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第650章

九关 第650章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如今的宋朝,发展速度过快,但想要放下速度,来追求质量则是万万不能的,因为现在的科技状况跟二十一世纪不同,在二十一世纪,国家可以提出放缓经济,将国家发展的重心稍微向民生偏一点。

之所以能够这么做,是因为那个时代属于科技停滞的状态,别看苹果手机依旧是一年一款,电脑的外壳也是越来越薄,但其实核心技术并没有突破,整个世界的生产力已然是被禁锢住了,大概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突破。

在这个时候,放缓经济建设,把重心放到民生上来,填补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带来的弊病,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选择,等到三十年改革完毕之后,中国的经济将更加完善,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一个粗放式的经济,而将会是一个有系统的经济模式,可以使国家的科研能力更加强大,科技水平更加提高。

也正是因为国家料准,在这一段时间内,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也不可能突然经济增长爆发,然后追上中国,或者和中国缩小差距,这才得以决定放缓经济建设,主动将经济增速下降,但若是放到如今这个时代,徐清是万万不能这么做的。

因为这个时代,正处于科技大爆炸的时代,这种科技爆炸,不是二十一世纪那种各个领域的小规模爆炸,而是整个科学颠覆性的爆炸,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从波粒二象性到电磁理论的发明,这些理论,都在这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得以完成,科学的框架也主要就是在这段时间得以奠定。

而随着科学的奠定,各类附属的科技产品,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段时间产生,尤其是随着电力的可利用之后,人类的科技将再一次进入到爆炸阶段,而如今的宋朝,便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只要宋朝放缓了对于经济的建设,那么周围的国家,只需要几年的功夫,一次科技大爆炸,便能彻底超越宋朝。

这是整个国家都无法去冒的险,所以经济发展速度和对于科研的投入,国家是断然不会停止的,这个投入,将会持续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之久,在此之前,国家对于民生的关照自然是有限的。

就像英国从资本主义革命到工业化,再到民主化,中间经历的时间长达三百年左右,在此之前,英国的老百姓并不比中国的老百姓过得好,这便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别看他们如今标榜自己是什么民主国家,但曾经的英国,只有贵族才有投票权,后来有产的男子拥有了投票权,再后来男子拥有了投票权,然后是有产的女子,最后才是全体成年人,这中间经历了多少的磨难,人民才得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权利。

其中付出的代价,无疑是十分巨大的,而英国政府对于此前人民的诉求也是置若罔闻,不是他们不想听,而是没办法听,因为整个国家必须要一直向前发展,而发展的前提,便是整个国家被强大的力量拧成一股成,既然要拧成一股绳,个体的意志自然就被极大的削弱,对于民生的关注自然也算在其中。

所以如今的宋朝能够做的也十分有限,除非这个世界上除了宋朝之外,便再也没有可以威胁宋朝的国家了,或许他才能够稍微减缓一下自己的步伐,不然就像现代的美国一样,他是世界第一强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发达国家,而这样一个国家,却必须把大量的经费用于科研,维持政府开支以及军事上,其主要原因,便是他若是减少拨款这些方面的经费,立刻便会使国家慢慢落后于其他的国家和竞争者们。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这个世界有竞争者,你就绝对不能往后退,作为霸主,就更加不能退,至于消灭掉这个世界的其他国家,以此来平息隐患,对于这样的想法,徐清只能说他们不懂政治,任何人类历史上,只要出现大一统,接下来便立刻就会进入到平庸的时代,国家将会把资金投入到民生上去,而对于科研的投入自然会下降。

看看人类历史上的几次科技大爆炸,几乎都是脱胎于战争,一战也好,还是二战,每一次战争结束,都会有大量的新的科技得到启用,一战之后的潜艇,飞机,二战之后的电脑,互联网,核弹,火箭,这些都是竞争带给人类的礼物。

虽然战争十分残酷,但人类确实只有在压力下,才会突破自己,发明出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东西来,所以对于彻底统治全球,徐清并不喜欢,他觉得有竞争更好,只要这种竞争无法危及到大宋的国家安全,那么他愿意豢养这些国家,来作为宋朝潜在的敌人,以帮助执政者,时刻牢记,自己的身后,有一群猛虎,只要有一个松懈,便立刻会被身后虎视眈眈的猛虎给吃的骨头都不剩。

既然徐清抱着这样的想法,自然就不可能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开战,经费自然也就必须持续往科研和军费中拨款,至于民生,自然也只能停滞了,不过国家也有一些弥补的办法,比如说发动地方上的地主,绅士们,让他们捐款,来帮助当地的一些贫困户,让他们起码可以吃到米饭,不至于饿死。

至于这些捐钱的富户们,朝廷将针对他们所捐出的财务来给予他们一定的赏赐,主要的赏赐自然就是爵位了,如今宋朝的爵位,六等爵以下的爵位几乎已经不值钱了,而六等以上的爵位还是十分有用的,见官不拜,入衙不趋,这对于许多有钱人来说已然是至高无上的特权了。

当然,爵位也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如果你能有一个高等爵位,在整个社交圈中的地位都会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暴发户那么热爱迎娶宗室子女或者是勋贵之女的原因了,并不是贪图他们家的财富,仅仅只是想要他们家族的名声罢了。

所以如今宋朝皇室为了减少宗室人员,往往会在除籍的前一刻,赐予这些宗室人员们一些相对来说较高的爵位,比如子爵或者是男爵之类的,相当于正五品和正六品的官员,用这个爵位,他们完全可以给自己家的男丁和女儿找到一门好的亲事了,而朝廷则省下了一大笔的遣散费。

