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717章

两个人的游侠 第717章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张世昌本身也是这种处理态度,只不过是因为朝廷有严令在,让他不准用对待殖民地的方式去对待云贵,因为这是中国的领土,而不是什么殖民地,其中的百姓也是宋朝的子民,是皇帝的臣民,而不是所谓的奴隶,所以即便他们造反了,但也不能太过于苛责,也正因为如此,张世昌才提出了这个一个十分‘宽容’的政策,不然要是以他原本的脾气,杀光这些造反者都是十分有可能的。

他只怕自己手中的刀不够利索,可不会嫌这些造反者的脑袋少,不得不说工业时代和殖民时代的来临,让宋朝人确实少了许多徐清之前一直诟病的文弱气,中国在汉唐的时候,还是十分凶猛的,但到了宋朝之后,便急转直下,重文抑武,但如今,随着这两股风潮的卷起,如今的宋朝又有些太过于血腥了。

毕竟徐清还是一个现代人,屠杀这种事情还是看不下去的,但对于如今的士大夫们来说,杀个几千几万个人显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兵者不祥这句话显然是被他们抛到了脑后,这些士大夫,一个个脾气都大得很,以前若是有人敢犯边,就是修文徳以来之,又或者是通过教化来让这些胡民归化,而现在,只要是稍微有点不顺心意便是大开杀戒,这种情况实在是让徐清有些矫枉过正的感觉。

同时在宋朝的文人之中,配剑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在汉唐的时候,文人也配剑,李太白不仅仅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十分厉害的剑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就是李白对于自己剑法的描述,但到了宋朝之后,因为文官的地位越来越高,而武官的地位越来越低贱,就导致孔子所倡导的君子六艺,人们只学会了读书识字怎么做官,却不再去学骑射了。

而如今随着殖民开拓的浪潮,读书人也纷纷开始配剑了,原本众人出行都是佩戴折扇,而如今则是腰间别着一把长剑,这甚至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因为在中国的文化里,剑是君子之器,是帝王之器,它与其他所有的武器都有所区隔,所以帝王是要配剑的,君子是要配剑的,而老百姓是不能配剑的。

所以后来在民间,如果看到有人配剑,那么他必定是有一定身份的人,起码在学业上十分优秀,不然是不可能配剑的,同时如今的许多学校为了迎合这种风气,在学校的评比中,大学的优秀学生,往往会赏赐一把学校专门打造出来的君子剑,送给优秀的学生,这就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所以在宋朝配剑,便是身份的象征,往往只有大学以上的学历才会配剑,若是一个中学毕业的配剑,便会贻笑大方,成为众人眼中的笑柄,以及官员之间也会配剑,当然,这其中很多人都是装装样子,附庸风雅而已,但在这其中,也不乏真正的用剑高手身处于庙堂之间,这种情况,让文臣也多了一丝阳刚之气,同时民间也随着朝廷一起,开始更加热衷于武功。

张世昌自然也是其中一员,他的剑术并不算好,但也比普通人要厉害的多,来云贵当官,朝廷自然不会派一些文弱书生来,毕竟这里民风彪悍,可不是一般人能够镇得住的,张世昌曾经担任过兵部的司官,了解过军事,自身也一直在练习剑术,所以他本人的性子就有些铁马金戈,对于这些叛军,是打心眼里的厌烦。

不过与自己的官位相比,这些贱民显然就不那么重要了,既然朝廷决定网开一面,那么张世昌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除非他不想当官了,可他是真的很想继续当下去的,他可才四十六岁而已,在如今这个世道,虽然不算年轻,但也算不得老,自然还想多当几年。

云贵的叛军就这样消弭于无形之中,对于云贵地区的百姓来说,这一年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不仅仅边民们被宋朝强大的武力震撼,汉民们也了解到要想在这片土地上安稳的过下去,与边民们如何相处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对于整个宋朝来说,发生在云贵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

整个宋朝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所处理的反叛时间多达数百起,有的比较小,仅仅是一个镇子因为交不起租税而造反,而也有一些大的是整个殖民地造反,不过数量并不多,长时间的殖民统治,许多人已经慢慢开始习惯了宋朝人的统治,而他们的贵族也慢慢开始接受宋朝的文化和思想,开始慢慢向着宋朝人的精神世界靠拢,如此一来,双方就更加好理解了。

尤其是一些原本文化就落后的地区,在宋朝的文化入侵下,很快便沦陷了,他们开始读起了四书五经,学习起了唐诗宋词,他们的思想也因为这些古代诗词开始改变,他们看着月亮,不会再想到吸血鬼,而是会四年自己的家人,他们在清明节的时候会开始扫墓,他们会开始慢慢开始过农历春节,这些都是宋朝文化习惯的入侵。

而这样的文化改变,也让这些族群对于宋朝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不像以前,只要宋朝做了一丁点违反当地习惯的事情就群起而攻之,长时间的相处让双方都能够互相理解了,这就让双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少了。

当然,买办集团的出现也让宋朝的统治更加稳固了,相比起直接统治,利用买办集团来进行统治无疑要更加容易一些,就像当年列强对中国做的那样,扶持清政府,民国来对整个中国进行统治,而不是直接参与进中国的统治,这种统治是很废功夫的,而通过这种买办集团来操控一个国家,这样显然要容易的多,而这就需要一个十分忠心耿耿的买办集团来为宋朝服务。

