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吾乃大奸臣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

吾乃大奸臣 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

作者:小医生大烦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31 21:18:29 来源:258中文

“儿入关近两载,期间与许多总兵大将有过交往,也曾与洪帅帐下幕僚沈公来往数次,闻其畅叙朝堂大事,皆是儿于关外所不能知。沈公尝言,其随大督洪公剿贼多年,眼见贼越剿越多,局势已日见糜烂,官军粮饷无以为继,士卒已升厌战之心;其私下与洪公闲谈时,俱对大明江山社稷心忧日甚,对朝堂重臣甚感失望;岂知自崇祯八年始,今上忽展雄姿、励精图治,采用霹雳手段收盐利、除奸商、惩异己、练强兵、任贤臣、赏饿兵,自此官军将卒上下一心、齐心用命,于短短两载之内,便将已成燎原之势之贼众绞杀殆尽。原本朝廷官军大部孱弱,其中最强者莫过于我宁锦大军,此为朝廷所倚者!余者虽是手握强兵,但却身怀异心,朝廷莫能制;但观今日,陕西秦军、河北天雄军、京师勇卫营、京营、宣大、延绥边兵,皆为天下强军也,我宁锦之兵已非朝廷倚仗也!如此情形之下,我宁锦此前之为,今上及重臣孰可忍之?”

神态冷静的吴三桂侃侃而谈,吴襄边听边手捋胡须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之意。

吴三桂性喜交游,在陕北跟随洪承畴剿贼期间,和左良玉、贺人龙等大将俱有往来,与总督府幕僚沈世玉更是言谈甚欢。从沈世玉那里,吴三桂听到了很多在关外不知道的秘事,眼界和见识增长了了不少,对自家偏安于辽东一隅已是渐感无趣。

胆小懦弱的吴襄祖籍南直隶高邮人氏,虽是天启二年武进士出身,在迎娶祖大寿的妹妹后,通过裙带关系升到总兵一职,但他对诗词一道的喜爱远胜武事;吴三桂的名字便是他从北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摘取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既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并且在随后的大小战斗中崭露头角,可谓是文武双全的人中龙凤;也正是因为吴三桂有着不错的功底,与其他大字不识的粗鲁莽撞的将领大为不同,所以才能与博学多识的沈世玉相交甚密。

沈世玉对平时举止儒雅、战时勇悍绝伦的吴三桂甚为喜爱,再加上吴三桂时常赠以重金、曲意讨好下,二人逐渐成为了忘年之交。

老谋深算的洪承畴知悉两人交往后,对沈世玉暗中授意,让其于潜移默化中对吴三桂施加影响,以便将来获取足够多的政治资本。

在流贼逐步消亡之际,洪承畴也对自己仕途上的下一步做出了预判,蓟辽总督便是其中之一,此时与吴三桂交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我儿之言与为父所思相差不远,吾家有此麟儿,为父老怀甚慰!”

吴襄言语间掩饰不住对此子的欣赏之意:看来留下最出息的次子押宝明廷这一步是走对了,依照吴三桂刚才得出的结论来看,建州那边衰败之势已是不可避免,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着想,在皇太极麾下效力的长子已无保存的必要。

大家族于两国争锋之际都会选派家族成员两边站队,最后不管哪家最后胜出,家族利益都会得到保障。

吴襄的长子吴三凤和姨夫裴国珍都是祖大寿手下的将领,奉命驻守大凌河,于崇祯四年大凌河之役中率部投降,作为吴、祖两家押宝建州的成员加入到建奴一方,而吴襄把最看重的次子吴三桂押到了明廷这边。

“父亲大人,儿欲在京师购置宅邸,待儿将母亲大人接回后便将亲眷安置到京城之内;蓟镇究为边关,既有边患之危,又无京师繁华之享,实非久留之地,不知父亲大人意下如何?”

吴三桂施礼道。

既然打算将母亲和自己的妻儿由关外接回,那索性不如直接安置到京师里去,不管是锦州还是蓟镇,哪比得上京师的繁华和安全。

“呵呵!我儿可是忘了为父已是左都督一职?就在我儿征战陕北之际,为父便已在京中置办下了一处大宅!自移镇蓟州之后,为父便有迁家眷于京师之念,但恐遭你大舅疑虑,方才拖延至今!我儿对此可有良策?祖、吴两家血脉相连、相依相生,若因此两家心生龃龉,我吴家怕是有忘恩之嫌呀!”

吴襄心里清楚,吴家现在的荣华富贵都是拜祖大寿所赐。在朝廷对辽东日见严苛之际,本是两家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之时,自己却将家眷迁入关内,这一举动势必会让祖家上下恼怒不已,结果怕是里外不讨好。

“父亲大人,大舅一家虽是对我吴家有赏擢之恩,但我吴家多年来亦是为辽东付出甚多;虽说祖家之恩吴家难以为报,但值此形势微妙之际,吴家也应为自家多做打算为好!何况此次只是将母亲大人接回关内,以慰双亲离别之苦,又非叛离毁亲之举,大舅他们也会体谅我父之意。儿自会当面向大舅陈情请罪,相信大舅不会心有他念!”

吴三桂于大局看的非常清楚,在内忧既除、手握强兵之际,朝廷绝不会再容忍辽东将门长久存在下去;数年之内,朝廷定会调集大兵攻灭建州,到时辽东将门养寇自重的基础将会荡然无存,多年来朝廷对辽东的百般隐忍,换来的定会是残酷的秋后算账之举。

正是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他才执意劝说父亲同意接回亲眷,这是为彻底脱离祖家迈出的第一步。

虽然祖家对他们吴家的恩情厚重,但还不足以到拿吴家上下将来的前途去陪葬的程度;若是将来建州覆灭,辽东将门遭到朝廷的打压排斥,吴家后代拿什么谋取世代荣华富贵?

祖家的大腿虽粗,但另一根远古巨腿正在远处若隐若现,现在必须要走出第一步,以免将来受到池鱼之殃。

吴襄不是笨人,只是性格胆小怕事、遇事犹豫不定;对儿子的话中隐含之意他自是清楚的很,但却始终无法痛下决心。

“为父再考虑考虑。此事非同小可,不仅事关祖、吴两家,在有心人眼中,亲眷入关可是大有深意,若因此生发其他不可测之事,影响辽东内外,为父可是终生良心难安!”

犹豫再三后,吴襄还是没有答应儿子的请求。

就在吴三桂准备再次相劝之时,衙外的亲兵来报,新任蓟辽总督洪承畴已至城外二十里之地,使人前来通传,让蓟镇总兵府上下出城迎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