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兰若仙缘 >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失守

兰若仙缘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失守

作者:糖醋于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16 13:03:00 来源:258中文

何千年一死,土门大军群龙无首,立时溃散,颜真卿抓住战机,立时率兵进驻土门。

在土门的太守府中见到了被关押在此的贺兰进明,但是李归仁和姜眸却已不知去向。

何千年一死,土门叛军立时大乱,王承业趁此机会率部冲出,哪知竟迎面遇见了姜眸,而姜眸竟然在离开之际出手杀了王承业,如此一来,河东节度使王承业阵亡于土门。

颜真卿的大军攻下土门,自是欢呼雀跃,贺兰进明自觉无趣,而此次自己与王承业的战败都是因姜眸之故,说到底还是自己养虎为患,贺兰进明唯恐汝阳王怪罪,获救之后立时离去,一刻也未多留。

云潇湘来见卓亦疏,却见他兀自思忖,似乎心有所想,便即疑道:“公子在想什么?”

一旁的李琎也是说道:“此次咱们能攻下土门,公子居功至伟。”

颜真卿也道:“全凭公子杀了何千年,此地叛军方才乱作一团,咱们才能一鼓作气攻下土门,否则的话仍是胜负难料。”

卓亦疏却道:“李归仁为何会在关键时刻收手,而且还引来何千年与我激斗。”

当时的情况极为凶险,李归仁本有机会击杀卓亦疏,可他却并未出手,反而趁此机会退出了战圈,并且以自己不敌卓亦疏为由请求何千年出手,这也是导致何千年死于卓亦疏剑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琎说道:“李归仁与何千年的武功相差无几,何千年不是公子的对手,李归仁也必然不是。”

李琎所言虽然有理,但却不足以解释此事,若是斗至生死之际,卓亦疏有信心击杀李归仁,可当时的情况却是自己因冉吟怀之故而分心,李归仁只需一撮而就,卓亦疏今日必死无疑。

冉吟怀谢过云潇湘救命之恩,心中仍是心有余悸,她倒不是在乎自己的生死,而是卓亦疏险些因为自己而命丧此地,这让冉吟怀即感动又害怕,她知他心中有自己,却也害怕他因此丧命。

颜真卿虽然攻下了土门,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前方忽然传来消息:哥舒翰兵败潼关,长安城的最后一道屏障失守了。

听的这个消息后,李琎立时如遭雷击,颜真卿也是说不出话来,颓然倒地。

只听传信那人说道:“哥舒翰将军贸然出兵与安禄山决战,中了安禄山的诡计,致使潼关失守。”

此时哥舒翰被安禄山所擒,此后再也没有回到过唐廷,而王承业也死于此战,也就不会再由人知道其中的曲折。

当初哥舒翰接道王承业的密报时大喜过望,彼时他被玄宗帝催促出战,只因没有把握而始终拖延,可是帝命不可违,哥舒翰知道出兵是唯一的选择,也是一条必死之路,幸而王承业说自己会攻下土门与哥舒翰前后围攻安禄山,哥舒翰这才放心大胆的出兵,哪知这竟是安、史二人的计谋,王承业不但没能攻下土门,自己反而死于此地,哥舒翰独自正面迎击安禄山,而且安禄山早有准备,以守株待兔之势大败哥舒翰的大军,从而夺取潼关。

可怜一代名将哥舒翰,手握胜机却兵败潼关,此战直接改变了安史之乱的走向。

此时就算颜真卿向前进攻也是无济于事,毕竟战机已失,只得据守不出。

李琎心系长安的状况,当下就要赶往长安,卓亦疏离开天平山时就是要赶往长安,后来因诸多变故方才来了河北,如今既然前方局势突变,卓亦疏自然要前往长安。

当下李琎率领不良人,还带着萧茹雪,与卓亦疏等人一起前往长安。

灵山派留在河北战场协助颜真卿,萧天华也未离去,毕竟现在李必伤势未愈,灵山派需要有一个主心骨。

卓亦疏等人急奔长安而去,在路上时,李琎说道:“公子,在我离开长安之前,已经见到了金宵宗的诸位朋友。”

