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医士无双 > 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鹤

医士无双 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鹤

作者:水红西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3:03:31 来源:258中文

“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论吕惠卿】

这一场及时雨消解了旱象,也移去了皇帝心头的巨石,加以这两天三辅、弘农等地接连奏报,说关中普降甘霖,岁末歉收之势虽成,却足以自给。皇帝越发放心,此时也不计较各地上报的天池盆测得降雨量的虚实了:“我知道以往伏旱得雨,诸郡县奏报雨量,往往存着宽慰朝廷焦劳之心,降雨一寸则云三寸,降雨三寸则云一尺,多不符其实。”

皇帝放眼看了过去,此时的殿中只剩下太尉董承、司空赵温、侍中荀攸以及尚书仆射吴硕四人了,这里头尚书令杨瓒病故,侍中杨琦作为亲族要回家治丧,司徒马日磾又在家告病。虽然理政的人少了,但由于没了许多意见分歧的人在一起,承明殿的行政效率、尤其是对皇帝诏令的贯彻力度反而提高了不少。

他缓缓收回了目光,接着说道:“如今虽是久旱逢雨,关中百姓人皆称庆,虚报些数字,鼓舞民心,这也不算错——但我等君臣自己心里还得有数。眼下落了几场雨,仍不可掉以轻心,秋收之前,百姓生计何以料理;蝗灾如何进一步遏制扑灭;还有因旱而起的疫病……”皇帝点了电题:“别的不说,尚书令因病辞世、司徒也一病不起……朝野上下,更要予以重视。”

“陛下睿鉴。”董承心有所求,积极响应道:“各郡有侍御史督促赈济、有捕蝗使务力灭蝗,只消在下几场雨,旱蝗便不再为祸。至若随旱而生的疫病,目前虽未看出端倪,但仍以谨慎为要,多加防治。”

“嗯。”皇帝点头说道:“生民不易,我每念下民有鳏寡疾苦,心常愍之,若见此而不恤,岂是为民父母之意?当下先敕令京兆尹胡邈,于京兆等处城中设立医馆,使京畿内外身罹疾病之人,皆可就诊,期间不许私收财物。这件事交由太医华佗来做,让他从太医署和民间选几个人坐诊,考其能否,加以赏罚。”

董承立即应下,然后不着痕迹的偷眼看向皇帝。

皇帝恍若未觉,面色如常的向众人依次交代了在降雨过后要注意的事项,好言督促了一番。赵温等人皆然诺,唯独董承有些情急,几次想说话,却一直瞅不到机会,又有吴硕在一旁不断的给他使眼色,这才作罢。

会后,侍中荀攸被留下与皇帝单独诏对,董承等人则先一步走出清凉殿。殿外阴云密布,天气凉爽如秋,看着孤零零一人走在一侧的赵温,董承拉了拉吴硕的衣袖,问道:“尚书令有缺,今日本该议定人物,国家为何像是忘了一般?连带着赵子柔、荀公达等人也不曾提及。”

吴硕觉得董承未免太急躁了些,皇帝如今尚未表态,就算是有人提请了,又如何能保证这个位置就一定会落在他头上?他不禁苦笑道:“敢问君侯,司空麾下可有合适的人物为尚书令?”

赵温如今虽然获得了益州士人的拥戴,但由于益州士人入朝时日尚短,尚未形成什么气候,更无有足够资历、名望和能力的人担任尚书令。董承心中明白这一点,却还在脑中细细回顾了一番,答道:“蜀士有名者不少,但鲜有入朝为官者,要想为其助力,还得很长一段功夫不可。”

“既然没有,见国家尚无此意,司空又何必主动提及呢?”

这番话问得董承哑口无言,半晌,复又说道:“那荀公达呢?颍川士人在朝中不乏名臣,听说秘书令荀悦侍讲于国家左右,日夕谈论政事、典籍,深受嘉许。其人名望、资历具备,可是做尚书令的大好人选。”说着,他斜睨了吴硕一眼,道:“尚书令意味着什么,不消我多说,你不急,我也没什么好急得了。”

吴硕立即反应过来刚才那番话显得董承智拙,引起对方不满了,急忙谢罪道:“君侯误会了!在下的意思是,事情尚不急于一时,朝中如今缺的可不止一位尚书令。”

董承眼睛眯了眯,看着前面走得比他要快的赵温,轻声道:“马日磾……将不久于朝堂了?”

“仅是‘以病免’三个字,就不知让多少公卿黯然离任。”吴硕错后一个步子,态度恭谨的对董承说道:“何况,司徒自己也不是什么错处都没有。”

董承点了点头,说起来他与马日磾相处并不和睦,一个古板迂腐、一个激进狂妄。彼此明争暗斗这两年,最后见到对方洁身自好一辈子,却折在自家人手里,不免有些唏嘘。此外,又预见到昔日的宿敌黄琬可能东山再起,心里颇受威胁,他言道:“近来黄琬那些人声势不小,若是陛下有心,我再如何也抗拒不得……上一次捉拿的那些商贾,我看还是要加把力气了。”

“董公说的是。”吴硕笑着应下,又补充了一条:“除此之外,董公不妨从别的地方用些心力。”

“别的地方?”董承一愣,在宫门下停住了脚步。

吴硕拱手说道,眼底闪烁着一丝锐利的神采:“放眼朝堂诸公,能荷尚书令之职者并不少,董公除了要讨陛下心意,还有别的路走,譬如,先设法将他人翦除。”

尚书令的热门人选很多,除了仆射吴硕、秘书令荀悦以外,还有曾担任过尚书令的太常陈纪、左冯翊政绩出众的种拂、以及在平蜀一战立下大功的司隶校尉裴茂。

“这些人都不好动啊。”董承沉吟了会,看向吴硕:“你既然提出来,定是有所见教了?”

“见教不敢,只是一点拙计。”吴硕低头说道:“董公不必将彼等逐一压下,只需在国家跟前挑一些刺,引起国家不悦,事情便可成了。”

吴硕工于心计,机谋权变更甚于京兆尹胡邈,董承有时候也自认为追不上对方的思路,比如此时他就不明白对方所指的是什么。但董承也有他的聪明之处,他故意不答,偏做出一副沉着的态势,像是什么都知道了似得,紧紧盯着对方。

“董公睿鉴。”吴硕显然是误会了,以为对方又在埋怨他自作聪明,说一半藏一半,于是略作惶恐的说道:“这可是一举而两得的事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