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原血神座 > 第四章 夜宴

原血神座 第四章 夜宴

作者:缘分0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8 02:20:23 来源:258中文

卓亦疏与李霅一路来到左相府,正见有人在往府里搬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往府里搬运美酒,眼见于此,卓亦疏便笑道:“左相果然是*,这诸多美酒方能喝个痛快。”

李霅亦是回道:“家父喜饮酒,可饮一斗而不醉,近年来父亲身居高位,政务日渐繁重,但这喝酒的爱好却丝毫不改,他晚上喝酒,白天处理政事,幸而从未有过差错。”

两人入了府中,时至正午,李霅便与卓亦疏一同吃了饭,彼时李霅也在朝中任职,午后便没能多待,赶着去处理政务,临走时对卓亦疏说道:“请亦疏公子在府中相候,有什么吩咐尽可对下人们说。”

卓亦疏笑应道:“有劳公子,我就在这里等着左相。”

李霅与他行礼回应,旋即离去。

等了半天,直到傍晚时也不见李适之回来,府中管家早已接到李霅的吩咐,晚饭备的很是齐全,侍候着卓亦疏吃完,全程毕恭毕敬。

已到亥时,李霅方才回府,第一时间来见卓亦疏,并歉意说道:“家父与陛下谈事,往往要耗费一天光景,有劳公子久等,实在抱歉。”

卓亦疏倒不在意,只是见到府中下人忙忙碌碌,竟是在准备宴席,而且看样子宴席的排面还很大,比之正餐犹有过之,卓亦疏便疑问道:“这么晚了,府上还有客人来吗?”

李霅看了一眼正在忙碌的下人,当即笑道:“公子有所不知,家父雅好宾客,时常请贵客登门,便在晚间饮酒畅谈,家父前些天都在东都办事,今天刚刚回京,恐怕早就犯了酒瘾。”

卓亦疏闻言了然,李适之刚一回京便遇刺,可说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却不想他竟浑不在意,心心念念的还是一口美酒,那时他与李霅附耳交代之事便是要他在府中准备设宴。

李霅留在这里与卓亦疏谈笑取乐,李霅虽然温文尔雅,但骨子里也继承了李适之的轻狂放纵,却正好与卓亦疏性情相投,两人更有一见如故之感。

又过了一个时辰,李适之方才回府,也径直来到卓亦疏处,歉然说道:“劳烦公子久等,实在罪过。”

卓亦疏笑道:“左相如此说真是折煞我了。”

李霅在一旁说道:“父亲且与亦疏公子相谈,我去看看酒菜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适之闻言说道:“一定帮我看看那些酒,万不能是掺了水的。”

李霅知道父亲嗜酒如命,闻言便也回道:“是。”

李适之说道:“你去罢。”

待李霅离去,李适之方才转头笑道:“亦疏公子在长安城外救了皇甫惟明,当真是英雄出少年。”

卓亦疏闻言一惊,疑道:“左相如何知道此事的?”

李林甫派人截杀皇甫惟明,这事登不上台面,万一让玄宗皇帝知道他暗杀朝廷命官,那他李林甫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所以无论李林甫对于此事多么恼怒,想必也不敢明说出来,仍是要紧紧保密,却不想这事竟被李适之知道了,叫卓亦疏如何能不惊讶。

李适之却只是笑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卓亦疏闻言恍然大悟,李适之与李林甫都是当朝一品,手下的眼线遍布长安各处,尤其是作为对手,更是要掌握对方的一举一动,李适之是如何知道此事的并不重要,卓亦疏知道这对当朝左相来说并不是难事。

“李林甫陷害忠良,我奉家师之命前来相救皇甫大人,幸不辱命,却不敢居功。”卓亦疏说道。

李适之闻言问道:“敢问公子师承何们?”

卓亦疏回道:“江南白云书院,家师明无为。”

“原来是江南白云院主的高徒,怪不得如此厉害,失敬失敬。”李适之说道,竟是知道白云书院。

卓亦疏知他见识广博,对此也就并不惊讶,只是说道:“我是奉皇甫大人之托,要将一件东西交给左相大人。”

李适之闻言先是一愣,而后说道:“皇甫惟明乃是大唐的中流砥柱,亦是忠心不二之臣,不知他有什么东西要交给我?”

卓亦疏从怀中拿出皇甫惟明交给自己的书信罪证,将其交于李适之,李适之接过后打开细看,却是越看越惊,不禁脱口说道:“三庶人案!”

