

“我说不晓得。”似乎想到了好玩的事,他自个儿就忍不住的笑了起来,隐隐的还有点得意,“奶奶她除了骂几句,也没啥法子嘛,她现在都不咋打人了。”

以前虽也不经常动手,但打人亦不是多稀罕的事,撇开大房那几人,也就只有云萝没有被打过。

但那是因为她不想打吗?分明就是打不着。她可是曾无数次举着木柴、扫把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追着云萝大骂着要打死她。

云萝回顾了下往昔,然后轻轻的一撇嘴,转头将堆在桌子上的点心盒子推到一遍,再将书匣子推到文彬的面前。

文彬已经垫着脚凑到桌边,视线忍不住的跟着那几盒透着香甜味道的点心游离,吸了吸鼻子,然后才看向面前的木头匣子,“这是啥?”

“自己看。”

他爬上凳子,整个人就高出了桌子许多,再打开匣子。

当看到匣子里头那挤挤攘攘的满满书籍时,他不由得愣了下,然后一点点瞪大了眼睛,嘴巴也逐渐张圆,发出了“哇”的一声。

心神震动,便脚下不稳,一只脚在窄长凳上滑了一下,顿时整个人都往后倒栽了下去,“啊——”

云萝忙伸手勾住他的腰带,另一只手在他背后轻轻一托,就将他从凳子上托了下来,平稳的放到地上。

文彬怔愣了一瞬,之后却顾不得刚才差点脑壳着地的惊惧,一站稳就又扒到了桌边,努力踮着脚、伸长胳膊去够那匣子里的书。可惜人小手短,又没有云萝的天生神力,根本移动不了书匣子分毫。

见他如此可怜,云萝便将匣子拖出桌面,放到了凳子上。

“三姐三姐,好多书呀!这都是从哪里来的?”他小心的捧起一本看了看,又捧起另一本摸了摸,真真是爱不释手,问了之后才有点回过神来,便自问自答道,“刚才是金公子叫你出去的,那这些书也都是金家的老太太和金公子送的吗?”

云萝的眼睑轻敛,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且她看郑小弟这兴致盎然的模样,现在大概也没心思来听她的回答。

所以答不答都无所谓……吧?

文彬迅速的把所有书籍都翻了一遍,然后又仔细的重新放好,只抽出其中两本递到了云萝的面前,惊喜的说道:“三姐你看,《千字文》和《蒙求》!”

云萝看着他,忽然说:“过几天就送你去学堂吧。”

他顿时眼睛一亮,又迅速的暗淡下去,紧紧的捏着手里那两本书,迟疑的说道:“还是不要了吧,要花好多钱呢,我现在已经认识很多字了。”

别看他小,家里的事却都看在眼里呢,分家就几亩田,也就能养活自家这几口人,他们这些日子每天都吃得又好又饱,却全靠着三姐,就连造新房子的银子都是三姐挣回来的,他怎么还能想着花钱去读书呢?

毕竟爷爷那么厉害,供了大伯读书之后却一次又一次的变卖良田。前几天大哥去府城考试,他还亲眼看见奶奶拿出了好大的一包钱。

云萝也没有大包大揽的一口应承下银子的事都有她,他不必担心啥的,而是说:“现在还有些银子,就先送你去读书,等以后银子不够使了再想别的法子,我们一起努力,总是能多攒些钱出来的。咱家可是有六亩田呢,栓子家总共都没两亩田,他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文彬不服气的说道:“可宝根叔是木匠,许多人都会来请他去做工赚钱。”

云萝撸了把郑小弟的狗头,也不与他争论,而是转身将收藏在箱子里的两本书找了出来,“我们现在有书了,那这两本也该还给栓子。”顺便向他问问哪个学堂比较好。

虽然郑丰年也在镇上办了个私塾,但她不怎么愿意把弟弟送去那里呢。

可镇上总共就两家私塾,一是郑丰年和他两位同窗好友一起开办的,还有一家则是李老秀才,也就是郑丰年的老丈人主持教学的。

倒是听说双溪村有一个老秀才开堂授课,附近许多村子的村民都愿意把自家孩子送去那里,可就是离白水村有点远,还没去镇上方便。

郑小弟乖乖的窝在她身边,此时他的注意力已经从书籍收了回来,终于又瞄上了堆在桌上的那几盒点心,悄悄的咽着口水。

云萝只当作没看见,一直到云萱拎了猪草回来,刘氏也随着郑丰谷一起在新房子那边将今天的事收尾之后回来了,她才将点心盒子打开,给每人都塞了一块填填肚子,还挑出一盒让文彬送去上房,孝敬爷爷奶奶。

文彬难免有些不乐意,这么好吃的点心,只是看盒子就晓得比以前在镇上买的要贵多了,干啥要分给别人?

