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田野上的悠闲生活 > 第二二二一 夹尾巴做人

田野上的悠闲生活 第二二二一 夹尾巴做人

作者:马四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7:20 来源:258中文

第二二二一夹尾巴做人

当然了,也有特殊的情况,那就是虽然有的人个性比较强,但并没有什么私心杂念,有自己的想法但很忠诚,而且也是单位里的干将。www对这样的下属领导也会比较宽容。

关键的是,领导怎么可能知道你不会有“私心杂念”呢?

这也是当年为什么有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名句了。

在华夏的几千年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的。比如说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灰飞烟灭,为争夺天下,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

当年的韩信,作为刘邦麾下的主将,用破釜沉舟、十面埋伏等妙计,打败了楚军,最终逼得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

可是,楚汉战争结束后,功高震主的韩信马上成了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项羽刚刚自杀,刘邦就削去了韩信的兵权,然后又以谋反的罪名将韩信诱捕。

当年韩信被抓时,仰天长叹曰:“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意思是说:兔子已死,那狗就没有用了,不如烹了吃了;把鸟打尽了,那良弓就没有用了,不如埋藏起来;攻陷了敌国,将臣也就没用了,杀掉也可以了。

一听韩信此言,刘邦沉思了好长时间,最后决定放他一马,把他贬为淮阴侯。不过,韩信最后的命运,还是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诱杀于长乐宫钟室。

这个历史典故,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功高震主的例子:当年,韩信大败项羽之后,威望如日中天,确实对刘邦的地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最关键的是,这个时候,韩信却丝毫没有警觉,反而沉湎于胜利的喜悦中,犒赏三军,有的下属竟在宴席间对韩信高呼“万岁”。

这才是刘邦的大忌讳呢,这也埋下了后来的韩信因为功劳太大、声望太高而招来了杀身之祸因果。

返回来说,华夏现代职场中,因为功高盖主而招来祸患的同样大有人在。

在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tl手机的万某坚和蒙牛的牛某生这两个故事吧,这两具人,都曾经为企业的发展建立功勋,而且都颇有功高盖主的味道。

可是,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矛盾都被掩盖下去,没有爆发出来。tl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某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的批评万某坚桀骜不驯,以下犯上,但由于当时万某坚业绩突出,李某生暂时容忍了万某坚的张狂。

可是,就在万某坚的业绩下滑、企业的经营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李某生突然的出手,最后的结局,自然是万某坚走人了事。

而牛某生与郑某俊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是一个功高盖主的案例。

想当年,牛某生在伊之利公司来说,绝对是个人物,最关键的是,他本人又颇有大将风度,出手不凡,延揽人才,曾多次把高达数百万元的奖金全部分发给自己的下属。所以,时间一长,慢慢的,说形成了一个以牛某生为核心的团队。

这怎么可能让总裁郑某俊放心得了呢?果然,在不久两个人矛盾激化,最后公然反目成仇,成为当时一段绕不过去的话题,最后的结果就是,牛某生被排挤出伊之利,这才有了蒙之牛。

从上面的事例中,引了来一个话题,那就是你如何才能做到功高而不震主,既不引起领导的嫉妒和敌视,又能凭业绩在职场中立足呢?这就要看你的智慧了。

还是用历史的典故来说事吧,因为不犯忌讳(现在有很多禁忌的,大家明白的)。秦扫灭六国,大将王翦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但是,王翦比韩信头脑清醒,富有远见,时常有功高盖主之忧,担心因此而招来大祸。

所以,在王翦统帅秦国60万军队出师伐楚之前,曾向秦王提出请求,希望在灭楚之后,多赏赐给他一些住宅、园林养老。

他这么一说,秦王困惑地问:

“将军率兵出征,家里的事自然会有寡人代为照料,难道还担心家中陷于贫困?”

狡猾的王翦回答说:

“我为大王征战一生,虽然有功,但始终不能封侯,趁现在大王仍然信任我时,及时请赏,无非是为后代子孙早作打算罢了。”

对方这么一说,秦王听后,大笑说:

“将军但请放心吧!”

狡猾的王翦怎么可能放得了心呢?所以,领兵离开咸阳之后,还曾经多次派使者向秦王催讨赏赐。

他这样做,手下的亲信担忧地道:

“将军这么迫切地催讨赏赐,是否太过分了?”

狡猾的王翦私下告诉亲信:

“大王为人,你们不知道吗?残忍多疑,他把整个秦国的兵力都交给了我,我现在多次向他请求为子孙置田产,正是为了表明自己只想安享荣华富贵,没有异心啊!”

狡猾的王翦所奉行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哲保身”。

在现代的职场中,作为下属,如果你功太高了,不但会招致同事的嫉妒,而且还会被上司敌视。所以,明哲保身显得十分重要。

千万不能有了点成绩就四处张扬;否则的话,一旦将来你落入事业的低谷,你取得成绩时的四处张扬往往会成为同事和领导的笑柄。

有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不管是什么场合,一定要学会收敛自己的才华和锋芒,以自己的忠诚、朴实乃至愚钝,来凸显领导的高明和睿智,从而赢得领导的信任和青睐。

比如说,当上司提出新的想法时,你可以先装作不太理解,经过上司的指点再表现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继而为上司的高明拍手叫好;如果你对某项工作有一些个人的见解,不必一定要在公开场合张扬,可以在私底下向上司献计献策。

说起来,上层对于功高盖主的下属有这样的戒备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很有可能在他的经历中,已经有一些人曾经背叛过他,或者得到了他的帮助而不思回报,久而久之,他就对别人有了很强的戒备心理,随时警惕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下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