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木叶之隐形刺客 > 第四十七章 青萍之末

木叶之隐形刺客 第四十七章 青萍之末

作者:雪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29 14:26:18 来源:258中文

以下是:zw.cōm一个个想法被提出一个个被推翻。一道道工艺进行试验但是试验的结果都是一个词汇失败。

直到试验记录在匠师协会的柜子里积累了满满的一个柜子。各式各样的实验器材也在匠师协会的库房里堆满了一整间库房。人们却现没有实验用的钱粮了

几位匠师协会的主事不得已硬着头皮来请守汉为此项目继续增加经费或者是来请罪。

此时守汉正在为远征吕宋做着准备忙的脚打后脑勺但是得知几位老先生已经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折腾了几个月每天身上都是一身煤灰、草木灰夹杂着尿骚味。这让守汉很是不忍。

大笔一挥四千两银子从守汉自家的内库批给了匠师协会作为实验经费。

安定了几位老先生的心少不得要坐在一起讨论一下技术细节和思路。

这一谈不得了

守汉惊得有些呆了

匠师协会的思路已经摸到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边上了。

而且制碱法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氨水的规模化生产除了可以从尿中加草木灰之类的物质加热产生氨气再溶于水这个思路老先生们还现了另外一条路子。

在地下或地上用砧垒一个一丈来高直径2.5尺的恒温炉,在炉的顶端旁边留一个通气道,道口安上2、3根直径6寸粗的铁管,铁管向上伸长9尺左右,伸到用砧垒好(3尺高1丈长)并放有水的冷却池内。在冷却池内要安八根连接的细管,这细管一端连接粗管,一端伸出冷却池送出废气,在冷却池内管上,搞一个口接上细管,细管伸出冷却池外,氨水溶解于水后就从此管流了出来。

有了氨水便可以进行制碱活动。须知氨水是制造纯碱的基本材料之一而纯碱又是制造烧碱的基本材料之一烧碱则是制造脱脂棉的基本材料之一。如果没有氨水就没有纯碱没有纯碱就没有烧碱没有烧碱就没有脱脂棉没有脱脂棉就没有医用棉没有医用棉就无法给士兵配备急救包。。。。。很多东西都无法进行。守汉被眼前的成果晃得头晕眼花。他知道很多事情解决的途径或者新的事业开启的大门钥匙就在眼前这几个以为自己很没有用为大人糟蹋了不少钱粮的匠师手中。

只不过他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谁古人没有智慧?只不过是智慧有时候就是那一层窗户纸罢了

定定神努力让自己平复一下心情。守汉开始同眼前几位匠师交流。

“几位先生莫慌我看了大家的试验记录应该同我要的东西不算远了”

守汉的话并不是虚伪的安抚人心而是确实如此。有了氨水便可以形成碳酸氢根有了碳酸氢根便可以想办法让它结晶。

这也就是侯氏制碱法的精要所在。

侯氏制碱法是所有制碱法中效率最高而且对工业基础要求最低的一种制碱方法除了一个导气循环管外其他的毫无技术压力什么时代都能搞。而这个导气管守汉已经想好就用目前最为成熟和稳定的青铜来制造。

只要有氨水的充足保证。

如今拜烧焦炭所赐大量的煤矸石被挑选出来成为工业废品但是废品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同样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便是大量焦炭炼钢或者炼铁之后产生的粉煤灰。

这玩意非常污染环境但是这玩意实际上也是一种宝贝在守汉的鼓励和指导性意见下匠师们把粉煤灰跟纯碱按照1:0.87的比例混合均匀后放入炉内煅烧。温度为875c煅烧时间为1.5个时左右煅烧之后形成的物质就是完全合格的硅肥。

硅肥通常用作底肥一亩地施放50-100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酸性土壤施放土壤酸度越高效果越好。

于是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硅肥被用在李家自己新开辟的生荒地上。人们很惊讶的现那些土壤迅速的生着肉眼可以看到的变化半年下来已经可以进行水稻的种植试验。

“这三十万亩新水田虽然能够种植水稻却有一点弊端。”李沛霖的话将守汉从狂喜中拉回到现实中。

“什么弊端?”守汉心里有些慌乱不会是化肥的使用导致了什么新问题的出现了吧?!

“禀大人据农夫反应这些水田无法进行稻田养鱼行为。鱼苗放到水中不久就死去。”

不死才怪守汉听到这话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那稻田里的水是化肥溶液鱼苗在化肥液体里泡着能够存活多久?

