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这个修士很危险 > 第一五一五章 从蛮夷到汉人

这个修士很危险 第一五一五章 从蛮夷到汉人

作者:想见江南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16 13:01:48 来源:258中文

大汉正在全面列装这种已经体现出来威力的新式火器。

并且也只有大批量生产列装,才能让一种武器存在的缺点彻底暴露出来,小规模的试验性质列装并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火枪大规模列装之后,关于枪刺以及装填等等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但是现在大批量生产并且列装的火枪还没有真正参与过一场战争,借用这一次大汉南征,工部也想要对火枪以及其余的器械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改善,因此工部对这一场战争也是期待已久。

这些搞研究的疯子,在李询看来,当得知要发动战争的时候,甚至要比军人们还要激动。

而疯子,从来都不少,除了工部的这些之外,还有太医院的那些。

孙思邈,这是李询印象最深刻的名字,而和孙思邈一样的人,军中还有七八个,他们的徒弟更是有五六十个。对于所有的军中将士来说,这些人不啻于活菩萨,自从他们来到军中,军中再也不用为一些小病小痛而苦恼。

但是对于那些被抓捕的林邑人密探或者游兵来说,这些名字和噩梦没有什么区别,当然他们的梦一旦开始,就再也结束不了了。

李询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他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林邑人的密探被五花大绑着进去,而出来的时候,人都已经很难拼成完整的了,目睹这一幕的一些老卒,都有好几顿饭吃不下去,毕竟那些乱七八糟的内脏拖了一地,就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卒也忍受不了。

而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虽然很清楚孙思邈他们在干什么,也知道他们是为了以后在战场上能够救死扶伤,李询也只能下意识的和他们保持距离,不过还好大多数并不知道这件事的将士们,依旧把他们当做神仙供奉着,有他们在,军中对于征战南方的底气都足了很多。

毕竟南方最令人害怕的就是瘴气以及那些林邑人们不知道怎么制作的毒箭、毒镖,这些东西或许还不至于让人死亡,但是一旦中了毒,缺胳膊少腿却是很正常的,而孙思邈他们曾经努力挽救过一个中毒的将士,通过切掉病变的地方保住了他的手臂,让将士们对孙思邈等人更是多了几分信心。

中军帐中,孙思邈代表这些随军的医生们也在,他们头上可都是顶着太医的名头,在官衔上并不比军中的偏将低,因此自然也有资格位列此处。

看着众将领昂然离开,李询下意识的看向慢吞吞的同样转身的孙思邈。

孙思邈笑得很开心。

李询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他下意识的觉得,林邑人可能真的要倒霉了。

——————————-

林邑人要倒霉了,有相同想法的并不仅仅是李询,杜齐此时叉腰站在一处山坡上,尽力向南看去,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在他的脚下,一望无垠的原野上,人们正在努力的耕耘。南中气候怡人,四季如春,即使是冬天也没有和春天存在明显的区别,所以在这里自然也就不存在冬天农闲的说法。

自从大汉入南中之后,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

官府出面组织耕种,原本居住在山中的蛮夷部落纷纷下山,他们每个人从官府那里领取自己的土地,而同时也领取自己的身份牌证,官府借助这次机会完成了对蛮夷部落的人数清点,同时蛮夷部落们也终于能够借助华夏先进的耕作技术,让原本的刀耕火种成为历史,也再也不用为饿肚子犯愁。

至于各个部落的酋长,朝廷自然也给他们委派了里长、亭长的官职,相当于后世的村长和乡长,通过他们来管理自己手下的百姓,对于这些酋长们来说,或许丧失了原本占山为王的权力,但是生活的变得更加富足,是他们更愿意接受的。

如果不是没得选择,谁愿意每天在山上风餐露宿,靠山林的产出饥一顿饱一顿?

而随着南中基层政权的稳定,大汉接下来的政策自然就可以稳步推行,商部、工部和学院作为现在大汉征服一个地方冲在最前面的力量,在南中自然也是如此。商部的贸易网络很快就向这边蔓延,并且逐渐把整个南中纳入大汉的贸易网络之中,来自于天南海北的货物很快就吸引了南中人的注意力,而通过和来自其余地方的商人进行贸易也能够为他们创造额外的财富。

工部自然不用说,一座座工坊的设立,让南中各个部落的人们在除了耕作之外又有了新的选择。之前大汉的工坊还因为缺少丁壮而不得不利用战俘,但是现在工坊越来越多,流水化的生产意味着学徒不需要太长时间的培养就能够上岗工作,而且工坊的高利润也意味着工人能够得到高报酬。

至于学院,说实话朝廷在背后的推动远远比不上前两个,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忽略华夏的学者们想要教化蛮夷的决心和勇气。

早在当初大汉才立国的时候,成都书院就已经开始筹划南下,后来各地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开始联合起来对南中地区进行援建,不断的派遣人手前往南中,建立一座座的学堂。

这些学堂的主要目的就是教授南中百姓们最基本的一些汉语知识以及文化学说,和华夏中原地区的书院自然是没办法比的,但是这将会培养南中百姓对于华夏汉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这一代的南中孩子以及下一代的南中人长期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自然也就会逐渐忘记自己的出身,并且融入到华夏这个大家庭之中。

从蛮夷到汉人,这并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书院的努力自然也被朝廷看在眼里,朝廷开始出面推动到对南中的援建,尤其是对口援建,江南、荆州和巴蜀各地的社会各界纷纷登场,支援南中。

在南中的工作经历不但能够让他们获得官府的奖励,还能够极大的增强他们之后回到家乡高就的可能。本地的官府和商号也都倾向于任用这种有丰富外出工作经验的人。

在这个大建设、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波澜壮阔的时代,人才显得非常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