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旧城荒歌之星芒剑曲 > 第7章 清代玻璃镜

旧城荒歌之星芒剑曲 第7章 清代玻璃镜

作者:无字教科书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16 10:19:39 来源:258中文

就在第二天,龙承辉和张静珊将母亲接到了新家,陪着母亲来的还有静珊姨妈家的女儿小容,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张静珊带着母亲和小容参观了这个新家,并委婉地要求母亲住下,对于女儿女婿的这份孝心,母亲也颇为感动,这次她并未坚持离开,因为静珊的理由很充足,自己和承辉准备要一个孩子了,她希望母亲留下帮着抚养这个孩子。

对于小容,她高中还未毕业,但家里很穷,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为此她已经缀学,这次跟着静珊母亲前来,是想托龙承辉在城里找一个工作,多少减轻一点家里的困难,但龙承辉听到这个消息后坚持反对,小容温柔恬静,他不希望这个女孩就此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他决定让小容在城里完成她的学业,对于她家的困难,他提出,让小容暂住在自己家里,帮着静珊打理一点家务,他会给她一份工资作为报酬,他的这想法也算用心良苦,小容很感动,因为这样并不让她有接受施舍的感受,又解决了家里的问题。

那天离开了龙承辉的家,对于龙承辉和张静珊迫切一见那面镜子的心情,高远声虽不象何书成那样极不理解,但这事也引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为此在第二天上班时他刻意地翻看了当时征集民间文物登记的记录,在记录上他惊奇地看到了这样一条:“清代玻璃镜,镜面残破,支角断裂,推测应为某个民用家俱(初步确定为梳妆台)附属件,镜背雕刻图案颇为精致,但由于该文物正面(镜面)破损较为严重,并不具有较高的展出价值,建议退回。”下面签着文化馆鉴定专家的名字和日期,推算日期,应是那老人来找到自己的一周之后,看来那老人在后来毕竟来过,但可能由于自己并未上班,所以老人找到了别的值班员,更令高远声惊喜的是记录后面留下了老人的姓名住址,老人姓邹,名成梳,没有留下联系电话,居住地址离他家并不远,高远声决定下班后去看一看。

吃过晚饭,高远声按老人当时登记时留下的地址找到地点,老人的家住在一个小巷的深处,一座破旧的小房子,这里应该属于小城最后的改造区了,房屋矮小,墙面斑驳,露出大片的红砖,屋檐下的瓦片有些已经脱落,露出几个缺口,在夕阳映照下,这小房子透出一种落寞般的凄凉,高远声上前敲门,门上绷着铁皮,敲上去发出空洞的声音,隔了很久,屋里并没有半点动静,高远声等了一会,他又敲了几下门,依然没有回应,他有些失望,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门却开了,一个老人站在门后,他有些困惑地看着高远声,高远声立即就认出这就是当初把镜子送到文化馆去的那个老人。

老人和当初初见时一样,他的胡子很长,垂在胸口,头发全白了,胡子却是半黑半白,外表上看不出年纪多大,大概总是在六十到八十岁之间,穿着一件白色汗衫,领口很大,胸前处有两个破孔,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两条眼镜腿用一根象是口罩带子的细绳拴着,绕到颈后,老人打量了高远声一下,他满脸的戒心,问道:“你找谁?”

