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 第一百零六章 妥协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第一百零六章 妥协

作者:两百斤螃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2:51:55 来源:258中文

乾清宫中,从文武重臣、燕王府旧部、宗室藩王、几家地位超然的公侯勋贵,到早已告老赋闲的几位老臣,全都排排就座,无论心里抱着什么念头,此刻都认真听着朱翰之的条件。

“我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燕王叔生前所处置的政务,无论军务民事,全都照旧实行,不得中断!分派的官职,也依然由原本定下的人选赴任。”朱翰之看着众人,语气斩钉截铁,“这些事,原是满朝文武公认定下的,没理由因燕王叔去了,便朝令夕改,否则岂不是乱了套?若你们要我做这个皇帝,那就得依我的主意!”

昭宣帝朱文至第一个点了头。这是应该的,他压根儿就不认为那些政策措施需要改变。

燕王府的人自然不会反对,大部分人还对此颇为欣喜呢,只有袁先生觉得有些不对。

他记得,燕王因要准备登基为帝了,就将自己手中的军队与部属全都归入了中央,打散了分到各处都司去,原本是想着借此掌握各地军队的动向,可如今燕王去世了,若这项举措依旧施行,那燕王府可就连手中的兵权都没有了!

还有,燕地原本掌握的矿山开采权、盐铁专卖权、税金都种种财源,也都被燕王收归朝中,这些东西还能回来不?藩地的官员也都被派到重要的城市做地方官去了。如今的北平,除去部分留守的人,几乎就是空架子!无钱无人,燕王世子日后想要东山再起,只怕也不能了!

还有,即使燕王府旧部能照旧得到原本安排的官位,三年任期过后又如何?三年后,以朱翰之的本事,早已坐稳了皇位,他们还有什么底气对他提要求呢?只怕这辈子都要受他控制了!

只是,袁先生想起眼下的局势。还有自己与章家的姻亲关系。还是闭上了嘴。他眼尖地留意到同僚中有一名武将,素来受燕王重用,是个细心的人,抬起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他忙递了个眼色过去,那武将犹豫了一下。也就不吭声了。

在场其他人对这一项倒是无可无不可的,还有不少人觉得省事了呢,只是宗室与几位老臣倒有些不同看法,几个藩王彼此交换着眼色。各怀鬼胎,但因为昭宣帝已经点了头,他们就不想自己做那出头椽子,都指望别人先开口呢,一时间,倒象是没人有意见似的;老臣们则要直白得多,他们是惯了在昭宣帝面前表达意见的。便嚷嚷起来:“这如何使得?若事事都照故燕王的意思办,还要选什么新君?如此轻省,倒不如让皇上归位得了!”

昭宣帝却早已拿定了主意:“几位老大人们,朕意已决,皇弟便是新君,你们休要拿这等大事开玩笑。况且皇弟的话也有道理,朝令夕改,乃是大忌!燕王叔所施政策也都是好的,对江山社稷、对百姓均有好处。好好的改它做什么?”

老臣们闻言一窒,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有些说不出口。他们的追随者中倒是有精乖的,忙开口助言:“皇上不知,燕王殿下若在位,那些政策有他主持,自然是好的,可殿下已经去了。新君与燕王性情不同。习惯也不同,万一施政过程中遇到什么不好的事。又该如何处置呢?倒不如先好好商议了,看是否需要修改,再作定论,岂不更好?”

昭宣帝有些迟疑,朱翰之则淡淡地说:“这话有趣,难不成当日的政务都是王叔一人拿的主意?你们这满朝文武就没出过力?便是颁布下去施行,也是由各地官员负责的。我竟不知王叔去了,官员们原本能做好的,就忽然做不好了。这是为什么?我固然不如王叔贤明,也不至于无能到官员们一听是我做皇帝,就都不肯用心实事了吧?!”

那官员脖子一缩,讪讪地不敢多言。

朱翰之扫视老臣们一眼:“我知道你们在反对什么。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叔原先安排的人、事、物,若是都改了,能空出多少肥缺来?你们便是自己不心动,家中也有子侄,门下还有学生,若是能占了去,那该多美呀?至于百姓如何,社稷如何,朝廷是不是会出乱子,又都算得了什么呢?最要紧的是皇帝能听你们这些贤臣的话,照你们的意思做事!”他忽地把脸一板,“我今儿就先把话说明白了!若要我做皇帝,就休想我听你们摆布!若是坐了龙椅,只能成为人家的傀儡,那我何必舍了自己的富贵悠闲?!这头一个条件,你们就不乐意,我还是趁早走了吧!”说罢起身甩袖作抬脚状。

昭宣帝慌忙将他拉住:“好兄弟,你别恼,老大人们一时糊涂了,没想明白。他们素日都是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又怎会为了权势名利就不顾百姓死活?”

