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1066章 事有凑巧

武唐第一佞臣 第1066章 事有凑巧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19:32:40 来源:258中文

“这样很难得了,这京都可不像北茅,听说家家户户都是妻妾成群呢。”

冯氏插了一句,惹得众人点头。

娇娇这才又说道,“玉兰假意装作卖身葬父,这位二公子直接把银子给了小厮,赠给玉兰解围,却又没有出面,避免因为女子惹出麻烦。玉兰后来又假意摔倒,他都不曾上当。品行实在是好,就是同窗和家中仆人也多喜爱他温和宽仁。”

“这么说,当真是不错。清雅的脾气太活泛了,有个这么稳重的夫君,倒是般配。”

曲温雅听得欢喜,终于放心了大半。就是董氏也笑道,“好姻缘都是天定的,清雅也是有福气,提亲的是个好人家。”

包老夫人听得一知半解,但也应道,“姑娘嫁人可是大事,多打听一下是应该的。”

玉兰想起她的两次试探,心情很是复杂,半是抱怨说道,“那位二公子何止是品行端方啊,简直是不近人情,奴婢明明装扮的美若天仙,倒在他身边,任谁都要扶一把吧。他居然扯了一旁的木棍把奴婢拨开了!”

众人对视一眼,都是轰然笑开了。

“哈哈,这个二公子当真这么做了?可是太笑人了,他怕是看出你是故意的吧?”

冯氏顺口猜测了一句,不想玉兰倒是点头了,“正是,听说他小时候被人家诱骗讹诈过一次,之后就防备很多。”

说罢,她就委委屈屈转向娇娇,又道,“小姐,可不是奴婢不尽心,实在是这位二公子太厉害了!”

“好,当然不怪你。等以后清雅嫁来京都,让她给你包个大红封。”

娇娇安抚玉兰两句,不想包老太太却是突然问道,“这家人姓什么,我怎么听着有些耳熟。”

“姓韩,家里老爷是个五品官,供职在大理寺,听说人品很是正直,否则这么多年也不能一直在五品,没有寸进。”

官场讲究的是圆滑,正直这样的品质,可不招人喜欢。

“她家夫人是不是姓刘,母族是兴州白云县?”

包老夫人又问道,众人就望向玉兰,果然玉兰点头,“正是,这位夫人是二十五年前嫁到京都来的。”

“那就对上了,”包老夫人一脸喜色,笑道,“真是越说越近了。若是不出意外,韩家这位夫人就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妹,她小了我五岁,小时候可是没少跟着我玩耍。后来,这位表妹十岁的时候,我家出了变故,搬离白云县,我又嫁进包家,就慢慢没了音讯。不想居然在这里遇到了,旁事我不敢说,这位表妹性情是极好的,不难相处。”

“哎呀,这可是巧了。大水冲了龙王庙,原来都是一家人啊。”

曲温雅想着方才,众人不曾说过韩家这位夫人的坏话儿,也是放心,笑着同包老太太寒暄,隐隐盼着多打探一些韩夫人的喜好。

包老夫人瞧着曲温雅是个端庄稳重的,猜着她家里的妹子也不差,不会给多年不见的表妹一家惹麻烦,再说还有林家在中间做保呢。

于是,她就挑拣着一些表妹的喜好说了。末了又道,“表妹小时候最喜欢吃我做的两样点心,都是家乡那边的口味。若是方夫人不嫌弃,我把方子写下来,请方姑娘闲着无事练习一下,以后过门端给婆母,定然会讨个欢喜。

另外,我原本不知道就罢了,如今定居京都,说不得大喜之日也要上门给表妹一家贺喜呢。”

“谢谢老夫人,您可真是我妹妹的贵人。”

曲温雅起身,真心给包老太太行礼。

包老太太赶紧扶了她,笑道,“不过是几句话的事儿,要说贵人,郡主才是我们一家的贵人呢。”

“都是一家人,咱们可不客套这个。”董氏笑着应道,“正好今日都凑在一起,咱们也学爷们开个酒席,让娇娇舍几壶果酒出来,咱们也热闹一下啊。”

娇娇自然要哄奶奶欢喜,就道,“哎呀,奶奶怕是早就想喝果酒了,一直没借口。今日老夫人和温雅姐姐可是不能走,否则奶奶怕是要馋的睡不着了。”

众人都是笑起来,纷纷说着要沾光尝尝到底是什么好酒。

午饭是冯氏亲手下厨,曲温雅和包家儿媳打下手,凑了八个菜,女人孩子们坐在一起,边说笑边吃喝,都很是称心。

林大河和包老先生,也接了一桌席面,一坛好酒,留在姚老先生那里用了饭。

待得酒席散去,包老太太一家直接回了排房安顿,包老先生瞧着事事俱全,再次感谢了林家的用心,然后才放心回城里去了。

倒是曲温雅有些酒醉,宝哥儿也闹着不肯走。左右方杰跟着林大河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索性,她们母子又在林家住了一晚。

京都的春日比北地来的快多了,就几日的功夫,积雪就融化干净了。

土路还差了一些,水泥路经过雪水的冲喜,太阳的烘烤,干净的好似美人的脸。

早有按捺不住的公子哥,骑了自行车,成群结队出来走动。

粮囤村里,也是真正开始忙碌了。

先前运回的砖瓦木料,开始整理,按照先前规划好的地点开始往山上运送。

就是村里,一些多年的土坯房子,这次也打算一起换了砖瓦房。

街路早就铺了水泥,路边沟渠也够深够宽,房屋再都换了砖瓦,横成排,竖成列,想必一定更是赏心悦目。

这可是关系到自家的大好事,男人们跟着下田,女人们进城做买卖,大孩子读书。老人们就带着小孩子们帮忙搬砖瓦,整理杂物。

即便他们没什么力气了,但能干多少是多少,总是一份心意,一份想要变得更好的心意,一份盼着新生活的心意。

村外的学堂,第一批学童已经升了二年纪,没有直接毕业。这是老爷子,娇娇,还有姚老先生一起商量决定的。

先前在北茅,入学的都是大孩子,学一年写算,足够出去找份差事养家糊口,也就罢了。

但如今入学的多半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学了一年,也不能出去做活儿。索性不如读上三年,多学一些,家里又建了书院,小学堂就算预备班,到时候毕业,孩子们想读书院就考试升学,不想读书院再出去做工也年龄足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