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超级高手在都市 > 300.军国

超级高手在都市 300.军国

作者:过江饺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8 02:30:40 来源:258中文

我自己的猜测与阿欢所猜一样,也觉得母亲是为李旦之事召见,谁知真到了驾前,却见母亲喜动颜色,全不像是生气的模样,揣测中上前见过礼,不等直身便听母亲道:“吐蕃入寇,欲取道大斗拔谷,独孤绍带兵守之,杀敌五千余,生擒四百余。”

我一时大喜,一时又大忧,喜则因阿绍不负众望,立功边关,忧则因她才去一年,就有了这么大的战事——大斗军说是九千五百人,却大半都是新招募的健儿,吐蕃死伤及俘虏者既有五千余,出动的人自然不会少于这个数,纵是这九千五百人全上阵,也未必就有胜算,何况大斗军守卫之地甚广,阿绍真能带出去的人马绝不到这个数目。

母亲没留意我的心思,只是笑道:“独孤绍不错——唐休璟亦上疏,请收复安西四镇,朕意以为然,你们觉得呢?”

她所言之‘你们’,乃是此时在御前之高延福、高金刚、阿青、婉儿、贺娄氏、崔明德与我,除了崔明德,大约没人能对此事有任何了解,便是崔明德,也接触不到军国枢机,泛泛谈之尚可,真要问她“西州布防如何?”“凉州军民几人?”,她也只能干瞪眼,因此我们底下你看我我看你,彼此看了一圈,高延福先上前道:“圣上识见高远,圣人以为可,自然是可。”说完看我们,却是除了高金刚之外,无一人开口附和——连年对吐蕃、突厥的战役都是输赢参半,有时以为必赢的,结果输了,有时以为未必能赢,却是大胜,此次一战,胜败为何,谁也不能论断,这时候顺着母亲的意思拍马屁倒是轻松,等事后母亲想起来,倒不会认真怪罪,可‘溜须拍马’的印象却肯定是留下了,虽说我们平常都大有溜须拍马之实,毕竟胸中多少还有些抱负,因此谁也不肯出头。

高延福看我们都不说话,略觉尴尬,轻咳一声,细声道:“公主觉得呢?”

母亲也将目光投向了我,此时我身份最高,血缘最亲,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道:“回阿娘的话,儿…不懂。”

想必母亲也已习惯我说这两个字了,微微一笑,摇头道:“知道你不懂,试着说一说,说错不怪你。”

我拿眼去看婉儿,看她貌实恭顺地低着头,又去看崔明德,她一贯的面无表情,再看母亲,母亲笑看着我道:“看谁都没用,朕想听你说——你们也要说,一个一个来。”

贺娄氏与高金刚都挪了挪脚,崔明德与婉儿也将头压得更低,想必都已在思量如何回话,我绞尽脑汁,将两辈子所学、所听过一切关于军事的名言警句、电视剧、电影、段子、百戏、史书、兵书都回忆了一遍,总算找到一句似有些见解的话:“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咳,儿的意思是,两国交战,胜在…胜败不在一朝一夕,有战略…那个,谋略与谋术之分。我们要从谋略上轻视敌人,谋术上重视敌人…”

崔明德道:“陛下,妾以为公主的意思是,两国交战,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攻城最下。”

母亲饶有兴趣地抬了头,含笑道:“读过兵书,人人都知道说这几句话,这几句又作何解呢?——太平自己来说。”

我感激地看了崔明德一眼,经她提醒,倒是有了些思路:“打仗前线固然重要,后方也不能忽视,粮草、兵员、城墙、器具、人心,一样都不能少。”自阿绍去前线以后,我就常常思考军事上的问题,以前世的观点来看,两国交战,打的不是兵众多寡,而是谁的国力强盛,以及愿意用什么代价来达到什么目的,我所记得的战事,一是教科书中所说的八年抗战与国共之战,什么“农村包围城市”“小米加步枪”“长征”“反围剿”,这些是以弱对强,与而今时局不符,一则是当年著名的美国之打伊拉克。

那一场战争新闻和网上众说纷纭,彼时我又事不关己、从未认真关注过,然而回想起来,以美国之强盛,却不能迅速臣服比它弱得多的伊拉克,反而深陷泥潭,这就是因两方所愿意付出的代价和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有时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因此战争形势,未必纯由国力决定,然而换个角度想,考虑到美军之伤亡比之伊拉克的伤亡,以及最终局势的走向,战争背后,打的绝不仅仅是单纯一场、两场,或是一年、几年的战事,所谓战略,该是更长远的布局,何地该建多大的城,何处该由多少人据守,边疆无数道,孰为轻孰为重,哪些战役可失,哪些不可失,都是学问。

我一面思考着,慢慢向母亲道:“军国枢机,儿不敢置喙,单以一家而言,若是派人在外,则此人之行程、该由何人接应、此去所为何事、所费几何、如何知道他办事好坏、办好了是真因他办事好还是因天时地利、办坏了是他之过还是旁人之过、如何功过赏罚、如何使人用心办事而家中亦能效法之…都是儿所当思虑。以此推之,军中亦如是。唐休璟上疏请收安西四镇,儿请阿娘考虑:收复此地所费几何——不止钱帛、兵员,还有于百姓、百官、外藩之人心,于我国家之镇守、管理、军事屏障,以及于今后之影响;收复此地收益为何——亦要考虑钱帛、人心等事,不单是今年、明年,或是数年之后,亦是十世、百世之认定;收复此地之时机如何;收复之手段。”

母亲失笑道:“朕要问的正是收复之时机与手段,你倒好,反问起朕来了。”

我道:“兵者国之大事,陛下总理万机,天下情势,尽在陛下掌中,宰相诸公及儿妾辈不过佐陛下理一二琐事,怎敢妄言国之大事?”见母亲不置可否,方道:“自三代而下,中原与外藩之战便未曾止息,先唐自高祖而下,便与四藩征战,我国家秉持礼义,敦睦四邻,然而边陲豹狼之心不已,我不犯人,人亦犯我,我示之以礼,彼则以我为弱,故尔自长远看,定有大战。战者,兵、将、粮、器、城、君、臣。方今天下,户数涌增,丁口数倍于当年,赋税亦数倍之,国有宝藏、户有余粮,军器之械、足敷使用,城墙数十年中修葺数次、烽火一日一报不曾有间,君上圣明、德临四海,臣僚齐心…”这倒不是我在拍马屁,母亲用人一向果敢,登基之初大肆任用酷吏,尚有万马齐喑之嫌,近来朝局稳固,却日渐宽松,如狄仁杰这样的我所知道(且仅知)的名臣不提,新近提拔的李昭德等人办事也很干练,关键的是,时人多好战功、重声名,母亲执政之初,失去不少疆土,国中其实颇有非议,一旦国家安定,收复的呼声一定很高,母亲身为皇帝,不可能不顾虑人心向背,且现在比之当年,国库更为丰裕,人丁增长数倍,打起仗来也有底气——照这样看,唐休璟的提议正是时候,而去年崔明德让独孤绍请缨,也正选在了最好的时机。

我偷偷看了崔明德一眼,补完了最后一句话:“儿以为,现在所缺者,只有一个‘将’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