这一点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虽然有一些当地贵族会因为利益而和宋朝走到一起,但他们的心中并不认同宋朝的那一套,所以虽然接受宋朝的帮助,但对于宋朝的意见却是阴奉阳违,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也时常会因为靠着宋朝的力量强大起来,再来反对宋朝的统治,而如今随着文化的深入,这些当权者中慢慢开始真的有人接受了宋朝的这一套,对宋朝文化开始仰慕起来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利益而结合的,最终也会因为利益而分散,对于这一点,想必所有人都能了解,宋朝能够给他们的东西是有限的,就算他们再有钱,他们也仅仅只是买办而已,在自己本国他们是人上人,但在宋朝面前,他们就是条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所以当他们权力空前膨胀之后,自然想要独立自主,让自己重新编程一个人了,但这种行为宋朝自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刚开始殖民的时候,这种买办的叛乱是最为频繁的。

当时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十几次人数超过十数万的造反,最多的一次便是十几年前的那一次,同时几十个殖民地一起造反,数百万人参与,简直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而双方之间的参战国则是宋朝一国对战全世界上百个政治个体,这样的挑战,在当时确实差点颠覆了宋朝对于大多数殖民地的统治,最终通过三年的南征北战,数十万人的死伤,这才将之平定下来。

但在此之后的十几年里,殖民地人民并没有因为战败而真心实意的服从了宋朝,总是会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有能力挑战宋朝的统治而向宋朝开战的,直到最近这几年,这种情况才少了许多,大多数的买办,他们的孩子都在宋朝的知名学府学习最为先进的知识,他们不再满脑子装着自己本国的知识,而是装着宋朝的文化和思想以及价值观,这种改变,对于买办集团的忠诚度自然是有着极高的提升。

而一个忠心耿耿的买办集团能够给宋朝的统治带来许多的便捷,比如说很多事情不需要宋朝去出面,当地的士绅就会帮助宋朝解决好一切了,这都是一些好事情,但这其中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那就是如今虽然当权者的造反是越来越少了,但革命却是越来越多了,比如说今年这一年所发生的四起大规模运动,都是由于罢工所引起的。

这就与买办集团所操纵的叛乱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了,买办集团所操纵的叛乱,大多数的参与者是买办和农民,是旧有的社会制度下依存的彼此,而如今参与革命的,则是在租界工厂中上班的工人,他们在工会,集体组织的鼓动之下,宣布罢工,最后与当地政府产生矛盾,从而爆发革命,这种革命与买办集团所组织的叛乱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来自于租界之外的殖民地,一个则来自于租界之中,虽然双方都是不满宋朝的殖民统治,但买办集团是想赶出宋朝殖民者,然后恢复原有的社会秩序,让国家重新进入封建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复辟,而革命者则是在吸收了宋朝的思想和文化之后,想要推翻旧有的制度,建立起新的制度,这也是宋朝所不欢迎的。

毕竟只有敌人弱小,宋朝才能从当地吸取更多的养分,若是当地跟宋朝一样革新变法,然后变得越来越强,那么宋朝又哪里来的机会去剥夺当地的资源呢?不过宋朝国内也有一帮左派,认为应该帮助这些国家进入现代社会,这是一件好事,而不应该去阻止,当然这是民间的行为,朝廷对此并不管,官方的态度就是不鼓励,只要不影响宋朝在当地的贸易,宋朝就能接受这些改变,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是这些被组织起来的工人,往往会在战争的过程中,在一片殖民地中创造出大量的难民,而很多难民就会往租界来跑,因为这里有充足的食物,有让他们生存的空间。

但是这对于租界的治安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了,租界的大小是有限的,但涌入的难民却是无限的,这些组织起来的革命者在这片大地上风起云涌,数百万的难民都需要找到活路,而租界是没办法养活这么多的人的,只能组织他们进城,而这些人刚开始待在城外或许还行,但时间久了,没东西吃,自然是要造反的,这对于租界来说,自然是巨大的损失,虽然这些是难民,战斗能力并不强,但数百万人的推推搡搡,对于租界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因此而掀起的暴乱,一年中便出现了四起,这也是一年以来最重大的四次暴乱。

对于这种思想文化的改变,从而引发了国家之间的变革,徐清是乐见其成的,毕竟只要宋朝始终掌握最强的生产力,那么无论革命怎么进展,科技如何,宋朝将始终屹立于不败之地,但朝廷对于他的观点显然并不认同,徐清也无意改变众人心中的想法,之所以众人会有对于这种国际形势改变的担忧,全部来自于他们心中的危机感,人的心中有危机感这是一件好事,北宋之所以灭亡便是因为没有危机感,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正所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是至理名言,所以徐清也无意去解释什么,就让这些士大夫,满朝公卿都有些危机感,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但这些难民造成的问题对于徐清来说也着实是件十分头疼的事情,你很难驱逐他们,因为这些人也没地方可以去,至于让革命者放慢点步伐,安置好他们,这群人正忙着夺取全国政权呢,又哪里在乎百姓的死活呢,整日里这些租界都是胆战心惊,士兵们都不敢休假,就怕有一天突然之间冲进了租界,可谓是叫苦连天,但让租界出钱安置他们,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租界最多就安置下上百万人,让他们填补革命者工人的空缺罢了,至于其他人,则只能靠天吃饭了。

但这终究不是办法,同时这个问题可比云贵要严重的多,那不是十几万人的造反罢了,最多就是边民中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六分之一人口,而这些租界上的难民则足足有数百万之多,且这个数字是没边的,他只会一直增加,看看中国的革命史,数十年的时间,持续不断,这些地方没个一百年也是不可能完结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必须要找到可以持之以恒的解决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