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诸天最强的主宰 > 苏轼回朝篇

诸天最强的主宰 苏轼回朝篇

作者:我本逍遥君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0-03 20:35:13 来源:258中文

出乎意料的,苏轼一路上读笑风生、悠游自在,像游山玩水一样走了过去。(看小说去www最快更新)同时广交朋友,是凡来探望他的人,他都杯茶谈笑、相与欢谈,甚至刚到某个地方,人生地不熟时,他都能主动出击,找人聊天。更别说随时写信,和四面八方无数朋友互动了。

结果就是:他越远贬,结交朋友越多,且各行各业,什么样的人都有。于是越走声势越大,越走传说越多,可说如没这场远贬之路,苏东坡的名望绝不会达到现在的程度…远贬前,他名望是有深度的,官场、文坛的确以他为首。可远贬后,广度增加了,他一路上的洒脱、平易、多才,让世人传颂他是“坡仙”

从没人像他这样对待长达7年、远贬海外的悲惨遭遇。以儋州为论,在他之前也有位名臣贬到了这里,那人比苏轼官职大了很多,是唐朝名相、李党党魁李德裕,非凡的人杰被牛党倾轧,贬到了当时称为崖州的海南岛。结果就死在了这里,他没法忍受恶劣的环境、更没法忍受政敌的欺侮!

这在苏轼身上没发生,并不是说他没李德裕那么高傲,而是心灵深处核心地带太不一样了。李德裕出身顶级官宦世家,苏轼不同,他是第一代以才华起家的名臣,从小在蜀川山水中长大,蜀山灵秀激越,华夏五千年最潇洒不羁、才华横溢的两大文豪——李白、苏轼都出生在那里,并不是偶然的。他们的路,更有相同的地方。李白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于是离开了长安。苏轼亦如此,他心灵本就不是传统的官场动物。最开始时,他短暂的迷茫过,那时他初入官场,自命士大夫一族。把底层人民死活看得一钱不值,公开声称下层人的存在,就是为保证士大夫的生活快乐…后来在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在城东那块坡地耕种后,他心灵返本了。本是自然之子,怎能再重蹈泥潭?

于是乎,这一路上,沿途各级官员变着法的给苏轼捣蛋,让他行无车、居无所、病无药,目的超简单。就是通过折磨他,向章惇示好!

历史上基本没人能从海南岛的流放地活着回来。苏轼过海时的心情是悲凉的,这不仅仅是生死问题,更是尊严问题。中国不像西方,漂洋过海探险是种荣耀,是强大的男人才敢做的游戏,如能在这过程中杀人放火、带回满船的金银珠宝、美女奴隶,那么就更完美了。(www最快更新)但在中国,出海是不名誉的。父母在。不远游。因还要每年祭祖的,一旦死在外面,难免要做个不孝之人!

自古杀心惨于杀身,苏轼有何大罪?不过是些意气之争。居然被逼迫到这步田地。1097年闰2月,苏轼过海,开始了长达3年的昌化之行…这3年是苏轼人生最困苦的一段,也是他生命光芒绽放得最饱满、最充实的一段。苏轼终于在那里有了自己的家。可生存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单只一场秋雨后,他居然在床帐里发现了足有1升的白蚁…

平时生活更不用说。日常的米、面、酒、糖等都要由惠州方向从海上运来。这样一来价格昂贵,苏轼买不起。二来供应量太小,一旦海上起风下雨,就只能挨饿。这时苏轼年过花甲了,严重的水土不服、营养不良,毁了他的健康,他和他小儿子苏过都形销骨立、瘦得脱相…

无可奈何,苏轼苦中作乐,想起了一传说,不禁哈哈大笑。那是晋武帝时期,全中国人都在挨饿,某人头晕眼花,摔进一大地洞里,他看到洞里有乌龟和蛇,每当阳光灿烂时就伸头到洞外,像是吞咽阳光,他有样学样,居然身体强健,比吃了米面还要好…想到这,苏轼向小儿子一笑:过儿,我们也这样吃点阳光吧…

