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神鬼迷踪 > 第两百八十四章 拓海号

神鬼迷踪 第两百八十四章 拓海号

作者:来一碗面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8 21:54:31 来源:258中文

西北的战事情况,最终会化成一张战报,传送到于秋的手上,在于秋刻意弱化洺州对外征伐的情况下,军人在战场的各种惊人表现都不会对民间宣扬,生活在洺州的人们,是感受不到那些波澜壮阔的画面,以及洺州的王霸气质的,大多数人至今都还不知道,洺州为什么做任何事情都顺风顺水,没有人敢阻拦。

因为,自从于秋领导洺州之后,洺州军便再无败绩,任何国家和组织,都不想与洺州发生军事冲突,即便是五姓七望,山东世家,都需要潜心发展军备之后,才敢向洺州出手。

于秋在股东大会之后,再度开始闷头造起了船,直到月中的时候,他才收到西北的消息,那些阵亡烈士的遗体,已经在灵州装棺运回洺州,他们的牺牲,代表着西北战事的彻底终结,接下来的日子,高雅贤将会将带领着属下,让这一地区彻底失去发动战争的能力。

反倒是李世民有些懵逼了,他拿到了一张近乎完美的战报,然而,收缴到的战利品,他却未必能消化的完,因为,他要快速赶往长安,防止李建成在那些世家子的怂恿下对李渊不利,抢先登上大位。

所以,当它要出发返程的时候才惊觉,自己能带走的,其实只有高雅贤给他留下的那几辆大车,至于三四十万头牛羊马匹,和十几万的俘虏,许多吐蕃人,和羌人留下的装备物资,他只能就近送到灵州附近洺州军的驻地。

此时由不得李世民不仰天长叹,然后忍痛割舍,洺州上下个个都跟于秋是一个德性,铁公鸡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们,想占他们的便宜,是一点门都没有的,李世民忙活了半天,完全是在给洺州军做义务劳动,帮洺他们收残扫尾而已,因为,他们拿住了他的死穴,皇位。

当李世民带着属下的人马日夜兼程往长安赶,准备应对一场巨变的时候,洺州的巨变,也终于在六月十八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拉开了序幕。

“各小组,请对拓海号进行最后的安全检测。”于秋在船坞的车间里,向两千多号造船工匠朗声道。

这艘船是以王拓和曾海的名字命名的,寓意也很好,开拓海疆。

手上的伤势已经基本痊愈的两人,还专门被于秋请来了船坞观看这艘轮船下水的仪式。

“是~!”

船坞里响起一声整齐而响亮的口号之后,所有工匠们就提着工具箱,通过木架楼梯爬上了这艘船舷有一丈多高,而且,散发着金属光芒的大船。

很快,船尾两个巨大的金属螺旋桨转动的轰鸣声便响起。

“左右发动机,运行正常~!”一声大喊被发动机运行小组的全体成员喊出来之后,于秋就在自己的工作簿上打了一个勾。

而这时,在两个推进发动机中央,一个巨大的船舵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左右转动起来。

“船舵转向操作系统运行正常~!”这是操作控制小组在船内一起发出来的声音。

于秋再度在自己的工作簿上打了个勾勾。

而这时,船身上突然爆射出了很强烈的亮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人原本有些发愣看着这个铁家伙,此时被船上发出的亮光照射到了眼睛,顿时用手遮住了眼睛。

“船内电力灯光系统正常~!”这是电力安装小组发出来的声音。

像这种内部刷了水银底的照射大灯,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之前在山庄都没有见过的,那些造船的工匠自然也没有见过,此时,大家都被这样的灯光亮瞎了眼。

再之后,大家便见到一个很大很长的长筒状的东西,在夹板上的驾驶室顶端转动,很快,在驾驶室内操作着这个东西的工匠便喊道,“瞭望镜运行正常,已实现三百六十度全视角转向观察。”

这个大长筒大家倒是认识,是一个大望远镜,比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之前弄到手的那种竹筒望远镜强多了,可以看清楚一千多丈以外的物体,如果在视角宽阔的海面上,两千多丈以外的目标他们都能观测。

“传讯装置检查完毕,一切正常。”在瞭望镜安装小组之后,又一个小组在夹板上喊道。

拓海号的传讯方式目前有三种,其中两种,是对外传讯装置,夜间传讯,是不用颜色的灯光闪烁不同的次数,可以给洺州军其它军舰的观察手一个数字代号,拿着这些数字代号对着密码本,观测手很快就能知道他们传递了什么内容。

还有一种是白天传讯,还是用的是旗语,多数时候,是靠士兵手动传讯。

还有一种是对内部传讯的装置,于秋用的是电流讯号,不同的滴滴声,可以对船内操控不同位置的船员发出指令,就像一个短距离的电报机一样。

不过,这艘船之后还会加装另一种简单的近距离传讯装置,那就是高音喇叭,于秋有中级物理技术,蒸汽发电也应用的比较成熟,造这个东西可不难,只是,目前还没有什么必要装置上去。

至于安装电话用于船的内部通讯,也不难,只是于秋目前还没有功夫去搞设计制作而已,最初级的短距离通讯电话,在于秋这里,同样是没有技术难点的,将其用于一个三百吨的钢包木结构船上,没有必要,以后造更先进的大船,可能会用上。

