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斩天封神 > 第248章 平藩五策

斩天封神 第248章 平藩五策

作者:依然饭稀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8:13:04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殿下,下官有五策可以助殿下平定天下藩镇。”

看到李晔担忧眼前局势,一旁的李振在适当时机开口道。

“噢。”李晔好奇地看向李振,“平藩五策?李长史详细说说。”

此时的李振不再担任右天策军监察署丞,而是调到寿王府担任长史,同时负责锦衣卫情报系统。

设立锦衣卫之初,李晔对其的职能很明确,即负责王府安全以及情报侦查功能。

不过到了长安后,他一直想着拆分锦衣卫,只是时机未到。不过李晔想把情报系统和护卫系统分开的想法也不是什么秘密,现在只是一个尝试。

让李振负责,主要是李振这人聪明,而且心狠。至于忠心,这么久的观察,算是过了关,不然李晔也不会让对方来负责。

李振微微行礼,然后说道,“正如几位同僚所说,现在藩镇割据势力强大,殿下不宜过于急切,而应缓缓图之。

第一,伐西川,让西川置于朝廷实际控制之中。虽然现在朝廷在殿下的帮助下,掌握了凤翔、山南西道、东川、邠宁和京兆府。不过正如李府尹和李尚书所说,京兆府百废待兴,邠宁现在被杨守亮掌控,凤翔百姓疲惫不堪。山南西道和东川加起来才能比得上西川的富裕,所以下一步取西川,不仅能增加朝廷税收,还能以蜀地三镇为大后方,这样殿下方可有实力和资本去平定藩镇。

第二,稳关内诸道。虽然殿下暂时跟杨复恭达成同盟,泾原、鄜延也听从朝廷的调遣,但毕竟形同割据,不得不防。而且杨复恭以及杨守亮从长远看对于殿下威胁甚大。我朝历有宦官自行废立君王的管理,相信杨复恭也恨不得除殿下而后快,所以殿下与杨复恭迟早决裂。夺取西川后,殿下就应该考虑如何解决杨复恭,然后泾原、邠宁和鄜延、秦州四镇彻底纳入殿下的掌控之中。

第三,攻略南方。北方藩镇林立,较大的就有李克用、朱瑄、朱温、王重荣、时溥、秦宗权、诸葛爽、王敬武、李匡威、王处存等,皆是强藩。反观南方地区藩镇割据势力并不强,较大的也就高骈、张瑰、董昌、钱镠等,这些相比于北方强藩要弱了很多。而且南方遭受的战乱较少,若是殿下可以夺取南方诸道,钱粮无忧。南方战略可以先从荆南以及山南东道入手,有了桥头堡,要更加容易。

第四,发展关内道、蜀地等地经济,攻略河西。如今吐蕃内乱,其境内各自为战,此时正是收复河西的绝佳时机,占据河西之地,可以打通通往西域的商路,也能获得合适的牧场,培育优良战马。对付北方强藩,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很难奏效,特别是面对沙陀军。

第五,合纵连横,借力打力,平定北方诸藩。北方强藩之间关系并不和睦,李克用和朱温二人的矛盾不可调和,其他的也是如此,殿下只需以朝廷的名义分化瓦解,然后待时机成熟聚而歼之,势必能平定北方诸藩割据。”

听李振说完,李晔也不禁喘着粗气,显然也被李振说动了。这李振的确名不虚传,虽然历史上节气有亏,但是在谋略上,的确不一般,通过抽丝剥茧,一下就把整个平天下的宏图呈现在他的面前。

就连李英旭也有些自愧不如,不过他也不会认输,李振有李振的强处,他也有他的优点。

“那李长史认为本王平定这藩镇割据需要多久?”根据李振的谋划,李晔已经有了个大概计划,不过他也想听听对方的看法。

李振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少则十五年,多则二十年。藩镇割据是百余年累积的问题,殿下想要短时间内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并不现实,只能一步一步来。

对于时间节点,下官有个大致的计划。一年内平定西川;三年内定关内;五到十年内攻略江南和河西,这可以同时进行。

剩下的就是平定北方强藩,这也可以与其他同时进行,只是需要把控好一个度,既能挑起各强藩之间的大战,还能削弱各强藩,使其不能威胁到朝廷。”

李晔不禁点了点头,感慨道,“先生之言,让本王对于天下大势豁然开朗。不错,真不错!”

