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木叶之隐形刺客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军容差距

木叶之隐形刺客 第二百九十六章 军容差距

作者:雪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29 14:26:18 来源:258中文

ps:孩子生病心里很乱。二五八中雯

“在操演和学习之余李大帅的直属军队喜欢唱歌这些歌曲中似乎有关于军事技术和军人道德的劝导。”

对于南中军歌声好奇的不仅仅是俘虏威德尔。

被战火摧毁的虎门镇外竖起了守汉的帅旗和南中军的军旗帅旗后面一座以钢筋做骨架多层棉布夹着棉花板制成的大帐便矗立在这里。

以帅帐为中心百十步内近卫旅的士兵们或是持着火铳或是肩扛长矛或是手按刀柄警惕的望着周围的景物人员。

在帅帐的左右用布袋、竹筐盛满了沙土垒砌起来两座炮蕾每座炮垒中安放着两尊十磅炮和一尊大佛郎机。

黑洞洞的炮口将不远处的军阵完全封锁。

同广东本地官军相比南中军的军容极其严整。

在虎门列阵的廖冬至旅虽然名义上是以广东籍贯的义军组成但是内中有着大量的南中军老兵充当甲长又经过数月训练军容自是严整。

同一旁乱糟糟喧嚣吵闹叫骂声不断的广东本地官军令广东本省官吏们觉得这默不作声只是站立的笔直双眼平视前方整个军阵如同刀裁斧剁一般整齐的南中军倒是更配的上国家百战精锐的称呼。

相比而言广东本省的军队倒更像是一群民夫。

惠潮副将马如锦潮州参将夏之木、肇庆守备邹维勋、香山守备王猷、南韶守备施逢源等人督率着自己的部队颇为有些尴尬的站立在廖冬至旅和近卫旅的左侧等候着大帅的召见。

整个空地上的部队大约有一万七八千人上下分属六个部队除了隶属于南中军的廖冬至旅和近卫旅之外其余的将近一万人则是被上述五个将军分管。但是没有一队人马超过两千五百以上的。就是这些人中一半还是老弱个个身上军服破烂大多数人脸上根本看不出经受过正式训练的气质完全是拉来凑数的市井之人身上破烂的军装号坎在江上吹来的秋风一打不时的有破烂的布条在风中飞舞。各人手上的兵器也是极为低劣很多人便是一根木棍上面绑着一根矛头不知道是生铁还是熟铁打制成的矛头上锈迹斑斑一看就没有经过很好的磨制、上油等保养。

相对来军容、装备比较好些的就是各位副将、参将、守备身边站立的家丁们每位军官根据职位、分管防区的不同而导致的经济条件所豢养的家丁数目也是不尽相同多的有数百人少的只有二三百人最少的只有百余人。大多是青壮年汉子衣甲兵器颇为精良看得出来都是些敢打敢拼的亡命之徒不过他们的阵列也是站的松松垮垮稀稀拉拉典型的乌合之众。

这些家丁们。以南中军的军纪看来都是些刺头不遵守军纪甚至是带头破坏军纪的兵油子、兵痞之类人物都是些不合格的兵但是放在如今大明各地军镇之中已经是最主要、最核心的作战力量了。258中文阅读网2 5 8zw

这也就是难怪为什么号称数万人马居然对英吉利东印度公司商船队的区区五条武装商船、几百名公司保安而束手无策的原因。

潮州参将夏之木披了一身的铁甲。系着一件大红锦缎制成的披风。在自己的认旗之下倒也显高大魁梧威风凛凛。不过此时他也是脸带艳羡目光不时扫视站立在自己旁边的廖冬至旅的士兵们仔细的用目光打量着站在铁血十八星军旗之下的那些士兵。

那些才是好兵。俱都是挑选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青壮年。身材结实。严守纪律。在江风卷着从珠江上袭来的阵阵水珠掠过各个军阵时水气浸湿了他们身上的盔甲衣袍但是在这种天气情形之下他们依旧只是持枪肃立。

