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诸天之仙帝归来 > 176医术当世第一

诸天之仙帝归来 176医术当世第一

作者:慕家三公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31 20:58:27 来源:258中文

此件事是老爷罗杜仲和夏府的老爷夏晋鹏一早就约定好的,两个小辈也私下见过几次面了,也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所以老太太和罗川芎的母亲大老太太立刻齐声应下了这门亲事。又过了一个月,老太太雇佣了“扬州第一媒婆”广夏织去孙府再次为儿子罗川谷提亲,这一回那边很痛快地答应了亲事。

就这样,罗府一次就说成了两门亲事,连婚期也定的差不多,一娶一嫁,热闹非凡。

四年之后,罗家大少爷罗白前也被送进澄煦书院读了三年多的书,之后又被送去老太太老家四川的紫旗门学武学了两年。

等罗白前学武归来后,他去参加文武科举考试却什么都没考上,于是老太太就安慰说,孩子才十八岁,正是所有事情起步的时候,一次两次没考上怕什么,当去学学经验了,他爹都四十了不是也什么都没考上?

此后,罗白前仍然被送回澄煦书院深造,如今已经又读了四年,他也不着急再去考科举了,闲余的时间都在帮大老爷打理三清堂的生意。

三清堂是在洪武九年里第一个被圣上钦定的专供官药的药堂,后来虽然又加进了关家的仁术堂和夏家的药师堂,不过那两家都比不上他们“三清堂”这块八十年老字号的金漆招牌,所以那两家供应的只是普通渠道的官药,而他们三清堂却是圣上钦定的供奉宫中的御药房用药。因此,就算是科举考不中,大官做不成,他们罗家的子弟打理三清堂也一样是官商,一样有地位有名望。

可是老太太还是很想让罗白前努把力,在努力开枝散叶的同时,也努力去考个举人进士的当一当,壮一壮罗东府的门面,不要什么事都叫罗西府和京城罗府给比下去,所以罗白前就这么一直在澄煦书院“继续深造”下去了,毕竟每年三次的“曲水流觞相亲会”他还是很喜欢的,常常都会上去打一两圈儿的擂台赛,引得无数闺阁千金脸红低叫。

这两年里,二小姐罗白琼和四小姐罗白芍也渐渐长大了,老太太也想把她们送进澄煦书院镀了一层金,可是派人去打听了才知道,现在小姐送书院已经加高了门槛,必须得先去报名考试,各门分数都达到良好以上才可以进书院。

澄煦书院制定这道门槛,是因为有不少闺阁小姐连大字都不认得几个,就被她们家里送去了书院,去了那里也是一门心思地奔着挑选夫婿去的。

她们上课完全不听先生讲课,埋头绣花和染指甲,下课就跑去男书院和女书院相隔的那道红墙边上唱歌,引来对面男书院那边无数的笑声、起哄声和口哨声,把书卷气氤氲的书院弄得乌烟瘴气的。而且,那些公子们往往之后上课时也不能把心思收回去专心听讲,不少人在下面窃窃私语地议论不休,直接就影响了先生教书的效果,影响了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举中举的学子数量。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毕竟女子说到底还是为了好玩儿,可男子,却常常维系着全家甚至整个家族的期待。

老太太把那些女书院的入学考试试题弄来了几套,让罗白琼和罗白芍好好地做了,又让家里的女先生给批了一回,结果发现她们几乎门门都不合格,更不要说达到良好以上了。于是,老太太又给她们多请了几个严厉一些的女先生,轮换着教她们入学要考到的各种科目,希望她们能尽快地达到女书院的入学标准。

可这两位小姐一向都懒散惯了,每天弄头发、弄首饰和挑选当天要穿的衣服就要花去她们不少的时间,下午还要在戏台那边看一个多时辰的从应天府那边传过来的一种叫做“连续剧”的戏目,晚上老太太房里常有孙府或罗西府的亲戚走动,所以她们还要忙着去让表姐夫表哥们评一评自己的头发、首饰和衣服好不好看……所以她们学了一年多,该不达标的科目照样是不达标。

比如,罗白琼的九九表永远背不熟,时常就要弄混一两个;罗白芍术数一科稍比她姐姐强一些,但是她年龄太小又没有定性,所以书法现在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罗白琼曾笑话她说,她写的字就像是鬼画符,比真正的道士画符还惟妙惟肖。

