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吾乃大奸臣 > 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

吾乃大奸臣 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

作者:小医生大烦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31 21:18:29 来源:258中文

朱由检看罢庄元洲密递题本后,不禁对这名官场新人敏锐的洞察力、果决的勇气和决心大为激赏。

庄元洲能通过夏粮征收遇阻这一单纯的事件,从而进一步判断出自己最终想要达成的战略,这种非常超前的意识,在思维整体固化的大明是绝无仅有的。

因为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表露出想要推进士绅一体纳粮的意思,就连善于揣摩圣意的温体仁对此也没有丝毫察觉,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庄元洲却猜到了。

除了准确的研判出自己的主要战略意图之外,庄元洲还在题本中提出了自己对此问题的解决之道,明确表达了坚定不移执行皇帝意志的决心,表示就算因此而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

朱由检当然看得出来,庄元洲最后这句话与其说是表明决心和态度,不如说是想要自己给他一个确切的答复,企盼自己在这件事涉无数人利益的大事上能够始终如一,不会因压力巨大而中途易帜,那样他可真的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对于这名勇于改革和任事、能力上潜力巨大的臣子,朱由检此后当然会重点加以关注。

当初他之所以直接点名庄元洲赴任曲阜,其实最看重的是他与孙传庭之间密切的关系。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只要从他平时交往的朋友身上就能看出大概。正是因着对孙传庭的喜爱,朱由检才对庄元洲高看一眼,让其担任曲阜知县一职,也是想观察一下这位新科进士的才能与德行,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拔擢重用。

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一无心之举,反而无意中发掘到了一位大才,庄元洲这种开放的思想和敢于担当的勇气,正是他最为欣赏,也是目前的大明最稀缺的。

不可否认,庄元洲如此旗帜鲜明地表忠心,也是在强烈的功利心驱使下做出的决定,但这一点并没有引起朱由检的反感。

只要能对整个社会做出贡献,功成名就不是顺理成章吗?

人活一世,名利二字。谁也不能免俗,世上没有真正无私之人。红尘中,每个人都有许多牵绊,每个人也并不是只为自己而活,没有丰厚的物质条件,你如何让那些你所牵挂的得以安康?

朱由检对庄元洲的态度和想法持积极的肯定态度,但他并没打算现在就着手行动。因为士绅一体纳粮一旦实施,势必会引发整个大明的震动,一个处理不当,就会让刚刚平稳的局势再度动荡起来。

现在的大明,免赋税的田地都掌握在包括官员在内的读书人手里,在没有足够的利益作为交换和补偿的情况下,强行改革并非最佳时机。

在朱由检的计划里,改革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宗藩们才是首选目标。对宗藩下手,不但不会引发政局不稳,反而会让天下人都拍手称快。

二十多位大明世袭藩王名下拥有的田地、每年消耗的禄米,丝毫不亚于士绅们所占有的土地,被圈养了两百年的宗藩们对来自于外界的强力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只要将宗藩们摆平,下一步才轮到士绅。

大明是朱家的,连朱家人都要纳粮,其他人还有何资本拒绝缴税?

当然了,到时候不论是宗藩还是官员、士绅、读书人,还是会享有一定的特权的,这样会减轻对此项举措的阻力。

进士功名者,会有四百亩免税田地,举人两百亩,生员五十亩。

四品以上、二品以下官员在进士功名上再加一百亩,一品官员免税田地八百亩,武将依此例。

亲王免税田地就按照国初太祖之规再增加一些,每府五万亩,这些应该不少了。

孔家这种独特身份的存在,可享两万亩免赋税优待。

这种改革并不彻底,藩王士绅仍旧享有优待,可实施后却能给朝廷的财政带来根本性的好处。

就拿与孔家同在兖州府的鲁王府来说吧,孔家在曲阜及兖州府其他州县所拥有的田地,加起来可达三十余万母,而鲁王府的田地几近孔家的一倍,并且这两家所占都是上好的水浇田,荒年丰年相加,平均亩产夏秋粮也有两石左右。

也就是说,鲁王府的粮食产量,一年达百余万石,而朝廷却没有从这百万石中拿到一粒米的税赋。

若是按照亲王府五万亩免税赋,剩余五十多万亩按三成上缴,那朝廷一年最少也要征得三十万石粮食,二十几名藩王就按平均每家三十万亩、每年每亩两石计征,每年可征得至少四百万石。

这是个什么数字?

每年从江南运往京师的漕粮总数就是四百万石左右,只要宗藩改革成功,等于又多了一个漕运的量,凭空多了如此巨量的粮食,何愁天下不稳?

已经子嗣断绝的楚王府名下原有四十余万亩田地,在被除爵后全都归到公田名下,现在主要由原楚王系的诸多朱姓旁系子弟耕种,同样按照三层赋税缴纳租赋,每年可为当地官府带来二十余万石的额外收入,这些粮食大部分被收入当地常平仓中,少部分被用作当地养济院的日常开支。

与之作用相同的还有周王朱恭枵主动捐出的三十万亩田地所出,这些额外的收入对于官府救济孤苦无依者起到了巨大作用。

随着各地官府组织的开荒拓田、兴修水利等种种增产增收措施的大规模展开,现在的粮价已经比数年前战乱饥荒时有了较大幅度的低落,指望粮食来赚取暴利的时代可以说一去不复返了。

就拿百万人口的京师来说,及有稳定的漕运输入,又有京畿各州县陆陆续续地粮食增产,所以粮价已经从崇祯七年最高时的每石四两银子的天价,掉落到了年初的每石七钱左右。

而随着各地水利设施修建到位后,今年京畿一带的夏粮普遍丰收,现在每石粮食已经跌落到了五钱左右,并且还都是更加可口的新粮。

等到湖广大面积开发成功,全国的粮食价格将会更加低廉,到那个时候,也就是朱由检士推出绅纳粮这一计划的最佳时机。

因为粮食价格的大幅下降,就意味着靠粮食获取的利益急剧减少,甚至可以说无利可图。因为当市场上的粮食已经供大于求,你再想着囤积居奇,那就等着粮米烂在库房中好了。

当粮食不再是稀缺商品后,想通过手中大量田地来赚取巨额利润的士绅们,自然会选择通过经商等其他手段来获取财富,也会让他们对田地的重视和依赖度大大降低。

计划归计划,各种改革还是要慢慢布局并在适当的时机展开的。

在朱由检的规划中,开发湖广是首要任务,完成与荷兰人达成的协议被列为第二位,这其中包括对郑氏集团的改造。

只要上述两项大事进展顺利,那宗藩改革就会顺势展开,随后便是士绅一体纳粮。

按照时间计算,南下的锦衣缇骑应该已经到位,等到他们与泉州、福州的卫所接洽完毕,将海商兼海盗集团各主要头目的情况探查完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就等着邹维琏与郑芝龙谈判的结果了。

郑芝龙以及郑家的生死存亡,全在他的一念之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