“船体防撞装置检查完毕,一切正常。”十多个沿着两侧船舷检查了一遍的船工从楼梯上滑下来道。

所谓的防撞装置,其实就是一些略微硬化的桃胶,它和后世的汽车轮胎一样,只要在船舷两侧装上厚厚的一层,船停靠在码头上晃动的时候,就不会直接与码头边的混凝土岸壁摩擦,导致受损,在撞击的时候也有一点缓冲作用。

“紧急逃生装置检查完毕,一切正常。”

这个紧急逃生装置除了羊皮气囊船和救生圈,救生衣之外,还有一种充气大球,就跟后世海上游乐场里面的滚水气球一样,人只要进到这个气囊里,就能随着海浪和人的走动,快速的在海面上移动,适合短距离逃生。

只是目前于秋还没有做出那种纯透明而且韧性很足的塑料,气球做的不是全透明的,这样也防止了待在球里的人被海上的太阳爆嗮。

“后勤保障设施检查完毕,一切正常。”

拓海号有六十多米长,近十二米宽,平时保持其各项功能运作的船员将会多达近百号人,而且以这艘船的燃料每次装满,可以在海上行走两三个月。

一百多号人在海上生活两三个月,需要大量的淡水,粮食,蔬菜,甚至还需要医生,药物,以及一些缓解憋闷情绪的娱乐,还有许多用于补充食物的捕捞设施,以及补充淡水的滤水,蒸水的装置,这些就都归后勤保障组检查管理了。

于秋最后在工作簿上画了勾,便面向所有船员道,“所有试航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放吊臂,打开船坞大门,准备推船入洺水试航。”

于秋一声令下,船工顿时向船坞两侧的吊臂绞盘跑过去,数百人喊着号子,拧动绞盘,数百条原先将船体吊在空中的粗铁链便开始缓缓的向下垂落。

“推船入水?你把船造的这么大,还通体包上了钢铁,至少有好几十万斤,怎么推的动它?”房玄龄十分惊讶道。

他原以为于秋会让人从洺水边掘沟引水到船坞里面来呢!这样只需要把船坞底部挖成深沟,船一放下来,就可以直接入水,却不想,于秋是要用推的。

“当然是用手推,几十万斤而已,我一只手就可以推的动。”于秋轻松一笑的回答了一句,房玄龄顿时又愣住了。

不过,他也看出了一些端倪,在船坞的大门打开之后,他看到了船坞底部一直通到洺水河边,地面上全部都有布置,铺设着一些圆圆的滚木。

“解除吊挂锁链。”

见到船身已经在略微成斜坡状的滑道上稳稳着地之后,于秋朝大家伙下令道。

船工们一阵拆卸之后,船舵已经收起的拓海号,就完成了入水前的所有工作。

“兄弟们,下水之后能不能稳住,就是对咱们这些日子的成果的最好的验证,大家给鼓鼓劲。”于秋走到了滑道上,手按在船头的铁壁上道。

“拓海,拓海,开拓四海……”

“拓海,拓海,开拓四海……”

两千多号船工激动的鼓着掌,不断的齐声大喊,脸上满是激动,于秋朝大家笑了笑,身体整个成弓步,按在船头上的手掌顿时发力,果然一个六十多木长,十二米左右宽,船舷都有一丈多高的钢铁大家伙,被他推动了。

“这……,莫非于秋有移山填海之能?”搞不清楚滑道原理的长孙无忌震惊的张大了嘴巴道。

将目光注视到滑道上的房玄龄则是指了指那些滚木道,“应该是这些东西有特殊的设计,有了这样的设计,洺州造船工匠不需要下水干活,冬日里也能不停的建造,以后只怕会造出很多这样的钢铁大船。”

“于秋不是说了,这艘船没有问题的话,马上就会再建造两艘,船架都已经准备好了。”长孙无忌指了指隔壁的船坞道。

房玄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惊讶的倒不是这艘拓海号和另外两艘和拓海号一样的船会开始建造,而是在造船厂这些船坞的旁边,已经开始修建一个更加巨大的船坞了,比现在这些船坞加起来还大的船坞,他现在,都已经不怀疑于秋能造出载货五百吨,一千吨,甚至更多载重的货船了。

而且,他觉得这艘钢铁大船,并非只是用于运货那么简单,而如果运用于军事,它肯定还有很多自己这些人没有见过的武器装备安装上去。

随着于秋一步步的向前,拓海号的船身向洺水里倒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船尾即将接触到水面的时候,于秋送了一把劲,船身便在最后这一段最为平滑,并且装有滚珠轴承的滑道上快速向后划去,于秋站在原地,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拓海号入水。

这个时候通常会有很大的颠簸,承受不住这样的颠簸,这艘船就是不合格的,承受住了,在海上,也差不多稳了。

而以后要造更大的船的话,为了考虑船主樑的承受能力,还不能采用这样的倒滑的模式,需要侧滑,承受更大的颠簸,通常是船身能在水里稳住了之后,再去安装轮船内部的精密器件。

“哗啦啦~!”

水声大响,拓海号在水面上剧烈的晃动了几下,掀起了好多大浪,不一会,它就稳稳的停在水面。

“哦!~成功喽~!我们造出钢甲大船喽~!……”

欢呼声一瞬间从船坞边上的岸边爆发出来,刚才还屏住呼吸的船工们,无不喜极而泣。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