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诸天最强的主宰 > 神宗崩溃篇

诸天最强的主宰 神宗崩溃篇

作者:我本逍遥君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0-03 20:35:13 来源:258中文

也有死得平静的,城破时,宦官李舜举拒绝了侍从牵来的马。(看小说去www最快更新)他撕下衣襟,小心地在上面写了行字“臣舜举死无所恨,愿陛下勿轻此贼”这是他写给皇帝的临终报告,这位太监至死也没忘记自己的职责,忠告皇帝千万别再小看西夏人!

活下来的军官只有4个人,他们都没走城门,而是从城墙上跳了下去。他们是吕整、李浦、王湛、曲珍。曲珍是鄜延军二号人物,早就上了西夏人的黑名单。那一夜他只身逃亡,快被追上时,奇迹发生了!他在路边居然看到了匹矫健的白马,这匹白马驮着他逃到了米脂城,之后他命名这匹白马为“天赐白”

最后要说下徐禧,他结局和他生前一样的奇妙。有说他死在战场,可找不到尸体。不管宋人还是西夏人,都没能找到。那么他没死吗?可之后也再没这人的任何消息。如他还活着,应痛不欲生,再没脸见人。如他死了,灵魂也不得安宁。他扭曲了一帝国的命运,更亲手造成10多万同胞的冤魂!3万多百战精锐的鄜延军将士,10多万无辜的宋朝民夫,都死在永乐城里…

战报和李舜举的遗表传到京城时,又是一个深夜。神宗皇帝一直在黑暗的皇宫深处等待着,他万没想到等来的居然是这样的消息!一战死难10余万人,这是自宋朝建国来从没过的事,居然被他这最有理想、最有抱负的人创造了出来!多么讽刺、多么悲哀!这一夜,神宗绕床苦郁,整夜不眠。10月1日的早朝。和臣子们说到永乐城之败,突然间他痛哭失声,无法自抑!

他实在没法原谅自己,极端高傲敏感的心灵让他迅速坠入自责自伤甚至自虐的情绪里。这一年他35岁。正是一男人最风华正茂、精力旺盛的时段,可他的健康快速地衰败了!

思路越想越窄、越来越低落,要命的是他还非常的聪明。不用别人指责,他自己就清楚两大战役败在了哪?用人不当!

王中正是个废物,高遵裕居然如此自私,永乐城的徐禧更是个千古笑话。他本该活在春秋以前,当个古人多好!

回想王安石还在时,复熙河、平荆蛮、征交趾,战无不胜,王韶、章惇、熊本、郭逵…每个人都独当大任始终其事,两相对比,他找出的这几个都是些什么人…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国力损耗、军队凋残、士气低落,如说他登基以来还有什么贡献的话,就只剩下了熙宁改革。

但那条产业链条,必须要通过外战成功、收复土地。才能创造出更大利润,来回报被压榨的国内经济。现在外战打到这程度,链条已崩断,之前改革的弊病立即就会显露出来…这样一来,一生所为,没一件事是成功的。甚至连正面的意义都没!

宋神宗深深感觉到了绝望,以后路还要怎样走呢?而这还不是最绝望的事,永乐城之败后半个月,更大的灾难降临到汉人头上!

10月10日,宋神宗在皇宫里闲走,偶然心动去了秘书省的藏书阁,在里边看到了幅画像。画中人欣秀风雅、微微含笑,虽纸迹已黄,年代久远,可那人竟像与他早有前缘。让他久久凝视,神宗问此是何人?

“回陛下,乃南唐国主李煜”“原来是他,不愧风流才子”

当夜,神宗在梦中见到了这位百余年前的风流才子、伤痛国主。李煜向他深深施礼,缓缓走近…而就在这天夜里,宋神宗第11子出生,这孩子名叫赵佶。就是未来的宋徽宗!这是个超级优秀的孩子,当他成长时,整个帝国的少年没人比他更优雅多才;当他掌权时,整个宋朝之前所有皇帝,没任何一个能达到他的高度。在某些成就上,连开国之主赵匡胤都无法企及,而他所完成的帝国梦想,更是太宗赵光义一生念念不忘、矢志追求的…

