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太上镜之映照诸天 > 第五百二十六章 水师拆分

太上镜之映照诸天 第五百二十六章 水师拆分

作者:广白道公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8 02:23:39 来源:258中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虽说郑成功不仁义,可张强还是想着让他迷途知返,不想动用兵力同他决战,那样白白便宜了大清和隆武朱聿健,国人的尿性就这点,善于内斗,刚刚没有了压力,南明国就想着主持正义,想要压制华夏军了,当然,处在张强这个地步,他也要压制,但压制是压制,你不能明的来,这样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来,难道真的是以为华夏军好欺负了吗?

也许南明国很多人在忧虑,在犹豫,毕竟华夏军和他们一脉相承,大家都是华夏子孙,大家都是汉人,大明人,要闹也得等平定了各方反叛势力,抵抗了外辱再说。

比如李光地这个人,张强虽然通过精神力控制了他,可毕竟远隔千里,他这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无法体会,他倒地是忠心还是敷衍,或者有心无力,通过情报部门的情报显示,李光地越来越远离中枢行在,李光地如今在西南沿海处置哪里的少数民族以及同南越的关系。

南越旧称交趾,自从大秦时代就是华夏的一部分,后来一个叫吴越的人反叛,割据了南方,以后历朝历代都想着把他重新收入囊中,但很不幸,这个地方地处中枢万里之遥,历朝历代都觉得劳心劳力,得不偿失,才想着放弃,后来到达了清朝时候,这个地方终于成为附属国,而非中华的一部分了,但每一个有心光复中华荣耀的人,那个不想着要找回来,控制了南越,那么整个金龙湾,南海就成为华夏的内海湾,对后世后代少很多麻烦。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中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当你想要更近一步的时候,官府推出了三级资格认证,这些人就必须能说会道,并且能算会写了,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老兵或者商人的伙计,官府老吏,或者成名很久的行业领先的人,他们有人被官府直接征用,给个办事员,这些办事员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官府上班的,称为官府的底层办事员。

他们没有升为官府公务员的可能,但能辅助官府办事情,甚至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研发出好的东西,官府一旅高价马下他们的建议和研发的东西,这就是官府的政绩,上面的公务员想要升级为更高级别的科员就得依靠他们。

第四级的往往是那些读过书,并且在行业内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们还有一颗当官的心,他们一般都会先安排为办事员,通过官府考试,成为官府办公吏员,吏员能升官,能升为书吏,文办,书簿等职位,相当于是乡长,镇长的辅助人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人都想着富贵,都想着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些即会读书,又会研究各行业的技巧的人最终会成为副乡长,副镇长,或者研究远,官员方面这就到头了,研究员就能被选入各个行业的官府研究机构,成为更高级的官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进入更高的研究机构。

这是张强为自己手里没有多少聪明的科学人员培养人才。

总不能老让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们需要帮手,靠他们培养一些学徒实在太慢,对华夏军的科技发展不好,所以张强要把华夏的那些民间人才找出来,送入他们的研究院,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对两个人进行帮助和启发,这样才能加快发展。

新式马车,就是在张强的启发下,在老的木匠和铁匠的帮助下,制造了出来。

同时在商人伙计或者掌柜出身的研究员的建议和推广下迅速的进入了华夏军的军队和民间的,获得了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让社会自己推动自己发展,张强只做一个旁观者,引导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识结构,以他的见识,以他的历史知识,用一百年也达不到人家别的穿越者的几年的发展水平。

对于张煌言来说,他受到情报部的照顾,同李光地偶有联络,解决云南,同时也就是解决了南越的问题,两个人一起讨论过这个可能性,而李光地同他商讨的时候,李定国也在,李定国觉得应该把缅甸也收入其中,彻底把中华的国土扩张到大洋的另一面,进入另一个大洋,同那边的印度接壤。

后来又掌握前来增援的第七野战旅,现在第七野战旅交给曾经是第七野战旅副旅长的朱哥,朱哥卸任第二骑兵旅的旅长职务,带领第二十野战旅,现在朱哥成为第七野战旅真正的旅长,这个职位一段时间内将不会变化,但以后说不定还会变化。

现如今湖北州拥有了第二十四野战旅,第二十三野战旅,第二十六野战旅,总共七八旅的兵力,加上两个骑兵旅,两个近卫旅。兵力比长江沿线的魏无忌率领的大军快相当的了。

张强想着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经过思考之后,张强觉得应该把放在西南方向的轩辕龙飞的部队和魏无忌的部队对调一下,两个地方的部队很久没有调换指挥官和拉下去休整了。

