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医仙在上 > 第617章 星空中的眼睛

医仙在上 第617章 星空中的眼睛

作者:楚夕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01 21:51:54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和顾松聊完了这个事情,保家齐就重新说起IndyMac倒闭和债券的事情,说是听听他的看法。

现在的顾松,虽然主要的盛名来自于燧石科技的辉煌创新成绩。但保家齐是知道,两年前的梨湖大会,这小子是如何对自己侃侃而谈将来的大势走向的。

顾松见到保家齐为了自己的问题,这么用心去研究方式,自然也不会藏私。

他说道:“IndyMac的倒闭,绝对会加重他们银行业的恐慌。现在,他们财政系统的压力同样是很大的。我觉得债券的事情,其实要考虑的是怎么加重这种恐慌。如果他们要救这个信用,要花的钱是非常大的一笔。”

“但IndyMac的事不会是最后一例。这笔钱花出来了,如果再有一个‘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同样出了问题,他们面临的麻烦就会更多。搞不好,就会出现崩盘。只要金融领域出现这种崩盘的现象,那大势就真的成了。”

保家齐点了点头,这个意见与一部分人是一致的。他关心的,是顾松当时说的,从技术和产业层面,怎么让华国抓住这一次机会。

于是他问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通信技术、智能硬件,这些产业,酝酿的时间也不短了。现在,你对技术积累的判断怎么样?”

顾松说道:“原本一直是在研究的,一些人工智能和智能硬件的成果,在这次救灾中的作用也体现出来了。”

保家齐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顾松也是留心着他的反应的,既然接受了这种解释,那么燧石集团和顾松在这次救灾中,体现出来的强大作用多少有了一种说法。

相应的人工智能程序,顾松自然也可以提供出来。

到时候在实际应用上没有当时那么强劲,那也只是数据量和算力的差距。

这些东西说到底,除了这两个因素,就是算法和框架程序的问题。这玩意有时候就是一张纸,我就是天才,我就是能搞定。

到了今天这种地步,不是骇人听闻到不能理解的东西,谁还能挖开他顾松的脑子?

顾松又道:“量子计算机,这几个月来,我这边正在继续研究。现在的初步思路,会在现有计算机的体系里,加入一个新的量子计算核心,形成一种新型架构的通用计算机。当然,既有大型计算架构,也有商用架构。不论哪一种,从指令集、汇编语言到硬件框架,都会制定出一个标准。”

他既然说得这么清楚了,保家齐也认可其实他已经是有把握了的,放下了这一桩。

然后他问:“通信技术呢?”

顾松看着他平平无奇的眼神,却知道他一定有所关注。

于是他说道:“这一次救灾,大量的传感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次的技术框架,都是在燧石航天的‘VSAT’网络里。但原理相通,我想,5G的标准是时候推动建立,然后以此为基础,去构建一个万物联网的新型互联网标准了,这里面包含硬件、协议等多方面的东西。怎么准备,回头还需要您牵头韩部长去安排。”

顾松见保家齐点了点头,又强调了一下:“关于移动通信技术迭代到5G时代会产生的质变作用,我想已经不用再多说了。所以,这是一个必争之点。”

“其他的呢?”保家齐问得笑呵呵的。

顾松呆呆地反问:“还有什么?”

保家齐看着他的表情,喝了一口茶:“直说了吧。你那个助理简玉书,开着个车子满西川地走,说是一个通信加强终端,真的吗?”

“真的啊!航拍无人机只是试验品,为了稳定发挥作用,用了一个独立的信道去控制。您那边的专家们,以为是什么?”

保家齐没说话,他的秘书却说:“顾总,有专家猜测,既然您连量子计算机都做出来了,会不会在量子通信方面也有眉目了?”

顾松坚定地摆摆手:“这是两码子事!我压根都还没有往这个方向上开始研究。量子通信也得有发射端和接收端啊,这次所有通信都是通过卫星来的,我的卫星早在量子计算机搞出来之前,就发射上天了!”

保家齐的秘书却笑着说:“现在,国内和国际上的量子通信研究,都是基于光量子展开的,也算有了一些初步成果。不过你们构建量子比特所采用的原理不同,所以有人有这样的猜测。”

顾松恍然大悟的样子:“那倒是可以理解了。不过,如果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了,那后面在这个战略研究中心,我倒是愿意参与进去看看,能不能有什么火花。”

这也算是一种表态了。

保家齐听到这里,就只跟他再闲聊了两句,就起身说要回去了。

顾松一路送到院门口,他老爸也一直用心盯着这边,见到人出来,连忙跟着一起送保家齐出门。

看到车子慢慢开走了,他满脸兴奋地拍了拍顾松的后脑勺,意味莫名地回去了。

顾松笑着摇头,看样子老爸今天是非常嘚瑟了。

保家齐专门到他这小院子来,本身就算是于公于私的一种表态。

顾松相信,他当然是在附近有工作,忙完了之后就过来了。

但他的工作那么多,到顾松这四合院来,又何尝不是一种工作?

何况,这个工作还很特别。

这么多年,顾松所着力经营的,不就是这种分寸感?

重生前,顾松学的是社科与体制这个方向的专业。自己工作和创业的过程中,与体制打交道的时间也不少。

每一个层次的人,站的高度是不一样的。

顾松自从2003年通过3D闪存非常犀利地露脸之后,着力给自己包装的,就是一个科研能力非常突出、同时又有自己非常稳定经费来源的形象。

无论是三年时间里,在燕京大学里扎扎实实地读书;还是神经植入模拟信息系统与他的脑神经网络融合写入之后,他积极参与的各种课题,对外输出的,都是科研思路和成果。

于是他的智慧,成为了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可以说,这种有特殊权限的“智囊”,确实是现阶段,非常符合他需要的一种身份。

利用先知的优势,他不会愧对这个身份。

从黑科技百科全书里有选择地拿出一些东西来,也让他不会愧对这个身份。

而只要他在这个体制的外面,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标杆意义,那就不会被群起而攻之。

争取到他,总比控制住他又能让他发挥作用,来得容易。

何况如果论到将来的站队和选择,难道还会有人比他更加有把握?

现在,对岸的危机一点点发酵,眼看有点要大规模爆发的意思了。

虽然说当时制定战略时候,不是把顾松这里作为某种充分或者必要条件去考虑的。但既然已经到了这个点,当然还是要确定顾松说的产业革命,条件到底成熟没有。

连带着,关于西川救灾时候,顾松所展示出来的强悍技术力量,也得问个说法回去。

顾松挺干脆的。

如果接受了这个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聘任,那一定愿意出力!

不管是纪总工程师负责的五代机和超高音速滑翔载具,还是量子通信。

顾松本就需要华国拿出几样重器出来,形成更强悍的战略威慑力量。

在这个阶段里,毕竟顾松最需要完成的事情,并不需要自己多么引人夺目。

他站在院门口,望了望天上的月亮。

视线里,月背的那个小立方体,还只是继续寂寞地,用一闪一闪的指示灯,表明它在等待,在工作……

而那个当时奔赴星海深处的“测试卫星”,还在一步步地接近预定的位置。

星空浩瀚,没有一个天文望远镜正对准它现在所处的位置,去捕捉这个飞速奔驰的人造物体的影像。

此时此刻,这个“测试卫星”已经展露出了它真正的模样。

它展开成了一个硕大而幽深的镜头,对准了“燧石号”的轨道末端。

毕竟这艘外星文明的行星级母舰是否存在,总得眼见为实不是?

这是顾松送出去的,星空中的一颗眼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