对于李晔的夸奖,李英旭和李泌都有些羡慕,李晔可是很少这么夸人,而且还以‘先生’称呼对方。

随后李晔的一个任命让两人更加羡慕,李晔随即任命李振为武德殿大学士,跟随李晔入武德殿批答表疏,应和文章等。

虽然李晔没说这个武德殿大学士是几品官,但是平时跟随李晔处理政务,这可不是其他人想得到就能得到的。

李英旭也羡慕,不过其是京兆府尹,他有着自己的事情要做。京兆府下辖23个县,事情一大堆,也不可能一直在李晔身边待着。

其实可以看出,在场的四人都姓李。倒不是李晔偏向同姓的人,而是其他亲信大多在地方或军中,例如郑凝绩、刘麒、孙烨、徐世仁都不在长安。在长安的也就裴荣、李英旭、李泌和李振几人。

“既然如此,李克用都成了陇西郡王,朱温也不能落后才是,把卡着的那道诏书发出去吧。”李晔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其实在他心里,外姓不封王,不过现在看,倒也不能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来。给李克用找对手,除了朱温,没有谁更合适,因为没人能打得过这个李克用。

就在李晔想着以什么借口来出兵西川的时候,郑从谠和箫遘则是联袂而来。

两人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想找李晔商量拜相名单。

李晔入主朝廷后,别看任命了很多官职,可就是没有确认宰相人选。

唐朝的宰相在中后期除了那些固定的外,还有增加同平章事来增加宰相人选。‘同平章事’全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才是真正的宰相。中书令、侍中在安史之乱后就成了虚衔,以节度使等而兼中书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虚衔,被称为使相。

黄巢破长安之前,李儇经常就一口气任命很多宰相,就跟玩似的。

不过李晔入主朝廷后,李儇这个皇帝形同傀儡,所以宰相的任命权在李晔以及杨复恭二人手上。

而现在却只有两个宰相,一个就是中书侍郎箫遘,这是固定的宰相;其次就是郑从谠,若他只是侍中身份,自然不算宰相,不过其还兼任着门下侍郎一职,也算是实际上的宰相。

不过除了这两人,没有其他宰相,这自然不合理,总不能所有事情都让这两个宰相来负责吧。

不过对于宰相人选,李晔却是有其他想法,设那么多宰相来架空自己?

“萧相、郑相,这日常事务,有你们两位宰相就够了,其他的把奏折交到武德殿,由本王处理。”李晔笑着道。

“殿下,这奏折繁多,以殿下一人之力,恐怕力有不逮。现在局势混乱,殿下应当以身体为重,不然和谈中兴大唐,增选几名宰相也能帮殿下分忧。”郑从谠建议道。

ァ新ヤ~⑧~1~中文網.χ~⒏~1zщ.còм

“这个郑相就不用担心了,本王自有办法。”

接下来无论郑从谠二人如何相劝,李晔就没有同意增加宰相数量,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原因。

李晔先后任命李振为武德殿大学士、裴荣为太极殿大学士、箫遘为含元殿大学士、郑凝绩为两仪殿大学士、郑从谠为崇文馆大学士,皆可如武德殿上奏李晔。

两人这才明白,李晔想要改制,废除旧的宰相制度。虽然这大学士一职定的是正五品上,但两人都是官场这么多年过来的,现在李晔掌握朝中军政大权,这大学士跟以前的宰相有什么区别?

大唐光启二年四月一日,大唐皇帝诏令,封朱全忠为沛郡王,检校太傅,食邑三千户。

“恭喜节帅。。不,恭喜郡王高升。”

看到圣旨上的内容,敬翔连忙改口,对着朱温拱了拱手祝贺道。

“恭喜郡王!陛下和寿王殿下可对郡王赞誉有加,希望郡王可以能早日平定秦宗权叛乱,匡扶大唐。”张成眯了眯眼说道。

而在他旁边,则是有一个穿着普通年轻人,看样子不是太监。跟张成不同,这个年轻人却是小心翼翼地打量着眼前的朱温和其身边的人,对于这个年轻人,朱温及其身边的人也没在意,更没往其他地方想。

此人名谢旭,武学堂学生出身,年龄不大,但却是武学堂优秀的学生之一,由于锦衣卫扩编,便进入了锦衣卫。他算是锦衣卫的老人,加上其武学堂出身的身份,很快就得到重用。

这次与张成一起前来汴州宣旨,除了近距离观察朱温外,更主要是负责在这里建议锦衣卫的据点。在锦衣卫的重要人物名单里,朱温位列第二,第一是杨复恭,第三是李克用。

听到眼前这太监刻意提了寿王,朱温眯了眯眼,大笑道,“请公公回去代朱某回禀陛下和寿王殿下,就说朱某一定会对朝廷忠心耿耿,以寿王马首是瞻。这是一点礼物,还麻烦公公代朱某转呈给寿王殿下。”

说完朱温便拍了拍手,让人从里屋抬出来几个木箱,打开一看,其中金银珠宝无数,更有不少奇珍异宝,还有几个妙龄女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