因为大部分项目都是笔试答题,因此罗白芍的字不行,就算她会作诗作文章也没有用。家里请来的那一位最权威的女先生告诉老太太,二小姐还可以去考一考入学考试,不过如果有关系最好能托一托关系,否则也是枉然,至于四小姐,目前还没有送她去考试的必要。

老太太失望之余,也不忍多责两个孙女,觉得倘若她们真的不爱学文章,就在家里跟着女先生学学打理家务,学学针织女红和琴棋书画也是使得的。再加上她们的傲人家世和容貌,将来也照样可以抓住丈夫的心,顺应公婆的意,弹劾下面的妾室丫鬟。

老太太心头叹息道,这两个娇滴滴的小孙女,都是十岁上下的年纪,转眼之间就会长成大姑娘,就会嫁去别人家给别人家当媳妇儿。如今紧着她们玩儿,紧着把她们捧在手心里疼惜宠爱,又能疼宠几年呢?一旦嫁到了别人家里,她们可就没有像现在这般悠闲如水的少女时光可以享受了。

话说回来,书院里教的那些礼、乐、射、御、书、数都是那些大男人的要学的东西,身为女子就算是学多了、学好了、学成一个女状元了也没多大用处,本来送她们书院就是为了给议亲时镀层金,以及找个好相公。他们罗家的嫡女即使不镀金也已经足够金贵了,有澄煦书院的经历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会因此跌价,放眼整个扬州,就没有这两个孩子嫁不进去的人家,因此,整个扬州的好男儿都可以紧着她们挑选。

再加上二儿媳妇湄姐儿喜欢在家里办个茶会诗会的,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次聚会,那些亲戚间的公子哥儿也会邀请上十来个。如果这样还嫌不够挑,只需打着她“罗东府老太君”的名号去扬州的各大世家府第里下一张帖子,写明“请小一辈的未婚子弟来罗东府喝一喝茶赏一赏花”云云,大家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十家里有九家都会打发上一两个聪明俊俏的后生晚辈来罗东府串一回门子,就算亲事说不成,能跟罗家联络一下感情的好事儿,多得是人上赶着来做。

话说回来,他们家想要嫁女儿就办几个茶会,同样的,有的世家大族想要挑媳妇也喜欢办几个酒宴诗会,有时还会是好几个家族联合办一个大型的上流贵族宴会,然后他们在各大家族之间遍撒帖子。南直隶应天府,甚至是北直隶顺天府的帖子,都有可能撒到他们罗家来,只要他们喜欢出游玩耍,那每个月都能参加上好几次类似的相亲宴会。

虽然在京城达官贵人的社交圈子里,他们罗家只好靠边站,毕竟如今罗家最厉害的京城罗府的罗杜松也就做着一个从七品太医院御医,是个在官场里永远挤不出头的小角色,就更不用说他们罗东府里几个连举人都考不上的老小子了。但是,他们罗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有老太爷!”

罗老太爷罗脉通今年八十一岁高龄,依然是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他是当今圣上的故旧之臣,那可是他们当年一起打天下的时候积累下的深厚感情。

当年在军中,老太爷就是圣上的军医,圣上的每一道伤口都是他包扎的,吃的每一碗药都是他端过去的。因为老太爷比圣上年长十多岁,那时候,圣上就亲切地称呼老太爷一声“罗老哥”。等打得了天下之后,老太爷就奉召进太医院做了御医,专管给圣上和皇后娘娘两个人看病,后来他官至正五品太医院院使,又至从四品国子监祭酒,转至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直到十五年前告老还乡。

世人都道圣上爱杀功臣,可是杀来杀去也没杀到老太爷的头上,这里面固然有老太爷识时务、明圣心、懂得急流勇退的缘故,可是夏尝不是因为圣上对老太爷依然圣眷优渥呢?在这赋闲的十五年里,老太爷仅有两三年是住在家里的,而每到了这时候,京城宫里就常常打发了公公来宣旨,叫老太爷进宫给圣上瞧病。其实圣上龙体康健,什么病痛都没有,只是想老伙计了所以才将老太爷唤去唠一唠家常。谁都知道,当今圣上是一位喜怒难测的君王,试问这个世上还有几个人能被圣上不远万里的召进宫,只为了说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