这就是坡仙的精神内核,面对困境,甚至是必死困境,不咒骂、不消沉、不悔恨,就像一英雄曾说过的“死亡向所有人微笑,人所能做的就是向死亡还以微笑”在酷厉面前低头的是懦夫,回报以怒吼是战士,但仍落在了下乘,因受到了对方影响。像苏轼这样,仍保持微笑,保持住心灵深处活泼灵动的光芒,不让它灰暗、不让它暴戾,这是种别样的骄傲——让美丽的永远美丽,天上的雨水绝不会因落在地上泥潭而失去它本来的洁净…

不断的折磨,让苏轼的光芒更明亮,他被贬得越远,离民众的心就越近。在他南迁路上,有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是历朝历代从所未见的高情传说…

他被贬到惠州时,苏州定慧寺长老守钦派弟子卓契顺步行数千里来探望他。多年老友、隐士吴子野不顾年老,舟车劳顿,赶来陪他住了几个月。(www)贬到儋州后,吴子野,73岁高龄的眉山老乡巢谷,杨济甫又渡海来访,陪他渡过最初几个月的艰难时光。潮州人王介石一路追随,像仆人一样帮助苏家生活,连盖房子这样的事都亲力亲为。更有很多各地学子,向他请教学问,其中以海南人姜公弼的事最著名。

海南岛太偏了,识字的人都少,怎能论到文章呢?直到宋朝立国近140年,仍没出过一个进士。这实在是没法,学问是讲究传承的,就算是不世出的大天才苏轼,也得有出色的先生给他启蒙。

姜公弼自学成才,等到需要拔高时,上天赐福,把苏轼贬到了他家乡。苏轼耐心地指点他,临别时在他扇子上题了首诗——沧海何尝断地脉,朱崖端合破天荒。写完这两句后,突然收笔不写。姜公弼不解,苏轼说“候汝登科,当为汝足”多年后,姜公弼终于金榜题名,可惜那时东坡已离世了。他不远千里,到许州找到衰老的苏辙,苏辙在扇子上为兄长补足全诗——生长芸间已异方,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坡翰墨场。沧海何尝断地脉,朱崖端合破天荒。锦衣他日千人看,使信东坡眼目长。

这首诗见证了海南岛第一位进士的成功之路,由八大家中苏氏兄弟合力完成。

以上的事很阳光。让人很佩服,似这就是苏轼的精神内核了?但如只是这样,那么苏轼就只是个精神胜利法的大师,在逆来顺受里让自己不哭出来罢了。何来伟大呢?

苏轼从没放弃希望,他一直怀念北方、坚信着自己定会回去。被贬昌化3年后,某一天苏轼若有所感,对苏过说“吾誓不做海外人,近日颇觉有还中原气象”为此,他洗砚焚香,向天祷告。书写自己平生最得意的8篇赋。如一字不错,即有北还之望。那一天,65岁的苏轼凝神专注,挥毫泼墨,8篇名赋一一写就,居然一字不错!苏轼大喜,吾归无疑矣!

归去来兮,哪怕再晚,也等到了那一天。顺便说句:这件事是真的。这8篇赋后来被一妙人收藏了。这人是宋史上把太监这特殊职业做得最成功的人,这样一个人,竟对外宣称自己是苏轼的私生子,且是遗腹类的…

苏轼在1100年6月20日渡海北归。结束了长达7年的文化苦旅,前方等着他的终于是一片坦途,一片久违的阳光了…可惜上天只留给了他短短1年多的时光来回味这一切。苏轼一路向北,沿途游故地、会旧友。把一生中所有恩怨一一了断,甚至和章惇都通过信,表示并不太介意和章惇一生的交集。

66岁的苏轼在常州。死在了1101年7月18日的夜晚。对于苏轼,我们忘了他的官场经历吧,要记住的是他的诗词文章,他是中国自唐以来的第一大天才,北宋之后,中华文人如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再没任何一个人是可以超越他的…一生的磨难,仿佛是上苍赐予苏轼的灵感。他的每一点心灵波动,都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瑰宝。