想好之后,他回到荆州府府城,就开始发布命令,把宝中府的金麟拉去金陵府去替换魏无忌守卫金陵府,同鲁国以及洪承畴率领的鲁国明军对峙。

魏无忌回中枢坐镇,他一个最大的军队首领,长期离开中枢也不是办法。

把杜歌调到宝中府让他和贺锦配合保卫宝中府,发展宝中府。

调第11,12,野战旅替换马三立的第6野战旅,魏无忌亲自掌握的第三野战旅到宝中府休整,补防。

提拔金麟带领第11野战旅,马三立带领第12野战旅,杜歌带领第三野战旅,贺锦率领第6野战旅,剩余的一个野战旅第十三野战旅调往西南广州府一带,马汉接任第十三野战旅,再调锋无羽的第二野战旅去西南防线,锋无羽跟随去西南防线,主持哪里的工作。

督师,权证。

轩辕龙飞调往武昌府,第五野战旅仍然跟随而去。

阮进接任马惟兴的第八野战旅,驻防安庆府,将军调换,但第八野战旅的士兵不动,驻地不动。

第九野战旅不动,主将更换为巴格雅鲁,第三骑兵旅调往中枢金华府,由魏无忌亲自掌握。

第九野战旅旅长马惟仁去接任第十八野战旅,驻防汉阳府。

第二十六野战旅从湖北战场调离,广东韶关去防守南明军。

第二十三野战旅退往江西州饶州府休整,他们在这次攻打荆州府的战役中很是积极上进,旅长约德尔很是出力,不过本着异地调用的原则,调他出任湖北州守备部队司令,和古月笙,高会,高志祥合作,稳定地方。

第二十三野战旅将在江西州休整,并且扩从,补充一些新的外国人士兵,旅长由新提拔的一个华夏军守备团团长出任,由于他在华夏军里面经常读张强写的一些书,在贡献榜上排名第十,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叫舒友思,有点像外国人的名字,又有点像中国人的名字,张强对他有些印象,因此就由他出任第二十三野战旅的旅长了。

永历大明和清军还有接触,而南明国却没有了敌人,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事实,那么自己的华夏军就危险了。

也许他们打不过华夏军,但华夏军和南明国的关系可就难说了。

张强马上重新布置,下令军情部重点监视南明国的动向,同时监视那些华夏军的大明降将,比如刘良佐等人,还有文官,钱秉镫等人。

同时把刘良佐调遣回中枢,给了闲职,比如帮助蔺养成管理惩戒营,他去管理俘虏营,在金华附近的俘虏营,俘虏营按察使,负责巡视俘虏营。

把古月笙调到了广州府配合轩辕龙飞,阮进等人监视南明国。

几天以后,张强又带着亲卫队来到了萧飞的大帐,秘密商量一次以后,两个人在战场中央同鳌拜会晤,几天以后鳌拜带着清军的残兵败将脱困而去,从湖北州,经河南府回到了清军京师,顺治得到了一支部队的增援。

平衡了顺治同豪格的实力。

本来鳌拜是顺治的敌人,但比起顺治同多尔衮,豪格的关系,鳌拜还是效忠原先的大清的。

拥有了鳌拜这个大清第一猛将,顺治马上耀武扬威起来了。

毕竟集结在京师的部队也不少了,三十万军队加上各地仍然效忠京师的那些清军,顺治的实力一下增加了不少,总兵力达到了六十万。

一下超过了豪格的大军,豪格在河北府站住了脚步,不再进军,反而开始退兵,一边退兵,一边收拢兵力,直到退回了保定这样的大城,才站住了脚步。

半个月以后,豪格在山西州太原府宣布成立大金国,他的领地包括山西州大部分,陕甘大部分,还有草原的一部分,河南府一部分,总兵力达到了八十万,他手中直接领导和控制的兵力达到了四十万,各地驻军四十万。

而清顺治,还是以大清国称呼他的国家,他拥有大清的龙兴之地东三省,山东州大部分,河北州大部分,河南府一半,草原上,科尔沁蒙古,喀尔喀蒙古,更远的漠南蒙古,地盘还是很大的。

夹在他们中间的是察哈尔蒙古,不过几天以后,察哈尔蒙古投靠了豪格,大金国的实力也在草原上扩大了。

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四川州的一部分清军还承认大清国,一部分却归顺了大金国,永历大明的势力和他们两个国家的兵力是犬牙交错,互相攻打,这下四山成为了一个四战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