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总裁强宠逆袭妻 > 第1365章 桐剪秋风

总裁强宠逆袭妻 第1365章 桐剪秋风

作者:沈蓓一宁少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31 20:22:29 来源:258中文

第1365章 桐剪秋风

要说,徐景行就想不到老刘说的那些吗?

当然不是。

他虽然不是什么红学家,但熟读红楼好多遍,怎么可能连红楼的主线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都不知道?

只是一时间想的太多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取舍了而已,现在老刘不过是帮他做了个取舍而已。

不过就算如此,这也是帮助,值得送老刘一份礼物。

至于送老刘的礼物到底是什么,估计老刘到时候会被吓一跳。

徐景行嘿嘿偷笑两声,开始动手。

这是个大活儿,所以他的准备工作做的非常充足,从选料到构图都很仔细,是他从业几年来最最仔细的一次之一,光是做人物设计就花了大半天时间,在纸上勾勾画画忙碌很久才算定稿。

是的,人物设计。

尽管他觉得87版《红楼梦》的选角非常出色完全可以借鉴,但总有点不甘心,而且电视剧中的人物跟曹雪芹本人刻画的人物始终有所差别,只不过人们习惯了老版《红楼梦》中的那些角色形象,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而已,并不是说选角和服装道具化妆就很完美了。

相反,研究过的都清楚,老版红楼虽然非常出色,但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甚至一些角色跟书中的形象大相径庭。

当然,主角们肯定是大差不离的。

可惜杨磊真没打算借鉴老版《红楼梦》的那些演员形象,而是根据自己对这本小说的理解进行设计,从个人形象到服装、道具、建筑甚至面容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

好在他做的是玉雕作品,而且是这种面积较小但人物相对较多的作品,人物面容表情不是重点,所以不用他捏脸,把动作神态以及服装头饰这些设计好就行。

而以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这活儿并不是很难。

要是换个人来做,估计得一到两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毕竟这活儿太繁复,而且对知识的广面要求较高,画面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得有所了解,不然的话,出了差错都不知道出在哪儿。

但仅仅是设计人物形象就用了这么长时间,加上道具、建筑等细节的设计以及整体布局、细节刻画等流程走下来,足足用了两天时间,如果换做平时,两天时间足够他雕好多件玉件出来了,哪里会有这么费劲儿。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他完成图纸的设计之后,感觉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又有了一定的突破,脑子里多了很多在之前从没有过的思路和想法,尤其在心理刻画方面的能力确实要比之前更上一个台阶,因为这是他设计过的心理活动最复杂的一幅作品。

《红楼梦》本来就有太多太多的心理活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细细琢磨一下每个人都是一条线,但每个人的这一条线都跟整本书的主线息息相关,就如同毛细血管与大动脉之间的关系。

所以读《红楼梦》也是一项揣摩人心的活动,能读通《红楼梦》的人在人情世故方面也一定不会太差,对人心的把握也是如此。

而徐景行在做设计的时候又原汁原味的将原作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添加进去,这么大工作量下来,有所进步也是正常的。

有了设计图,动手下刀也就没那么难了。

两个小时后,一件快餐杯大小的羊脂玉人物雕件新鲜出炉。

这雕件主要以高浮雕为主,同时辅以精致的透雕和镂雕,跟常规的玉石摆件看起来没什么差别。背景就是一套有溪水环绕、梧桐与芭蕉掩映的大院子,而主角们则在院子正中央的大厅里,而人物包括贾母刘姥姥以及一众丫鬟婆子总共十四个人。

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非常讲究,这院子是徐景行按照书中描写尽可能还原出来的。

书中写到,这顿宴席的地点位于秋爽斋内的晓翠堂,这晓翠堂四面出廊,流角飞檐,不但院子里种着大量的梧桐和芭蕉,更临近沁芳溪,是个难得的幽静之所,虽然在书中出场次数寥寥无几,但名气也不小。

只是哪怕在电视剧中,导演也没有对着秋爽斋做太多的描写,所以这真是徐景行根据说中描写刻画的,在尽可能复原书中细节的同时还把清代建筑特色融入进去,使得这看起来很常见的背景刻画都格外的真实。

如果有人想研究秋爽斋,不用查找什么资料,看看这幅设计图就足够了。

为了保险,他还发了个图片给连云海老爷子,让老爷子帮忙把关,得到老爷子的肯定之后这才定稿,可信度比网络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资料高的多。