“老人家,我是文化馆的小高,您还记得吗?”高远声道。

“哦,哦。”老人依旧一脸的疑惑,看他的表情,对于甚么文化馆的小高,他早已经没有甚么印象,他再次打量了一下高远声,退后一步,道:“请进。”高远声谢了进门,屋子很小,几乎没有甚么家俱和摆饰,只正对着屋门的墙边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个小小的电视机,罩着布套子,电视机旁放着一只红色搪瓷茶盘,茶盘边缘的搪瓷已大都脱落,露出一片片的黑色,茶盘里一只温水瓶,几只白瓷带盖的茶杯,一个铁质茶叶筒放在茶盘外侧,桌边放着两把藤椅,藤椅的扶手和腿上细致地缠上了墨绿色的胶带,正对着电视机则放着一把竹躺椅,看起来闲来看看电视是老人唯一的消遣,右边墙上是这个屋子唯一的一扇窗子,窗子打开着,一块玻璃已裂成了几片,几个圆圆的铝片嵌在玻璃四散的裂纹里,落日最后的阳光从窗外透进来,但并没有给屋子里带来多少光明,屋正中挂了一个小小的灯泡,散发出昏黄的光,几只昆虫在光影里飞舞,对着窗子是则一面木墙,墙面并未刷漆,似乎是用木板将一间屋子隔断成了两间,木墙上开着一个门洞,没有门,曾经是白色的布帘子在夜风中微微摇晃。

老人道:“请坐。”高远声四下看看,他选择坐在八仙桌边的一把藤椅上,老人拿过一只茶杯,从铁筒里捏出一撮茶叶,然后颤颤巍巍地拿起温水瓶,高远声急忙站起,“您坐,我来吧。”他从老人手里接过温水瓶,将茶杯灌满,水并不热,几片茶叶立时浮上了水面,慢慢伸展开来。

老人慢慢坐在了桌子另一侧的椅子上,他看不出高远声的来意,就用研究的眼光看着高远声,高远声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启口,过了一会,他打破这难堪的沉默,道:“你是一人住在这里吗?”老人笑道:“是啊,无儿无女,一辈子就这样过来了。”他的笑声里略有一丝凄凉,高远声环顾这徒然四壁,不禁心生恻然,老人道:“你找我有什么事吗?”高远声想了一想,他道:“你还记得几个月前您拿了一面镜子去文化馆么?“老人点了点头,说到镜子,他似乎回想起这个文化馆的小高是自己确实见过的。

高远声道:“我想再看一看您的那面镜子。”他直截了当,老人有些诧异,不过他立即道:“请你稍坐。”他扶着桌子站起身,掀开布帘,走进了里屋。

老人几乎立时就出来了,手里抱着一个用黄布包着的东西,看起来这东西份量不轻,高远声急忙站起接过,把老人扶到藤椅上坐下,老人示意他打开包袱,桌上已经没有位置放这个东西了,高远声只得将包袱担在腿上,他打开包裹着的黄布,那面镜子露了出来,他认出这就是老人当初拿到文化馆去的那面镜子,镜面已经裂成了两半,裂纹在岁月流逝中已经成了一条粗粗的黑线,他翻过镜子,昏暗的灯光下,他看到了镜背后精美的浮雕,一个女子正对镜梳妆,图案与龙承辉手里的凳子极为类似。

就是它!

高远声抑制住激动心情,他道:“这面镜子,您是怎么得到的?”老人笑道:“这是我的家传之物,是我奶奶的陪嫁。”高远声再次仔细看了看镜子,镜框下支着两只断裂的支脚,他道:“这面镜子好象是从什么东西上断下来的吧?”老人叹道:“这是一个梳妆台上的梳妆镜,‘破四旧’那会,梳妆台被红卫兵砸碎烧掉了,我扳断了这面镜子,偷偷埋在后院保存了下来,镜子上的玻璃就是当时心急弄破的。”“哦。”高远声道,沉吟了一会,他又道:“老人家,你奶奶留下的那个梳妆台,是不是还有一个配套的木凳子?”

“是的,”老人有些惊奇,“确实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木凳,是个鼓凳,就是样子象一只鼓那样的,”老人用手比划着凳子的样子,“很小的时候,我还见过它,和梳妆台一起放在老屋的后房里,你怎么知道还有一张凳子?”高远声轻咳一声,他掩饰道:“我是猜的,一般的梳妆台都配有凳子。”他又道:“那只梳妆凳,还在您这里吗?”老人摇头道:“从老家搬出来以后,就没有见过那只凳子,也不知道去了哪儿。”高远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叶飘浮在水面,茶水很涩,他在心里寻思,看来那只失落的梳妆凳,有很大的可能就是龙承辉得到的那只鼓凳,他又喝了两口茶,考虑了一下如何措词,然后道:“老人家,您这面镜子,愿意卖吗?”他最后决定还是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只是有些患得患失地看着老人,手抚摸着镜后木面上凹凸的图案,手感温润,这镜子的木框和那只凳子一样,并没涂上彩漆,而是刷了一层薄薄的桐油,他确定这镜子与那只凳子肯定有着联系,可这是老人的家传之物,他会卖么?又或者他会开出一个自己买不起的价钱,那么只好让龙承辉来想办法了。

