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大豪门 > 第192章 丰富

大豪门 第192章 丰富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20 14:49:23 来源:258中文

春喜害怕的跪在地上道:“夫人要去给您送糕点,奴婢们是要跟着夫人,可夫人硬是不让奴婢们跟着。本想夫人很快就会回来,可等了好一会也不见夫人回来,小翠和小环已到府里四处找去了。”

庸王也没心思听她解释,径直将宛歌放在卧榻上,“还不快去拿身干净的衣衫给夫人换掉。”

春喜连忙起身去拿衣服,宛歌叫住她道:“给王爷也去拿套干净衣衫。”

庸王拿下宛歌头上的发饰,散开她已湿的头发。

宛歌拉着庸王的衣袖道:“义,我没事!不要责怪她们,是我不让她们跟着的。”

“碧莲也太可恶了,竟然这么心狠手辣!”

宛歌摇摇头,声音微弱的道:“也不关莲妃娘娘的事,是我自己不小心跌到池中的。”

“我明明听到你落水前喊着什么息怒啊,奴婢该死的。”庸王怜惜的擦拭着她的湿发,“你不必为她遮掩,她的性子我最清楚了。”

宛歌无力的抓住庸王的手腕,恳求道:“义,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不要再追究谁了。我不想。。”

庸王轻柔的了下她的嘴唇,“小宛歌儿,你只知道为别人着想。”

春喜拿着干净的衣服,正好看见这一幕,红着脸站在一边不敢动。宛歌推开庸王,轻咳一声。

庸王这才意识到旁边还有人,站到一边道:“还站着干吗?还不快给夫人换衣衫。”

这时小翠和小环也已闻信回到曦园,她们麻利的帮宛歌换好衣衫。拿着庸王衣衫赶来的婉云也帮庸王换下湿衣衫。

宛歌又吩咐道:“拿一块干净的大棉布来。”

春喜忙应声找来棉布,颜青送来两碗姜茶。庸王和宛歌分别饮下,宛歌喝后感觉暖和多了,人也舒服些。

春喜拿着棉布欲为宛歌擦干头发,宛歌拿过她手中的棉布,“你们都下去吧。”

一屋的丫鬟都看向庸王,庸王微微点头,她们都退了出去。

宛歌娇笑着,将庸王带到梳妆台前,强行拉着他坐在雕刻着海棠连枝花纹的铜镜前。

她为庸王取下头顶发髻上的玉簪,轻手拿下冠带,庸王乌亮的黑发披散下来。

从铜镜中看去,庸王的面容更显的俊美不羁,宛歌用手中的棉布用力擦着他的湿发,“义,你的头发也湿了,不弄干当心生病。上次跳入绿柳河后,也是你亲自跳入水中救起我的吧。”

庸王对着铜镜想起那件事,含笑道:“第一次遇到一个女人以死拒绝本王,原来自己一点也不招人喜欢啊。”

宛歌盈盈笑了起来,屈腿从背后搂着他,将头搁在他的肩上,看着铜镜中照出一对碧人,“王爷倒是有自知之明。”

宛歌的头发早已被庸王散开,一缕发丝滑到庸王的颈项间,让他觉得微微发痒,他站起身道:“好啊,你敢说本王的不是,看我怎么惩戒你!”

宛歌以为他想挠自己的痒,早就躲开了。庸王坏笑着抓住她,把她强按到梳妆台前,拿过她手中的棉布,道:“先把你的头发擦干再说。我的小宛歌儿可不能生病。”

庸王用力的揉擦着她的头发,宛歌心中一暖,庸王竟这般宠爱她,眼中不由温润起来,小声道:“义,我怕。”

“小宛歌儿,你怕莲妃再欺负你,放心,这次的事我会好好罚她的。”庸王放下手中的棉布,用木梳缓缓梳理她的长发。

“不是!”宛歌坐着转过身,仰望庸王,“义,我不要你为我报仇。”

庸王抚弄着宛歌的发丝,深沉的问道:“你不恨他了?”