燕王府一众人也都纷纷跪求他留下,有几个武将性情耿直些的,直接就冲文臣那边骂了:“素日摆出一副大公无私的嘴脸,其实不过是为了私利不顾大局的小人,如今连皇上的意思都敢违了,你们就是祸害,是佞臣!”

几个老臣有羞愧的,有恼怒的,有脸色发青快要晕过去的,也有心凉的。他们自忖处处为昭宣帝着想,可他自己都拿定主意不听他们的话了,还说他们老糊涂,他们还能怎么办呢?只得忍气应了。他们一应,其他文臣便是心里有不同想法,也不敢吭声。

宗室王爷们仍旧在大眼瞪小眼,可谁都不出声,昭宣帝见状,便高兴地道:“这头一个条件,大家都答应了!好兄弟,还有别的条件么?”王爷们顿时有了吐血的冲动,他们哪里答应了?可别人都不吭声,他们又不敢开口了。

朱翰之笑笑,道:“第二个条件,倒也简单,我早已定了亲事,是皇兄赐的婚,王叔还答应为我做媒人呢,虽说如今他去了,我又要登基,但万没有富贵了便背信弃义的道理。因此。我的皇后人选。一定要是南乡侯府三姑娘章明鸾,这件事儿,谁也不许多言!”

昭宣帝忙道:“这是自然的。还有谁比三表妹更合适呢?若有人敢说个不字,朕头一个就不依!”

这一项宗室们是没看法的,反而还觉得南乡侯府的几个儿子虽有兵权,但算不得显赫。娶了这个皇后,新君也得不了什么助力,倒是件好事。燕王府一众人等都是听袁先生的,他就指望着这门姻亲日后提携自己呢。怎会拆了自己的台?倒是琢磨着要在后宫妃嫔里安插上一两个自己人才稳当。最后仍旧是文臣们一方有意见:“若怀安侯只是宗室子弟,娶章三姑娘倒也罢了,只是……章三姑娘生母陈氏去年改嫁,只怕于其女名声上有些妨碍……”

朱翰之冷笑:“难不成你们还要我的妻子不认生母不成?公然教唆人家儿女不孝的,我还是头一回遇上!你这样的人,也配做礼部尚书?!”

那官员一窒,冷不妨昭宣帝也发话了:“这事儿朕也知晓的。去年陈夫人改嫁,朕还命人送了贺礼呢,她所嫁的江参将,还曾在建文朝时救过朕的性命,只是他性情正直,不肯受朕的高官厚禄,还是在安南战事上立了大功,才升到如今的官位上。这样的武将,正是我大明栋粱!况且我大明律从不曾禁寡妇再嫁。章家也没说什么,礼部尚书何出此言?”

他这一开口,文臣那边顿时都萎了,心里再不甘愿,也不敢顶撞他,顶多就是暗中盘算着,再送几位贤德淑女入宫为妃就是。那章家三姑娘是出了名的泼辣货,还怕将来没有理由治她?

谁知他们才有了这个念头,朱翰之已经将第三个条件说出来了:“我与未婚妻子章氏识于微时。多年来患难与共。早已情深意厚了。我此生只愿得此一妻,再不作他想。妃子什么的就不必了。顶多我答应你们,会跟我的皇后多生几个孩子就是。若她有什么不测,这皇位我坐下去也没啥意思。”

这话一出,连昭宣帝都震惊了:“皇弟,你这是何意?!”

