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神鬼迷踪 > 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

神鬼迷踪 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

作者:来一碗面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8 21:54:31 来源:258中文

军人文化宣传起到的作用,比其它各方面文化宣传起到的作用都不差,甚至更大一些。

因为,这个时代几乎大多数青壮,都要是要进入军队的,熏陶了军人,就等于是熏陶了整个国家的主流阶层。

于秋将东亚各国聚拢在联盟内,就是要打好这种文化熏陶的根基,为将来更加全面深入的融合,做准备。

在南诏六部收割了一轮积分之后,于秋就带着赵河等几个亲卫,进入到了并没有像后世那种的基础建设的玉龙雪山之中,每天都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摆弄那些玉龙蕨,这玩意,可真不是什么好种植的植物,即便是在后世,科学家也没能将其引种到室内人工栽培。

于秋有中级种植技术,已经有相当于后世高端种植业研究人员的水平,但面对这玩意,也有点抓瞎。

折腾了近一个月时间,他才用孢子,在适合其生长的高海拔,低气温的室外,帮助其繁育出了几株新苗。

索性,这个时代这种植物在雪山中还有不少,于秋只要有更多的时间,就能完成任务,只是,天天在四千多米高海拔的雪山里,冻的他有点够呛。

“殿下,苏将军那边有信来。”嘴唇上有许多血壳子的赵河,将一封长信递到了正在帐篷里烤火的于秋手中,立即又端起一碗于秋整天都会煮着的酥油茶开始喝起来。

他嘴唇上的伤口,是因为刚到这里的时候,吃东西嘴巴张的太大而撕裂开的。

谁能想到,寒冷的气温,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他嘴唇上的皮都给冻干了,像直接用开水洗澡,米饭怎么煮都不熟这样的事情,更加是他难以理解的。

也亏得于秋来这边的时候,将噶尔东赞给带上了,否则,很多问题,他们都解决不了。

而之所以来到这里,于秋给噶尔东赞和另外两名吐蕃议员的解释是,自己在这么高的雪山上培育植物,就是想解决吐蕃的耕种问题。

所以,他们三人成为了于秋在雪山上干活时候的主要帮手,并且将所有在高原上的生活技能全部都告诉了于秋。

由于种植任务需要于秋亲手完成,所以他现在的手也冻的跟包子一样了,那些亲卫们大多比他还惨,都不敢轻易的去碰自己的配枪和铁甲。

在展开了那封书信之后,于秋很快就将专门从系统里面兑换出来的手套给戴上了,略微痒痒的感觉,总比手不是自己的那种感觉要好。

总体来说,苏定方和阚棱的海上之行还是很顺利的,有那些墨家子的指引,他们在出海之后不到半个月,就找到了墨家在海外的栖居地,而且,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与那些固守在海外的老一辈墨家子弟发生冲突,而是展开了一轮谈判。

他们可以派一部分愿意离开当地的人回到中原来为夏国,或者是李唐朝廷效力,但是,必须要保障他们在当地的生活和人生自由权力不受限制。

他们可以接受朝廷将他们的栖居地划到治下,设置州县管理,但是,那些他们修建的房屋,开发的田地,种植的香料,树木等等产业,全部都是属于他们的私产,朝廷不能白白拿走。

他们可以接受朝廷一定程度的税收,但是不接受劳役征调,兵役征调。

此前,他们墨家,就是被这些东西给害了。

本来他们在制作机关消息,是用以自保的,却成为了各个军阀开战时,必须争取或铲除的对象。

这导致每一次中原发生大的战争,他们的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折损,简单的说,就是他们拒绝为战争服务,绝不参与战争。

最后,他们要求于秋也放归那些在叛逃回中原的年轻一代墨家弟子的自由,让他们想回去的时候,可以回去生活。

这些条件在苏定方看来并没有什么夏国不能接受的,所以,都替于秋答应了。

而作为交换条件,墨家子要为于秋在当地修建港口和军事基地,要知道,光是从当地叛逃回去的青壮就有五千之多,可见他们的人口已经不少,至少十到二十万,甚至,他们还收伏了爪哇国附近好多的原住民部落,虽然没有建立国家政权,但其实已经是一个以宗法门规管理治下的政权组织了。

所以,李唐朝廷如果想要接手当地的管理权,必须得派能震的住场的高官,最好是亲王过去,至于基层的官员,倒是可以就地选拔很多,毕竟,墨家子们用的大多也是汉字汉语,而且识字率不比中原地区差,只是发音和现在中原流行的燕赵腔,关中腔,有些差异而已。

于秋觉得,派李世民去就不错,以他现在的视角和野心,说不定没几年就能将整个马来半岛和中南亚地区,都收拢到李唐的治下。

苏定方和阚棱他们只是在那边待了半月左右,就启程往大食去了,按照日子算,他现在应该早就到大食了,甚至,都已经开启返程了,有了他们的这趟海上之行,于秋不仅能得到更加详细的印度洋沿海地图,还能激活整个西亚地区的贸易。

未来,从陆路过来行商的西亚商人,将会越来越少,而集合了整个长江流域地区产出的上港经济区的地位,将越发重要。

“我懒得提笔写信了,你让人带口信给李世民吧!现在咱们有了轮船,那些海外之地已经变的并不遥远了,让他准备带人去新加坡那边吧!我们稍后会开通每半个月一班的客船到那边去。”于秋跟赵河交待了一句道。

“那咱们什么时候返程呢?”赵河点了点头又问道。

“怎么着也还得将近一个月吧!正好赶回去过年。大队伍明年正月以后启程回去吧!这两个月的补给物资,可以从沙门岛那边出。”

“好嘞!”