可他再不乐意,三姐的话还是很听的,挪着小碎步出了门。

然后就传来了孙氏和郑玉莲刻薄的酸话,再然后,郑小弟便丧着脸回来了。

云萝仍是面不改色,随手往他嘴里又塞了一块点心,说道:“得了好东西,拿出一部分孝敬给爹娘、给爷爷奶奶是我们应该做的。可如果他们嫌少,想要我们所有的东西,甚至是超过了我们所拥有的,那就是他们的不应该了。而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就够了。”

文彬眨着眼睛,一半懵懂,一半若有所悟,脸色也是可见的好转了,还拿了两块点心出去分予云桃和云梅。

刘氏和云萱对视一眼,她们本想安慰的话倒是没了用武之地,便量了米一起往灶房去做晚饭。

郑丰谷坐在门外修理用了一天,明日还要继续用的铁锹、锄头、簸箕等物,看着小闺女的言行,不由得咧开嘴笑了起来。

他虽对上房没那么掏心掏肺了,但当了那么多年的孝顺儿子,有些事情都早已经成了习惯,再是心里有怨气,那终究是自己的亲爹娘。现在看到云萝得了好东西还会想着长辈,他自是高兴得很,又觉得她说的话总是很有道理,听着甚是入耳,明明她自己也仍是个孩子。

云萝在屋里无事可做,就搬了个小板凳出去坐在郑丰谷旁边,随手抽出几根稻草,慢悠悠的搓起了草绳。

造房子要用到许多绳子,麻绳虽坚韧却量少,许多人家里的一捆麻绳都是要传代的重要家产。而草绳虽不经用,却随处可见,只要肯花时间,基本是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

郑丰谷见了便阻止道:“放着我来吧,可别磨坏了你的手。”

“我慢慢搓就行了。”云萝头也不抬,动作还真是慢悠悠的。但她力气大,很轻易的就能将稻草搓紧实再拧成一股。

郑丰谷见她做得有模有样的,就不再多说,待得将明日要用的工具检查修理之后,他也抽了稻草来搓绳子。

他的速度飞快,“窣窣”的这边搓两下,那边搓两下,很快就搓出了长长的一段。

云萝搓成了一根约三丈长的草绳之后就收尾打结,再重新起一根,一边添着稻草,一边说道:“爹,造好房子之后家里还能剩多少银子?我想送弟弟去学堂。”

郑丰谷的眼睛都亮了些,说道:“咱家的房子不大,最费银子的就是买青砖黑瓦,加上帮忙这些人的工钱,回头再给你们打两张床、几个箱子,三四十两银子足够了。”

别觉得三四十两银子很少,这是许多贫苦之人一辈子都难以攒起的巨款。

说到送儿子去读书,郑丰谷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郑丰年,“等下次你大伯休沐回来的时候,可向他打听一下,也不晓得现在这些学堂收学生有啥要求,要准备些……啥。”

他忽然渐渐的弱了声气,莫名就想到了云萝上次与他说的,郑丰年与李氏想阻止文彬继续读书识字,怕他读书多了会坏了心思。

不过现在他们都已经分家了,从此各过各的,送文彬去上学堂也用不着他们的银子,应该不会再有这些想法了吧?

如此想通,郑丰谷马上又振作了起来,开始一点点的盘算。

上次卖葡萄酒的一百五十两银子,云萝全都交给了他,刨去造房子的花费,还能剩下百多两,他原本是打算置办几亩良田的,不过现在要送儿子去读书,那自然是读书更要紧。

“要送文彬去学堂?”栓子十分惊讶,“郑大伯就在镇上收学生,文彬每日来回倒也方便。”

所以,你怎么会来跟我打听学堂的事情呢?

云萝默了下,问道:“镇上除了那两家,附近还有别的学堂吗?”