“正是九年前三位皇子被陷害的三庶人案。”卓亦疏说道。

书信之中详细的记载了李林甫是如何与武惠妃一起陷害三位皇子,那其中还有当时的太子,却也未能幸免。

李适之看后哈哈大笑,继而说道:“李林甫狼子野心,与武惠妃合谋制造三庶人案,如今真相浮出水面,李林甫作恶多端,终是遭受此报,皇甫惟明建此奇功,待扳倒李林甫后,我必然上奏皇上赦免其罪,就算是赔上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皇甫大人受冤被贬,也是因此罪证。”卓亦疏说道。

李适之闻言却是说道:“何止一个皇甫惟明,此次之事波及甚广,就连刑部尚书韦坚都没能幸免,若是没有这份口供,那这些人只能含冤惨死。”

李适之之言绝非危言耸听,此时的朝堂之上已罕有能与李林甫对抗的人,他的许多政敌都在此次事件中被他扳倒,若没有这份罪证,那李林甫便会从此只手遮天。

却不想李林甫棋差一招,这份口供被卓亦疏得到,成为了他的致命伤,李适之如何能不兴奋,只盼能扳倒李林甫,还天下一个安宁。

正在二人说话之时,突听得屋外有人喝道:“什么人?”

发声喝问的人是李霅,他本是来告诉父亲宴席已准备妥当,却不想刚到这里便见有人在屋外偷听,当即发声喝问。

屋内的卓亦疏闻言当即冲出,却只见一道黑影,那人身形极快,眨眼间跃出数丈,很快消失在黑暗之中,卓亦疏追了数步,却再不见对方的身影。

回到屋中,却见李适之正对李霅吩咐道:“派人去找,府中各处都有巡卫,那人跑不远。”

李霅领命离去,李适之又对卓亦疏笑道:“这事交给犬子便好,公子不必放在心上。”

李适之性情简率,待人随和,虽是当朝宰相,却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慢,而他虽然看似轻浮,实则心思缜密,他既对此事毫不担心,自然是有应对之策。

李适之又说道:“今晚我请了许多贵客,都是各地雅士,公子见了也必然欢喜,就请跟我一起去罢。”

卓亦疏依约将重案罪证交给了李适之,心下一阵放松,闻听此言便即应道:“承蒙左相抬爱,晚辈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适之大喜,将那些书信放在身上,竟是随身携带,整个相府中却是再没有比这更安全的地方了。

两人联袂而去,来至相府后院,只见假山流水,还有一座石亭,石亭前立有一块竖石,上书‘杯莫亭’三字,想来便是这座石亭的名字,这三个字写的气冲霄汉,可仔细看去,题字之人似乎已有醉意,似是在酒醉朦胧之际才将此写出,此时白雪落于亭上,在月光下美轮美奂。

下人早已摆好酒菜,李适之带着卓亦疏进到亭中,两人对饮,便听李适之说道:“公子觉得我这石亭的名字如何?”

石亭名为‘杯莫亭’,便是饮酒不停之意,与李适之好饮酒的性格很是相符,这名字也颇具意境,卓亦疏便即赞道:“杯酒莫停,人生得意,妙哉。”

李适之喜道:“公子所言深得我心,实不相瞒,这杯莫亭三个字并非我所创,而是我一挚友题之。”

“这人也与左相一样喜好饮酒?”卓亦疏笑问道。

李适之闻言哈哈大笑,随即说道:“别人说我能饮斗酒而不醉,这也是我的得意之处,我夜饮美酒数斗,白昼时仍能处理公务,而且从未出过差错,实在引以为傲,而给我题字的这个朋友则被称为斗酒诗百篇,亦是奇人也。”

“莫不是李太白?”卓亦疏惊道。

李太白才高八斗,就连玄宗皇帝也对他极为赏识,唐诗傲绝古今,李太白更是其中翘楚,彼时早已名满天下,卓亦疏听闻他疏狂桀骜,早有心结交,只是一直无缘得见。

“不错,正是李太白,那时他自黄河而来,到了长安后与我在此饮酒,题了这三个字,还写了一首诗。”李适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又说道:“他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又一句‘将进酒,杯莫停’,最后又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当真是说尽了我辈酒客。”

此时月光洒落在满地的白雪之上,似是映照出李白醉眼朦胧的起笔题字,让人不禁为止向往。

正在此时,又听有人说道:“左相所置美酒,果然飘香万里。”

话音未落,只见两人联袂而来,眉宇间很是相似,应是同胞兄弟。

这二人也与李适之见礼,李适之逐一回礼,又向卓亦疏说道:“这两位姓韦,乃是刑部尚书韦坚大人的亲弟,韦家门**有兄妹四人,长兄便是韦坚大人,排在第二的是这位韦芝,旁边这位则是韦兰韦三哥,还有一位年龄最小的妹妹,乃是当今太子的正妃。两位韦家兄弟自幼拜在青城派门下,武功甚强,在剑南道的名声可是响得很,亦是酒中豪客。”

大唐自太宗时起,将天下分为十道,到玄宗之时,扩为十五道,各道面积广阔,能名满任何一道的人都是英雄豪杰,韦家两兄弟颇具江湖习气,此时纷纷与卓亦疏点头致意,卓亦疏则一一回应。

