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 第三十九章 北平(上)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第三十九章 北平(上)

作者:两百斤螃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2:51:55 来源:258中文

胡四海指挥着侍从们将丰盛的午餐撤下,回头看见太孙站在窗前发呆,暗暗叹了口气,上前微笑劝道:“殿下怎的又只吃了这么一点?若燕王妃知道,必然又要担心了。”

太孙苦笑:“我这几个月没少让王叔、王婶担心,实在是不孝,对不对?”

胡四海忙道:“您怎么能这样想呢?燕王殿下与王妃关心您,是因为您身份非同一般,贵不可言,他们既将您视作自家子径,也奉为日后的主君,关心原是应该的。”

太孙叹了口气:“别说了,如今我算是什么?除了这个身份,什么都做不了,总是给王叔、王婶添麻烦。我有时候会想,若不是因为顾及父亲的情份,又有我在,王叔也许就不会走上今天这条路,更不会落入眼下的困境中了。

自打朝廷的旨意传来,我心里就沉甸甸的,总担心会害了王叔,那我就真是万死不辞了!”

“您千万不能这么想!”胡四海有些急了“那建文帝本就忌惮燕王殿下,他本得位不正,时刻都提防着先帝遗臣反抗于他,尤其是燕王这样身份高又有名望、有兵权的人物,他必然欲除之而后快。即便没有您,燕王殿下也不可能归顺建文帝的。正因为有您在,他还得了一条生路呢!”

太孙默了一默,又苦笑了:“你说得对,建文帝为了皇位,什么事做不出来?连祖父与父亲他都不放过,京中诸王也多有因违逆他而殒命者,再加上先前弟弟提过的他欲与蒙古议和之事,可见他根本就是个无道昏君!我若实在无能为力也就罢了,既然王叔有意将他推翻,又有用到我之处,我自然是义不容辞的!”

胡四海笑着连连应是,只是转念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太孙这个说法,隐隐将自己放到了从属的位置上,这好象不应该吧?太孙才是主君呀!

只是此刻太孙与燕王关系亲近,相处得极好,他不好说出来,只能将劝诫的话又吞回肚子里,心里想着:燕王对太孙是诚心诚意的,太孙既然年纪还小,燕王多帮着处理军政事务又如何?只看他平日行事,也不象是有不臣之心的,况且燕王的皇室血统又远了一层,不可能对那皇位有什么企图,若是换了先帝的其他皇子,那还真信不过。

想了想,胡四海又笑着劝太孙:“殿下既有心,平日闲了,不如到书房多走动走动?燕王殿下也常常劝您常过去熟悉政务,哪怕是听不明白,多向那几位先生请教也是好的。奴婢瞧那几位先生都是极忠心和气之人,又常常指点殿下功课,殿下多与他们亲近,也能有所进益。”

太孙犹豫了一下,点头道:“你说得有理,我也愿意多向他们请教,只是……”他顿了顿“之前我犯了两回过错,如今见到他们,

怪不好意思的……”

胡四海忙道:“那如何能算是过错呢?头一回是底下人写文书时写错了,您又不懂得这些,看不出来也是有的,况且袁先生发现后,马上就告诉您了,不是么?他还有意为您隐瞒,只是您坚持,方才报给燕王殿下知晓,燕王也不曾怪您啊!“太孙叹道:“你知道什么?那错处是明明白白的,我粗心才没发现,是我错了,原该受些教训,可是他们所有人都没怪我,反而让我心里过意不去。还有后来那一回……”

“那就更不怪您了。”胡四海恳切地说“那是地方小吏利欲熏心,贪没了兴修水利的银子,又意图瞒骗王府,才故意将文书编得天huā乱坠,您哪里知道这些?”

太孙又是一脸苦笑:“可是燕王叔一瞧就瞧出来了,还把他文书中的破绽处一一点给我看,都是再浅显不过的了,我却什么都没发现。

若不是有燕王叔把关,我就耽误大事了!那地的河坝若是不曾修好,今年秋雨泛滥时,还不知要淹死多少百姓呢!”

