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距离京师不过二百余里快马一日便可往返。贰伍捌中文哪怕对方是袁崇焕他们也有办法弄死他大不了让他从城头上坐吊篮上来。
算了
还是不要让这个灾星进京吧
皇帝和大臣、太监们都在心中暗自咒骂着。
于是一道明发诏旨给了驻节天津组织军队对辽东反贼进行军事进攻的宁远伯将朝堂之上的各种争论一一抄录与他。“令其明白回奏。”
既然已经是捅了马蜂窝索性就玩得大一些玩得彻底些于是守汉又一次的用克龙炮发出了一连串的重炮弹。文章之中大张旗鼓的描述了一番几处海关关税的收入情况和这些银子在如今的辽东战场、剿贼战场上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文章的结尾之中。除了建议崇祯“当此非常之世当以非常之手段行非常之事以建非常之功。”文章之中很是直白的言明今日成败不在于辽东与中原一城一时之得失若能政令通畅税收充足纵然前线失利闯贼横行国家有钱粮在手也能安若泰山。辽贼流贼为标钱粮为本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除了这个足以令抬出朱元璋所谓祖制的家伙们脸上火辣辣的大嘴巴之外守汉更是不怕自己得罪的人不够多。
“目下战兵卫所兵皆不足用各地统兵将领拥兵自重不足为持必须要编练新军才行。”
这样的举动倒是令崇祯心中狂喜不已。原本以为宁远伯会依仗兵马钱粮图谋不轨。但是现在看他几乎一举得罪了整个天下人(当然崇祯眼中的天下人肯定是没有那些种田、务工、为行商的富商出力之人他们手中没有可以制造流传万世的笔杆子也没有可以杀人的刀把子只有一身粗黑的皮肤一手老茧罢了。)还谈什么窥视大宝?老老实实的给朕出苦力、出钱粮吧朕做了中兴之主也少不了你的公侯之位
不光是崇祯一个人开始仔细而又审慎的分析着守汉的这份建议便是许多代表着江南商贾集团利益出身东林的文官们也从家乡来的各种信息当中寻找着对自己有利并且利益最大化的办法。
没办法眼下的局面看来皇帝是铁定要听从李守汉这厮的祸国殃民主张所差者便是多少的问题。既然是不能避免这样的局面发生那就尽可能的减少对自己的打击甚至是从中获利。至圣先师不是教导我们“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识时务者为俊杰”?
几年来南粤军为后盾隆盛行和其他的商号、报纸在江南横冲直撞让江南的瓷器场主、织布场主损失不。不过也有许多人在与南粤军系统的商业往来当中大发横财。比如茶叶商业、生丝商人、粮食商人。
隆盛行体系在倾销粮食油料食盐和各种纺织品的同时也在大肆收购生丝、茶叶等原材料。在各地织造场传出一阵阵悲惨的哭声时浙西的桑户蚕户却是绝对高兴南中的商人们大把的银元用来收购生丝直接的将生丝价格抬了两三成还不止。见到有利可图各地的地主便将良田变成桑林。
对于一手出售成品一手大肆收购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商业行为。起初东林的幕后老板和金主们还是很高兴的。一船一船的精织染色布来了又收购了一船一船的棉纱和坯布走留下了不少的利润给江南商人。为了谋求巨额利润天才的江南商人们甚至研发出来了直销、代销、走私三者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大臣们彼此之间书信往还剖陈利害如何的趋红避黑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大变化当中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
大人先生们私下里谋议隆盛行掌控的报纸却是不甘寂寞。在京师、南京的几张报纸上全文刊登了宁远伯爷的表章并且为那些在茶馆里听书先生们读报的升斗民们提供了讲解。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店主依靠乡下田地城里店铺过活之人如何在新的税收制度之下完粮纳税的案例。负担是比江陵相公推行一条鞭法之后是增加了还是减轻了。
不算不知道算了之后茶馆里一片哗然。
原本以为宁远伯和读书人笔下口中的万历皇爷一样都要采用王安石的法子来盘剥咱们民。但是却不想是给咱们送钱来的“不用再交那么多钱粮不就是给咱们送钱来?”