栓子看着她,好像明白了什么,便想了想说道:“镇上就那两家私塾,不过在有些村子里也有先生开堂,但除了双溪村的那位老先生外,其他的都只是童生,甚至有连童生试都未能过的。”

指头挠了下脸颊,似有些赧然,道:“另外就是那些大户人家,他们有的会专门请了先生在家里给适龄的族人授课,但多只是开蒙,开蒙之后就会把人送去书院。”

他当年就是跟着爹去某个大户人家做工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蹭了那家小公子的课,得了先生的赞誉,他爹才想着要送他去读书。

而通过栓子的讲解,云萝也才明白,远的不说,只说庆安镇这边,便是那些有自家族学的大户人家,也只是在族学里开蒙而已,开了蒙就想方设法的送去书院。

但书院并不是那么好进的,入学前首先得考试,考不过那就下次再考,过了十六岁还考不过,那基本上这辈子是与科举无缘了,倒不如趁早转行,或许还有出头之日。

本朝相对开放,还允许商贾人家科举,但不是所有的商人子弟都能科举的。

比如金来,他家就是世代从商,他能进书院读书,以后还能参加科举是因为他家负担了书院的大半开销。

镇上的书院现在是每个学子一年交十两银子的束脩,每天中午还能白吃一顿有荤有素的午饭,连购买笔墨纸砚都有一定的优惠,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虽仍然是个极沉重的负担,但听说跟六七年前相比起来,现在这般简直是天堂,那时候镇上甚至都没有书院,私塾也不过一间而已,不然郑大福也不用为了供养长子读书一次又一次的变卖良田了。

而对书院来说,每个学子的十两束脩并不足以抵消书院的各种花销,所以就需要本地富绅们慷慨解囊了。

朝廷有规定,凡资助书院的商贾,家中子弟可科举入仕。又规定,从镇到县城再到府城,每家书院的资助者最多不可超过三家、五家和九家。

这些资助书院的家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三年都会重新筛选一次,每次都能让各大商贾抢破了头。而各家在过去的三年里,有没有欺行霸市、偷税漏税,家中子弟是否横行霸道、仗势欺人都决定着他们能不能被选中。

云萝不禁听得入神,她先前虽也从金公子的口中听说过些许书院的事情,但并没有如栓子这般说得详细。

也不知是哪位神人,竟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

这不仅减轻了贫困学子的负担,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那些大商人和家中子弟的行事。

远在镇上金家客院的景玥忽然打了个喷嚏,抬头看着对面从昨日就开始寸步不离的盯着他,一直盯到了现在的好友,简直是生无可恋。

他当初到底是为何要嘴贱的提醒他失散多年的妹妹在这里?尤其是他们现在还没打算把阿萝认回去!

可这家伙前世也没盯得这么紧啊!这都还没认回来呢!

陷入懊悔之中不可自拔的景公子显然忘记了,前世与阿萝初相识,正是他人生低谷,性情最暴戾的时候,而她也不是体贴会忍让的姑娘,两人相处那是自带着电闪雷鸣,好长时间都是相互看不顺眼的冤家,而卫小侯爷则是夹在两人之间的润滑剂。

直至后来,朝中风云变幻,事情发展得太快,等他想要挽回的时候,却已经什么都来不及了。

景玥轻捏着指节,默默思考着弄死好友的可行性。

眼看又一天要过去,这家伙该不会今晚还想与他同塌而眠吧?

那晚上就弄死他算了。

正在他暗搓搓满脑子阴暗想法的时候,卫漓忽然说道:“明天就回府城。”

景玥闻言,只漫不经心的问了句:“做甚?”

“再有几日便是院试。”

“小侯爷这是想去考个秀才回来?”

卫漓看了他一眼,“城中人多繁杂,需得格外留意些。”

景玥嘴角一扬,“如此,那便先在此预祝小侯爷和老夫人一路顺风了。”

卫漓于是又看了他一眼,姿态端正,唯有那眼神格外有力,“你与我们一块儿走。”

惊吓来得太快,景玥差点将自己的手指给捏碎了,抬头冷笑,咬着牙说道:“小侯爷不忌讳,我却是没兴趣插手江南诸事。”

卫漓巍然不动,“无妨,也不是多要紧的事。你在这乡野小镇上已经逗留许久,再不回去,我担心太妃娘娘会杀到江南来。”

“卫逸之。”景玥轻轻的唤了一声,温言呢喃宛若情人私语,桃花眼却已眯起,闪烁着瘆人的幽光,“我比你更早与她相识,而你尚未将她认回,却几次三番的阻挠,你管得未免也太宽了。”

相识多年,卫漓知道他有些生气了,可那又如何?他还生着气呢!

“她才八岁,还是个孩子!”