“您年纪还轻,又从小离宫,经验略差着些也是有的,只要慢慢学习,自然就能……”

“就怕我再学也学不到燕王叔那个地步!”太孙打断了他的话“小时候,我做完了功课,就到父亲身边去,看他是如何处理政务的。

记得那时候,他就常常指着下边官员呈上来的奏折,将折上文字的破绽处一一点出,抽丝录茧,很快就能发现奏折底下隐藏的实情。那时候……………”他面上露出几分怀念之色“王叔也在边上,托着腮听父亲叙述,有时也会学着分析一把,父亲每次都夸奖他聪明有天份。我当时在旁边看着,只觉得父亲与王叔都很厉害,盼望着长大了也能象他们这般。”怀念之后,他神色重归黯然“可惜……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很多事都没来得及学。这几年在岭南,又耽误了功课,王叔这燕国一地的政务,我就已经看得很是吃力了,若叫〖我〗日后处理天下政事,我…我”

胡四海听得一惊,忙道:“您不必担心,您如今还小呢,慢慢学着,总能学会的,燕王殿下不过比您虚长几岁,他离宫时才十六呢,不也将燕国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么?您今年跟他当年是差不多的年纪,再学几年,还怕无法主持政务么?”

太孙低声呢喃:“你不必安慰我了,我压根儿就没正经学过这些,小时候在宫里时,也是父亲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的。如今不给人添乱就算好了,哪里还有本事主持政务?”

胡四海心中担心不已。这才到了北平几个月,太孙就失了信心,日后可怎么好?在他看来,太孙小小年纪就遭遇宫变,被迫流落到岭南偏远之地受了几年的苦,在这几年里别说读书学习了,连笔都没怎么握过,也就是到了德庆有章家照应那半年里,还能得章放、章敝兄弟指点些功课,对政务不熟悉,也是正常的,只要认真学上几年,自然也就会了。但他更担心的是,这几年因为太孙跟在章沈氏身边,时时得她些“教导”很多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他那时候不曾与沈家人住在一起,很多事都不知道,即便知道了,也只当章沈氏是为了太孙好,教太孙些人情世故,以防被人算计。但如今在燕王府待了几个月,听燕王派来的大儒们教导太孙功课,胡四海已经看清楚,那章沈氏所教的“道理”

不过是妇人之见罢了,不但不够光明正大,大部分还是有错的。若是太孙依她所教导的行事,不但不能成为一代明君,还有可能会伤了忠臣之心!

可恨章沈氏,虽是太孙的亲姨母,却几乎耽误了太孙!

胡四海心中*恨, 面上却不敢露出半分。他知道太孙对注位姨母还是很敬重的。

于是他劝道:“殿下若是觉得自己学识不足,更该用心学习政务才是。燕王殿下总是劝您多用功,一心盼着您能尽快独当一面。您就看在燕王殿下这份心上,也该放下心中的顾忌,多向先生们请教才是。”

太孙深吸一口气,又露出苦笑:“你说得对,既然我力有未逮,就更应该用心,免得拖了王叔的后腿。若是误了大事,王叔自然不会怪我,我却是没脸再见他了。”正说着,外头侍从来报:“王爷来看殿下了。”太孙连忙整理了一下衣冠,亲自出门去迎,不等他迈出门槛,燕王已经进来了,扶住他道:“不必如此多礼,你身份尊贵,本不该出来迎我的,以后也要谨守上下之分才是。”

太孙固执地道:“王叔是长辈,我怎能如此无礼?若是父亲仍在,看到我在长辈面前失礼,也要训斥我的。”燕王叹道:“你总是拿皇兄来压我,也罢,今儿就算了,往后却不婆如此。你虽是我晚辈,但君臣有别,不该以私情坏尊卑。

否则日后回到京里,其他藩王见你这般礼敬于我,也要你礼敬他们,该如何是好?你年纪虽小,却是储君,万不可叫人轻慢了去。”太孙脸微微一红,心下越发自惭形秽:“是……侄儿谨遵王叔教导。”叔侄俩重叙了君臣之礼,各自安坐。太孙抬头看了看坐在下手处的王叔,只觉得他虽然年纪轻轻,又穿着家裳衣衫,却气宇轩昂,一派威仪,更隐有几分先帝之风,即便坐在下手客座上,也象是坐在主座上一般,心下又是一叹,想起自己的赢弱模样,越发觉得自己不堪了,一时间沉默下来。