“这个也不妨事宗兄你回头和福伯议一下然后让我那屋里人以我李家的名义出一个告示凡是种植我李家新开辟水田的农户我个人补贴大家每户一两白银请大家吃鱼便是。另外收完这一季稻子明年他们可以试行一下稻子和油菜套种。油菜籽我李家供给收获的菜籽我家按照市价收购。”守汉心中不住出一阵阵得意的狂笑。鱼没有了我却可以推广油菜水稻套种技术从而得到大批的油料。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是守汉的爷爷多年来一直在嘴里叨叨的一句话。

“如今我将军府下属各地因为肉食食用较多所以稻米等反倒有所结余。户房已经下令对于愿意出售余粮农户库房及粮商不得借机压价。”

因为纵帆船作为拖渔船使用大批的海产品投入了市场以往一个壮劳力一天至少要二斤粮食才能保证营养需求在鱼松、肉食、蛋类等诸多副食联合下已经减少到了一斤左右就可以保障需求。

但是这个时代的人无法解释诸如脂肪、淀粉、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只能用自嘲式的解释:“人是贱种没有的时候总是想吃有了的时候却又吃不下去。”

“大人粮食问题如何处置?”福伯和吴存节、李沛霖作为行政系统的干部眼巴巴的盯着守汉希望得到他的指示。

“吩咐下去汉元商号、裕和泰、通和染坊等各家对于售粮农户敞开收购。”开玩笑过不了多久也许粮食也和石油一样成了明朝的战略物资

“户房给各处村寨堡拨款下去增加建设思无仓各处村寨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兴建各种义仓。同时将军府直属的思无仓也要增加。这个户房拿出条文来。”

如果以后辖区内每一亩水田能够到达平均年产一千四五百斤的水平再加上剪式船和纵帆船那可怕的速度和运输能力守汉便有信心用粮食换回大明数百年来吸取的美洲白银。“总比落到建奴手里修园子、抽大烟强得多”

翻阅着那些截止到上个月也就是天启三年八月的邸报守汉忽然想起了另一件大事。

“宗兄你对驻守中前所的宁前兵备佥事此人如何看待?”

关于这位后世的上可谓泾渭分明毁之者称其为汉奸誉之者称其是武侯再世武穆之冤。

“这个人?我在缙绅一览录上看过他的名字和履历此人万历四十七年的同进士出身四十八年授职为福建邵武知县如今已经是兵备佥事。升官之速可谓不旋踵。却不知才干如何但从他作为来看只怕德才不符啊不知战事却大言什么‘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却不知如今大明缺少的便是军马钱粮此人日后下场必然惨过杨镐百倍。”李沛霖撇了撇嘴。

“宗兄何以见得?有人称其为今日之戚少保呢”

“他如何同戚少保相提并论?那戚少保南倭北虏所到皆平且斩获首级累累此人可有?”

“戚少保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数十卷兵书可是袁某本是贫寒其人出仕任职之后家中骤富其弟已俨然成为粤省盐商之翘楚。”

“志大才疏又掌大权。猜疑心重又好擅权杀人。权利与能力严重不相符且有面临建奴不停进攻唉此人势必成为大明最大祸患。”

李沛霖为袁督师下了如此的结论。

“宗兄你且看这一段文字春督师孙承宗令其抚哈刺慎各部令其移出八里铺至宁远收复二百七十里这抚赏之策?。。。。。。”

作为熟悉辽东敌我友之间纷繁复杂形势的李沛霖便开始就李守汉的疑问为他解释。

时山海关外为漠南蒙古哈剌慎诸部占据为了分化瓦解塞外诸胡朝廷采纳蓟辽总督王象乾的奏议对边外蒙古部落实行“抚赏”政策就是颁赏银争取他们同明朝结盟共同抵御后金至少也是保持中立的态势;一些蒙古部落首领接受了抚赏。

“此政必为病民祸国之策也”解释完抚赏之策李沛霖为这个政策下了定论。

“宗兄却是为何如此?”

“大人某在辽东、京师之时常听家中叔伯言道塞外诸胡譬如饥鹰饱则远飏。若要此辈服帖需要临之以威打得他梦里也怕然后诱之以利许以重利用中原之粮布盐茶等物交易他部落出产这样方能制塞外诸胡。而今我军兵甲不利徒以财货诱之、抚之不禘如割肉饲虎。”

“且不经手官吏上下其手大横财;如我是塞外蒙古台吉势必狮子大开口索要海量的犒赏并要求开边市购买粮米布匹盐巴生铁等物。而后转手卖给辽东建奴以获取暴利。”

“如果我大明未餍我欲那便有倒戈投向建奴之虞试想一下大明是不是会尽力满足此辈之要求?”