宛歌站起身,靠在庸王的怀中,“我恨他,永远都不会原谅他。可是现在你在我心中是最重要的,我不想失去你,也不想你受到任何伤害。为了你我能放下一切仇恨!”

庸王揽着宛歌,感慨的道:“小宛歌儿,有你这句话,我也不枉此生了。放心,他一个将军怎么可能伤害得了我这个王爷。”

“义,老天爷自然会惩罚他的。”

庸王已将她抱起,温柔的放在床榻上,轻狂的道:“我就是老天爷!”

“不要为我报仇,我。。”

宛歌进王府已有三个多月,庸王对她的宠爱丝毫未减,几乎每日都在曦园里。

她虽然没有任何正式的名份,但王府里的人都对她十分尊敬,谁都知道她是庸王的专宠。

她发现庸王对沈少青的事已拿定了主意,无论她说什么,庸王也听不进去。原来仇恨就像架在弓弦上的箭,一旦拉开弓便无法回头。她只有静静的等待,等待两个强势的男人博弈后的结果。

这日上午,宛歌闲来无事,在屋里看《孙子兵法》。她本不爱看这些兵书,但看庸王总是在看此类书,她也出于好奇的看看,若有不懂之处,常请教庸王。

小环轻声走到屋内,禀告道:“莲妃娘娘在门口说要见夫人。”

宛歌抬眼看她,神色紧张,额头冒汗,虽已快到夏天,也不至于热得流汗。她心知小环是很恐惧莲妃的,必是刚到王府里那几日在莲妃那里吃了不少苦。

“让她进来吧!”

“夫人?”

宛歌放下手中的书,起身道:“你不必害怕,有我在。”

宛歌走到门口去迎,看到莲妃正要行礼。莲妃一把拉住她的手,急着道:“王爷就快下朝回府了,你和本宫一道当面向王爷解释清楚,那日本宫并未将你推入池中。”

宛歌好笑的甩开她的手,恭谨的道:“娘娘,无论在人前或是人后,奴婢都跟王爷解释过,是奴婢自己不小心跌入水中。只是王爷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算今日娘娘与奴婢一同去解释,恐怕也说不清吧。”

莲妃愤恨的指着她道:“你故意陷害本宫!”

“奴婢不敢!”

莲妃拿她无可奈何,气愤的准备离开。

宛歌却道:“娘娘既然来了,何不到奴婢屋里坐坐。”

莲妃不知她又想耍什么花样,警惕的盯着她。宛歌笑道:“难道娘娘害怕奴婢,屋里藏着什么妖怪?”

“有什么好怕的,青天白日的。”莲妃死要面子的看了眼身后跟着的美兰,“你在屋外好好候着,一步也不许走远。”

“是,娘娘!”

宛歌吩咐春喜道:“备茶。”

宛歌让莲妃先行,自己跟在她身后,走进屋里。

莲妃紧张的看了下屋里的情形,觉得没有什么异样才坐下。

春喜已将茶水端了上来,宛歌站在莲妃身侧道:“娘娘请尝尝,这时王爷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江南新茶。”

莲妃冷冷的看着桌上的茶水,道:“你想跟本宫说什么,说吧。”

宛歌挥退屋里的人,小声道:“奴婢只想在王府里安稳清净的度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莲妃嗤笑道:“妖女,你倒是想得美,得了王爷的专宠,还想安稳度日。这府里有多少双眼睛盯着看你失宠时的惨状。”

“若奴婢他日失宠,还是会呆在这园子里静静的度日,不会四处害人。”

莲妃听出她话中有所指,起身与她对视道:“好一张伶牙俐齿,若你真心喜欢王爷,你看着他宠爱别的女人,你不会难受吗?你不会心痛吗?你能够容忍吗?”