卓亦疏去洛阳之前曾让高险峰等人前去长安,并且听李琎的吩咐行事,此时听得他所说,卓亦疏便即点了点头。

李琎又道:“太子早已料到潼关必然守不住,所以提前布局,让澈公主前往蜀中,可是蜀中虽然富庶,局势却也复杂,澈公主一人不足以应对,我向高先生等人求策,高先生说让庄先生前去蜀中相助澈公主。”

此话一出,卓亦疏却是一怔,不知高险峰为何要让庄修平去蜀中,但却听一旁的冉吟怀笑道:“公子难道忘了吗,庄先生若是去了蜀中,许家堡自然会帮自家姑爷。”

听得此话,卓亦疏当即恍然,此前摩尼教进攻少林寺时,金宵宗曾在洛阳遇见了许灵儿,她显然是对庄修平心生情意,此时高险峰让庄修平去蜀中,自然是因此事,许家堡在蜀中势力庞大,而且与其他几家左道势力同属悬天宫,有其相助,足可平定各方势力。

卓亦疏说道:“蜀中的局势虽然复杂,却是如今最好的去处了,蜀地没有文隐阁的人,如此可谓是免去了心腹大患。”

文隐阁也是当初卓亦疏与狄青联手所破,文隐阁只得退出蜀地。

只听卓亦疏又道:“而且蜀中的江湖门派中,左道虽多,但却尽数归于悬天宫统领,许家堡与虎渊阁、长虹帮等关系匪浅,必然不会互相为难,有许家堡策应,行事自然无阻。”

“前往蜀中的确是刻不容缓。”李琎说道:“只是不知道长安的局势能否支撑到皇上全身而退。”

此时众人虽然还未到长安,但却能料到长安的局势,必然已是乱作一团。

长安中,确实如此。

潼关失陷的消息传来以后,玄宗帝李隆基心中一沉,只道天要亡唐,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此时只得强装镇定,实际上却已坐立不安。

长安城中的百姓开始四散逃难,就连朝中官员都开始寻找后路,如今大殿之上,只有太子李亨与右相杨国忠站在这里。

杨国忠因妖道姜抚之事,已经不似从前那般受到玄宗帝的宠信,只是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偏偏偌大的长安城中无人可用,玄宗帝只得继续信赖杨国忠,此时杨国忠说道:“现在叛军居于潼关,与长安城相距不过咫尺,皇上乃是大唐的气运,不可与叛军正面相对,倒不如先暂避锋芒,待我朝中大将击溃叛军以后,再回长安。”

李隆基说道:“你的意思是让我出去避难吗?”

“皇上是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您所去的地方都不是‘避’,而是‘幸’。”杨国忠行礼说道:“臣恳请皇上幸蜀。”

太子李亨也是说道:“儿臣附议,父皇暂且幸蜀,待各路将军平叛之后,再回长安不迟。”

其实玄宗帝早就有心离开长安,如今叛军势大,若是一味的留在这里,只怕会成为叛军的阶下囚,这对一国之君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只是这话不能由皇上自己来说,毕竟这是逃难,所以需得由臣子提出来。

而此时杨国忠却也是有苦难言,一直以来,都是太子极力要让皇上幸蜀,只是皇上始终未曾应允,而太子却也没有放弃,一直在做准备,太子做的第一个准备就是除掉了杨国忠在蜀中的势力。

杨国忠曾在蜀地从军,他第一个贵人鲜于仲通就是蜀地大豪,后来杨国忠得势以后,还曾提拔他为剑南节度使,主管蜀地一带,按理说蜀地算是杨国忠的地盘,只是太子早有准备,先是去除了杨国忠在蜀地的势力,然后又派了梅妃之女唐澈前去蜀地,为玄宗幸蜀做好准备,一旦玄宗帝到了蜀中,必然落入太子的掌控之中。

但是太子却让杨国忠力劝玄宗幸蜀,这其中自然是有太子的打算,如今天下大乱,玄宗幸蜀的一路上并不安全,随时都可能被叛军追杀,一旦玄宗死于途中,那么力劝玄宗幸蜀的人就成了罪魁祸首,太子李亨不愿担这个风险,所以让杨国忠来向玄宗帝说幸蜀之事。ァ新ヤ~8~1~中文網ww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