燕王似乎没有留意到太孙的沮丧,他的来意很简单,侍从们报告说太孙午饭又吃得很少,王妃很是担心,跟他说了,他便过来看望一下堂侄,看太孙是不是身体有什么不适。

太孙脸色微红,摆手道:“不是,侄儿只是有些胃口不好,并不是……………,并不是什么大事。”

“为何胃口不好?”燕王坚持追问“是菜色不合心意?还是心下不快?若是菜色不好,我就让厨房多做几个你爱吃的菜。这里虽是北地,又正值冬日,在京城惯吃的一些小菜很难找到材料,但只要有心,也不是办不到,我这就叫王府长史去办……”太孙忙道:“不必了!王叔虽是好意,但这只是小事,何必劳师动众?”“这怎会是小事呢?你若是胃口不好,吃不下饭,身体迟早要撑不住的。事关储君,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太孙脸又红了,实在不好意思说他是因为觉得自己太没用了,才会吃不下饭,只能期期艾艾地说:“我我是担心弟弟他好不容易从岭南回来,没几天又去了京城,我担心他会遇到危险,又得不到他的消息,所以才……,…

燕王的神色缓和下来,柔声道:“殿下,翰之也是想为你这个兄长出力,才自告奋勇到京城去的。若不是当年皇兄留下的那些产业都交给了他,只有他这个正主儿才能使唤得动,我也不会放他出去。你放心,他一切安好,我手下的人已经捎了信回来,说他已平安抵达京师,也联系上那些产业的管事了,并无人背叛,情况比想象的要好得多。

若你实在不放心,我让人给他捎个话,叫他写信给你报平安,如何?”

太孙只觉得燕王处处为自己想得周到,相比之下,自己却显得有些任性了,便低头向他行礼:“王叔不必如此,大事要紧,若是为了我这点小小的担心,误了京里的正事,连累弟弟遇险,那岂不是我的罪过?

我只要时不时知道弟弟平安就好,您也不必告诉我详情,我知道这事关系重大,不可泄露出去。”燕王露出欣慰的笑容,只是旁边的胡四海有些为小主人抱不平:“燕王殿下,我们殿下是绝不会泄露消息的,您即便多说几句又有什么要紧呢?我们殿下如今只有广安王一个亲兄弟了,日日提心吊胆,这日子也不知要几时才能到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其实您当初就不该让广安王去的,偏等王爷走远了,您才告诉我们殿下!”

太孙轻斥:“住口,不许放肆!”胡四海低头退下。

燕王却笑道:“你别怪他,其实我也知道当初不该瞒你,但这是翰之的意思。他一心要为你出力,即便冒险也在所不辞,担心你知道了会阻拦,才求我隐瞒的。我拗他不过,只有答应了。殿下若要怪我,

我也无话可说。”“王叔误会了,侄儿绝对没有怪您的意思!”太孙顿了顿“只是……………,弟弟年纪还这么小……父亲留下的产业……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形……………”燕王微微一笑:“你不曾听说过,是不是?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当年皇兄得欧阳太傅教导,欧阳太傅是个重视实业之人,见皇兄平日除了宫中供给,便再无进项,多有不便之处,就将两处店铺赠给皇兄。皇兄发现这果然有好处,也慢慢置办下几处产业,只是东宫太子不该有私产的,叫御史知道了未免惹来非议,因此就没叫外头人知道。其实这又有什么呢?皇兄本来一向节俭,但娶妻生子后,总有些不好叫人知道的huā销,添几个进项,也省得事事都找上内务府,兴师动众。”太孙听得脸上又是一红。这几个月里,他常常与燕王聊起当年在宫中的旧事,因他年幼,有些事他只是略有印象,却早就忘却了,在燕王提醒下才一一记起。他记得在他年幼的时候,因三姨母嫁入勋贵之后李家,外祖父也中了进士,入了翰林院,沈家全家迁入京城,因没什么进项,曾经有过两三年清苦日子,当时大姨母章沈氏还未能执掌家务,没法贴补娘家,是他母亲时不时接济,才让外祖一家在京中过上安稳生活的。母亲虽是太子妃,但手头又没什么进项,那接济的钱财从何而来?怪不得父亲会想到添产业呢。这却是母亲与外祖家的错处,他身为人子,又不好多说什么。

燕王细细留意着他的表情,忽然问了一句:“殿下,皇兄这些产业,从没向你这个嫡长子透露半分,反而全都留给了翰之,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