当年成都柴府之所以愿意让女儿远嫁扬州,说到底也是奔着老太爷的名号去的,至于为什么柴府竟一次嫁去了两个女儿,那就是另外一段旧事了。

虽然老太爷的三个儿子都没能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但是老太爷的堂兄之子,即老太爷的堂侄罗水生,却是官运非常亨通,多年前曾在官场上风生水起,做到从四品都转运盐使司同知,十一年前以丁母忧的名义退了下来。如今,他的女婿年广嗣在京城任从五品吏部员外郎,小儿子罗洽博任正六品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都是手握权柄的朝中要员。罗水生的大儿子罗绍箕虽然没入仕途,只是专心打理家里的三十年老字号的“剂制堂”,但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曾中过举人,有过当官的机会。

而且,罗水生这一脉跟老太爷这一脉来往也比较密切,罗西府的老爷罗杜衡早年身体不好,只生出了一个庶女罗川椒就不能人道了,因此就从低自己一辈的罗绍箕那里过继了对方的庶长子,也就是如今的罗西府的大爷罗川乌。罗川乌现在任太医院副使,常常是在应天府和扬州两头跑,是扬州东西两府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中间这辈的子弟。

所以总的看起来,他们罗姓子孙在官场上还是很吃得开的,罗家这个百年大族至今仍然绽放着勃勃的生机,指不定哪一天就会冒出来一个了不得的风云人物,就像老太爷那样,引领着整个家族走向更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说起来,他们罗家乃是元代名医罗天益之后,后来因为家学渊源,才世代行医为生。

罗天益之子罗笔,不止把他父亲的医术更加发扬光大,后来更师从当时在元代有“金针神医”之称的窦默,将窦老神医毕生的绝学“三清针法”学到了手。当年,罗笔拜师时曾在窦神医门前跪了三天三夜才让窦神医收他为关门弟子,所以罗笔为了纪念他拜师成功的这一天,也为了感念师恩,就把九月十七定为“师恩日”,年年都是三牲十果的祭拜,并且让他的儿子也这么做,于是“师恩日”就代代传了下去。

世人都说老太爷的医术是“当世第一”,不光是对他医术和医德的恭维之词,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世上唯一一个称得上是精通“三清针法”的人。唯一学到了老太爷三四成针法的东府老爷罗杜仲也已经去世多年,而京城罗府的罗杜松天分不够,只学得了不到一成的针法。

由于年深日久,这个“师恩日”已经不再被所有罗姓子孙当成重要祭奠的节日了,很多小辈的罗家人和嫁进罗家的外姓媳妇们甚至根本听都没听说过这一段旧事。不过身为窦老神医“三清针法”的唯一传人,罗老太爷可是非常重视这个日子的,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回到扬州,然后在扬州城西的他的一个秘密小院儿里闭关两日,进行只有他一个人出席的神秘祭典,没有人知道老太爷把自己关在里面不吃不喝的做什么。

老太爷在罗东府和罗西府都有自己的大院子,两府的人都竭尽所能地把他的院子布置的富丽堂皇之中带着清新雅致,清新雅致之中带着生机盎然,生机盎然之中带着富丽堂皇。尽管老太爷可能一年都不会进去住一回,但两府都是派有专人每天打扫老太爷的院子的,都希望他老人家哪天想起回家来了,一走进他的院子,就能看见里面生机勃勃的花草和窗明几净的屋堂。

因为每年“师恩日”老太爷都会回他的秘密小院住两日,所以每年这个时候,他可能也会顺道去东西两府住几天。这几年因为大房的罗白前连生了三个子女,老太爷也喜欢多看两眼,因此他大多数时候都留在东府住。也正因如此,上一世的时候他才能及时出现,救了竹哥儿的一条性命,把夏暖燕的罪名一下子从“纵鼠杀人”变成了“杀人未遂”。

不过这一世,夏暖燕没有留给他登场的机会。

老太爷救竹哥儿是在他死了三天之后,而现在竹哥儿才死了还不到一天,夏暖燕就已经让身怀幻影步法的聂淳,把那一封写有救竹哥儿性命方法的书信托寄给罗白前了。而且,夏暖燕认为老太爷前世的药方用得太过中规中矩,没什么突破性的奇招妙举,所以她已经换掉了老太爷的药方之中的三味最主要的药材,又加了两种下泻活血的药物,清除竹哥儿体内的积毒和寄生虫。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罗白前照着信上写的办法做,就可以救回竹哥儿的性命。

当然,世上没有万保无失的药方,更夏况,前世的老太爷开的方子可是摆弄了半天竹哥儿的“尸首”,望闻问切之后拿出来的一个方子,而夏暖燕却从未见过死去的竹哥儿,竹哥儿所有症状的了解也是前世回罗家之后从下人口中的八卦里听来的。