见于秋终于定下归期,一分钟也不想在这里待的赵河总算露出了一丝笑容,然而,这一笑,又让他感觉嘴皮子有些疼,就现在这个情况,回去了之后,不养上半年,他的嘴唇和皮肤是很难恢复之前的模样了。

看到雪山上的绿色越来越多,噶尔东赞的心情也就越发的好了起来,在他看来,把这种草种的满雪山都是,以后牛羊就不愁食物了。

然而,问过于秋之后他才知道,于秋给吐蕃人的种植计划,是在山谷海拔较低的地方,多种红薯。

这中作物的茎叶根都能吃,割了还能再长,是养人和养牲畜最好的作物,利用率最高了。

至于吐蕃值钱的东西,于秋还真给他罗列出来了很多。

就比如他刚刚从外面收集回来的那种像虫子一样的草根,于秋叫做冬虫草,这玩意吐蕃有很多,但是,于秋却愿意出两百钱一斤的高价找他们收购,这在他看来就很不可思议,要知道,两百钱,现在差不多能在李唐买一石粮食了。

而他只用了一个下午,就在山里找到了五六斤这种冬虫草,如果一个吐蕃百姓,一天个下午,就能挣五六石粮食,那简直是一件美的不能再美的事情了。

他却不知道,于秋在雪山上的这些日子,就是靠着这些虫草过日子的,每天晚上一砂锅虫草顿鸡汤,喝完之后,整个胸膛里全是火,多冷的天气都不怕,就是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有点想在洺京的三个老婆。

还有藏红花和其它很多藏药,别看高原寒冷,植被少,在后世,那可是有中华大药库之称,上千种好药,都是产自藏区,只是,他们目前对于医药知识太过匮乏,完全不知道这些药材的作用而已。

李世民在赵河的属下把话传出去之后的第三天,也到了玉龙雪山这边来,然之后,很快就跟赵河一样,嘴巴枯出了血,脑袋也晕晕的,从里到外一阵阵的疼。

“为什么我们汉人到了这雪山之上就会头疼无力,而吐蕃人却一点事情都没有?”李世民想喝于秋煮的酥油茶,然而,嘴唇的伤口,在碰到热茶之后又痛的难受,每口茶喝下去,都有点血腥子味,这顿时就让他更加感觉恶心反胃,喝不下去。

这也算是让他深刻的体会到了,为什么蜀中的商贾,都上不去吐蕃高原的原因了,毕竟,按照于秋的说法,现在的高度,还比吐蕃很多地方都要低,而越是往上走,他们还会越难受。

“因为你的大脑缺氧,氧你知道是什么吧!空气成份中的一种,人吸气,就是要吸里面的氧气,吐出其它废气,海拔高的位置氧气稀薄一些,在氧气充足的地方生活习惯了的人到了这样的位置,需要长期适应。”于秋看到李世民一副想死的表情,有些好笑的道。

“那,你有办法能够解决吗?”

“有啊!吸氧气包可以缓解头疼,不过,氧气包这东西,也只是暂时缓解,最终还是要靠适应。”于秋拍了拍自己身边已经不用了的氧气包道。

李世民一把将其拉了过去,前后看了看后问道,“怎么用?”

“扒开筛子,放在鼻孔里面吸气。”

李世民依言,不一会,果然就舒服了很多。

“这东西,能大量制作么?”李世民很有兴趣的看向那个氧气包道。

“能,只要给的起钱。”于秋笑了笑道。

“那当我白问了。”李世民翻了翻白眼道。

按照过往的经验来看,只要于秋提了个钱字的,都不便宜,他想要装备军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又狠吸了几口氧气之后,李世民才问正事道,“你为什么想要我去那个什么,新什么,新加坡?”

“看地图。”于秋直接指了指自己帐篷里面挂着的那张地图,上面他已经专门将新加坡的位置标了出来,让李世民不解的是,地图上以这个点为中心,画了好多个圈。

“这个,看上去好像很远的样子。”

“远么?不到半月,我夏国的轮船就能到达了这里,比南美洲近的多,比你从长安派一个官员到江南道上任还要快。”

闻言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道,“那也用不着我亲自去吧!”

“领会到了这个圈的意思,你就肯定很想去。”于秋笑了笑道。

闻言,李世民盯着那个大圈看了许久,眼神中突然爆出了一丝精光。

初唐大农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