“卖?”老人却笑了,他道:“这破旧的镜子谁会要?再说这是我家传下来的,我不会卖的。”果然如此,高远声有些失望,他道:“那么您当时为什么会拿到文化馆去呢?”老人道:“我听说东西如果被文化馆收下来进行展览的话,会给一笔费用的,展出结束会把东西还给原主。”高远声默然,当初文化馆确实有这规定,很多民间文物只是借用展出,给一笔展出费用,末了把文物还给原主。他叹了一口气,把镜子用黄布仔细包好,站起身,将镜子放在自己坐的藤椅上,他道:“老人家,打扰您了,我告辞了。”老人端坐椅中,并未起身送客,他若有所思地看着高远声,高远声笑了一下,他转身准备离去,老人却道:“请你等一等。”高远声停住脚步,他转身看着老人,隔了一会,老人慢慢地道:“这面镜子我确实不能卖给你,不过我可以送给你。”“送给我?”高远声吃了一惊,他几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老人点头,高远声又重复问了一句:“您是说,把这镜子送给我?”老人笑道:“是的,你拿走吧。”高远声喜出望外,他深怕老人变卦,并不多问,只是连声称谢,随即抱起镜子,老人将他送出了门。

这一天,龙承辉、张静珊还有小容正陪着母亲在后院垄地,那小小的菜圃里已经泛起一层绿色,一丛小白菜已经透出嫩芽,静珊母亲站在地边,她象一个将军一样指挥着三人,并有些得意地向他们传授着种菜的经验,门铃响了,小容跑去开了门,是高远声。

龙承辉用毛巾擦了擦汗,经过一上午的劳动,他已是汗流浃背,此时他对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是有着深深的体会和高度的认同,高远声礼貌地和静珊的母亲和小容打了招呼,张静珊笑道:“你先自己坐一会子,我马上就好了。”龙承辉却注意到他挟着一个用黄布包裹着很大的东西,看上去沉甸甸的,高远声小心地将手里的东西放在石桌上,龙承辉看着他,道:“这莫非是……”高远声点了点头,龙承辉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包裹,包裹里果然是一面破旧的玻璃镜子,他急急翻过镜背,镜子的背面刻着一幅女子梳妆图,图案似极了木凳上的雕塑,他不及问高远声镜子是怎么来的,只是激动大叫:“静珊,静珊!”张静珊站身身,她拄着锄头,头发**地紧贴着额头,她喘息道:“什么事呀?”龙承辉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只说:“你快来,看看这个。”

看到那面镜子之后张静珊也极为惊喜,这是一面普通的玻璃镜子,镜面破裂,整只镜子很沉重,几乎有三十斤重,看来起重量应该来自那厚厚的木质镜框,镜框透出一股温润之色,木纹似水,她翻过镜背,镜子背面果然凸着一幅浮雕的图案,一个女子背向而坐,她一手搭在一个精致的小台上,台上立着一面镜子,女子的脸从镜中映照出来,从镜中看出来她的另一只手正在描眉,整个图案雕刻得极为精致,连女子在镜中微笑的表情和头上散披的发丝也细微地体现了出来,整个浮雕被一个不规则的圆框住,图下刻着一行小字,“浓妆淡抹总相宜”,一见这字迹,张静珊不由得激动万分,她抬头看了看龙承辉,龙承辉的脸上一样也映着惊喜,镜背上的这行小字的笔迹无论字体,还是间架结构几乎与那只鼓凳上的笔迹完全一致,这面镜子,肯定就是与那只鼓凳配套的梳妆台的一部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