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吾乃大奸臣 > 第三百四十七章规

吾乃大奸臣 第三百四十七章规

作者:小医生大烦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31 21:18:29 来源:258中文

侯恂的题本被转呈到了朱由检手中。

这次他举荐的是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赵之用。

和范景文举荐的王文晦一样,赵之用也是在安置灾民一事中表现突出的干才,两年间奔波于河南、山东两省数府之间,亲自计算、分派、调运、督查救灾粮米物资的使用,使得朝廷的救命物资基本上没有被挥霍和浪费掉。

其实范景文与侯恂的举荐是在朱由检的授意下进行的。

对于官员流动向来极其缓慢地工部和户部来讲,一旦进入这两部之后就很难再有拔擢的机会了,除非你有足够强大的背景。

主要是这两个部司的专业性太强,并且日常的部务非常的繁重,出错的概率也是极高,属于典型的费力不讨好的地方,也是众多新科进士最不愿入职的地方。

因为一旦错误累积起来,最后就会在京察中被吏部记档,想要升迁就相当难了。

从立国直到现在,这两部主官都少有善终者,部中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命官也很难有出头之日,这种现象是及其不合理的,也是朱由检准备逐步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局势的彻底好转,朱由检的关注点正在向如何调动官员的积极性方面转移,让得用之才能有施展的空间和平台就是他最想要的结果。

地方主官最主要的政绩体现在向朝廷上缴的钱粮上面,在不能私自加赋的前提条件下,府州县上缴钱粮的多寡意味着当地经济的好坏。

而工部和户部这些专门与数字打交道的职官们,对于钱粮的理解和使用是最为精通的,这一点比绝大多数只知道苦读诗书的文臣士子要强出若干倍。

这些官员是真正的实用性人才,就任地方之后也不会被手下的胥吏们所欺瞒,因为他们比胥吏更精于计算。

朱由检的目的就是让这两部的人才流动起来,外放拔擢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因为一旦部中有一个或几个主官被拔擢外放,那空缺之位便会由下级取代,这样的连锁反应会最大限度提高官吏们的工作热情。只要对自己的前程有了憧憬,觉得有了奔头,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才会被激发出来。

正五品的郎中连升三级后成为正四品的知府,官服由青变红,职级一下子迈入到高

高官的行列,这种升赏对所有中下层官员是一种最好的刺激。

范景文与侯恂的举荐也是经过锦衣卫和都察院印证过的。这两人不管是能力还是操守,都属于上上之选,并且年龄都不到四旬,只要在任上不犯大错,未来的前程可谓是一片坦途。

朱由检就是要向大明官员施放一种信号:务实是升迁的根本,空谈将会被彻底边缘化,这一新规将会被长期贯彻下去,并且将成为吏部考核地方官员的首要标准。

绝大多数举子中试外放主政一方之后,以为就可以过上整日吟风赏月、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了,而新规的实施则是直接告诉他们:沉醉于享受之中也许就意味着仕途的终点。

当然,朱由检不反对官员们享受生活。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个不能去否定和禁止。

但前提是,你作为一方主官,只有在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后,才有资格在空闲时间里去享受。

对朝廷对民众贡献越大,你生活奢华也并不过分,若是反其道而行之,地方监察御史自然不会放过弹劾你的机会。

“两位爱卿所荐之人俱为才干突出、政绩卓然之士,此等才具之士方为我朝急需之臣!朕决意,特擢工部都水司郎中王某为扬州府知府、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赵某为淮安府知府,着其交代手中事物后即刻上任。其二人于部中空缺之位由吏部会同工部、户部堂官考察之后,将拟定人选上报内阁后一并裁决,朕意其递补人选由本部内推举,诸卿谨记!”

朱由检当即宣布了两项人事任命,范景文与侯恂均是一脸喜色的接旨回归原位,吏部尚书周云同样松了一口气。

他方才生怕皇帝将五品以下官员的任命权也掐在手里,那他这个吏部尚书可就成了摆设。

“启奏圣上,臣亦要举荐一人,此人便是河南樊城知县罗伏龙。此人并非臣之旧识,乃是臣翻阅自崇祯七年流贼势大后,督臣与理臣上奏之塘报中,对各地立有军功之文臣褒扬时偶然看到。臣据时任五省总督洪亨九之军情上报中发现,罗某于崇祯八年处置川军哗变时立下不小功劳,但至今却未得升赏。臣虽不知其为官政绩如何,但洪亨九于塘报中却对其赞赏有加。为不至朝廷野有遗才之失。臣建议吏部对其详加考察后予以斟酌使用!”

杨嗣昌起身施礼后奏道。

他并不认识罗伏龙,之所以站出来举荐此人,纯粹是为了向朱由检展示自己的一片公心。

罗伏龙的名字是他偶然在军报中发现的。

洪承畴在这次平息川军叛乱的奏报中处处暗示自己的忠心才智,表示自己并未动用大兵剿杀,而是以朝廷大义的名分感化了叛乱的六千将士,使众将士迷途知返、重回其麾下节制。

杨嗣昌自然是对洪承畴这番自我吹嘘之举嗤之以鼻孔了。

因为通过洪承畴在奏报后面对知县罗伏龙的夸赞中,杨嗣昌判断此事绝对没有这么简单。虽然平叛的细节已经很难再去考究,但也绝不是洪承畴表述的那般轻松自如,而这个樊城知县罗伏龙在其中肯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本着在重大场合要给皇帝留下好印象的原则,杨嗣昌大胆地举荐了罗伏龙。

Ps:书友们我是作者我爱肥猪猪,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微信右上角" "->添加朋友->选择公众号->)输入:(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他虽然不了解这个年轻知县为官的政绩如何,但是能在数千人的官军哗变中起到重大作用,那至少证明这个人的能力应该是相当出众。

至于他为何到现在没有得到升迁,那肯定就是朝中无人呗。对于这种既有能力又无靠山的正牌进士,若有重臣伸出援手拉他一把,那将来他肯定会感激一辈子。

只要将来此人能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那自己既能落下一个慧眼识人、为国选官的好名声,又能在朝中多一个奥援。

“哦?既是文臣,又能立下军功,那想必应是可用之才。待会后吏部调阅其档案,只要历年考评合格,那便给与其相应拔擢!杨卿能见微知著,勤勉公事之余尚能为国取材,此等用心任事之操守值得众卿效仿之!”

朱由检对杨嗣昌这番举动极为赞赏。

既然能立下军功在前,又有洪承畴为其背书在后,至少证明此人有可取之处。

要知道依据当时洪承畴做掌握的权势来说,若不是立下了大功,他自是不会为一个小小的知县说话的。

至于其为官是否真有水平,只要派遣锦衣卫前去查访一番,在于吏部每年的考功对比一下,很快就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职位就更好安排了,扬州、淮安等四府的佐贰官就是最合适的位置,若其真有才能,自会于任上脱颖而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