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第735章

九关 第735章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世博会,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总共吸引了超过六百万人来到昆山府观看世博会的展览,而整个昆山府的移动人口量也从原本的两百万猛然增到七百万,这对于整个昆山的发展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事,首先便是整个昆山的旅游业者赚的是盆满钵满,同时在这一次盛会的过程中,昆山的旅游业者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说普通老百姓,来到昆山以后,找地方住还算容易,因为他们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可许多中产阶级以上的人,他们不像上流社会的人一样,直接在昆山有一套别墅,可对于昆山的那些小客栈,他们又不愿意去住,觉得那太小了,连旁他们开一个派对,沙龙的地方都没有。

对于这些游客,他们明明有着更高的消费能力,但因为条件受限,所以这一部分消费力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这是旅游业者所发现的一个巨大问题,所以在这一次世博会之后,许多人纷纷开始看到了这其中的商机,除了给普通人住的客栈之外,对于中产阶级,也应该给他们适合的住宿场所,这样一来,不仅仅来游玩的人能够舒畅的玩耍,对于旅店来说,也可以赚取到更多的钱。

所以当世博会之后,昆山府的多块土地被卖出去之后,便成为了旅游度假村,以及别墅群的建筑用地,显然,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来到昆山玩,没什么比住别墅更好的了,除此之外,还有人则直接造了摩天大楼来当酒店,里面的空间并不会比别墅来的小,可以说,经过这一次世博会的考验和观察,整个昆山的服务品质将得到很大的品质,这对于昆山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二来则是通过庞大的人流,考验了昆山的交通管理能力,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昆山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大规模的拥堵,而这对于昆山来说,自然是一个严重的教训,但教训并非没有成果,因为这些严重的堵塞,导致市民不满,从而通过议会倒逼衙门进行改革,这也同样是一项重大的改变,同时因为昆山这次举办世博会,劳苦功高,所以在昆山既有的三条地铁线上,朝廷又批准了两条地铁线,等这两条修通之后,昆山将一举超过世界上所有的城市,成为地铁运行里程最长的城市,这将极大的方便行人的出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而更为令人瞩目的,则是在这一次世博会上,达成的合作协议以及融资协议总共三百四十份,金额达到十七亿贯,这个金额并不算特别的大,毕竟来参展的公司和个人总计有上千家,许多家是根本拿不到一分钱的,而对于很多科研来说,这笔钱其实也不算什么,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头,因为这些融资和合作,都是针对那些未完成品的,这东西甚至都只有一个概念,能不能生产,生产出来之后能不能推广,这都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募集基本达到十七亿贯,已然是不小的成绩了。

除此之外,还有四百多份则是有意进行投资,还在考察的,这其中大概还能有三分之一成功,所以总募集款项应该会在二十亿以上,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这个数字在整个世博会上并不是最亮眼的,最亮眼的还是这一个月来的订单数,因为此次展览,如自行车,钟表,怀表,抽水马桶,燃气灶等,这些都是已经接近完成的产品,他们在世博会场馆内摆放一个模型的同时,在外面也专门设立了分公司,对那些感兴趣的代理商进行推销和测试,这才是世博会贸易量的大头。

这些成熟商品将会经过这些精明商人的检验,然后根据自身的意愿来进行购买,最后由商人们进行贩卖,而这些成熟商品,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便收到了一万两千份订单,总金额接近六百亿贯,这才是整场世博会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六百亿贯,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了,要知道如今的宋朝中央朝廷财政收入一年也不过六千多亿贯而已,也就是这一次交易达到了十分之一的程度。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级别,而这还只是试水而已,毕竟大多数人对于这些东西还是没有什么信心的,随着这些东西慢慢在整个社会所有阶层慢慢发酵,他们的生产量将会持续提高,六百亿绝对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这个数字将会继续增加,紧接着便是税收大量增加,这才是让徐清兴奋的事情。

那些投资,融资和合作协议,是对于未来的投资,短期内是看不到钱的,而这些东西,只要立刻生产,便是钱,对于钱,徐清自然很看重,国家发展不能没有钱,高薪养廉也不能没有钱,无数的大工程更是需要无尽的钱来发展,所以对于这个等级的成交量,徐清是欣慰的。

不过或许也因为世博会太成功的缘故,导致青岛的地方衙门对四年之后再举办感到很有意见,甚至在朝廷里面也有一股风潮,说应该一年举办一次,而不是四年举办一次,不然太浪费这个机会了,但徐清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四年一次,才能展示出许多新的产品,若是一年一次,以如今宋朝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断然不可能在一年的时间内,就出这么多的成果,若是强行把四年改成一年,那么世博会的吸引力将会快速下降,到时候还能有这么一个成交额么,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徐清还是选择四年一届。

不过为了抚平青岛地方衙门的怨气,在他们看来,徐清把这一届办的太成功,导致青岛的地方群众感到了不满,在他们看来,这应该是属于他们的荣耀,而现在,所有人都记住了昆山世博会,把他说成是第一届,而他们青岛则变成了第二届,即便朝廷几次在申报上评论多说是世博预备会,但民间的宣传却还是世博会,而不会加上预备两个字,这让青岛人很气愤,觉得是昆山抢走了属于他们的荣誉。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钱,朝廷为了支持昆山举办世博会,拨付了一百五十万贯作为市政建设的保证金,同时还有两条铁路,将近三百万贯的基础建设保证金,这笔钱原来可都是青岛的,同时大量的游客涌入,让昆山的旅游业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些也原本都应该是青岛的才对,所以他们自然是很不开心的。