有的人在乡间庙会上听得书先生唱读了报纸后更在心里暗自盘算若是当真行了宁远伯爷的法度。当真要立刻办两件事一是在天地君亲师牌位旁边给宁远伯立一个长生牌位。二一个便是去何举人家把投献的土地讨要回来
虽然守汉这份文书犹如一记闷棍打得整个朝廷体系头晕眼花但是稍稍清醒过来之后虽然所有人都头疼不已但是根据各自所属的集团不同的利益诉求开始在这份题奏当中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部分条款。
比如。以王承恩、王德化为首的太监们就十分热切的赞赏宁远伯提出的编练新军由皇帝直接统辖的方略。在这部分方略当中守汉更是提出来了愿意报效这支三万人规模的新军训练所需的全部物资和费用并派遣人员协助朝廷来进行编练招募。待击败了辽东反贼。所有物资、训练好的军队都上呈皇帝指挥调度。当然所谓的归属皇帝指挥调动也就是交给御马监的太监们统领指挥调动。
这样一来朝中阉党们的话语权便大了许多。
对于此事众正盈朝的东林党们自然不会允许他发生各地的将领们也不会同意。练新军他们是愿意的但是如果不把物资、军饷调度使用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他们他们如何能够同意?于是朝中有大臣阴森森的了一句“陛下就不担心给子孙留下一支神策军吗?”
这话一出顿时让阉党们噤若寒蝉。神策军那是什么队伍?那可是晚唐时为太监们所掌握的禁军武装。几位李唐天子都是太监依仗神策军的武力拥立的。
不过朝中的大佬们也是号准了皇上崇祯的脉搏知道这位天子的好恶倘若不令他达成练属于自己嫡系武力的目的只怕朝中又要掀起政潮。
于是乎一个折中的捣糨糊方案在各方的妥协之下率先通过。于京畿、山东地区招募一万新兵归属于御马监统辖请宁远伯提供粮饷军器派出人员组织训练。待神机营、三千营各部自山东归还建制后与上述部队混合编成。
这件事算是皆大欢喜的通过了廷议。太监们掌握了一支武装大臣们控制了新军的规模同时让宁远伯又一次的出了些血。不过接下来的事情便是让太监们和兵部的大人们恼火了。
为了节省补给压力给大明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财政缓解一下压力守汉更是在回复当中建议由南粤军派出工匠、技师到大明的军工生产部门来监督火药、甲胄、兵器的制造。从南中调来一些制造火药、兵器甲胄的工匠和管理人员跟大明的工匠一起制造上述军器。同时被服厂也会派出一些人来帮助组织大明的军服生产。
这还了得?这不是从兵部的大人和管理仓库的太监们嘴里抢食吗?你南中的兵器甲胄质地之优价格之廉。可是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如果你派人来监督、帮助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消耗那么我们吃什么去?
须知徐光启相国亲自监督制造的精品鲁密铳号称最狠最毒的每一支造价可是达到了一百五十两一支。而与鲁密铳相比同样是具有奥斯曼血统的赞巴拉枪。实际上就是明代鲁密铳的升级版经过本土化改造而成的抬枪平击也就是最大射程可以到四百余步有准头也就是有效射程也达到了二百余步(这些数字在雍正九年川陕总督给雍正的奏折里乾隆五十一年和珅给乾隆的奏折里都有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找找看。)而同样的燧发铳在著名大贪官和珅的督造之下每支用叶铁十五斤。工料饭食银一两三钱六分六厘。而上面得最大射程四百余步的抬枪最贵的造价也不过六两最低也要二两八钱。
(你个著名大贪官做事如此悖逆你这个价钱让著名大科学家和明朝的诸多大清官怎么面对观众?为什么不和你的主子报价一百五十两?嗯?)