宛歌从来不敢想当那一天来临时自己会是怎样的心境,“奴婢不知道,但奴婢从一开始就知道王爷不会只属于我一个人。”

莲妃突然神色黯然,走到宛歌的床榻前,弄了弄床边的纱帐,沿着纱帐向下抚过庸王睡觉时枕过的枕头,像是自语又像是问宛歌:“这是王爷睡过的枕头吧?他总喜欢睡在靠外边的位置。”

她的问话并不需要宛歌回答,她似乎在枕头上闻到了庸王的气息,语气柔和的道:“你知道洛城沈家吗?我的娘家沈家几百年来都是书香世家,世世代代都在朝中为官。以前还是陈国时,我的祖父就官拜丞相;后来到了大兴朝我的父亲也做了左相。论官阶在朝中除了王爷和安国公,就是我父亲官阶最高。”

宛歌听到她说的话,还真有些意外,原本以为这位左相沈大人是和皇上一起打江山的武将,没想到竟然出自书香世家。

莲妃看出她的想法,自嘲道:“你看我平日里的样子一点都不像出自书香世家吗?”

宛歌忙道:“不是。”

“我知道我不如容君姐姐温顺大气。可我实在做不到像她那样,看着自己的夫君宠爱别的女人,还能气定神闲。”

宛歌不禁有些同情她,道:“听说娘娘是沈大人的掌上明珠,当日皇上赐婚时,为何不婉拒。”

莲妃轻笑一声,走到桌前,饮了一口江南的新茶,道:“这桩婚事是我自己求父亲的,父亲当时也不太愿意让我做庸王的侧妃,他是拗不过我的心意,才去求皇上赐婚的。”

这让宛歌更加惊讶,莲妃带着天真的笑容回忆道:“我十五岁那年,皇上和皇后为庆贺太后的生辰,在宫中宴请群臣及家眷。我的母亲是父亲的原配夫人,只育有我这一个女儿。我还有些哥哥弟弟,但都是姬妾所生,父亲最宠爱的还是母亲和我。那次父亲带着我和母亲入宫参加宴会。

那是我第一次入宫,心情很紧张。当轮到父亲带着我们到太后面前敬酒拜寿时,我慌忙起身竟被自己的罗裙绊到,差点摔倒,幸亏有人急时伸出手将我扶住。

那人就是庸王,他当时年少俊朗,目光温存,对我道,你准备给母后行这么大的礼啊!他的话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化解了我的尴尬。

后来虽然知道他当时年方二十,已娶了容君姐姐为正妃,但我还是执意要嫁给他。皇上也问过王爷的意思,他是愿意的。

来到王府后,王爷对我温柔体贴,容君姐姐也很照顾我。可过了几年,太后驾崩后,王爷就变了,经常去些烟花之地,常常夜不归宿。现在竟然把你和颜青两个妖女迎回王府。”

其实莲妃心中最难受的每次看见庸王望着宛歌那深情的目光。什么都有可能是假的,但那种不经间从眼底流露出的柔情肯定是真的。

在她记忆中庸王从未对容君姐姐流露出这样眼神,也从对自己有过这样的深情。

当日庸王纳颜青回来时,她也担心过,但看庸王对颜青并没有什么特别,甚至算不上宠爱,她便对颜青也是大度的。

宛歌从莲妃口中听到她与庸王以前的事情,只觉心中触动,道:“王爷这次虽认定是娘娘将奴婢推入池中,却没真正罚过娘娘,王爷对娘娘应该还是有情的。”

莲妃听到宛歌的话,有些动容,眼中闪过一瞬欣喜,可她瞬间又痛苦起来,摸了摸自己的面颊,道:“王爷从未打过本宫,就是因为你他不分青红皂白的打了我一个耳光,还不算罚吗?这个耳光,总有一天我会还给你的。”

“奴婢参见王爷。”这时听到屋外丫鬟们的请安声,宛歌和莲妃欲出去迎接,庸王已走进屋内。

宛歌和莲妃福了福身,庸王冷冷的对莲妃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莲妃忍不心中的不快,柔声道:“妾身来看下妹妹。”

庸王看到桌上的茶水,疑心的道:“不会又在茶水里做什么手脚吧?”

