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喵霸 > 第180章 好文章

喵霸 第180章 好文章

作者:望潮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05 19:00:06 来源:258中文

他们年前才来的甲班,还不太清楚甲班的规矩,匆匆上阵的结果,就是在旬考上丢了颜面。旬考不像丙班那样只考帖经题等,考试方法简单粗暴,要考的东西却极多。

时下科考,主考帖经题、墨义题、策问题、经义题、杂文题五种题目,旬考就是从这五种题目里随机挑选。也就是说,这次旬考是靠帖经题,那整张卷面都是帖经题,这是最简单的,毕竟能入甲的学生,不敢是帖经题还是墨义题都是不成问题的。难的是后面三样,策问题、经义题、杂文题。

策问大部分涉及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方面的问题,命题形式和现代语文考试中的论述题或命题作文差不多,也像现代社会的公务员面试问题一样,给你一个热点问题,你来围绕这个问题分析、阐述你的观点,要有深度方为上佳。

杂文是以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论、赞为体裁,让考生作文,类似今天的应用文写作,亦称为公文写作,有固定模板,上手快,出彩难。

经义以儒家经典中的一段一句或不同章节同一主题的句子为题目,让应试者作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类似今天的读后感。

这三种题目本身可考的东西就太多太多,加上为了推陈出新,很多考官们煞费苦心,又在此基础上搞出了截搭题。

尤其是经义题的截搭题,简直是历年历代考官们的最爱。

所谓截搭题,顾名思义,就是将出处不同的句子去头去尾拼在一起,或者将几句内容互不关联的话凑在一起,将本来不当连的地方连起来,乍一看,考生莫名其妙,再一想,晕头转向。有些学识浅薄些的,连截搭题考的是什么都看不懂。科考场上考的也是心态,看不懂题目还怎么考?考生心态崩了,考官就笑了。有个极为有名的截搭题,考题就是“君夫人阳货欲”。

别想歪,以为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夫人想那啥那啥了。

完全跟那些乱七八糟的没关系,这句话出自《论语》的两个章节,“季氏”第十六“邦君之妻,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季氏”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

你说说这都叫什么事?

读书人何苦为难读书人?

对于截搭题,天下读书人深恶厌绝,考官却情有独钟。于是时下的学馆之中,也有不少截搭题的考法。不过丁宝林还算厚道,念及这次有七人刚刚入甲,没整这种截搭题出来。

他此次旬考考的是策问题。

题目是“问淮安鱼税。”

淮安乃大盛一个郡县,因为临着淮海,那儿的人民都以打渔为生,土地是盐碱地,种地的极少,当地的赋税以鱼税为主。然而百姓们靠天吃天、靠地吃地、靠海吃海,海龙王开眼睛给口饭吃,日子就好过,海龙王不高兴,日日兴风作浪,就是九死一生,这是拿命在求生活。因收鱼税,当地百姓怨声载道,甚至在平雍年间还发生过渔民暴乱的事情。这之后,平雍帝下令减免鱼税,才保得那一方太平。

乔明渊拿到这题目,脑中立即就想起了这件事来。

赋税根本在民,用在社稷,最终目的仍该是安抚百姓,保住国家的繁荣。这种问题,卫轻轩曾经拿来问过他,他略一思索,就将当初卫轻轩说的话用自己的意思表达下来。

“夫赋税根本,在于用民……”

洋洋洒洒,一篇近千字的策问题就此展开。

围绕着淮安鱼税的起源、发展和祸乱之因分析了一番,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悉知一方稳,惟求生计。生计之错,错在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不可逆,人和而可为。开荒原之山,迁海乱之民安于中;沿九朝之海商,扩民生之广陆,抚周域之民,何为太平,亦可见耳!”

说白了,要解决淮安鱼税带来的弊端,一是要广开荒地,进行迁徙,使百姓安稳;二要广开海禁,拓展百姓的营生道路,政府出面安抚百姓,淮安的太平就可以看见了。

乔明渊作文顺利,其他三人就没他这般文思泉涌。除了沈秋池之外,董路和林则惜都有些抓头。

两人趁着过年倒是学了几天做文章,可这种需要时日的事情,不可能一朝而就。因此,两人很是勉强的做完了文章,上交给了丁宝林。

当天丁宝林收走了试卷,只略看了一眼大家的卷面,就点了点头。

甲班的学生,不管文章做得多不好,卷面是一定要整洁的,否则夫子当场撕了考卷,连看都不看,这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好习惯。