李白飘逸雄浑、神化难明、天赋绝顶,可高兴时放浪形骸,失意时长歌当哭,波动太大,完全被外界影响。杜甫虽忧国忧民,一片赤诚之心,可惜忧过了头,杜诗难免沾上了潦倒灰暗气。只有苏轼,不管际遇怎样,心里始终都有棵盛开的兰花。心有茂兰一棵,不为世事羁磨。这种从容的美丽,哪怕有再多折磨,仍宁静地绽放…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正是宋朝命运、宋朝文化的缩影…

善待范纯仁、苏轼之后,全天下一时间对这位新登基的宋徽宗好评如潮…别忙!赵佶觉得还能再发挥下,让好评达到!

由宫里、宫外两部分达成。宫里,忍了6年的向太后终于等到了全方位的快乐。说来她也是很不容易、日子很难的,为了熬到宋哲宗死,宋徽宗立,她都光着脚丫子在皇宫里狂奔,又哭又喊地搏同情,她容易吗?现在好容易盼到了好日子,要怎样继续下去?哪怕自己老得没法说话,像宋哲宗病危时那样都没危险?这要早做打算才行!

通过仔细计算,她要做两件事。1复立孟氏。孟氏是由高太皇太后选定的皇后,被贬有自己犯傻的原因、更有政治斗争的内幕。现在她在难中,把她提上来,她必将感恩报答。这样就形成高太皇太后——向氏——孟氏等3代皇后的利益链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定会像自己保高太皇太后那样,保全自己,同时打压宋哲宗钦定的刘皇后?

本来刘氏已大获全胜,成了唯一的皇后。可这时孟氏突然间复活,居然要并列了?这忍无可忍!刘氏愤怒——为什么是并列?我不要并列!

5月10日,又一消息传来,向太后说了:你们不是并列!从今天起,你叫元符皇后、孟氏叫元祐皇后,你们俩人见面,你得先给她行礼,然后她才回礼…

刘氏简直要气死,但想想自己还年轻,很可以像向太后那样熬下去,现在这年头,谁知几年后又是什么样?

她决定等!向太后却不!她知自己老了。见过太多死亡的她,没法不去想自己的身后事——如她真死了,孟氏能掌握大局吗?光是宋徽宗,孟氏就很难控制!再加上刘氏?情况不妙!再加上朱太妃?那可是自己的死对头、本应是后宫第一老妇人的人!一废了再立的孟氏,能管什么用?

想来想去、想去想来,向太后身体越来越差,很快卧床不起,奄奄一息了。但就是这样,健康的宋哲宗生母朱太妃也就在她去世1年后便即去世…这是怎么搞的呢?没证据能证明这是谁做了什么手脚,可就是发生了。于是乎半年多后,做完了这2件事的向太后可以说是完全放心愉快的去死的…

宫外,23日,赵佶为文彦博、王珪、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刘挚、梁焘等33人被钉上耻辱桩上的旧党元老们恢复名誉、赏还恩荫,把之前宋哲宗、章惇做出的决定都否了,让他们重新变成圣人…

这些事都做完后,宋徽宗赵佶的形象变得超级圣明,让散布天下的旧党党徒们山呼万岁,真是大宋朝自仁宗以来仅见的明君啊!

获得巨大声誉后的宋徽宗再把屠刀举向了朝中的新党成员们。陈瓘、邹浩、丰稷、陈师锡等旧党言官们兴奋得浑身发抖:这竟是真的?整个绍圣元符年间,旧党们被2个人折腾得七零八落,现在可以报仇了!章惇、蔡卞,你们也有今天!

全京城言官、满天下旧党成员齐心协力,弹劾的奏章雪片一样飞进皇宫,很快量变就引起了质变,章、蔡2人可以定罪了!

5月19日,尚书右丞蔡卞被罢。9月8日,尚书左仆射章惇被罢。

看到了这些,向太后终于心满意足。于7月1日撤帘归政。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的等死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