“王爷,上次在池边妾身并未将妹妹推下水,是她自己。。”

宛歌忙跪下,解释道:“王爷,上次是奴婢自己不慎落入水中的,不关莲妃娘娘的事。这茶也是奴婢让春喜沏的,没有什么问题。莲妃娘娘也是真心来看奴婢的。”

莲妃并不领情,大声呵斥她道:“本宫和王爷说话,你有什么资格插嘴。”

话一出口,莲妃本以为庸王又会恼她,当她看向庸王时,庸王已转过脸,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暖暖的阳光将屋内照的亮堂堂的。

庸王微微叹息道:“莲儿,这段日子是本王冷落你了,你有怨气本王也不怪你。明日本王会抽空去看你的,你先回去吧。”

“王爷,妾身从未怨过你。”莲妃含泪委屈的道。

“先回去吧,本王以后会顾及到你和容君的感受。”

莲妃只有退出屋内,庸王负手伫立在窗边,一直看着莲妃的身影走出曦园的大门。

庸王这才扶起跪在地上的宛歌,将她紧紧搂入怀中,“我的小宛歌儿!”他开始有点后悔将宛歌接入王府,不忍心看她受一点委屈。

宛歌有些懵懂的依偎在庸王怀中,她虽无法完全明了庸王此时的想法,但她能感受到庸王身上散发出的温情,她只是这样静静的感受着,就觉得很幸福。

莲妃再也没有故意刁难过宛歌,宛歌有时在府中遇到莲妃时,她礼还没行完,莲妃已冷冷的从她身边走过。

而庸王妃看似总是那么端正贤淑,宛歌也看不出庸王妃有任何情绪上的变化,每次看到她最多轻言细语的提醒她要安守本份,照顾好庸王,其他的话也从不多说。

转眼间已到了蝉鸣蛙叫的夏季,宛歌和庸王依然情意浓浓,这日已是午夜过后,她和庸王都熟睡了。

春喜走进来禀告道:“王爷,皇上派来的人急着要见您。”

“什么事这么急?”庸王迷迷糊糊的问道。

“奴婢不知,来人就在门外候着。”

宛歌也已醒来,庸王有些不愿起身。

只听门外皇上派来的太监焦急的禀告道:“王爷,皇上让您速去西郊军营!”

“这么晚了,还要去军营吗?”

那太监忙道:“出大事了,西郊的军营走水了,混乱中归顺我朝的匈奴士兵和我们汉军打杀起来了。皇上已带着御林军赶往军营!”

庸王迅速起身披上外衣,“你快去回皇兄,本王马上就赶去!”那太监连忙应声离去。

宛歌听庸王的语气很急,但神情却不焦急,好像早已预料的样子。

宛歌想起身,庸王却按住她,道:“你歇着吧,我去去就回来,这次你的仇终于可以报了。”

宛歌心中一惊,问道:,“义,军营走水的事与你有关吗?沈少青死了吗?”

“春喜去将本王的戎装取来!”

“皇上不是让你速去吗?你还穿戎装来得急吗?”宛歌不解的问道。

庸王笑道:“不急,去军营总不能穿的太随意吧。”

庸王一点也不慌张的穿戴整齐后才离开,走时眼中绽放着明亮的光芒,难掩兴奋地神情。

宛歌却没感到报仇后的,只觉心中不安,一夜辗转。

庸王赶到西郊大营时,混乱的局面已被控制。军营里所有灯火都亮着,一座屯放粮草的营帐已被烧得只剩漆黑的空架子。

皇上着蓝灰色的便装站在校场中央,面前跪着一群捆绑的士兵,不远处放着几具尸体。所有士兵们整齐列队的站在那些被捆的士兵后面,有些受伤的士兵被其他人扶着站在前面,有几位将军和着青缎锦衣的太子伺在皇上身旁,其中就有沈少青。