7日,沈括、曲珍被贬官。18日,封赠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永乐城战死将士。

12月14日,辽道宗废皇后萧挞思为惠妃,并将其妹赶回娘家。

元丰6年(1083)这一年和第二年,西夏不断出兵,妄图收复五路伐夏之战中丧失的土地。首要目标便是被宋军大太监李宪夺去的兰州。2月1日,西夏大军围住兰州城。知州李浩欲闭城坚守,衿辖王文郁以三国张辽大败孙权的合肥之战为例,坚请出战。以700死士在一深夜缒城而下,将西夏军击退。3月16日,西夏军再犯兰州,又被击退。21日、24日,河东路将领薛义、高永翼分别在葭芦西岭、真卿流部击败西夏军。

4月6日,种谔去世。郁怒淤积,得了背疽,死时年仅57岁。一代名将之死最后仅换来7个字的评语“谔不死,边事不已”天理何在?

5月,西夏军再围兰州。19日之战,宋将韦定战死。兰州城9日不下,西夏退兵,转攻河东路麟州神堂寨,被知州訾虎击败。

为摆脱朝野上下对梁氏专权的不满,梁乙埋、大梁后兄妹不得不在6月,恢复了被囚2年多的夏惠宗李秉常的帝位。(www)但为保证梁氏继续主控朝政,复位的一大条件就是李秉常必须立自己的堂妹、梁乙埋之女为皇后,史称小梁后…相信现在我不说,你也该知道:西夏人的传统又将上演一次了…

闰6月1日,刚刚复位的李秉常就急忙入贡大宋,认罪拜服,求还失地。4日,宋神宗下旨:陕西、河东2路不要再造新寨子了。对西夏的岁赐也照旧。只是想要回五路伐夏的失地?告诉你李秉常:没门!

4日,辽道宗追谥冤死的那位大辽国有史以来最英武的耶律浚为昭怀太子。

22日,大宋一代名相富弼去世。

10月20日。被囚禁在来州的大辽第一奸臣耶律乙辛依旧很有活力,他知道在大辽国呆不下去了。那么天大地大,逃出去就是。他目标是大宋朝。只是人单势孤、道路不熟,半路上被抓了回来。他的生命被一根牛筋结束…像被他害死的萧观音。也像被他在太子案里酷刑凌虐的那些人一样,他被勒死了。事情截止到这,似大辽国好日子终于来了?辽道宗耶律洪基已拨乱返正?为老婆、儿子、儿媳报了仇?对不起!不对!非常遗憾的是:耶律乙辛的死跟上面3个人的死对不上号!第一奸臣的罪名是“鬻禁物于外国”只是个贪污犯而已。这就给未来的大屠杀、大清洗、大报复留下了祸根!那个皇孙、就是先太子耶律浚的儿子、后来的天祚帝耶律延禧。这孩子把什么都清清楚楚记着!

亡国之君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奶奶、父亲、母亲报仇!他派人挖了耶律乙辛、张孝杰等仇人的坟,戮尸解恨,挫骨扬灰!这些人的宗族亲人一个都没跑了,被杀个干干净净!当时大辽国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里。人人自危,不管谁,只要和当年案子贴上一点边,马上就会人头不保!

大辽国真的衰败了,从内部开始瓦解,而就在那个时候,北方有一民族突然兴起,空前强大的战斗力像洪水般爆发,腐朽消沉的辽人像堆腐烂变质的渣滓一样,被彻底清洗…为什么会造成那样结果。根源就埋在了耶律洪基时代!不迟不早,偏偏在皇孙遇害前他清醒了!救谁不好,非得救耶律延禧?历史证明这是辽国所有9个皇帝里最不知所谓的一个。前面那8个皇帝所有毛病他都有,且在每一项上都青出于蓝,像他就是上天派来败坏辽国的。当然这里也有他爷爷耶律洪基的功劳。耶律洪基是个罕见的长寿皇帝,在位共46年。活到70岁才死…这样长时间的折腾,再由天才孙子接着败家,如此这般,辽国想不灭亡都难!