只需要一个封号,便能省钱,这种事情自然是徐清十分爱干的事情,所以在最近几年,宗室剔除五服之外的子弟中,皇帝所签字同意的赐爵人数多达上万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开国子,开国男之类的爵位,这些爵位全部都是名誉头衔,并没有封地,也没有工资可以拿。

但因为严苛的等级社会,这种爵位就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规定人们的衣食住行,一个商人,即便钱再多,他的家门口也是不能放狮子的,家门口的大门外也是不能有门槛,有台阶的,而在外面,衣服只能穿麻布的,自己的家则只能有规定的大小不能超出,日常的饮食也有定规,穿身上的衣服颜色,只能以灰黑白为主色调,这就是黥首,是平民,他们是不允许做很多事情的,虽然如今的宋朝越来越开放,但在这些问题上还是十分传统的。

而只要有了这样一个勋爵,通过与贵族家庭结为亲家,虽然他自己不能成为贵族,但是他们家的孩子便能拥有贵族的身份,无论是迎娶那些开国男爵夫人,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那些落魄的开国男爵们,这都能让自己的家族光耀门楣,从此他们的儿子将超凡脱俗,从普通老百姓一跃成为贵族,可以穿上大多数颜色的衣服,身上可以穿丝绸,家里的房子可以有门槛,可以有石狮子。

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而宗室子弟和勋贵子弟,便能让他们完成这个梦想,所以即便这些宗室子弟和勋贵子弟再落魄,但只要他们一成年,便根本就不愁嫁娶,许多富商会拎着大量的礼物来迎娶这些王侯公孙们,郡主,翁主们。

这也是徐清为了缓和朝廷与宗室和勋贵之间的矛盾,才想出的方法,毕竟他也不想把国家的钱耗费在宗室人员身上,同时还得满足这些宗室人员的需求那么,如今这套方法,无疑是最为合适的,朝廷给予他们一定的地位和名望,然后他们用这名望跟富商们去换取丰厚的彩礼和嫁妆,然后继续维持自己的生活。

至于接下来的第二代,那就不是徐清能够管的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徐清还多照拂了一世,已然是不易了,接下来他们顶着这个贵族的头衔,到底能做成什么事情,是成为中产阶级,还是重新回到上流社会,又或者是到最后连贵族头衔都没了,只能做一个平民,徐清也不清楚。

因为这些赐予的爵位是有期限的,原本这些爵位大抵只有一代人左右,等到第二代,开国子就会变成开国男,开国男就是变成兵尉,郎中之类的散官职,再往下一代,这就没什么用了,一般的中产阶级中,都有大量的六等爵。

六等爵是没有什么特权的,大抵也就是好听而已,就像什么三好市民之类的称呼,起到一个规范作用,中产阶级之中,只要是混得好一些的,大抵都能混到一个六等爵,可再往上,就不是混能够上去的了,六等爵网上的散官,虽然不是官,也没有差事,但已然是官了,而底下的六等爵,虽然号称为爵,但因为拥有的人太多,已然变成了民,所以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巨大区别的。

就像政府里的临时工和正式员工一样,大家都在同一个地方办公,但双方的待遇却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六等爵和散官之间的区别,这样算来,开国子能有三世的恩泽,而开国男则有两世的恩泽,如果没有寸进,便只能回归到普通老百姓中去,对此,徐清为了安抚这些宗室和勋贵,愿意离开宗室的族谱,从而不再拖累国家,便特别允诺,他们的爵位将可以延续两代,然后再往下降级,如此一来,开国子便有了四世,开国男也变成了三世,以如今的医疗条件,只要不出现太大的家族遗传绝症,一个开国子,便能保证一个家族百年的特权,这无疑是巨大的优待了。

也正因为如此,宗室的遣散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也为皇室节省了一大笔钱,毕竟宗室的安置费,朝廷是不出的,都需要从皇帝的私人腰包里面出钱,而宋朝承平百年,宗室们又都是拿着国家津贴不干活的蛀虫,三妻四妾是常态,所以短短百年的功夫,宗室人员就从开国之时的上百人衍生到如今的数十万人,他们这些人是完全脱产的,严格说起来又是皇亲国戚,自然不可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只顾着衣食住行,温饱而已,要过的必然是富余的生活。

如此一来,皇帝每年就必须要支付一大笔钱来养这些闲人,对于皇帝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毕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几十万人的宗室,要知道明朝就是被宗室给压垮的,从朱元璋到崇祯帝灭国,整整两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朱家繁衍至上百万的人口,这对于整个国家都是巨大的灾难,而如今的宋朝虽然还没有到演变成灾的情况,但也不容乐观。

而如今徐清帮助皇帝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宗室在籍人口,不用分文的情况下,从四十多万人,降低到了三万多人,这三万多人都是未出皇帝五服的亲戚,虽然数量依旧庞大,但也让皇室松了一口气,这同时也让皇帝和朝廷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的和缓,也让徐清想要颁布的几项政策,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受到阻碍,很是顺利的通过了。

不过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而已,双方的理念毕竟不相同,能够短暂和平,但不可能永久和平,眼下的这一切,也只不过是在投桃报李罢了。爱看小说的你,怎能不关注这个公众号,V信搜索:rdww444 或 热度网文,一起畅聊网文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