馆主点了头,就意味着大家的卷面是过关的,提心吊胆的大家稍稍松了口气。

当天晚上,丁宝林就负责阅卷。

二十多份试卷,批改起来并不快,丁宝林看得仔细,遇到有错处的地方就用朱砂笔勾勒出来,以便学生们下次改正。

他一连看了十几份,都觉得不甚满意,丁夫人给他热了茶,回头看见那试卷上满满的朱砂印记,笑了笑“这几年学馆里的学生都没什么好苗子了,我还记得你刚当夫子的那几年,旬考收上来的试卷批改得极少,哪有这样费神!”

“如今好苗子都去了修文,收到的学生难免良莠不齐。”丁宝林感叹着摇了摇头“再则,你也不能拿当年来比较。我那时候虽说刚刚中了秀才,实则学识还不深,这些年读书读得多了,见识也上去了,再看孩子们的文章才能看出门道来。”

丁夫人笑“别看太晚了,早些睡吧。”

“还有五份,看完就歇着,你累了一天就不要等我了。”丁宝林看了看另一侧的屋子“娘睡了?”

“早睡下了,这些日子娘身子一天比一天好,一觉就能睡到天亮,胃口也好,绾绾的药当真是管用。”丁夫人感叹着这些,又道“绾绾这丫头不错,每个月送一次药过来,也不多话,你以前还总担心人家会用这个要挟你收她夫君做弟子,依我看,绾绾没那个心思,她那夫君多半也没有,这样好的人,咱们能回报一些就不该吝啬。她那夫君到底如何,你……”

“你别管。”丁宝林不爱听这些。

他低着头继续阅卷,将手中的这份试卷放下后,又重新拿起了一份,先是通读一遍,看完,他就呀了一声“好!写得好!”

丁夫人被他打断了话头,不免气结“一跟你说这些,你就老是这般搪塞,罢罢罢,不该我操的心,我就不该去问。”

她气呼呼的抱着手坐在丁宝林身侧。

丁宝林也没管她,专心的又看了一次文章,继而看了看落名,那上面写着“沈秋池”,这是新晋甲班的学生,刚来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此人聪明可点。他笑了笑,批改了几处觉得还可以再修饰一番的地方后,将试卷放在一旁。

然后,丁宝林随手又拿了一份,同时抽空跟妻子说了句“我不是搪塞,这不在忙吗?”

“忙忙忙,你哪天不忙?忙着忙着就一辈子都快过完了!我问你,女儿的婚事你到底怎么说,像她这么大的姑娘早该议亲了,你总说不急不急,眼见着女儿都要十六了……”丁夫人更来气。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向了丁宝林女儿身上去。

丁宝林最怕夫人这个,他忙埋头去看文章,不敢接话。

这一看,他目光一凝,随后涌上一阵喜色和欣赏“好,这文章当得第一!”

“什么?”丁夫人被他打断了话,有些愕然。

她凑过来看丁宝林手里的时间,更愕然“这不是绾绾那夫君的文章?”

丁宝林这才去看落名。

嘿,还真是!

他又重新再读了一遍,这次就是细看了,按照他苛刻的习惯,细读第二遍的时候,多半会寻出不少错漏来。可他第二遍看完,仍旧想鼓掌,自觉就是他提笔也未必能想到这些东西,忍不住大笑“这文章写得好,通篇连贯大气,光明中正,能写出这种文章的人,心胸多半疏阔,是个好苗子。”同时又高兴“想不到我明阳学馆还能有这样的学生,不错,不错!”

丁夫人登时收了方才的埋怨,丈夫这般大笑已是多年前的事情,她瞧着也觉得高兴。

文章好在哪里,她品鉴不出,但知道是慕绾绾的夫君所做,她也跟着高兴“你不收弟子就不收吧,我算看出来了,绾绾的夫君有出息,人家不用你指点也能做出好文章。这样好的苗子,你可看着点,别让修文知道了又给你挖走!”

“你少来乌鸦嘴!”丁宝林随后郁结。

从前明阳学馆的好学生但凡崭露头角,修文学馆就会来挖人,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听到这事就觉得心肝肺都跟着疼。

丁夫人咯咯笑“你只要别后悔就行。”

随后,她就进屋睡去,留下丁宝林在原地坐了会儿,又看了会儿乔明渊的文章,心中百转千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