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神鬼迷踪 >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又长知识了

神鬼迷踪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又长知识了

作者:来一碗面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8 21:54:31 来源:258中文

李承乾来了之后,病房里的欢乐果然就多了,因为,学了一段时间相声小品类的段子之后,李承乾说话时已经自带幽默感,不过,这种幽默和欢笑,止于李渊问了一句:“你在洺山书院学了啥。”

“孙儿在洺山书院除了基础文化课之外,主修的是文艺类,唱歌跳舞,还有播音主持,说段子我都在行,明年孙儿就可以在广播电台主持一档节目了呢!”李承乾很是得意的道。

要知道,书院里的文艺特长生,两届加起来,可是有近千人之多,在这么多人里面,除了那些跟着于秋从山庄出来的几个已经十岁以上的孩子之外,他是第一个可以在广播电台自己主持一档节目的学生,这证明,他是两届文艺特长生里面最强的。

然而,李渊听完他的讲述,整个脸却是垮了下来。

整了半天,李世民把儿子送到洺山书院来,是学习那些戏子艺人才会学习的贱业,身为李唐的王爷,李承乾怎么可以去做这些声色娱人的勾当呢?

“秀宁,你给朕说说,这是于秋的主意,还是二郎的主意。”李渊呼吸明显有些急促的道。

这个端午节,他过的可是真凶险,到这他都是第三次快要发心绞痛的节奏了。

眼瞅着李渊表情不对,李秀宁急忙解释道,“父皇可能对这个专业有一些误解,这是夫君和二郎共同的决定,也是承乾自己的选择。

至于这个专业究竟好在那里,恐怕您得去突厥,去高句丽,去新罗百济等等所有其它联盟成员国看过之后才能知道。

夫君和二郎都有一个很大的计划,这个计划,需要他们这些文艺特长生去实行,承乾此时学艺,也是为了将来能为国效力。”

“很大的计划?什么计划能让一个王子放弃自己的前程,去做这些下贱的事情?”李渊很是愤慨的看向李秀宁道。

似乎,她今天不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他就要现场心绞痛给李秀宁看一般。

“唱歌跳舞,播音主持,怎么能说是贱业呢?咱们夏国的百姓,人人都喜欢唱歌跳舞,爱听广播,那岂不是说,我们夏国的百姓人人都贱?你这个思想有问题啊!有很大的问题……”

还不待李秀宁开口解释呢,蔡老七就接上他的话了。

得,一物还得一物降,别看蔡老七是个农民,到了这种土都埋了大半截身体的时候,他也是什么都敢说。

还别说,以他的角度讲起一些事情来,李渊却是能更快的接受,因为,李渊会很自然的把他说出来的东西,看成是夏国不同于李唐的民风民俗。

比如,蔡老七讲到,夏国之所以有那么多外地人来做生意,除了因为夏国的商品制造的好之外,还因为他们喜欢这里的歌舞,因为这里的各种文艺活动,让他们争相学习这边歌舞,参加这边的文艺活动,本地人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多了,语言沟通的障碍变的越发小了,开始变的熟络了。

在他们模仿学习夏国的歌舞,唱词,语言之后,他们很自然的,就会接受这些歌舞,唱词里面所传达的内容,从而,接受这些内容,这样,就将中土的文化根植到了他们心中,让他们变的更加温顺,更加的像我们中原人。

过往的时候,突厥,吐蕃,高勾丽,会连续三年不寇边?

李唐之所以现在小有家底,几乎没有了内部的战乱,还不是因为这三年没有边患,百姓得以修养声息。

要是以前,一年两三个地方举兵造反都有可能。

当然,不管蔡老七怎么说,李渊对于戏子这个行业固有的成见,都是很难改变的,在听说蔡老七的孙子是主修政治的之后,李渊就更加郁闷了。

凭什么他一个农夫的孙子,要去学治国安邦之策,自己的皇孙,却是去学一些声色娱人之技?

不接受,这坚决不能接受。

“皇爷爷,要不这样,过两天我带您去看看小虎的表演,看过了之后你就知道我们文艺特长生有多厉害了。”李承乾眼看着李渊眉头越来越拧巴,开口道。

李秀宁闻言之后接话道,“是小虎的演唱会么?你皇爷爷这个身体,只怕不适合去那么嘈杂的地方。”

“朕的身体好的很呢!去看看无妨的。”李渊说着,就想要下床走两步给李秀宁看看,不过,还是被李秀宁一把按在了床上。

“您还是老老实实在病床上躺着吧!能不能去,还得医生说了算。”李秀宁一副没有商量的表情道。

被按在病床上的李渊眉头又再度拧巴了起来,看着李承乾纠结道,“你终究是帝王家的子孙,学习经世治国之道,将来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怎么就,怎么就……”

“皇爷爷,皇帝只能有一个人,如果所有皇族都学政治,那么,大家就都想争那个皇位,在咱们洺山书院,政治特长生的小院里是争吵最多的地方,孙儿不想和同学们争的不可开交,孙儿只想开心一些的活着。”李承乾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道。

闻言,李渊一下子就沉默了。

在洺山书院的学堂里,是同学之争,在皇室,那就是帝位之争,李渊现在面临的窘境,不正是因为他几个儿子太有这方面的才能导致的么?

