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第662章

九关 第662章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用工业品来换取原材料,然后用原材料再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卖回到殖民地,换取更多的原材料,这便是殖民的意义,而这种更高级别的剥削,则能够在无声无息中壮大宋朝的实力同时,也不容易给当地带来太大的敌意,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若是蛮横的进行抢劫,则会让当地群众对宋朝产生强大的敌意同时,还要派重兵进行保护,花费的精力将会把大量的财富消耗在这种争斗中。

而贸易就要好多了,只需要维持一个地区的稳定,然后通过高科技来征收高额的智商税,从而便能让宋朝持续在全世界抽取大量的财富,而工业品换取原材料不过是最为粗浅的方法罢了,如今宋朝的殖民地基本还是采取这种方法,所赚取的利润十分庞大,但这还不是剥削的最高形式,如今以工业品换取原材料的方式进行贸易,宋朝能够获得的利润,大概是十倍左右。

也就是十份原材料换取一份生产出来的工业品,然后以此类推,其产生的财富自然是不差的,但这并不高级,在工业时代,十倍的利润不过是最小的利润罢了,而且这些工业品的科技含量非常的低,各个殖民地只需要仔细研究一下,下点苦功研究出来不是什么问题,等到殖民地本土能够生产出这些工业品之后,其中的利润必然会快速下降,就像现代,重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利润,只能够依靠数量来维持。

而在现代,真正让各个发达国家能够维持富裕生活的,则是更为高度的科技,比如说汽车,医学器材,芯片,软件,以及金融,文化产业,这些才是真正一本万利的产业,而医药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一颗药的生产成本或许只有五文钱,但是贩卖到市场上,却能价值一贯,二十倍的利润,若是贩卖到国外,一枚药则要达到五贯左右,相当于一百倍的利润,这可要远远超过工业品的价值了。

还有就是奢侈品了,其实根本来说,奢侈品之所以会那么贵,一个是因为他所用的材料本身价值就十分高昂,但更重要的还是文化,现代的奢侈品大多是西方的品牌,其原因便是因为全世界人都十分追崇西方文化,所以西方的奢侈品大行其道。

而在这个时代,宋朝的奢侈品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便是因为宋朝的文化和实力乃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所以宋朝的奢侈品无论在哪个国度都会受到当地人的热捧,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他超越了金钱的范围,将奢侈品的价格变成了艺术品的价格,从而赚取大量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奢侈品虽然销售量小,但每年给宋朝政府交的税却是名列前茅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的毛利率太高了。

一个皮包,生产成本或许只有二十贯,但放到市面上却价值三四百贯,若是出自名家之手,便是上千贯也是不稀奇的,这样的利润率,在国家的高税收之下,自然成为了国家下黄金的鸡了,如今青霉素也同样是如此,在此之前虽然也有一些特效药得到了国家的承认,但这些药品的作用都远远没有青霉素来的广泛。

所以当青霉素被推出之后,所产生的财富也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药品的收入,若是推行海外,他的收入必然会成为宋朝的一大新的支撑,而这便给了官员们一个新的思路,原本在徐清的感染下,他们已经接受了工业产品可以产生大量利润的想法。

但其实归根到底,之所以工业品能够产生大量利润的原因,还是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已,但这一点官员们是很难真切的肯定的,毕竟大多数官员都来自于传统的儒家教育,他们对于科学虽然不再像以前一样排斥,但若是要让他们承认,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要远远超过官员们的行政力,超过个人的能力,是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的唯一途径,这还是非常困难的。

他们能够把科学与儒学看的平起平坐已然是非常困难了,更何况还要让他们承认,科学是解决世界一切事务的根本,这简直太困难了,即便是在现代,许多人依旧觉得科学并不是万能的,把科学当做万能,便是一种新的宗教而已,总是认为哲学应该与科学平起平坐才对,可若是没有科学,没有科学所产生的科技,人类又怎么可能继续向着未来行走呢,哲学让人类更加知道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让自己更加认识自己,但这还远远不够,人类若想要冲破地球,去往宇宙纵横,需要的不仅仅是认识到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是要拥有改造这些关系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一个人,他知道要向前进,可怎么才能前进呢?哲学无法告诉你这一点,唯有科学才能告诉你,路应该怎么走,在徐清的眼中,科学超越一切学科,唯有科学,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至于对于个人,那么哲学应该是与科学齐平的,但既然是一个国家,那么更多的还是要把科学放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看。

而这恰恰是官员们的死穴,深受儒家教育的官员,对于科学始终处于一种漠视的态度,他们总是认为人的主动性,能动性要远远超过了科学,就像他们认为,如果有病了,应该要忍耐,只要忍耐便能凭借意志熬过去一样。

还有面对一些科学上的困难,急于求成,希望尽快得到成果,便不停的给科学家们下达行政命令,给他们规定时间让他们务必在时间之内做到,可科学又哪里是行政命令能够干涉的呢,如果没有找到窍门,便是十年,二十年也是做不成的。

官员们总是认为,人力可以胜过物理的自然规律,从而认为意志可以战胜科学,但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荒谬的,科学讲的就是自然的规律,而自然的规律无从改变,只能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去利用他而已,但妄图想用人力去改变物理规律,这不仅仅是不可能,更是愚蠢的。