元丰7年(1084)1月,西夏人发了急,集结国内所有80万大军,妄图收复兰州。可是13日,80万大军再次被李宪的熙河军团大败于兰州城下。

22日,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被改任常州团练副使。话说来到黄州后,生活向苏轼展示了另一面。在这之前。在老家眉山,他有父母照顾,进京后名满天下,有欧阳修那样的文坛宗主罩着他,反变法时与王安石作对。身后有司马光等权臣大佬撑腰,哪怕贬到杭州、密州、湖州,他官也是越作越大,从通判变成知州。可乌台诗案后,他成了监外执行的罪犯,除一份工资外,所有政治权力完全剥夺,更由于得罪的是皇帝,也谈不到什么前途…就连怎样才能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北宋官员们拿到的工资并不都是铜钱、布匹、粮食这些硬通货,这是只有京城顶级大佬们才有的待遇,各地方官员们的工资绝大多数都是些实物,想变成钱?就得自己想法去折换!如这时的苏轼,他工资由公家造酒用过的袋子来顶替,每月领到后得自己卖出去,才能到市场上买米买面,回家过日子…堂堂苏学士成了小商贩?怎一屈辱了得!可更大麻烦还在后面,这份单薄工资很快就不足以养活苏轼那1妻、1妾、4个儿子、4个儿媳及孙子若干、仆役几个,这么多张嘴靠那些旧酒袋子吃饭,很快就会饿死!

困境中,苏轼作出了之前他死都不会作出的选择,他一姓马的朋友替他向州里申请到块城东的荒地,约50亩,由苏轼自己耕种!这是什么?这是农民!再回想从前他反对免役法时的话!这是报应,也是上天恩惠,它让苏轼切身实地体会到了从前他所蔑视的阶级的痛苦!

当然,他这时不觉得痛苦,只要能平安活下去,就足以让他满足…从这时起,他开垦荒地种庄稼,满足于、更快乐于自己是个农民,他给这片城东的坡地取名“东坡”且以这两个字为自己重新命名!从此,他叫苏东坡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里文学天赋能排进前五的大天才躺在长风茂草里、躺在无限宽广浑厚的大地上,彻底脱离了名缰利锁,他心性提升到另一个新层面…

在黄州的第三年,苏轼有感而发,写下几行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矣。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这纸随手写下的小感是排名仅在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后的千古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它也奠定了苏轼宋朝第一行书大家的地位!

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苏轼的悲哀。他想安静,可超人的天赋让他不断创作,直到让天下再次想起了他。这时,从京城传来了一消息——帝国最重要任务落在了他的肩上,神宗皇帝想让他修国史!

国史是记录某个朝代某位皇帝一生功罪成败的证据,无论当时还是以后,谁想研究那段历史,就必须首先从国史下手。因其重大,所以要交给最可靠的人去管。在北宋,从来都是由当朝首相兼职这份工作。可这一次,神宗居然要用苏轼这败坏朝廷名声、给新政抹黑的人负责!

这理所当然让一个人愤怒了。王珪跳了出来,他太没面子了,就算没才华、没个性,可也不能这样羞辱他吧,好歹他也是这时的首相!王珪这人是很不简单的,在历史里他被严重低估了。大家都记着他是三旨宰相“上朝取圣旨,在朝接圣旨,下朝已得圣旨”是个把首相干成了秘书的笑话。这不对!他是开启北宋灭亡的潘多拉魔盒的人,从最开始到最关键的这两步,都由他释放出了那个空前绝后的妖孽!

这样的人,怎会没脾气、没个性呢?这一次为阻止苏轼,他很阴险地翻了个老黄历,仍是苏轼那首蛰龙诗,他把苏轼定性为一反贼。试问世上只有皇帝才可称龙,苏轼的诗里居然也有?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这罪名可就大了!一旦成立,苏轼是要抄家灭族的!且没人敢趟这种浑水,一不小心成了同案犯,小心造反会传染!但仍有人站了出来,苏轼在朝廷里还是有位好朋友的!不管这人在历史中评价如何、与苏轼政治见解是不是抵触,在苏轼心里,这人永远都是个可共患难的兄弟——章惇!在这种时刻,章惇站出来为苏轼辩白!请问首相大人:你确定除了皇上,臣子都不用龙字作诗吗?你信不信还有人用龙字做名字呢?

王珪不示弱,这种关头定要坚持!结果两人你来我往,在金殿上吵了起来。只是吵了好半天,才发现皇上很淡定地坐在上边,似想着别的心事…王珪觉得不妙,有人造反了,为什么皇上不生气?5年前他不是这样的,当时把苏轼连关带贬,摁住了狠狠暴打,杀一儆百的效果非常好。可现在…

王珪正乱想中,神宗皇帝说话了:诗人作词,不是这样论的。苏轼自己咏他的桧树,跟朕有什么关系?何况古人有荀氏八龙、南阳卧龙,用龙字做名字的忠臣有很多。让他去修国史吧!你如执意反对,就用曾巩!都下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