李适之又道:“韦坚大人曾向皇上进言说皇甫惟明乃是被人陷害,恳请皇上明察。正因此番仗义执言,却是得罪了李林甫,李林甫便陷害韦坚大人诸多罪名,使他被贬至缙云,韦家两兄弟担心兄长安危,这才赶忙从蜀中赶来。”

刑部尚书韦坚与皇甫惟明一样都在此次案中被李林甫陷害,而李适之与韦坚历来交好,韦家兄弟必然多得他的庇护。

正在此时又听有人说道:“这里这么热闹,我们没有来晚吧。”

只见又有两人漫步而来,乃是一个老者和一个书生,刚才说话的人便是这个书生,此时虽然已是严冬,但他仍是手拿折扇,不时的轻摇几下。

那老者年逾花甲,但却精神抖擞,身形干枯,眼中仍神光四射,他与李适之行礼道:“小老儿贸然前来,实在搅扰。”

李适之忙道:“海老亲至,不胜荣幸。”

老者回礼,便退到一旁,李适之看向那书生笑道:“钟士兄弟怎么跟海老一起来的?”

他虽是当朝左相,但向来豪放不羁,在朋友面前从不以官自居,说起话来也颇具江湖气息,那书生也知他性格,便拱手笑道:“我是在路上与海老遇见的,便结伴而来,幸何如之。”

李适之道了一声:“原来如此。”

此时又听一道声音传来:“看来是我来的最晚了。”

一个魁梧汉子应声而至,他三十出头的年纪,面目粗犷,说话的声音甚是洪亮。

李适之笑道:“全兄弟到了。”

魁梧汉子哈哈一笑,顺手从身旁的桌子上拿起一杯酒,向李适之敬道:“全英发来得晚了,自罚一杯,望请左相恕罪。”

他说完这话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李适之见此却是大笑道:“你哪是要我恕罪,我看你就是想喝我的酒而已。”

全英发闻言哈哈大笑,他与李适之的关系必然极好,对他的取笑毫不在意,更是回道:“堂堂左相还能差我一口酒不成?”

李适之闻言笑声更甚,而后转头对卓亦疏说道:“亦疏公子请看,这人抢我的酒喝,倒是心安理得。”

场中众人皆是疏狂不羁之辈,卓亦疏素喜与这样的江湖汉子交往,心中甚是愉悦,此时也是畅快大笑,全英发说道:“这位公子是何方神圣?恕全英发眼拙,竟看不出来。”

李适之接道:“卓亦疏公子师出名门,乃是江南白云院主明无为的高徒,此次奉师命来长安,先前就在李林甫手下救了皇甫惟明,当真是少年英雄。”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那名为钟士的书生更是脱口说道:“原来是明院主的高徒。”

卓亦疏笑道:“家师名满天下,但我只是无名小卒而已,能与诸位相识,实在欢喜。”

“皇甫大人忠心为国,全英发对他向来敬重,公子不畏强权敢与奸相抗衡,更是钦佩。”全英发是北方汉子,向来行事豪迈,此时斟了一碗酒,又说道:“我借左相的美酒敬公子一杯。”

酒桌上有杯有碗,但全英发粗犷豪迈,此时说要向卓亦疏敬酒,便用大碗盛满,而后抬手向卓亦疏掷来,那酒碗里盛满美酒,飞在空中时却一滴不撒,可见全英发的内功着实厉害。

卓亦疏知道这些江湖草莽素来以实力为尊,光凭别人的抬举根本不能让他们心服,唯有实力强横才能让他们敬佩。

念及于此,他便毫不客气,将内力灌于手中,他所习内功精妙无比,可刚可柔,此时抬手将酒碗接住,满满的美酒在碗中荡起一层涟漪,顺着碗边一晃,却还是没有丝毫外洒,众人见他手法如此巧妙,又是一阵叫好,接下来又见卓亦疏举着酒碗向众人一一示意,而后仰脖一饮而尽,豪迈之情跃然而起。

眼见于此,众人皆不禁叫了声好,全英发更是抱拳说道:“在下全英发,想要交公子这个朋友。”

卓亦疏闻言大笑,豪迈说道:“前辈肯与我交朋友,晚辈荣幸之至。”

全英发大喜,又取了酒碗,与卓亦疏相敬而饮。

众人见卓亦疏虽然看似儒家书生,可行事豪放不羁,这份秉性实属江湖。

众人落座饮酒,席间推杯换盏,虽是在户外严冬,但却丝毫不觉寒冷。

直至天色渐明,众人这才酒罢散去,却仍是意犹未尽。

卓亦疏已将诸事办妥,便想着尽早回去向师尊复命,是以便向李适之告辞,李适之本想多留他几日,却又想到卓亦疏已经得罪了李林甫,虽然自己已经有了扳倒他的罪证,可就怕李林甫鱼死网破,到时候卓亦疏必然遭到报复,念及于此,李适之也不便多留。

此时风雪已停,卓亦疏纵马出城,漫步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