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医士无双 > 第一零六章丨三军听命

医士无双 第一零六章丨三军听命

作者:水红西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3:03:31 来源:258中文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恩威并施,众人终于接受了裁军的诏命。

为了表示朝廷一视同仁的理念,皇帝先是命赵谦公布了北军、羽林等部的整编方案。

北军在长安守城一战中损失最多,一万北军只剩下八千多人,尤其是骑兵损失最为惨重。对此皇帝将北军重新调整,恢复了中垒营的编制,由北军中候王斌直接统领,每营定额为两千五百人。

再从荀攸、皇甫郦在冯翊说来助战的羌胡义从、以及从归降的叛军之中,主要是胡轸、杨定等部择选出精锐忠诚之卒加入北军,不仅弥补了北军的损失,还使北军增加到了一万五千人的规模。

而总数六千人的羽林、虎贲在此战中损失了一千余人,皇帝有意将羽林、虎贲的士兵数量跟北军对等,特意从叛军之中择选出七千原雒阳禁军出身的士兵补充进羽林、虎贲,两者共凑足一万二千之数。

赵谦的四千叟兵被其主动交了出来,作为对弘农杨氏的示好,被拨入护羌校尉杨儒麾下。加上杨儒在郿县等地招募的三千新兵,经过裁汰整编后,兵员调整为五千人,驻守右扶风陈仓县。

建义中郎将段煨手下万余人直接裁撤近半,仅留下五千兵马,驻守华阴。

经过这么一轮裁撤,朝廷手中只有北军、羽林、虎贲等三支实力强大的军队,再加上卫尉手下的三千兵卫,建义中郎将段煨,护羌校尉杨儒等手下兵马,共计四万人,其中留守长安的只有三万人。

朝廷手下兵马强干,将士一心,又主动裁撤了近两成的军队,董承等人自然不能没有表示。

十万叛军中,除了作战造成的损耗,还包括三万多李傕等人沿路裹挟的无辜百姓,至于剩下的六七万人里,在裁撤了老弱伤病,并择选出部分当年雒阳的禁军精锐补充到北军等处后,还剩下五万人。

这五万人里,董承、樊稠、王方等人抱成一团,拥兵四万,其中有两万是董卓当年征讨羌胡的原班人马、嫡系部队。

董承手下有四万兵马,比驻守长安的皇帝手下兵马还要多出一万,为了在朝廷、在京畿附近的军队中有更大的主动权和优势,张济所统率的那剩下的一万人,就成了关系双方实力对比的重要因素。

皇帝出于自己的考虑,也有意增强董承在朝中的影响力,别看皇帝如今在朝堂之上几乎能一言左右局势,可若是在关乎众人利害的事情上,比如皇帝意图开展科举、改革官制、盐铁专卖等一系列针对约束世家豪族的政策,一旦公布出去,必然会获得所有人的反对。

虽不至于众叛亲离,但足以让皇帝成为孤家寡人。

对此,就必须要有一个‘王莽’似的人物,替皇帝勇敢担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改革重任。

朝中自大将军何进、常侍张让等人所各自代表的外戚、宦官势力灭亡后,便开始出现了以士人当朝,彻底杜绝外戚、宦官干政的主流舆论。董承武人出身,不为士族所看重,皇帝越是有意突出他的外戚身份,越是提拔他,那些士族大臣便会越是敌视他。

只需如同皇帝刻意挑唆王允与马日磾等人的关系那般,挑唆董承与朝中士大夫的关系,为了实现个人的野心,董承势必会按皇帝给出的计划走。

所以董承在皇帝眼中,就是那个改革破局的‘王莽’似的人物,不仅能帮他抵挡几乎所有的攻讦与暗算,更能代替他向士族下黑手,好让皇帝看上去显得超然世外,从而拥有更大的腾挪转移的空间。

任何一个王朝中的改革行动,无不是皇帝暗中允准,然后由某大臣亲自主持。若是改革顺利,则国家富强,皇帝与大臣共享盛名。若是改革不顺,触犯利益,那自然是大臣背锅,而绝无让皇帝背锅的道理。

较出名的人物中,范仲淹是如此、王安石也是如此、张居正更是如此。

这是皇帝一开始就有的打算,除了王斌隐隐有所察觉以外,谁都不知道皇帝优待董承的背地里包藏的祸心。

面对董承对张济屯驻长安的排斥,皇帝假意不允,最后还是装作不情愿似得的做出让步,命张济屯驻安定郡,与护羌校尉杨儒防备羌胡。

对于这个决定,贾诩没有表示什么异议,以他对皇帝城府的了解,在完全可以留下张济以掣肘董承的情况下,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无非是有别的理由,需要董承在长安附近的军权上压过朝廷罢了。

