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回到完美时代 > 第二百六十二章:世事难洞明

回到完美时代 第二百六十二章:世事难洞明

作者:不吃肉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16 13:41:05 来源:258中文

杨国忠在李隆基面前若有若无的煽风点火,这在秦晋看来似乎大可不必。紧接着,他的心思又转回到被天子打断之前,一个想法逐渐萌生,不如等高秦二人退去之后,直接向天子进言,伺机除掉秦晋。

但思来想去,杨国忠还是犹豫了。自从重返政事堂以后,他发现天子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了。在罢相之前,他总能十分准确的把住天子的脉搏,将天子伺候的舒舒坦坦,朝堂上也是诸事顺遂。但从这次兵变后重返政事堂开始,他越发的觉得天子心思左右反复,难以捉摸。

几次与天子深谈后,按照杨国忠的判断,天子应当已经对秦晋忌惮与憎恶到了极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却恰恰不是这么回事。

其中最蹊跷的就是,太子李亨理应受到重罚,照以往的惯例,就算不将其杀掉,废掉他的太子之位也是必然的应有之议。

但现在的情形是朝野百官们对废太子的呼声甚高,天子却迟迟不予表态,就算有些许反对的声音,可天子对叛逆之子态度暧昧,这本身就很不正常。

如果说这仅仅是出于对秦晋这等与太子渊源颇深官员的忌惮,又有些不切实际。毕竟秦晋早就和太子撕破了脸皮,高仙芝的确替太子说过话,可也没说不赞同废太子啊……

乱七八糟的一团在杨国忠脑子里隐隐发酵,使得他的思维几乎陷于停滞。于是,劝说天子伺机除掉秦晋的想法也被随之遏制,不敢再付诸实施。

勤政楼内气氛看似一片融融祥和,实则却是各怀心思,频频冷场,君臣间讨论时局也是吞吞吐吐不往关键处说。

杨国忠自觉今日无法影响天子,便立即一改之前的态度,和秦晋又不那么剑拔弩张了,甚至还笑脸相对。大唐天子李隆基则居中言笑,三个人看起来就像从未有过此前的龃龉一般。

高仙芝显然不善虚应故事,明知道君臣并非这般和睦,却又无法当众戳穿,只能缄口不言,不断的啜饮着案上的茶汤,以排解愤懑的情绪。贰伍捌中文 www.⒉58zw.cōm最快更新

其实,与人虚应这对秦晋而言从前直如家常便饭,无非就是说着口是心非的话,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不至于冷了场。

但秦晋也不是全然毫无顾忌的虚应,他的底线是绝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做一丝一毫的让步,更不会在未经商议思考的前提下做出任何承诺。

杨国忠几次三番试图引秦晋入彀,都被秦晋几句话就轻巧的避了开去。

“圣人,臣,臣伤痛发作难忍,请,请……告退……”

高仙芝最先坐不住了,这种君臣离心的场面让他越看越是心寒烦闷,所幸便自请恕罪告退。

闻言之后,李隆基似乎也在一瞬间行却尽失,便一甩袍袖,声音中充满了疲惫。

“朕也乏了,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你们也一并退下吧!”

秦晋终于如蒙大赦,行礼告罪之后便退出了勤政楼。

勤政楼内凉风习习,出了殿门迎面扑来的却是阵阵热风。夹在热风间的还有频频不断的虫鸟叫声。这些都昭示着夏季的到来,而夏季的到来,除了带来了闷热与烦躁,还让秦晋的紧迫感时时增加。

秦晋本想在离开兴庆宫的路上与高仙芝搭讪几句,可对方却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甚至连虚与委蛇的客气都欠奉。

看来高仙芝对秦晋仍旧存着深深的芥蒂。这让秦晋心底不免泛起了一丝苦涩与悲凉,想一想刚刚来到唐朝的时候,支撑着他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的动力之一就是挽救高仙芝的个人命运,然后希冀与借此挽救大唐王朝滑向深渊的命运。

可世事岂能尽如人愿?

高仙芝的个人命运的确被改变了,他不但没有失去性命,反而还一跃成为了宰相之首的中书令。然则,大唐王朝的命运似乎并没有多少改观。朝廷内部争权夺利,乌烟瘴气。只要安禄山发兵西进,在叛军强大的攻势压力下,老迈的天子不一定会做出什么脑残的决定。

至此,秦晋自问多多少少看清楚了症结的关键之所在。大唐王朝的命运是否没落,似乎很难和某个人的个人命运挂钩。换言之,就是某些人的命运即便改变了,也很难对大唐王朝有立竿见影的影响效果。

这就好比一辆自重非常的车子,在急速行驶中,即便是急刹车,也不是想停就能停住的。

大唐王朝就像一辆急速行驶的车子,前方的深渊已然隐约可见,现在想要刹住车子,还来得及吗?

目视着高仙芝略显蹒跚的背影隐没在车帘之后,随着驭者催马的鞭响,轺车辚辚驶离了兴庆宫。

秦晋伫立原地,愣怔良久,直到随从甲士催促才长长叹息一声,上马离去。

……

在回家的路上,杜甫愁眉苦脸,暗暗盘算着离开长安之后一家老小的安置。他知道此番一去到冯翊郡,很有可能面临刀兵之祸,若带着妻儿同去,唯恐连累了他们。但是,如果将他们留在京城,又由谁来照顾呢?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没钱的缘故。这处城内的宅子还是杜甫在出任吏部郎中以后租下的,可谁知道安稳日子还没过几天,竟突如其来的爆发了兵变。直到兵变后,被杨国忠清洗出吏部,月余以来的遭遇就像做梦一般虚幻而不真实。

由于时间仓促,以吏部郎中的俸禄难有多少积蓄,现在的吃用还是韦济在此前接济的数车物什。

刚一进门,便见妻子杨氏倚在房门前翘首企盼。

“夫君可定下决心了?”

杨氏的声音有些颤抖,她知道丈夫的理想和抱负,但苦于一家老小的吃喝用度束缚住了手脚。

“夫君不论去何处,妾身都寸步不离!”

杜甫心下一酸,答道:

“七日后,动身往冯翊去,你和孩子们就留在长安。”

他没有言及刀冯翊去可能遭遇刀兵,生怕杨氏担心。

杨氏忽然又道:“刚刚高仲武来了,夫君迟迟未归,又匆匆离去。”

闻言之后,杜甫双目一亮,很是兴奋。

“仲武兄临走可交代有何事?”

杨氏看了一眼丈夫。

“这倒没说,临走时只留下了一锭金!说是明日再来拜访。”

杜甫心中一暖,这位老友自潼关匆匆返回一定是有公干,然则还不忘了见缝插针接济自己。虽然受人接济不是光彩的事,但这份情谊怎能不让人动容?

“仲武兄在潼关,恐怕还不知长安月余的变故……”

杜甫口中的仲武兄乃是他的多年好友高适,哥舒翰赴潼关时,他被拜为监察御史派往潼关辅佐御敌,在这个当口回来,一定是身兼重要使命的,他等不到自己先一步离去也属正常。

正出神间,忽听庭院外面有人高呼。

“杜郎中可在家中?奉秦使君之命......”

外面的声音有些嘈杂,后面喊了些什么杜甫和杨氏听得不清楚。但听说是秦使君,指的自然就是秦晋,其人现在已经正式受命为冯翊郡太守。

杜甫急忙出了院子,却见门口有三名骑马的甲士,一眼就能辨认出是神武军中的禁卒。

为首之人他却是识得,正是秦晋依为臂膀的裴敬。

“裴校尉驾临寒舍,有失远迎!使君可有所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