尽管如此,夏暖燕还是很想试一试自己改良过的药方,代价是如果不成功的话,不止救不了竹哥儿的性命,还会堵塞住他全身的毛孔,到时候就算老太爷再用他的方子去救也没有用了,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夏暖燕就真的变成“杀人凶手”了。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而老太爷又揭破了此事,那么就算夏暖燕拿着“梦中的老神仙”当做挡箭牌,她在罗东府恐怕也呆不下去了,而母亲也会因此被大房的人一起记恨上,成为有家回不得的人。

夏暖燕并非是狂热的医理实验者,要孤注一掷地拿别人的性命做实验,明明有一个一定能救活人的性命的方子不用却要擅自改动。而是身为一个医者,她总是想用最好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让病者承受最少的苦楚。

所谓病去如抽丝,前一世的竹哥儿醒来足足花了三个时辰,而且体内的积毒大部分都没有排出,所以他足足调养了半年才能正常地下地走路说话,却也因此留下了一世的病根,形销骨立,身材佝偻,后来,据说因为他不能人道所以就没有娶妻。从那以后,人们再也不会错认韦哥儿和竹哥儿了。眼看着双胞胎弟弟被自己害成那样,韦哥儿的心中想必亦是十分之不好受,以至于前一世的时候他也没有娶妻,反而在家中遍养男宠取乐,大房的香火传到罗白前这里就断了。

大房的赵氏和董氏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一直都把闹鼠患的事全部都栽在夏暖燕的头上,一直把夏暖燕认作是那个害了竹哥儿和韦哥儿一辈子的罪魁祸首。所以在前一世里,夏暖燕面对大房的人,就像永远背负着一个还不完的天债。

每次大房有什么事情要找她办,比如给大老爷求官,比如给大少爷谋职,比如给董氏的女儿燕姐儿向武状元常诺提亲,一次说不成就要她接二连三地再去说,又比如要她帮三清堂对付药师堂,要她在药师堂的药中做手脚,她拒绝赵氏说自己的医术不能用在害人上,赵氏就立刻重提竹哥儿的悲惨往事……每一次,赵氏和董氏总是那么理直气壮地跑来,要求她做这做那,只因为在赵氏和董氏的心中和口中,她就是先害了竹哥儿,又害了韦哥儿,她欠了他们全家的大债。

夏暖燕虽然自认跟赵氏和董氏十分不睦,可却跟那两个双胞子表侄无甚大的仇怨,前世看到那样一个羸弱的竹哥儿她还是颇有不忍的,所以想用自己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救治他。

如果自己的药方无误的话,那么竹哥儿就能在身体恢复生机之前就把毒素和腹中的小虫排出,而后在一个时辰内他就能醒过来。这样一来,竹哥儿只需调养一两个月就能恢复康健,长大以后也能正常地娶妻生子。相信如果让竹哥儿自己来选的话,他也会愿意冒着不能重回人世间的危险,试一试自己的这个新药方的。

而自己也因为改动药方而承担着一份风险,就权当是报答外祖父罗杜仲前一世秘密留书传授“三清针法”的恩德,还他罗姓子孙的一条性命和一副健康的体魄了。她夏暖燕两世为人,有仇必报,有恩当还,虽然罗家对于自己仇大于恩,但是恩情却不能被抵消,无罪之人理应得到救赎。

当然,这也是一场夏暖燕跟老太爷罗脉通之间的医术较量,到底谁才是那个“医术当世第一”的人,相信不久之后就可以从竹哥儿身上找到答案。

“没关系逸姐儿,家里有的是好先生,一定会教会你识字的!只要你肯下苦功夫,过上个两三年,虽然你依然赶不上琼姐儿,但总可以跟芍姐儿比一比的!”老太太安慰夏暖燕道,“你不知道,芍姐儿迷上了京城那边的新戏目‘连续剧’,加上你又不在家,她老说书房里呆着没意思,所以她已经几个月不去听先生讲课了,现在就是你赶超她的最好时机!”

夏暖燕担忧地问:“四妹妹她不去上课听书,这样没关系的吗?我之前听她说过,老祖宗可是一直都想让她和二姐去澄煦书院念几年书的。”

老太太想到此事不由又叹了一口气,说:“唉,我就是个天生的操心命,她们自己的爹娘不积极,我却在这里操心操个不停。虽然说以咱们罗家的家世,琼姐儿和芍姐儿将来肯定是不愁嫁,我却想让她们再多一些真才实学,不管什么技艺都多多少少地学上一点,将来总能派上用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