就像一个人认为自己能够改变物理规律,从而在他的世界里,一加一并不等于二,而是等于三,从此他便认为自己可以改变物理规律了,但事实就是一加一永远等于二,而不是三,他始终什么也改变不了,这种人定胜天的想法,着实对于宋朝的科学界,以及现代的中国科学界有着许多的阻碍。

科学是绝对理性的,是需要一次次实验去验证的,而不是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改变的,若是强制改变,最后遭殃的也只能是人类本身而已,而在青霉素这件事情上,那巨大的利益不得不让官员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得不说这是青霉素所带来的一个更大的好处。

那就是让官员们明白,科学的进步是可以为这个国家带来巨大利润的,带来巨大利润这件事情的本身,并不仅仅由战争和人口的增长这种事件来完成,只要科学不停发展,宋朝的科学始终引领整个人类,那么宋朝将永远可以依靠科技从全世界赚取大量的利润。

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这一点,光靠徐清用嘴皮子说,是很难完全让整个官场明白的,而官场都不明白,也不用指望老百姓能够明白了,在老百姓的眼中,科技这个词的概念,都是很难理解的,他们最多就知道如今的生活是依靠科技才能够到这个地步的,所以他们对科学是尊重的。

但具体科学是什么,他们却说不出来是什么,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那就是老百姓普遍都尊重科学,支持科学的发展,但面对科学具体发展出来的物品,总是排斥的,青霉素就是其中之一,归根到底,就是老百姓在心里其实根本不相信科学,只是因为朝廷说得多了,媒体报道的多了,从而不知不觉间信了而已,若是科学的产品真的放在自己的面前,他们还是愿意用那些老办法去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这就是如今百姓对于科学的态度。

而随着青霉素,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便在全国接受到超过两千万贯的订单,而在五个月之后,生产线正式建立,更是从全世界各地接收到超过五千万贯的订单,这个庞大的数字彻底让整个官场和朝廷震惊了,单单是现在的订单数量,就能够为朝廷纳税超过三百万贯以上,若是一年以后,根据三司的计算,一年的订单量便将超过两亿的规模左右,而到那时光是税收,宋朝便能占据上千万贯,这是何等的财源啊?

在这个时候,不由有人又把目光放在了备受瞩目的照相机身上,以如今照相机一台四百贯的价格来看,等到生产线建设完毕,一台照相机的价格应该会在三百贯左右贩卖,而一台照相机的成本价则是在一百二十贯左右,也就是一台便可以赚取一百八十贯的利润,而在这利润之下,全国最起码会销售五万台以上,而它们的维修又是一个巨大的生意,而且根据科学院放出来的消息,照相机研究所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把照相机小型化的工作了,若是这一点做到了,那么照相机在全世界范围内必然大为畅销,虽然比不上青霉素的销量,但依然能够为宋朝提供大量的税收。

这便是科技的力量,也是真正的脱离了政治影响力,第一次展现在官员们的面前,这对于他们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撼,而这样的震撼,所带来的效果,便是他们的行政思维开始改变,原本是人定胜天,以为人本,而现在则是慢慢开始重视科学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若是有一个地方遭了水灾,若是放在以前,官员们自行处理就是了,若是碰到有经验的官员,那么当地百姓的受灾情况便能控制住,若是碰到一些没什么经验的新手,那么水灾就会扩散,最后依靠国家力量来赈灾,而现在,许多官员会纷纷开始询问自己城市的水利专家,甚至会到汴京城来询问这一方面的专家人士,利用科学的手段来治理水灾。

这便是思维的改变,还有就是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以前院士们虽然享受国家干部的待遇,但许多官员因为他们的手中并没有实权而怠慢他们,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一群读死书的书呆子而已,并不看重他们,而现在,这些院士们开始得到了官员们的重视。

而另外一个好处,便是在对待科研经费时,官员们总算是真的重视起来了,原本对于科学的研究经费,只有徐清一个人非常重视,但即便他是首相,也不可能做到已一己之力去支撑整个科学界的研究经费,所以他的做法便是把更多的经费放在科学院,工程院和应用科学院这三所院校身上,以此来保证宋朝顶尖研究力量。

但这却是放弃了大学的研究经费为代价的,谁都知道,大学应该是理论和科学的温床,但因为官员们的不重视,所以导致大学的经费主要依靠民间资本的资助为主,以及学生的学费来补充,这也是为什么宋朝的大学的学费始终居高不下的原因,因为国家的补贴十分稀少,而民间的自主又非常的不稳定,所以大学为了能够维持研究所的运转,就必须从学生的身上拿走更多的经费从而让研究进行下去,这直接导致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不能上大学,即便徐清成立了许多贫困学生大学经费委员会,但这对于整个宋朝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徒劳无益而已。

官员们对于国家的税收,更加喜欢把钱放到教育上,放到工业上,放到教育上,这自然容易理解,儒家便是以私学起家的,有教无类这是儒家的信条,有了钱之后对于教育的投入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徐清一提出给大学修建体育场,整个朝堂几乎没有人有什么异议一致通过了,还有就是工业,他们认为工业是国家的命脉,唯有工业强大,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至于科学,投入其实是非常少的。

(本章完)爱看小说的你,怎能不关注这个公众号,V信搜索:rdww444 或 热度网文,一起畅聊网文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