从当年的广东总兵官戚继光、到后来的俞大猷之子福建总兵俞咨皋都曾经对广东军队有过影响。都试图将这扼守南海的广东军队好生整顿一番奈何一件事钱粮

从万历后期随着所谓南倭的逐步被平息加之辽东反贼的兴起明军的战略重点逐渐北移这被数代人经营的南海防御体系便逐渐荒废。

以之前我们提到过的南澳为例最初南澳游兵原有兵员1835人各种船只40艘至天启二年(1622年)减至874名官兵和34艘战船到崇祯十年(1637年)只剩下8艘战船和721名官兵。在嘉靖年间设立的海防六座水寨之中只有在琼州的白沙水寨因为守汉的手早就以协防的名义伸进了白沙水师这才保持了原有的规模不过是水师左翼的实力罢了

随着战略中心的北移加上国家财政的日益困难便无法供给庞大军队的粮饷需求必然削减钱粮只满足一部分所谓精锐士兵的物资待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反应到军中将领也必然将这部分粮饷用来优先供应自己身旁最忠心最有战斗力的亲兵护卫。如此必然出现许多兵为将用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明末的家丁制出现。家丁的作用是矛盾的。一方面各边将召用家丁厚其养赡用备前锋每遇征战家丁当先弱兵随之可以鼓勇取胜。所以当辽东一度革去大部分家丁并且存留下来的家丁也只支给单粮时一时亦觉省饷以后辽兵遂不能战(《明经世文编》卷四二二李化龙《摘陈辽左紧要事宜疏》)。

另一方面家丁盛则将领专倚之忽视一般士兵厚养家丁而以营兵充其役驰其马且听其骚扰朘军食而供之家丁盛而军心离矣(《明经世文编》卷三四六戚继光《练兵条陈疏》)

为了豢养这些家丁带兵将领们则是大力克扣其余兵马的粮饷来供养这些人常常有兵册上兵额数量万人而实际能战之兵不过千人的事情发生。

而且随着带兵将领的升迁调动甚至是离职这些家丁私兵也随之而去这就形成了用国家的军费而为带兵官豢养私兵的怪现象。

此类军队怨气十足战力极差胜时一拥而入败时溃逃千里就算将领身旁有部分英勇善战的亲兵家丁也扭转不了这种恶性的局面。

将领手握精锐重兵也必然有军阀化的危险只注定自己团体的利益忽视了国家的利益。朝廷花重金养出来的军队反而在关键时刻。有投敌叛变的危险明末这种例子太多了。

明亡时的宣府军关宁军南明的数镇军队都是如此。

当然大明家丁制度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没有私兵便容易为他人左右特别是朝廷。

家丁兵为将有。军将侵军饷厚家丁而薄軍士。厚此薄彼那些被放弃的军士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人被人视为废物岂会没有怨恨?这些人在战场上往往是最先崩溃的对象他们造成了很坏的局面。就算家丁们再能战也无济于事。

而且家丁都是军官们的私产很多人还是将官们的家奴军官们除了侵吞军饷外就是大量占有田地来养活自己的家丁。要裁撤军官们的家丁谈何容易?这都是他们的命根要断人命根他们就会跟你拼命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辽西的祖氏家族祖大寿多次降而复叛辽东军队也是多次哗变。但是朝廷压根不敢处置他们。就是因为祖家和后起的吴家有着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在辽东各地官将之中一呼百应而且两家都有为数众多的家丁私兵。这也就是他们能够勒索朝廷在朝廷与辽东反贼、日后的李自成大顺军之间首鼠两端的本钱。

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只是见势不妙。给自己找一块遮羞布。作为叛变投敌的借口罢了。

