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斩天封神 > 第435章 雄心勃勃(三更)

斩天封神 第435章 雄心勃勃(三更)

作者:依然饭稀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8:13:04 来源:258中文

“大唐皇帝诏曰:前凉州刺史张淮鼎,治理凉州有功,承袭父荫。。。。现特加张淮鼎为敦煌县伯,拜河西归义军节度使!”

听到自己不仅被朝廷任命为归义军新任节度使,还被册封为敦煌县伯,张淮鼎愣了一下后突然大喜,连忙行礼。

“臣张淮鼎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道圣旨是由李亲自宣读,声音虽说不是特别大,但还算是比较洪亮,起码大堂内众官员、将领都听得清清楚楚。

而众人看向张淮鼎的眼神,也发生了变化。

说实话张淮鼎这次上位并不光彩,兵变不说,而且还杀了张淮深以及其六个儿子,不谓不狠。

虽说这人不是张淮鼎杀得,而是索勋杀的。

不过其中肯定有张淮鼎的授意,不敢索勋也不敢随便乱杀。

这封圣旨算得上是从吐蕃占领沙州这一百多年年,第二封出现在沙州的大唐朝廷圣旨,而且还是由朝廷礼部尚书亲自宣读。

要知道张淮深当了多少年节度使,为了求这封圣旨而不得。

不过从昨天朝廷使团抵达后,他们就真正明白张淮鼎跟朝廷的关系。

之前张淮鼎带来的骑兵中的那五千精锐,跟负责护送使团的那两千精锐骑兵装备几乎完全一样。

不用想也知道那些装备得自朝廷。

有着朝廷的支持,难怪张淮鼎敢起兵攻打沙州。

如今张淮鼎势大,加上朝廷的支持,即便是有对张淮鼎不满的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反调,那根本就是找死。

“敦煌伯请起,来之前陛下曾说过,节度副使、行军司马以及各州刺史,敦煌伯决定人选后,朝廷后面会补一道圣旨。

至于其他人员,敦煌伯可以自行任命然后向安西大都护府报备即可。”

李笑着道,然后把圣旨递给了张淮鼎。

“多谢李尚书,还请李尚书一旁就座,今晚上张某会在府上设晚宴,还请李尚书务必出席。”

李带领的使团会在沙州待至少半个月的时间才会离去,在回去的路上然后会在沿途各州县停留一段时间,了解当地情况,最后才会回到长安。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张淮鼎准备烧在甘州回鹘身上。

归义军两大外敌,不是吐蕃,而是回鹘,一西州回鹘,一甘州回鹘。

奈何西州回鹘太过强大,人口近百万,全力之下战士近二十万人,根本不是归义军目前可以力敌的。

所以张淮鼎就把目光放在了甘州回鹘身上。

在他担任凉州刺史的时候,自然不会跟强大的甘州回鹘作战。

但如今他变成了归义军节度使,管辖整个归义军十余万大军,自然不用惧怕甘州回鹘。

张淮鼎的节度使之位虽然得到朝廷的承认,但毕竟是靠政变得来的,所以他需要立威。

怎么立威?自然是战争!

不过当张淮鼎提出对甘州回鹘用兵的时候,李明振就表示了坚决地反对。

“仆射,如今归义军局势来之不易,应该好好休养生息,消除内部不和因素,贸然对甘州回鹘用兵,实在不妥。

我归义军虽然兵力多于甘州回鹘,但甘州回鹘人口二十多万,战士六七万之众,即便是我们最后能击败,也会元气大伤,实在不明智。”

“李司马,你在质疑本仆射的决定?如今归义军内忧外患眼中,西州、伊州更是被西州回鹘占领。

整个归义军管辖的不过沙、瓜、肃、甘四州,而肃州和甘州遭到甘州回鹘的蚕食,只能龟缩于州城以及附近十余里的地方。

长久下去,归义军还算是归义军吗?”张淮鼎反问道。

张淮鼎自然是雄心勃勃,在他看来‘东取河兰广武城,西扫天山瀚海军,北定燕然阴山道,南尽戎羌川藏平’这才是归义军应该做的。

东取河兰广武城就算了,凉州都成了朝廷控制的地方,这显然不现实。

不能向东发展,可以向南、向西、向北发展啊。

若是连甘州回鹘都收拾不了,他如何实现恢复昔日归义军统率河西十一州的局面,就只满足于现在的四州?

“可现在归义军上下不想打仗,他们习惯了现在的平静生活,你这样会把整个归义军拖入战争的深渊!”李明振针锋相对道。

“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仆射?”张淮鼎气得胡子直抖。

看到局势有些不对,旁边的索勋连忙站出来,“仆射,李司马也不是故意的,仆射不要动怒!”

“哼!”张淮鼎一甩袖子,脸色依然不太好看,“索勋,你怎么看本仆射提出的对甘州回鹘用兵一事?”

索勋有些为难,两人都不能得罪,但若是和稀泥的话,显然还会把两边都得罪。

“仆射,李司马,其实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向朝廷请求援助?若是他们能出兵在凉州方向牵制,我们归义军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朝廷?”张淮鼎眉头紧皱,别人不知道,他对于朝廷的情况比较了解,目前朝廷根本不可能大规模在河西用兵。

“想要说动朝廷出兵并不容易!”

“仆射可能贵人多忘事,甘州回鹘手上可是有朝廷感兴趣的东西。”索勋笑着道,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朝廷感兴趣的东西?”张淮鼎一时没想到是什么。

李明振倒是有些所猜测,“你指的是大马营草滩?”

大马营草滩,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若是说它在后世的另外一个名字---山丹军马场,知道的人就多了。

在后世,那可是世界第一大军马场。

大马营草滩历史悠久,从霍去病击败匈奴占领这里后,西汉、东汉、北魏、隋以及现在的唐都在这里设立了马场,也是中原王朝最重要的马场之一。

在唐朝前期,巅峰时期可以每年为朝廷提供七万匹战马。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虽说朝廷如今不缺马,但最大的牧场也只是松州都督府下辖的牧场,如今每年可以向朝廷提供一万五千余匹战马。

朝廷也在陇右以及盐州陆续成立了三个上牧,但都是刚刚起步,朝廷的战马还是靠从陇右各部落购买。

购买的战马自然不如自己饲养的可以保证质量和数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