“大人方才您也看到了我大明各地水旱灾害不已已是乱象方生又有何余力去满足辽东之钱粮?”

“如若朝堂诸公不能满足此辈的贪欲或是提出疑问我敢断言此辈势必会铤而走险。此人乃是御史候循的门生那候循是何人?东林鼠辈尔”

守汉心中暗自叹息莫看了古人的智慧啊要知道几年之后皇太极就会挥师进关到那个时候就是袁督师的黄泉路近了少不得菜市口上吃了三千六百刀。

谈到了远方的政局自然陈天华、福伯、吴存节等人插不上话等到二人的话题稍稍松懈下来陈天华等人接过了话题。

“大人近日拿获探子十余名”

探子主要是南方的阮家和北方的郑家派来的。对于一个在自己眼皮底下突然暴的一个政治势力、军事团体想来任何一个政治力量都不会坐视不管的。

特别是这股势力的膨胀速度异常之迅速。

“大人前往吕宋期间流入河静地区福建、广东两省移民已近三万人其中壮丁有近两万人。属下将这些人中壮丁分出其余人员令其在各处移民营中调养身体做一些零星活计。”

这就是李守汉和李沛霖的移民方案造成的。人们在“我只告诉你一个人”这样的诱惑下大举移民到河静地区准备去开垦那属于自己的五十亩土地。

壮丁们在训练营中接受军事训练挥动手臂进行队列训练时想到的是远方的土地;舞动绝户刀时想到的是远方的土地。

唉没想到一个的技术手段竟然会有如此的效果。守汉看着移民的费用开支簿子有些心痛加肉疼。

没办法每一个移民除了路上的费用是自己想办法之外到了河静的鸿基港只要是身体没有什么疾病的那么他的口粮、住宿便都是由将军府负担的。更不要壮丁训练期间的口粮了。

日后前往水真腊地区开荒之后三年之内那些口粮、工具、种子、武器、水牛、房屋等等各项开支都要由李守汉负担。

如果不是有食盐、砂糖等吸金利器的贸易收入支撑只怕李守汉也要频临破产了。

“这些人可以编制成三十个步兵营的部队如果南下或者北上的话南方的阮家和北方的郑家都要琢磨一番如何应付。而且我们的商队运送食盐和布匹南下北上也引起了这两家的注意。”

李守汉的精盐在给他带来惊人利润的同时也引起了北方郑梉和南方阮福源的重视。虽然精盐给自己带来了便利同时大批的金银外流也是任何统治者都不愿意看到的。

“不光是南北两家的势力。东北方向的广西也有动作。”

谈到了各方的关注李沛霖也拿出了一份公文。

“这是广西巡抚、总兵二人联合出的行文询问为何在千户所前任守备出缺之后现任守备不前往总兵和巡抚衙门报到接印?而是自行受理?如此私相授受还不是我大明官吏?”

“广西是如何也注意到我们了?”守汉有些惊讶要阮家和郑家注意到了那也罢了毕竟有商队往来南北而且自己也同这两家有陆路相连。

可是广西可是有海面相隔啊

“大人咱们的船只能够前往北方贩运盐斤广西的船只如何不能来鸿基?毕竟鸿基离北海、廉州等港口不过数百里况且我们榨坊已经开榨需要大批的甘蔗这些人南下运来北上时正好运回盐斤和白砂糖。”

李沛霖苦笑一声要知道广西的食盐也是缺乏的当得知不远的地方出现了一个能够提供精盐的地方那些商人如何能够不趋之如骛?更何况还有那洁白如雪的砂糖哪一个不是能够让人眼睛亮的东西?商人得知这个货源简直如同苍蝇见血一般很快当商人们得知这些盐是有我大明的守御千户所守备掌握的差不多所有人都开始动起了脑筋。

这个时代的大商人有几个没有官员背景的?

于是便有了这份行文。

“好在只是试一试水如果我们表示的过于软弱了他们便会有无数的后手等着什么下文申斥去职、调防等等目的就是为了夺取这个盐源。”

李沛霖对于这些官场龌龊知之甚深一语道破天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