同九边军镇、北方各地官军相比。广东的明军之中将领豢养家丁的习惯也是根深蒂固。不过稍微好些的是。因为灾害不像北方那么严重所以普通营兵的伙食和营养状况比起内地根本吃不饱的情形要好很多。

而南中军同内地官军相比外人看来差距在军容、在士气、在装备、在饮食。实际上最大的差距则是隐藏的更深。一支是处于上升期的近代化军队一支是处于没落阶段的封建军队。

南中军是因为大量的粮食、肉食奠定了工业化与贸易的发展积累了足够的钱粮物资来维持军队的装备与训练。而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又为这些工农业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

正如南中军中流传的一句话“咱们打仗是为了家里的爹娘兄弟姐妹老婆仔女抢来土地给爹娘兄弟种抢来地方好卖爹娘婆娘织的布、烧的瓷”

数十匹高头大马从守汉的大营辕门内飞出马背上的骑士背上的认旗被急速奔驰的骏马和江风撕扯成为一个平面人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认旗上的字。

“传令通信。”

这支的马队后面是七八辆四**车紧紧跟随。

“大将军有令各处官军来援皆有功劳发恩饷”

负责传令的骑兵们在五位广东本地军将的阵列中往来穿梭高声将李大将军的这个恩典传达到每一个士兵的耳朵里。

时下大明各地欠饷已经成了常例不欠饷反倒是奇怪的事情。不但九边欠饷内地官军欠饷便是地处商贸发达民间富庶的泉州、漳州等处一样欠饷。其中漳州卫欠饷三月泉州高浦等处欠饷十个月铜山所更是欠饷二十个月。为了谋生官兵们只得各显神通给人帮工者有之自己做生意的有之但是更多的还是四下里勒索甚至是打劫。

战兵营家丁每月需要银饷二两三钱五分再加本色米五斗南兵每月有饷一两五钱本色米五斗这个数字对于马如锦、夏之木等人而言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若是全额给饷便是自己倾家荡产来供奉也怕不够。

但是阵列之中的士兵们却是大为兴奋。

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脸上第一次露出笑容很多人半年来没有领到一文钱的军饷。想不到这次跟着参将大人到虎门跑这一次便领到了军饷虽然脚上磨出了几个血泡身上挨了家丁几鞭子但是想想那即将领到手的军饷这点事又算得来什么?只求各位大人们能够少克扣些半年了天可怜见上面的大人们终于发粮发饷了。

而各位军官们则是眼睛发出绿光死死的盯住了那骑士们身后的四**车从那沉重的车身深深的车辙都可以看得出来车上装载的都是银子只要银子发下来今晚老子就去珠江上的花船

“李大将军就算所部兵马再能战也是一条过江龙要想在这广东剿灭匪患还得靠老子们这些地头蛇”

香山守备王猷心中不无得意。他已经打算好这笔恩饷发到手要先去广州城中的几家铺子里为家丁们配齐南中的盔甲刀枪免得在南中军面前落了下风。

不过奔跑到各位将军阵列前的骑士们又一轮呼喊登时将军官们心头一团热炭火浇的冰冷。

“照大明军制卫所军马军月支给米二石步军总旗月支给米一石五斗旗月支给米一石两斗军士月支给米一石守城者如数发给屯田者半数发给。军士月盐有家口者两斤无者一斤。战兵营家丁每月二两三钱给米五斗普通营兵饷一两五钱本色米五斗。我家主公恩典不分家丁营兵每人发给银元三块甲长加一块把总十块千总十五块”

这他娘的将这军饷之事如此公开还让我们如何上下起手从中侵蚀克扣?有人便要发作但是看看周围近卫旅和廖旅的兵士又不得不将这口怨气压了下去。

“还是老子有先见之明把乡下的家奴佃户都临时召集起来充当营兵来应付这一下好了几千块银元到手了”

潮州副将马如锦坐在马上不无得意的看着一口口银箱被南中军兵士从车上抬下来。(未完待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