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无限存读 > 20.吴竹有墨传百年

无限存读 20.吴竹有墨传百年

作者:东八爷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1-01 21:15:52 来源:258中文

小平太一由柿胶,二由木蜡,三由茶叶,间而想起了一个在日本文具届鼎鼎有名的大号。

吴竹!

始创于明治三十五年,至今仍旧保持着手工制墨的传统。号称奈良条墨甲日本,吴竹松墨甲奈良。

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人造墨廉价也能用,用笔墨的场合也越来越少。日本的条墨市场萎缩的非常快,已经到了区区奈良一城所产的条墨就近乎是全国产量100的地步。

而吴竹所产的条墨,又占据了奈良墨的大头。已经可以称得上日本墨的代表,甚至称得上是国宝级的存在。

毕竟重复做一件事,做上一百多年,何况还算是认真在做。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有他的好。

虽然现在吴竹墨也开始在烤松脂的时候引入一定的机械,不似当年纯手工的做法。

古代制墨的工艺这里不做赘述,没有必要水他几千字。包括《天工开物》等书籍,都有详细的过程,谈不上难于上青天。

制墨必选胶,鱼胶虽然廉价,但是味道大,不适合用在墨上。牛筋煮胶,自然是好的,可一头犍牛才能得六两筋。牛筋胶过于昂贵,不适合大宗制胶。

但柿胶就不同了呀,柿胶不要钱,全是柿漆的副产品,或者说手工业废料。

偏偏柿胶有一股果香,还具有足够的粘性。物美价廉四个字完全体现在柿胶上,简直是完美的制墨胶。

其次是茶叶,制墨所需要的茶叶与日本此时相对通行的抹茶和绿茶是不同的,最好采用红茶!

红茶用在哪里呢?用在调墨时冲化烟灰。

烤松脂而产生的烟灰,实际上就是墨最基本的原材料。但烟灰看似是灰,但就物理状态来说,其实是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物体。

如果直接把收集的烟灰去制墨,那么成墨在研磨以后,墨汁就不够的顺滑,会有滞涩感,不能让书写的人行笔如飞。

这样的效果肯定会让顾客不满,所以就需要将烟灰过筛。而灰尘怎么可能直接过筛。因此便需要用上好的红茶,来帮助过筛。

用滚烫的开水,冲泡红茶,乘着那一股翻滚的浓郁茶香。把茶汤兑入烟灰,用细筛和毛刷仔细研磨过筛。将烟灰中颗粒较大者给留下,保证筛后的烟灰颗粒大小合适。

而滚烫的红茶,那股茶香也会附着在烟灰上。再加上柿胶的果香,实在是奇妙非常。

吴竹当年的创社员工是真有点想法和本事的,这种调制墨的方法都给他们弄了出来。制作出来的墨,那可是广受好评,行销全国。

和我们现在十块钱一瓶,打开就一股奇异的腥臭,甚至闻久了还会感到恶心的廉价墨汁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冬天,用温热的水,化开吴竹墨的墨条,据说就能闻到一股幽幽的茶果香。不仅使作画行文的使用者心情愉悦,连带着写的字画的画都能快乐三分。

但是嘛,很可惜,时代变了。

如今吴竹也是用的普通的工业用胶,冲筛的也变成了普通的温水。如果还和一百多年前一样,不计工本的使用最好的材料,那这墨就真的卖不出去了。

也就是当下这时代墨还是不愁市场的,由于没有廉价的工业墨冲击市场,市场也足够巨大。何况对岸还有一个几乎是无底洞一般的庞大消费市场,对墨的需求根本就无止尽。

小平太不准备走什么高端路线,那种奢侈品在大明还有玩转的可能,在日本是绝对没机会的。穷鬼那么多,大名武士写字哪里还有空计较什么墨不墨的,臭墨汁他也一样能用。

就复原吴竹墨原本的制墨工艺即可,保证墨的质量在及格线以上。

说来也是好笑,这时代普通的墨,要是在9102年,就是旷世奇珍,世所罕有的逸品。

时代在前进,至于进步还是退步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小平太勒索了助左卫门几十段全国各地的松木,毕竟同样是松,可松和松差别也蛮大的。最好的软木松,含松脂量高达30,而有些硬木松最低只有8。

松脂的质量也有一定的不同,不经过实际上的考量,是不能够确定哪种松最好的。

没有实践,没有发言权。

这句话小平太是很认同的,都拿来烤一烤,看看哪个能烤的更久,刮出来的烟灰最多最好。甚至可以看一看,不同的松,产生的烟灰混合起来,能不能有奇效。

这也是小平太向助左卫门要松木时,没一种都要十段的原因。

做对比试验,样本越多越好。

山内本身所处的信浓国,也有松树的生长,而且长得还不少。上杉辉虎的越后国也是,也有不少松树。

你要说这个时代,日本啥都缺,唯独不缺木头。国土面积的一半多都被山林所覆盖,想要木头上山砍就是了。

而且这生意要是山内家来做,如果就用本国信浓的松木,松树第一个就不要钱。山林都是山内太郎的,砍自己的林子要个屁的钱的。

柿胶也不要钱,成本都算在柿漆里了,也是一年到头,一毛也不会花。

茶叶还是一样,当年山内义治和朝比奈氏和谈,条件就是朝比奈氏割让城下五千贯的茶林。如今这茶林也就归了山内太郎,拿一部分出来炮制红茶,仍旧是不要钱。

无本的生意,太好做了。

只要上越后老娘舅的直江津人才市场,买一点工人。反正上杉辉虎在越中不知道抓了多了生口,现在去的话也许价格还很便宜。

工匠也好找的很,作为生活必用品之一的墨,这时代还是有相当市场的产业。不像9102年的时候,日本最后的几个制墨匠都集中在奈良的情况。

这样一想,小平太心下释然。织田信长和上杉辉虎,一个北伊势五郡,一个越中十万贯。膨胀的这么快,根本追不上。

那倒不如就此振兴手工业,通过手工业的销售收入,弥补因为无法扩张而带来的财源枯竭。用新的项目增加收入,进而转化为军事实力。

</br>

</br>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