而现在,突然听到李承乾说自己不愿意争,李渊再看他时,眼神就复杂了,也不能说他的想法对,更不能说他的想法错。

“我听蔡老七说,他孙子在洺山书院读了两年书,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承乾你也在洺山书院读了两年了,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么?”李渊终究是想要跟蔡老七比一比,开口问道。

“这个,皇爷爷您说的是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天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不下雨么?”李承乾有些懵道。

还不待李渊点头确认,蔡老七就接话道,“对对对,我们家大孙子就知道,天为什么会下雨。”

李承乾笑了笑道,“这个,孙儿也知道,而且,基本在洺山书院读完了一年级的所有学生都知道,这其实算不得什么很大的本事,只要看的懂自然课本就懂了。”

闻言,李渊一喜道,“你看,朕的皇孙也是懂天文地理的。”

李承乾被李渊莫名其妙的一笑搞的有些懵,啥时候他的笑点这么低了?

知道李渊这是在跟蔡老七较劲的李秀宁有些无语的叹了口气,这些老人家们难道是越活越幼稚了么?和一个老农民比起来,还没完没了了。

李渊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势头,接下来他又当着蔡老七的面不断的问李承乾问题,还别说,虽然才**岁,但是李承乾基本都是对答如流,没有错漏和不妥,懂的哪是真不少。

蔡老七连连称赞李承乾的聪明劲就跟他大孙子一样,赞叹书院里出来的孩子就是厉害,说的李渊是越发开心起来,不过,这种开心也是短暂的。

“陛下您看到了吧!这就是咱们夏国的下一代,夏王殿下有一次在广播里说了,随着咱们夏国的人口越来越多,需要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咱们就越发的需要更多有本事的人来帮助管理国家,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过往覆灭的很多朝代,就是因为管理难度越发大,而管理水平没有跟上,才出现问题,走上覆灭的道路……”

蔡老七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硬是把显摆中的李渊说的沉默了,因为,他后面举了很多让李渊目瞪口呆的实例,想到了朝廷目前的状况。

比如,朝廷根本都根本计算不过来几千上万种商品的税收,和每天上千万贯的来往账目,李渊这个皇帝更是看不懂这样复杂的账本,甚至都不会亲自去看这些账目,下面的人弄虚作假,你也没办法。

比如,城市人口密集,朝廷不懂得如何去防疫防病,不知道如何设置交通规则,不知道如何保障水源安全,排水道畅通。

人口数量过于集中,不能解决粮食运输的交通问题和储备的问题,能爆发出什么灾难。

一个聚集了两百多万人的洺京城,八成以上的人都不种地了,每天光是人消耗的粮食,就高达百万斤,更加别说牲畜,家禽消耗的粮食了,断粮几天,就可能会出现巨大的灾难。

也就是夏国,即有铁路,又有水泥路,能够快速通往周边有农耕田地的州县,而且,雨雪天气都阻挡不了,要是朝廷在长安聚集到两百多万人口的话,则是立即会出问题。

因为,现在一百来万人口都需要整个关中供养,扩大一倍的话,就需要一块产出不下于关中的土地,倍数于现在供养长安城的外部劳动力来支撑,这还需要有便捷的交通。

总之,国家的管理,你往细了看,处处都是问题,需要不断的建设补漏,而基础建设,是保障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所在。

所以,夏国在基础建设上面的投入一直都很大,也正是因为蔡老七的这一番讲述,李渊才知道夏国为什么耗资巨万来建造这些基础建设项目,不断的推进城市居住环境升级改革了,因为不改革,它可能会出问题,会打断现在快速发展的势头。

而在李秀宁口中得知夏国今年在基础建设上面的投入,将超过九千万贯的时候,李渊的下巴险些就掉在了地上。

据说,夏国去年全年的收入结余也就九千万贯左右,一下子全部都花出去?

李渊依稀还记得,此前夏国就有四个每年都会耗资千万贯以上的大工程在进行啊!每年都花**千万贯搞内部建设,夏国哪来的这么多钱,哪来的这么大的魄力?

当然,李渊还不知道,这些钱是用于夏国本土的建设的,各处海外港口补给站,军事基地的建设费用,以及早就已经聚集了超过十万各国青壮的上港经济区的建设方面,夏国同样投入了数千万贯。

目前,夏国一年差不多会花两年甚至是三年才能挣的到的钱在基础建设上,别问夏国为什么有这么多钱,因为夏国有银行,还掌握了印钞票的权力。

当然,夏国的收入每年也是在以两到三倍的速度增加,在后世看来,这是再健康不过的贷款提前建设了。

正是这些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大量的金钱投入,才让夏国每天都在巨大的变化,让洺山书院的学生能说出,一两年不来夏国,就可能与社会脱节的话。

在李秀宁长达半个多时辰的讲述之后,李渊算是长知识了,而且,他也更加觉得,自己在治国之道上,完全就是个门外汉了。

这种感觉让他又开始纠结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因为,蔡老七跟他的聊天仍然在继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