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秦时明月之大人才系统 > 第118章 论道1

秦时明月之大人才系统 第118章 论道1

作者:二手舍友转租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9 00:37:44 来源:258中文

由于法主的及时开口,朱扬祖也不好再计较,否则就会被人毫无风度,只能憋在心里,瞥向李易的目光稍有不善。

有时候,人的善恶对口就在瞬间。

李易并不鸟朱扬祖的喜好,只要走好这步棋,他就能在太乙宫站稳脚,取得自己想要的文疏,然后寻个借口回家。至于得罪个小官,嗯,太常主簿而已,就算你是个潜力股,届时他也远走高飞了,那是山高皇帝远,关我鸟事?

当他很有风度地逐一稽首,面对张松岭和刘老非、柳青冥、向庄、马俊等五人,盘坐在蒲团上。

“敢问,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和解?”刘老非开口就是当门炮,直接用易·系辞上的某个章节,更是万世圣师孔子的注释: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

李易是重生的人,严格说应该是真灵未泯的转世,又在这个时代生活学习十余年,尤其是在正统的道门为道士,学识和视野绝不会低,至少能够搞懂易。

刘老非用儒家圣人解释易,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个时代早就是三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都在用,你知道也不可能辩驳,以免坏了潜规则。

这句话是孔子对易的解释和理解,不要说儒家的学者了,对道门中人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先贤至圣就是不同寻常,超越了门户之见,尤其是书生当道的时代。

易是开物者、成务、冒道者。所谓开物是天下万物从无生有,宇宙混沌初开的场景,特指人所看到的一切,过去是没有的、不存在的,易就是让不存在的事物存在。

成务则是易演化万物,既然有了物,那又有了发展的时间,推动诸天万物的发展繁衍,万物各成其所是。

其实,无论是开物还是成物,都是说万物演化,推动力量为何物?那就是道,儒家圣人求道老子,这也是道门津津乐道的事情,无形中高了儒家一个层次。

当然,这也是道门中人悠然自得,儒家书生并不是分认同,也没有好办法去否认,只是笔糊涂账。

李易心下稍稍总结,淡淡地道:“开物成务乃冒天下之道,所以,圣人能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是为,断天下之疑。”

对方让他解释冒天下之道,他直接说圣人统治天下,先从通天下之志方面解释,也就是借用孔子乃至庄子的理论,用了圣人和生生不息来说话。

其实,儒家和道家有着相济的地方,不要拿变了味的道门来说,整个道德经就是部帝王学,讲究天降圣人治世,你要把它当成出尘那就错了。儒家就更不用说了,地道的佐天子治理天下学说,两者区别在于天、人道。

关键是天下大业是什么?既然万物生生不息,那么天下大业怎么办?就是如何确保万物生生不息的本。

道和儒出发点是相同的,结局也是大差不离,过程却有着不同。道家讲究天道,儒家说的是人道,万物演化必然和外界互相碰撞,难免会遇到难料的吉凶福祸。

怎样逢凶化吉,让百姓趋福避祸,这就引发了道家和儒家圣人的分歧,产生断天下之疑。

“如何能避大凶?”马俊紧跟紧来了句,多人辩论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跟上上个人的问题,展开车轮战,把对方思维逼到角落里。“自然是以蓍之德圆而神。”李易回答的相当简练,就是通过蓍草祭祀,来合于天地之数,也是先秦普遍的祭祀昊天方式,也是合乎道家传统的礼仪。白茅和蓍草,不同于别的草木,先民认为它们具有其它草木不具备的天赋之德,合乎天数。这就引出某个不容辩驳的道理,既然是合乎天数,那就能和易相通,推演一切时空中所发生的事,以断吉凶福祸。回答的比较无赖,却容不得人去辩驳,你要说不对的话,那就是对本源的颠覆,连自家最根本的东西都被推到,你的存在还有何意义?

“圣人以易洗心通天下,定天下,断天下,然后交于天道,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不管吉凶,都与天下百姓共患难,共进退。”李易又解释了句。

柳青冥深深看了眼李易,感觉这个北道不简单,绝不能用简单的学问来辩论,当下道:“天地人神鬼之道,何解?”

李易不免有些蹙眉,柳青冥问的事是而非,却暗含恶毒的陷阱,要知道神宵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来源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取先秦“九霄”之说,神霄为仙境极致,取高远尊贵的妙义,长生为极致。

道义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正所谓人之精神与天时、阴阳五行一脉相通。讲究行法者内修功行深厚,风云雷雨可随召而至,正所谓五雷符,可役鬼神,致雷雨,除害免灾。

这个倒是大家都明白的,关键是真虚观在神宵北方道统中,受到蜀川鬼道影响太深,颇为让人诟病。

当年,张道陵在蜀川斩杀当地巫人祭祀鬼帝,又把巫人的某些术法和道门结合,造就了独特的蜀川鬼道。关键就在这里,后世不断进行补充完善,把道家逐渐演变为道门的分支道统。

王小波,他绝不会陌生的人物,那可是在后世教科书大名鼎鼎的人物,提出均贫富的口号,被称之为是中国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历史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历史人物善恶,有时候是当代统治者的需要。

说这厮是茶贩子,那真是有点说不过去,其实是一位居家的道人,利用当时朝廷锐意北伐,压下沉重赋税的机会“替天行道”。

当年,蜀川刚刚收复不久,还属于那种正在消化阶段,朝廷要对北方用兵,自然不会大肆盘剥中原生民,天府之国蜀川正当其冲,谁让你是鱼米之乡呢!谁又让你是新收复地区,亲儿子和干儿子有别。

哦,结果再明白不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