不但如此,院子的游廊如何走向,什么地方该有垂花门,梧桐应该种在哪里、芭蕉应该种在哪里、该种多少、还有没有别的装饰物之外的细节,他都考虑进去。

甚至还考虑到了风水以及民俗习惯问题,比如说北方建筑中最常见的一个习惯,正厅与大门不能在一条中轴线上,多多少少都要错开几分,这个习惯到现在为止在农村还保留着。

要说在作品中,这样的细节根本没人在意,就算在意,一般人也计算不出来,大部分雕刻师或者画家在进行创作时几乎不会在意这样的细节。

但他却硬是用尺子仔细量过之后才定下中轴线的位置。

至于其他细节就更多了,像是朝向、植物向阳性、生长习惯、季节、阴影等等都计算在内了。

不客气的说,他的作品能这么受欢迎,除了种种神奇功效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对细节的追求,他不知道的常识也就罢了,既然知道,就一定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哪怕读者完全不在意都没关系,他尽心尽力就好。

除了细节,就是整体布局了。

说布局,自然得说背景,这件作品的背景是秋爽斋晓翠堂,但大背景是贾府,秋爽斋只是贾府内的一个院子,而晓翠堂只是秋爽斋内的一个不怎么常用的大厅,也就是说区区“背景”两个字,却有三层空间。

一层是贾府大院,这个不用全部雕刻出来,但可以通过四面的出廊和一条蜿蜒而过的沁芳溪从侧面表达这一点,用垂花门和小溪做封口,一动一静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空间,也就是秋爽斋这个大院子,当然,不能少了门上的牌匾,不过秋爽斋门口的牌匾是“桐剪秋风”,这是书中写到的。

这个大院子里有梧桐、芭蕉、假山、小亭子、花圃等等点缀物做点缀,不至于让硕大的院子看起来显得空旷。

第二层就是院子正中央的晓翠堂。

在古代,富贵人家的大厅是很讲究的,台阶到门内之间也别有天地,最起码有一道两米宽的游廊,越有钱,这游廊可能就越宽,虽然是有限制的,但总比一般人家的游廊要宽上那么几分。

而在游廊这个衔接院子和门内的游廊上,同样是一层空间,这里的雕梁画栋桁架斗拱柱头铺作月梁牛腿等建筑构件都各有精彩,或雕“五福”“福寿”“仙鹤”“兰芝”等吉祥画面,或绘“八仙”“寿星”“仙鹿”“王母”等图案,总之各有各的讲究,越是富贵人家就越讲究。

不但这些死物有讲究,活人同样有讲究,大户人家在这里招待客人或者吃饭的之后,肯定有丫鬟婆子在这里小心伺候着,少则一两人,多则五六人。

徐景行没有在这里安置太多的丫鬟婆子,只是一左一右放了一个丫鬟一个婆子,毕竟在原著中没有描写这点,他想放几个就放几个,看起来合情合理就行。

所以他只放了两个,但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也不是说随便放这儿就可以了,这种大场面里,每个人物都是有作用的。所以在他的设计中,门口这一个婆子一个丫鬟也在笑,但笑的幅度不大,而且是躲在门外屋内人看不到的墙后凑一块笑,还有交头接耳的迹象,只是因为面朝内,所以看不到面孔。

这就是第二层的景象,从院子纯粹的写景引入人物,虽然只是两个丫鬟婆子,但已经解开了一点点主题:笑。

过了这一层就是第三层,也是最后一层,晓翠堂的大厅。

这晓翠堂的大厅可就有讲究了,为什么?因为书中有重点描写。

为什么会重点描写这个出场次数并不多的院子呢?因为这里是探春居住的地方,人探春再怎么没存在感,那也是十二金钗之一,贾家大小姐之一,身份在那儿摆着,住的地方肯定不会太差。

所以在书中写到“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也就是说秋爽斋这个院子里的三间屋子是连通的,大厅和卧室只是用屏风之类的物件简单挡了一下。

然后在这个三间连通的大屋子里有“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这张大案子上摆着“各种名人法帖”“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树林一般的毛笔”,另一边有一个斗大的汝窑花囊,花囊内插着镶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更挂着米襄阳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对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