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独家枭宠(林染莫斯年) > 第八十章 宗室

独家枭宠(林染莫斯年) 第八十章 宗室

作者:乐行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01 20:53:06 来源:258中文

大汉朝所谓的宗室,按照王莽摄政时所下的定义,“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

也就是说,刘邦的后人,还有他的亲兄弟:吴顷王刘仲与楚元王刘交的后人,都属于大汉朝的宗室子弟。

东汉宗室的数量由于年代太久,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进行推算,在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距离刘邦开国约二百零七年,宗室数量大约十余万人。

到开国三百九十一年后的中平六年,宗室数量怎么也不会低于二十万人。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东汉人口在桓帝一朝时达到了五千六百万人,也就是说,不到三百人里就能拉出一个宗室来。而附汉的南匈奴总人口都只有二十余万,很可能还没有老刘家人口多。

不过汉王朝对宗室的管理相当严格,将宗室分为在籍宗室与不在籍宗室,传承多代变成庶民的宗室、因罪除籍的宗室,都属于不在籍宗室。

刘备很显然并不是在籍宗室,而是属于数十万无籍宗室的一员。其身份待遇属于“薛定谔的宗室”。皇帝想提拔你的时候可以拿这个说说事,而不想提拔你的时候,这个宗室身份等于不存在。

汉朝皇帝为了彰显自己作为太祖高皇帝嫡脉的威仪,作为刘姓大宗的仁厚。常常会在大赦天下之时,对以罪夺籍的宗室加以复籍,也会对有才能的宗室、因功得爵的宗室加以复籍。

严格意义上来讲,在籍宗室才算是真正的宗室,或者说叫“宗亲”。

也只有在籍宗室才能享受到种种特权,例如皇帝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在籍宗室加以特别赏格,每逢国之仪典、大事,都要对在籍宗室加以赏赐。

在籍宗室的后人也会有特别优待,如益州牧刘焉,其年轻时便“以宗室拜郎中”,不需要和其他人竞争举荐之位。

这份恩典并不算特别厚重,但对于刘备来说却是恰到好处。按照礼制来讲,作为在籍宗室,也更容易封为诸侯王,下诏封赏时也能直截了当的将宗室作为加分项,这确实是拉近关系的好方法。

因而刘备揖道:“臣,谢陛下恩典,谢太后恩典。”

“尧亲九族,以和万国,治理这大汉江山,离不开宗室们的助力啊。当年莽逆篡位,亦有安众侯刘崇等宗室挺身而出,护卫大汉江山,吾相信玄德不会让天子失望,不会让中山靖王的在天之灵失望,不会让太祖高皇帝失望。”

何太后若有所指的话语让李澈心里敲响了警钟,随着十常侍伏诛,再加上士人的咄咄逼人,何太后与何进之间隔阂的高墙又重新树起,这京城再待下去迟早要陷入两难境地。

刘备倒是面色不变,回道:“备必当竭尽所能,匡扶汉室。”

“如此甚好啊,天子还有些事需要交托,吾先回北宫,汝等再与天子谈谈。”何太后面带笑容的表示肯定,随后起身道别。

包括刘辩在内,三人都起身恭送何太后。李澈略略讶异,何太后这是真的放弃掌控天子了?也不知刘辩昨夜与何太后说了什么,今日竟有了几分亲政的样子。

……

待何太后离开,刘辩似乎一下就放松了许多,屏退左右后郑重对着李澈二人一揖道:“若非两位爱卿冒险救驾,朕恐怕已经落入了董卓那贼子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公卿们不知两位爱卿之功,朕必将铭记在心,谨以此礼为证。”

两人连忙回礼,李澈肃容道:“救君王于危难,挽社稷于将倾,此乃为人臣之本分,亦是人臣之荣耀,陛下无须如此多礼。”

刘辩摇摇头,肃然道:“荀子曰:人主之患,不在乎不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朕如今年岁尚幼,唯有以礼以示心诚。”

李澈轻笑一声,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陛下只需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好生进学,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一阵言语交锋,君臣无声对视,半晌后,刘辩笑道:“李卿之前果然是过谦了,如李卿这般贤才却流落在野,朝廷之过也。”

“陛下也让臣大吃一惊,仅仅一夜,竟有如斯变化,明君之相啊。”李澈也笑着回礼,不就是商业互吹嘛,谁不会?

“明君?呵!”刘辩摇摇头,示意两人落座,待三人重新坐好,刘辩苦笑道:“朝堂上的情况两位爱卿也看在眼里,太傅一言,百官相随;大将军发怒,公卿噤声。而他们又何曾将朕与太后放在眼里?

如今形势如此,莫说明君,便是如高祖一般的圣君在世,又能有何作为?”

刘备叹道:“陛下言重了,还望陛下谨言慎行,此言传出,难免令天下人寒心。”

“朕也只是在两位爱卿面前倾诉罢了。”刘辩不以为意,叹道:“朕今日方知政事之难啊,最后若非母后开口,倒真让那孔融弄的下不来台了。”

这话二人却是不好接口,涉及皇权禁忌,帮孔融说话必然会恶了刘辩,踩孔融两脚又有违心意,是以只好默然不言。

刘辩见二人不言,倒也能理解他们难处,展颜笑道:“也只是些许牢骚,如今宫中宦官十去七八,朕要想找个发牢骚的对象却也难了,倒是难为了两位爱卿。”

二人对视一眼,刘备郑重道:“若陛下信得过臣等,自可以臣二人为倾诉对象,臣以性命担保,断不会传于外人。”

“哦?”刘辩眼神一亮,笑道:“刘卿此言甚合朕意啊,惜哉刘卿未能在早些年入朝,着实可惜。”

见刘辩眼中掩不住的疲惫与伤感,李澈叹道:“往事不可追,然未来仍大有可为,陛下不妨多多展望未来,以消心中郁结之气。”

“朕对未来倒有些许规划,故留二位爱卿在此稍作参详。朕欲召太尉进京辅政,二位以为如何?”刘辩眼神闪烁,神情跃跃欲试。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盖闻帝王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尧睦九族,舜叙之。朕以皇帝幼年,且统国政,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虽有王侯之属,莫能相纠,或陷入刑罪,教训不至之咎也。传不云乎?

——《汉书·平帝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