守汉的这篇答复文字之中最为得罪人的就是指出了流寇兴起的原因其根源就是土地兼并然后官绅不纳粮导致民众负担过重。而朝廷钱粮来源却是随着天灾的蔓延扩散。流民的四处求生而越加缩减。所以如欲彻底平定流寇还海内以平静。手段其实很简单。只要一道圣旨明发天下宣布官绅一体纳粮缴税。然后想法让这道圣旨令以李自成闯营、罗汝才曹营、张献忠西营为主的农民军知晓不用半年所谓被李自成等人裹挟而来的百万流民便是散归故里。徒党星散的李自成等人自己就会投降。
但是这段文字毫无疑问的被朝中文武大员、勋贵、太监、甚至崇祯本人忽略不见了。开玩笑一体当差纳粮?朝廷的体面与尊严何在?难道要我等(朕)与你李守汉一样。把自己家里的银钱弄去缴税不成?
斗转星移很多年以后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们点评这段历史时这样写道:“在三分抗敌七分发展的原则方针之下受南粤军实力的急剧扩张所鼓舞。李守汉当时的野心已经极度膨胀妄图一举不战而控制明朝的军事政治甚至经济只不过他这份野心还欠缺阴险居然丝毫不加掩饰直接**裸的向崇祯提出要求。”
(哪里像给我们发工资、支付稿酬帮助推广宣传的基金会那样将白雪公主她后妈的苹果变成了数码产品?)
至于守汉提出的所谓提供技术和管理对大明朝廷系统内的军工生产进行一番监督改造的建议更是被朝中各派一致默契的给否定了。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的崇祯心里很是明白这所谓的技术合作借鸡生蛋用自己的市场和资源来换技术是极为不靠谱也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到时候只怕是建奴平定了皇极殿上乾清宫中龙椅上的主人却也换了人。
这样的事情却被某人大张旗鼓的进行了利用自己国家业已完善的工业体系大兴所谓借鸡生蛋之法。要引进别人的资金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于是乎大批往日的敌人不再扛着军旗而是夹着公事包堂而皇之的进来了。
但是鸡是借来了不过自家原本的鸡笼子也得提供给人家的鸡而自家原本的鸡不好意思为了好好的喂养别人家的鸡你们得忍耐一下。可是超国民待遇的精饲料也吃了不少。鸡屎也拉了一地可就是不知道最后蛋留下了几个?
连崇祯都知道这事不靠谱但是有些人却奉若圣经。
更有大臣在朝堂廷议之时大赞宁远伯府中颇有盛唐之风女儿家也能领兵出战加以时日怕不也是一个平阳公主?这话里连着放了几支毒箭出去幸好没有引起别人注意。
廷议到了最后各派争吵完了算是平衡了各自的利益。
朝廷正式给宁远伯、援剿大总统李守汉下旨允许他在山东、登莱等处推行他所谓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主张以供军用。
在朝中大佬们看来山东、登莱两处历年来不是蝗旱就是乱民如今又是阿巴泰和教匪王可还有李青山等股乱贼将省内搅扰的天翻地覆已经成了一摊乱局索性便任由李守汉去折腾。就当是允许他就地筹措粮饷了。
可是大佬们或是有意识的遗忘了山东虽然是一片混乱但是却有几家巨室便是皇朝更迭也不受影响的。
消息传到了曲阜、邹县等处衍圣公府、亚圣府中隔着院墙都能听得到里面传出来愤怒的叫骂声。
被骂声之中提到次数最多的李守汉此时却听不到这些。接到朝廷旨意后一面令人转发给在济南留守的大儿子李华宇一面督促部队准备开拔往宁远去。同时命令原在宁远的南粤军部队将伤员撤往耽罗岛进行休整治疗。那里被南粤军经营时间较久各方面的设施、器材要比宁远好得多。
消息到了宁远很快便被潜伏在宁远城中的清军细作通过各种途径得到。
同样的消息被对垒的两军统帅知晓后竟然反应如出一辙。
得知李守汉命令南粤军撤走在宁远的伤员顿时让驻守松山堡忐忑不安多日的多尔衮心中大为安定“谢天谢地李华梅那个疯婆子母老虎终于要走了”不过想起在李华梅不计成本炮火下生存的那些日子多尔衮便是后背一阵阵发冷:自己的数万人竟然险些被几千南粤军打得崩盘
驻守宁远不住的劝慰李华梅安心养伤的施郎得到这个命令之后也是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谢天谢地妈祖娘娘显灵护佑。咱们这位大姐终于要走了。”
ps:继续求月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