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沧元图 > 第一卷 山路漫漫 第四十一章 那些花儿(三)

沧元图 第一卷 山路漫漫 第四十一章 那些花儿(三)

作者:我吃西红柿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0-03 19:59:54 来源:258中文

吕猎户拉起钟汉生,一路来到山边树荫处,只见小花犹如痴了一般,呆坐在树边。

三人抱头痛哭。

半晌,吕猎户擦着眼泪说道:“汉生……现在出了这样的大事,不是咱难过的时候,村里还有活的,咱们该救的救,有死的……该埋的埋!”

钟汉生擦了擦眼泪,木然跟在师傅身后,开始挨家挨户的翻找,看看有没有躲过一劫的村民。

村里有价值的东西基本都被抢光,家禽粮食也都不剩下了,吕猎户带着钟汉生给受伤的村民做了简单的包扎。

又带着受伤不重的人,拿起工具挖了个大坑,将村里死去的老乡全部拖到坑里埋了。

看着这等惨像,众人无不大哭,但是钟汉生只是默默流泪,并没哭出声,看着母亲和师娘被抬进坑里,捏紧了拳头,小花在一旁似乎哭的累了,低着头一动不动。

这一忙就是整整一夜,天微亮的时候,吕猎户清点了一下人数。

全村三百四十多口人,幸免于难的不到二十个,大都受了伤。

这些人有的躲在地窖里,有的躲在枯井里,有的跑到了大山上。

全村活下来的青壮年,加上吕猎户和钟汉生一共八个人,剩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天快亮了,有人提议,不能坐以待毙,收拾一下村里的剩余的物资,能用的板车工具都带着,大伙儿一起去逃荒,讨个生路。

也有人提议,大青山对面有个刘家沟,那里地处山窝,较为安全,应该没被鬼子扫荡,大伙儿一起去刘家沟寻条活路。

其中一位六十多岁的周老头向吕猎户投去询问的目光,吕猎户没回答,突然跪倒哭嚎道:“三百多人!三百多人呐!就这么没了!”两手抓着地上的泥土,指甲缝里渗出了血。

钟汉生跪在师傅后面,面无表情道:“我哪儿都不去,我要报仇!给娘报仇,给师娘报仇,给村里三百多条人命报仇!”

吕猎户猛的起身,抽出背后的单管猎,大声道:“是爷们的,跟我上山,都是两个肩膀顶一个脑袋,凭啥他小鬼子就能拿咱们当菜砍?”

“我跟你去!”人群中站出个年轻小伙喊道。

而后陆续有人站出来。

“我也去!”

“报仇!全家就剩下我自己了,跟狗日的小鬼子拼了!”

“对,找小鬼子拼命去!”

仅剩的六个壮年汉子,全都站了出来。

吕猎户对周老头说道:“你带着这些老小,奔着刘家沟去,我们上大青山,去清风寨找大当家的,等我们安顿下来,再派人去刘家沟跟你们会面!”

周老头想了想,点了点头,指挥众人道:“手脚能动的,把板车都拉上,受伤的躺板车上,能用到的东西,能拿的都拿上。”

小花哭喊着不愿意走,吕猎户也不舍得女儿,但是这种非常时期,带着女儿上山也不现实,轻声劝道:“孩子,你跟着周大爷去刘家沟,过几天我们就去找你。”

钟汉生低头道:“花,去吧。我就在这山上等你,哪儿

也不去。”

“我……不去,我要跟你们一起……”小花哭着说道。

吕猎户转过头,对周老头吼了声:“老周,把花带走吧!”

周老头过来拉着小花,“走吧。赶路赶早不赶晚。”

“爹!汉生!”小花哭着喊到。

“带走!”吕猎户再喊了一声。

周老头拉着小花,喊来了个妇女,两人拖着小花。

钟汉生痴痴看着,吕猎户拍了拍他肩膀,说道:“走吧!汉生。”

清风寨早先是大青山里的土匪,匪首王林报号“震山林”,被八路军的徐团长招安后,成了三团麾下的独立大队,现在是非常时期,徐团长命令独立大队回归山林,于日军展开游击战,独立大队便成为了抗日游击大队。

这些都是吕猎户带着七个精壮汉子上了山,找到王林之后才知道的。

王林非常高兴,向上级请示,吕猎户在队伍里谋了个小队长的职位。

血海深仇未报,心中怒火得不到发泄,吕猎户众人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只要能打鬼子就行。

