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斩天封神 > 第485章 归义布局

斩天封神 第485章 归义布局

作者:依然饭稀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8:13:04 来源:258中文

虽然李晔当时没有刨根问底,但是第二天的元日大朝会,一些眼尖的人便发现圣上的兴致有些不佳。

但这些人也知趣,没有多问,以免破坏这节日气氛。

不过当天大朝会,除了例行的那些事项外,让几个皇子公主读书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那庞大的老师阵容,还有那些学生,无一不让这些朝臣动容。

郑畋去世被追赠太傅,但王徽却是以太傅致仕。

太,指的是太子;傅,就是老师。

说白了就是未来的帝师。

虽说当今陛下没有立下太子,但是目前最年长的三位皇子都在一起学习,意味着都是王徽等人的学生。

三皇子倒没人在意,毕竟其母妃只是昭仪,而且张昭仪本身的家族也不强大,听说只是一商贾家族,没法给张昭仪和三皇子多大的帮助。

众人看重的其实就只有大皇子和二皇子。

两人都是太子的有力竞争者,一个母亲是皇后,一个是丽妃。

但无论是哪个皇子成为未来的君王,王徽等人都是帝师,这是很多人都羡慕不过来的。

一些聪明的人还发现一个问题,这些皇子、公主们的老师跟皇后和丽妃两个外戚家族都没多大关系。

在诸位皇子公主和宗室子弟上元节后便开始读书一事的吸引下,河西的事反倒是没多少人在意。

不过李晔对这个事却很看重。

便把裴荣、郑从谠、李嗣周、李和李简五人叫了过来,谈谈河西归义军的事。

“李简,你之前说张淮鼎死于刺杀?刺客是谁派的?”李晔神色严肃地问道。

“回陛下!”李简拱了拱手,“经过河西锦衣卫的打探,有了些眉目。

嫌疑最大的就是回鹘人,因为据锦衣卫打探到的消息,刺客就是回鹘人。但臣认为,回鹘人的嫌疑虽大,但主谋不一定是回鹘人。

除了回鹘人外,臣认为张淮深的旧部也有很大的嫌疑。

但归义军方面都没多少头绪,归义军上下都认为是回鹘人做的,现在群情激涌,欲对回鹘用兵。”

“此时归义军还有实力对回鹘用兵吗?乾宁三年,归义军便败在甘州回鹘手上,这个时候张淮鼎遇刺身亡,归义军群龙无首,还有功夫对回鹘用兵?”李嗣周一脸的鄙视,

去年那一战,归义军元气大伤。本来众望所归的张淮鼎,也遭到各方的质疑,特别是李明振死后,其妻子和几个儿子都很不满。

现在张淮鼎又遇刺身亡,毫无疑问会让归义军的内部矛盾变得更加尖锐。

李晔抬起手问道,“现在归义军是谁当家?对于归义军节度使,张淮鼎死前可有交代?”

“回陛下,张淮鼎死前曾留下一言,托孤索勋,想要其辅佐其子张奉承为新的归义军节度使。

想来归义军的使者很快就会来长安向陛下汇报此事,想要迎张奉承回沙州。不过根据下面的人汇报,索勋好像并不想迎回张奉承,很有可能半路动手杀掉张奉承,然后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李简回答道。

“陛下,臣以为何必让张奉承或者索勋担任这个节度使?朝廷正好趁这个机会,任命新的节度使,把归义军彻底掌握在朝廷手中。”李嗣周建议道。

李嗣周是兵部尚书,而他又是为朝廷着想,自然敢说这话。

“陛下,臣以为不可。”侍中郑从谠随即站出来反对道。

虽然郑从谠依然担任侍中,位列大学士,但其平时很少管朝中的事,是内阁七人中最低调的一位。

但其分量却很足,就连裴荣也都对其很客气。

“郑侍中为何这么说?难道这么好的机会,朝廷就要错过吗?”李嗣周有些不满。

“陛下,李尚书。”郑从谠拱了拱手,然后娓娓道来,“安西大都护府和凉州都督府设立时间尚短,其辖地也不敢说安然无事。现在正值朝廷刚刚立足河西,无力西顾,这个时候若是朝廷直接任命非归义军之外的人为节度使,势必会激起整个归义军的不满。

所以臣认为可以以张奉承为新的节度使,这样就能把忠于张氏家族的那些归义军将领争取过来。

张奉承年幼,不足以震慑归义军的悍将,这个时候朝廷便可以任命忠于朝廷的官员到归义军,再把一些对朝廷控制河西有威胁的归义军旧部调离河西。

这样一来,不出几年,朝廷便可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控制整个归义军。”

李晔听了之后,不断点头,郑从谠不愧是老臣,考虑事情就是要周全一些。

“陛下,郑侍中所言有理,是臣有些着急了。”李嗣周连忙认着错。

李晔笑了笑,“覃王不用太过介怀,郑侍中乃五朝元老,考虑事情自然要老道一些。覃王你可以多学学,一味地太冲动可不能帮朕管理好兵部。”

“陛下教训的是!”李嗣周行礼道。

“陛下,刚才李指挥使话中说索勋可能篡权,臣认为可以利用这个事做点文章。若是能除掉索勋这个归义军仅剩的元老,对于朝廷掌控归义军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能借机收拢归义军人少,减少朝廷入主归义军的阻力。”裴荣自然没有放过这个建功的机会,很快便想到一个好办法。

李晔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好主意。”

锦衣卫的情报速度自然比归义军的使者速度快上不少,要知道从沙州到长安可是有四千里,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也也得十天左右。

八百里加急只是个形容而已,真正一天跑不到这么远,一般在里之间,而且还是得在驿站十分完善的情况下。

从凉州到长安的驿站都不能确保20里一站的标准,从沙州到凉州就更别说了。

何况张淮鼎身亡一事,还不足以用八百里加急来汇报,速度自然不快。

所以当归义军爬来向朝廷汇报的使者在上元节过了后才到长安,当张奉承知道其父遇刺身亡的时候,其父亲已经去世快一个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