庸王看到沈少青还活着心中一沉。

沈少青面无表情,身着湖蓝色戎装,脸上身上被烟火熏得没有一处干净地方。

“是谁放火把屯粮的营帐烧了?”陈怀之将军责问道。

一个被捆着的汉人士兵愤怒的瞪着跪在他旁边的几个匈奴士兵,道:“是他们,他们夜里在军营喝酒作乐,碰倒了火盆,点燃了屯粮营帐。”

这时站着的士兵发出不满的骚动声,被捆着的几个匈奴士兵青筋暴起,奋力走到一具尸体旁,又怒又悲的道:“他胡说,是他趁我们正在救火没有防备时杀害乌维副将,我们和乌维副将虽在饮酒,但并没碰到火盆,是有人趁我们不备故意放火。”

庸王不敢惊动任何人,悄悄的站到皇上身边,“皇兄,臣弟来迟了。”

皇上顾不上和他说话,冷冷的扫了眼陈怀之和沈少青,陈怀之和沈少青慌忙跪下。

皇上走到列队站着的士兵中,关心的看了看受伤士兵的伤势,语重心肠的道:“将士们,不管是汉人也好,投靠到我们这里的匈奴人也好,大家都是一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匈奴人为什么不远千里,背井离乡来到我们这里,那是因为大兴朝是礼仪之邦,有着广阔的胸襟。”

皇上停在一个士兵跟前,拍拍他的肩膀,问道:“你是汉人?”那士兵点点头。

皇上接着道:“在战场上有没有和匈奴人并肩作战过,你们有没有互相照应过?”那士兵又点点头。

皇上大声道:“将士们,匈奴士兵只是在生活习惯上和我们有些不同,大家同样都是英雄铁汉,都在保卫我们大兴朝的安宁。朕一直都是一视同仁,今日的事朕一定会彻查清楚,给各位一个交代,违反军纪的人一定严惩不贷!

将士们先回营歇息吧!”士兵中传来一阵阵尽量压制的低泣声,听到皇上的旨意大家三三俩俩的各自回营。

皇上手一摆道:“来人,将这些引起混乱的士兵押往兵部!沈将军、陈将军、庸王你们随朕回宫,其他将军留在大营,协助太子妥善处理受伤士兵和这些遗体,若再有事发生立即禀报!”

众将军及太子跪地领命道:“是!”

沈少青走到乌维犁的尸体旁,擦干净他脸上的血渍,合上他还圆瞪的双目,脱下自己衣衫盖在他的头上,十几年来生死与共的兄弟,今日白天他还与自己谈笑风生,现在却已阴阳相隔。

沈少青只想放声大哭,却极力克制住,道:“陛下,请让臣将乌维犁副将的遗体先带回山庄,臣想按匈奴人的礼节厚葬他。”

“你去吧!安排好他的后事,再来见朕。”皇上又吩咐身边的侍卫道,“崔侍卫,你带两队御林军保护沈将军回山庄,若再有任何差池,朕唯你问罪!”

皇上说完便登上马车,天空已经开始泛白,陈将军和庸王暗中迅速交换眼神,各自骑马随行。

庸王随皇上回到皇宫御书房后,站在御案的左侧。

皇上脸色阴沉,盯着陈怀之看了半晌,陈怀之不知如何自处,紧张的跪在地上,磕头道:“陛下,微臣罪该万死!是微臣没管教好属下,才会引起昨夜的混乱。”

“怀之,朕与你在军营相识时,你那时还是一个普通士兵,朕也只是安国公身边的侍卫长。在战场上你比别的士兵都英勇,和朕一起也算是身经百战了。”皇上回忆起过去的事说道。

陈怀之看皇上突然念起旧情,心中还是紧张,但却很感动的道:“陛下!”

皇上随手顺了顺御案上的奏折,表情依然严肃的道:“你在军中也算是呆了一辈子了,西营一直都由你负责。沈少青这次只不过带了一百来个主要将领回京领赏,暂时安置在西营里,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这件事怎么会在像你这样经验丰富的将军眼皮底下发生,你倒是说给朕听听!”

2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