只见朱翰之一脸的痛心疾首:“皇兄,你自己遭遇过的事,难道也不明白?当初你的皇后是别人给你定的,如何?后宫几个妃子,张贵妃还算省事,但也对你多有不敬之处,其余的人,石昭仪也好,王美人(李皇后表妹)也好,哪一个没给你惹过祸?这都是当初他们嘴里才貌双全、贤良淑德的好姑娘!我是怕了,这样的人进了宫,没事也要闹出点事儿来!我已经可以想象了,要是今儿我没说不纳妃的话,日后他们必要往我宫里送几个人,若我和皇后不依,上到祖宗,下到黎民,什么理由都能说出来,若我不纳妃,就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天地!若我纳了,少往谁谁屋里宠幸几回,他们又要跳出来逼我去睡他们的女儿、侄女、外甥女!要是哪个生了儿子,那就更了不得了!无论我跟皇后有多少个嫡子嫡女,他们也会成天说那妃子的儿子多么聪慧,多么适合做太子,于是我的儿子女儿就一个一个死的死,废的废。我好好的日子不过,干嘛要叫那些女人害我的骨肉?!”

昭宣帝听得目瞪口呆,想要劝他,可想想自己,又觉得没有底气,叹道:“可古往今来,就没听说过皇帝不纳妃的……”

“古往今来,也没听说过有皇帝逼着弟弟做皇帝的!”朱翰之哂道,“要是你们都觉得,送几个贤淑女子进宫做我的妃子,能乖乖待在自己宫里不出门,不惹事,不出现在我们夫妻面前,不生儿女,不争名位,娘家人不求升官发财,只要占着后宫妃子的位置,省得叫人说我不纳妃嫔,那我倒是无所谓。宫里地方大,屋子也多,估计多住几个人也没什么。”

众人都无语了,若真是这样,他们何必送女入宫?

文臣们都沉默地表达着自己的抗议,燕王府众人也觉得,这个条件断了他们送人入宫的希望,似乎也不大合适,正打算推袁先生出马去表达一下意见,可袁先生却很犹豫,他可没打算现在惹章家人不高兴,况且新君虽说不纳妃,以后如何还很难说得准呢,万一新君将来反悔了呢?

朱翰之扫视众人一眼,忽然笑了笑:“我的条件也就是这几样,你们若答应了,一切好说。其实我是个很好说话的人,过去几年也多得众位照应。我听说各位大人家中子嗣大都成人了,无论习文练武,都是一时俊才。我若真的登基为帝,自然少不了广纳贤能的,还望众位大人不要吝于举荐才是。”

这话又说得众人眼中一亮。送女入宫是为了什么?不过是为自己和家中子嗣搏一个更光明的前程,新君不纳妃,却纳才,要是还执迷不悟,惹得新君不快,自家女儿未必进得了宫,自家儿子就先惹得新君厌弃了!一时间,众人都齐声称善,连最生气的老臣也露出了笑脸,赞朱翰之一句“不爱色,是君子”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众人心里虽想法各异,但都不再反对朱翰之继位,也不明着反对他的三个条件了。燕王府众人可以依照原本的安排得到官位,文臣们可以为自家子嗣争取光明前途,武将们仍旧拥有兵权,虽还觉得不足,却也不是不能妥协。最郁闷的,也就只有宗室们了。只是藩王们谁也不打算先跳出来惹众怒,只能继续憋闷着。

昭宣帝见无人有异议,心中欣喜不已,忙道:“既然大家都赞同,就这么定了吧!”转向朱翰之:“好兄弟,朕这就下旨了,明日先为王叔发丧,丧礼过后,朕就传位与你。朕日后只要做个逸王就是,若你遇到难事,需要我出面,只管与我说。”

逸王,乃是燕王生前为昭宣帝定下的封号,王府就在钟山脚下的一处行宫。

朱翰之便笑笑:“皇兄闲了,也常到宫里坐坐。还有,燕王叔的侍从我不能留下,皇兄带走的宫人内侍,若有用不着的,就拨几个给我吧。”

昭宣帝笑道:“我带走的人太多了,哪里用得着?原本还想说等过了这阵子,就寻个名目打发一些人回乡的,你既要用,只管选去!只是我登基后不曾进过新人,那些宫人内侍大都有些年纪了……”

“有年纪才好呢!”朱翰之笑说,“老成,稳重,细心,做事也有经验。若是新人,不知有多淘气呢,我可不敢要。况且我们两口子能用几个人?有原来一半的宫人也就够了。”

底下众人听了,又是一阵郁闷。这回连以宫人名义送美女入宫都不成了。

袁先生倒是头一个冷静下来的,恭敬禀道:“皇上,侯爷,大事既定了,不如请些请燕王妃与世子、郡主出来,商议燕王后事?”

宗室王爷们顿时精神了。(未完待续)RQ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