两人都惦记着小花,托队里的同志捎信,也没找到刘家沟的人,吕猎户带着钟汉生请假去了刘家沟,才知道刘家沟也被扫荡,村里人早就逃走了,而周老头一行人不知去向。

游击队经常组织行动,依托着大青山的优势地形,经常对附近路过的日军小股部队进行埋伏、袭扰的战斗。

这种打法让日军很是头疼,这些穿着老百姓衣服的八路,经常是先打几枪试探一下,打得过就打,物资包括身上的衣服都被抢光,打不过就跑,连人影都摸不着。

这种战斗对于吕猎户来说,具有天然的优势,猎人本身就由很强的警觉性和不错的枪法,以前都是用土、铳和单管猎,准头差,打的也不远,这一下拿到了步枪,更是如鱼得水。

钟汉生对枪很有天赋,脑子又灵,再加上吕猎户的悉心培养,很快便适应了各种战斗,队伍上日常训练里有一项是刀法,这种刀法大开大合,很对钟汉生的脾气,几个月过后,钟汉生肩上背着带红穗子的大砍刀,手里拿着从鬼子手里夺的三八大盖,耍起刀来虎虎生风,七八个人不能近身,枪法也是极准,在游击队里大有名气,连徐团长都知道游击队里有他一号。

一传十十传百,到了附近的百姓口中,钟汉良就成了那飞檐走壁的刀客,专杀小鬼子,人送外号:“快刀钟”。

就这样,两人在大青山的游击队里,生活、战斗,吕猎户和钟汉生在执行任务间隙,在附近村庄城镇都找了一遍,不见小花下落,小花成了吕猎户和钟汉生两人心头的痛。

钟汉生和小花的再次相见,已经是三年后。

一九四五年初,大青山附近的战况大为好转,日本侵略军将兵力收缩,表明了防御的态度。

上河村三面环山,依托着大青山的屏障,敌人要进上河村只能从大清河上的古桥。

上河村也渐渐有了百姓居住,徐团长将团部设在了这里。

大青山的游击队早已改编,吕猎户此时

也成为了副连长,调防去了别处。

本来,吕猎户要带着钟汉生一起走,但钟汉生考虑很久后,没同意,一定要留在大青山,吕猎户无奈之下只得作罢。

钟汉生参加战斗表现的非常勇猛顽强,无论是远距离射击还是近距离肉搏,都能以一敌十,立下不少战功,深得徐团长喜爱,被任命为警卫排排长,负责团部的安全保卫工作。

这天,钟汉生正在驻地周围安排明暗哨,就接到士兵报告,有老乡来上河村寻人,钟汉生便带着士兵过去询问情况。

清河古桥桥头一幕,时间仿佛静止。

钟汉生穿着灰布军装,腰里挎着“盒子炮”,身后跟着一名士兵,对面的小花穿着短花袄,左手扶着肩上背着的布包裹,右手牵着一个小男孩,男孩看起来两三岁,穿着开裆裤,抬着头,大眼睛忽闪忽闪,似乎对穿军装的叔叔很好奇。

默然无语。

许久之后,小花想开口,眼泪却先流了下来。

钟汉生缓过了神,这三年心里日思夜想的人真是到了眼前,胸中藏的千言万语却一句都说不出来。

身后的士兵不明所以,接过小花肩上的包裹,亲切道:“老乡,来我们班里歇会,喝口水,我们排长就是这儿人,对这熟悉,能帮你找到人。”

钟汉生感到嘴巴重愈千斤,用尽全身力气说出两个字:“走吧!”听在耳中无比沙哑。

几个小时后,在警卫排的宿舍,钟汉生和小花一直交谈,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三年前,小花和周老头一道去大青山背后的马家沟避难,到了地方才发现,马家沟也没幸免,也被鬼子扫荡了,附近的村子人都逃光了。

周老头带着人漫无目的地走,只盼能找到落脚的地方,有伤员还有小孩老人,路上遇到不少躲灾避难的群众,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几天后,小花和村里一个叫芳子的姑娘,两人相互为伴,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河滩。

一路风餐露宿,两个姑娘这个时候已经饿的没了力气,河滩水不深,看着水流也不算急,两人试图到对岸去。

可没想到,河水有暗流,小花脚下一滑,便被水卷走,芳子在岸边追了老远,直到看不见踪影。

等小花醒来,已经不知道过去了几天,被一个在河里摸鱼的好心大爷所救。

好心人姓何,家在河边住,何大爷也是从别处逃难,带着儿子一路逃到这里,这一段的河水比较清,水流也缓,能抓到鱼,父子俩就搭建了个简易的窝棚,靠捉鱼为生。

何大爷儿子叫何友良,二十岁,很老实本分,甚至有点木讷。每天只会干活捉鱼。

一路行来,小花见识到了绝境中的人性,路上逃难的人为了夺得一口吃的,真是什么都不顾了。

兵荒马乱的年代,没人愿意多张嘴吃饭,好在何大爷心地善良,虽说每日捉鱼不多,岸边有许多小鱼小虾都可以制作成吃食,却不至于饿死,儿子何友良同他父亲一样,心眼很好,有一份好的吃食,都是最先给小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