贾诩有心置身事外,在未有看清局势以及皇帝的打算之前,出于谨慎,他一时还不愿牵涉其中。

经过这么一轮的清洗裁撤,共有六万多人退出军队,这六万多人要在这些天内由指派的典农中郎将、以及典农校尉们带到关中各地开展军屯,为朝廷提供粮草军需。

自此之后,除了尚未来朝的马腾、韩遂等凉州叛军以外,三辅之地再无可以颠覆朝廷的隐患。皇帝手绾大权,名义上听从他的军队共有九万人,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放心去实行以前他想做却又做不得的事情了。

草草搭建的校台之上,皇帝与司徒赵谦、车骑将军马日磾、新晋卫将军董承等人分次站定,共同检阅大汉朝廷的北军与羽林、虎贲。

只见一队队衣甲鲜明,精神抖擞的军队在北军各营校尉的带领下,呈方队列阵,缓缓进入临时清理组建的校场。

这是皇帝近两个月以来,从募兵到练兵,从粮饷到军械,几乎是一手创建的北军五营。他们有的是来自关中各郡善弓马射箭的良家子弟,有的是扶风、冯翊等郡应募而来的羌胡、匈奴义从,也有的则是从雒阳随朝廷迁来的移民青壮。

他们有的久习弓马,只需稍加训练便可成军;有的身强体壮,来自底层,因为饭食之恩而效忠于皇帝。

论单兵作战,北军或许还不如董承等人手下身经百战的队伍,但若是论及军心士气,却犹有过之。

在北军之后,则是数千骑策马而来的羽林骑兵,他们本就是徐荣手下曾统带的雒阳西园军精锐,无论是精锐程度还是士气都远在各军之上。

有皇甫嵩这等威望巨大的宿将在,又有一支精神抖擞、甲坚剑利的强军,再加上贾诩等人的全力支持,整整十万新附的叛军之中,饶是还有心存侥幸、不屑之人,此时也都暂时息了反复之心。

年轻的皇帝站在高台之上,身穿华贵合体的武弁服,腰间悬佩宝剑。虽然样貌年轻稚嫩,但他巍然站立在前,在十几万人的瞩目下面不改色,在身后众将与仪仗郎卫的烘托下,无形之间,有一股上位者的气势蔓延开去。

这便是皇帝,大汉的皇帝!

“诏曰——!”皇甫郦与其余常侍谒者在高台上扯着嗓子叫喊道。

皇帝的口谕通过这些人传到底下的将校耳中,又分批次逐个通传了下去,晓谕三军。

“逆贼已诛,念朝廷有好生之德,不予株连,余者一概赦免,既往不咎。尔等皆我大汉将士,本该一视同仁,今后无分凉并,无分内外,望众位竭尽忠能,开疆扩土,捍卫朝廷!”

许多士兵当日在城下尚未窥见完全,如今虽仍是远远的看见一个身影,但无疑比当日离他们近了许多。

更何况台下众多士兵心中都以为自己有反叛之罪,侥幸得赦倒还罢了,偏偏皇帝还丝毫不嫌他们曾是戴罪之身,亲自前来看望,这让更是许多人激奋莫名,感动不已,虽不至于死心塌地,但对国家的忠诚度无疑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他们既有蒙获赦免的庆幸,又有对皇帝不嫌他们曾犯下罪行的感激,当此之时,无不奋臂呼喊。

“万岁!”

“万岁!”

众人的欢呼直冲云霄,本来当兵吃饭,在他们看来,董卓也好,李傕也罢,只要谁能带他们安然无忧的活下去,他们便不介意以谁为主。

既然董卓、李傕这些人都死了,自家性命又能得以保全,那么奉谁的命不都可以么?

如今这支军队在董卓专权之后,再度回到朝廷的手中,而朝廷也成了这支军队新的主心骨,有皇帝一视同仁的言语在前,又有皇帝亲临赦免,表示既往不咎的行为在后。哪怕是李傕复生,看到这个场面也会明白,这支军队几乎是再也不会有何反叛之心了。

炫耀了一番朝廷武力以后,在众将的支持下,裁军的诏令有条不紊的实施了下去。裁撤之后既有田地可分,又有一笔抚恤可拿,朝廷待他们可谓是仁至义尽,是故轮到被裁的时候都毫无怨言,皆心甘情愿的接受。

这件事情由皇甫嵩与董承、贾诩等人负责,一直从六月初忙到六月中旬,在城外屯驻的十几万军队才逐渐被调走、散去。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