为此,徐清只能对青岛加大投资力度,除了铁路修建以外,地铁修建也进入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基础建设,管道设施以及天然气的管道运输工程,以及海港建设,火车站建设,地铁站的规模扩大,以及最为重要的,在青岛附近设计一个可以发电量达到十万瓦以上的发电站,在昆山,电让老百姓看到黑夜变白天的希望,而徐清希望,众人能够在四年之后的青岛,看到一个电力使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为此,建设一个更大的发电厂显然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以现在的科技,自然是不可能造出来的,便是昆山那个发电量为四万瓦的发电厂,在世博会结束以后的第三个月,也彻底歇菜,需要重新检修了,原本徐清还打算长时间让世博会周围的灯泡长期运行的,可三个月的时间便成为了一场泡影,不得不说,对于如今的宋朝,来说,如何稳定的进行供电,这还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尚且无法完全解决。

可四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这一切,因为随着世博会的召开,电开始成为人们口中讨论的焦点,而许多资金也开始进入这一个领域,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大量的资金涌入其中,必然带来电力发展的井喷时代,四年的时间,徐清相信,足以让宋朝人设计出一个十万瓦的发电站,这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就是徐清对于四年后世博会的构想,一个继续突破人类想象极限的世界,而为此整个中央财政投入便高达七百万贯,这还是第一年的拨款,整个四年的拨款会达到两千万贯左右,而山东道对于青岛的拨款会在八百万贯左右,同时大宋银行借贷给青岛地方衙门五百万贯低息贷款作为他们自己发展的金额,所有这些钱加在一起,大约三千三百万贯左右。

建设一座城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官方投资就达到这个级别的,真的是史无前例的事情,而因为官方的投资,而带动自由市场的投资,更是十分惊人的,在现代,中央统计局曾经做过一个统计,那就是中央每往地方投一块钱,往往会带动十五块钱的产值,这其中的十四块便来自于民间的投资,这也就是国家调控的好处。

国家并不需要真的亲自去建设一座城市,这跟计划经济不同,计划经济所有的一切都由国家来设计,但一座城市何等的庞大,国家又哪里能设计的过来呢,国家需要做的便是搭建一个框架,然后让民间资本来填满这副框架,国家资本就犹如是一个人的骨骼,而民间资本就是长在他身上的肉,这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但却主次有序。

所以官方投资,只不过是为了带动民间资本向青岛集中,而这么做也确实引起了民间资本的注意,再加上朝廷宣布青岛为海港城市,同时在四年之后将会成为世博会的举办地,以及从明年开始,青岛将会成为一座自由港,施行免海关税的政策。

这一举动无疑是吸引了整个企业界的注意力,要知道在如今宋朝的任何城市,都是需要交海关税的,即便是内陆城市也是一样,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被称呼为待转税,也就是说任何外来的商品,进入其中,都会要交这么一个税,进入这个国家,当然就只需要交这么一次,以此来保证朝廷的收入。

海关税对于朝廷来说可谓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如此繁荣昌盛的年代,所以减免海关税,必然会对整个青岛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刺激,毕竟如果从这里把货物卸下的话,他们就不用交那笔海关税了,这一件货物的钱自然不多,但一艘巨轮一下子便是数万件货物,这加起来,可就是一大笔钱了。

所以青岛的这个政策,可以说是一下子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准备进驻了,根据当地政府粗略估计,便大概已经有多达两千万贯左右的资产,准备在青岛买地,造场,新建各种各样的设施了,而朝廷之所以要这么做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平衡各地的经济差异。

最近这几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整个宋朝虽然都像是坐着火箭一样,财富积累的程度,一年超过过去一百年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宋朝民众的生活都在急速的好转,但在这大好形势之下,省份之间的贫富差距非但没有越来越小,反倒是越来越大了,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原本大家都一位,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整个国家都发展了,这确实没有,但发展也有快和慢的,有的地方相比起以前快了许多,但跟其他地方一比自然就慢了,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富庶地区,而随着工业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两处地方,如今正以超过速在发展,每年的gdp增速都能达到十五以上,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

而在华北地区,则仅仅只有十左右,这个数字自然不低,但与华东和华南所创造出的耀眼成绩相比,就不值一提了,至于华中,华西,等地区,自然就更差,但他们因为是内陆,所以海关税也很难完全减免,减免了对于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因为外国的东西也很少会到他们这里来,最多也就是一些邮件和家人寄回来的土特产而已,这些东西可不能收税的,所以也就没什么用了。

而为了平衡华北与华东,华南地区的经济差异,朝廷这才决定让青岛成为一个自由港,施行自由贸易,以此来带动整个华北地区,通过青岛这个龙头来进行发展,最终建立起一个山东,河北,河南联动的大城市群,从而让华北地区的经济追上华东和华南,这就是朝廷决定的由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