景玥轻蔑的一撇嘴,“这跟她几岁了有何关系?你以为我想对她做什么?”不过是想提前培养感情罢了,真没想到卫逸之看着一本正经的模样,思想竟是那般龌龊!

卫漓被他气得肝疼,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强行道:“你明日必须与我们一块儿回去府城,休想再独自留在这里!”

景玥抿紧嘴唇,幽幽的盯着他。

老子重生一世,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阿萝娶回家!娶回家!娶回家!我在小心翼翼的一点点靠近,你却竟敢拦我追妻之路,这种朋友要来何用?还是直接弄死算了。

夜幕降临,云萝晚饭后就坐在门口乘凉,手上拿着一捆点燃的艾草,艾烟袅袅,驱赶着在周围徘徊的蚊子。

云萱坐在她旁边,左手仍挂在胸前,右手则拿着把边缘已经开裂的蒲扇,清风徐徐,甚是凉爽。

现在已是七月末,白天虽依然烈日骄阳,傍晚之后却凉快了许多,那年纪大的或体弱之人,都需要在外头加一件薄衫子。

小孩子的火气却总是特别旺盛,文彬挽着裤腿和袖子,和云梅在院子里玩耍得满头大汗,一点都不在乎会被蚊虫叮咬。

吴氏看着活蹦乱跳的文彬,眼中不禁露出了些羡慕,却只敢把两个儿子包得严严实实的,放在不会被风直吹的地方。

屋里太闷热,闷出了一身的痱子,外头夜风舒爽,却又要担心他们会着凉,真是再没见过比他们还要难养的小毛头。

不过一点一点的,总算是长了些许肉出来,也能自己吃上两口奶了。

云桃从两个弟弟的摇篮边挪到云萝身旁,朝着灶房那边努了努嘴,说道:“大姐还在烧猪草呢,以前她可是从不用干活的!”

因为所有的活都有几个堂妹干了,再不济,还有俩婶娘呢。她最多也就在农忙时做点儿,那真是一点儿,今年的夏收已经是破天荒的重活了。

云桃心里头高兴,面上也就带了出来,吴氏见此就拍了她一下,却并没什么威力。

扁扁嘴,她稍微的压低了些声音,又说道:“以前,她跟小姑多好呀。头绳啊、手串呐、绣了花的帕子呀,都可着劲的送小姑,小姑也最护着她,还老是指派我们伺候她跟大姐。可现在我瞧着大姐都不咋跟小姑说话了,小姑使唤不动我们,就开始使唤起了她,昨晚上我还看到小姑让她倒洗脚水呢。”

云萝扯了下嘴角懒得发表意见,对于郑云兰的处境也不觉得半点同情,毕竟在过去的几年里,家里的其他姐妹过得可要比她辛苦多了。犹记得,分家的那天她连走路都带着风,那满脸的喜气洋洋就仿佛甩开了无用的包袱,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这人生多棒呀,每天洗衣做饭喂猪养鸡做不完的活,还要看奶奶的脸色,看小姑的脸色,端茶倒水不敢使性子,更不能跟着爹娘住在镇上,继续过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好日子。

云桃也不在意没人搭话,自个儿叽叽喳喳的说得高兴,说着说着就突然说到了读书上,她忽然问了一句:“三姐,文彬是不是要去学堂读书?”

这个问题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纷纷转头看过来,郑丰谷更是乐呵呵的说道:“是有这个打算。”

刘氏也说道:“还要多亏了小萝折腾出来的那个葡萄酒,不然怕是连个小屋子都造不起。现在家中攒了些银子,文彬又爱读书,就想送他去学堂,不管能读成个啥样,多读些书总是好的。”

吴氏听着,忍不住低头看看摇篮里的两个儿子,眼中也有着希望的光芒。

云桃则又说道:“我听说先生们可凶了,书读得不好还要打板子。不过先生是大伯的话,应该会稍微不那么凶吧?”

不论相互之间的关系、感情如何,要做事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想起家中那些与此相关的人,就如云桃下意识的认为文彬定是要去大伯的学堂读书的。

云萝沉默了下,说道:“我问了栓子,他说咱镇上的书院每年腊月都会安排考试,考的都是几本蒙学书籍上的内容,多是背诵默写,只要通过了考试,来年开学就能进书院读书了。”

------题外话------

亲爱滴们,国庆节快乐!难得的长假,你们是和我一样在家里宅着呢,还是出门旅游去了?据说外面人山人海,十分的热闹→_→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